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奔跑的高跟鞋 > 第一百二十九章 人员真的是最重要的么

项目期这个理由,的确保护了不少人,部分负责人级别的,几乎不动,但有几个一线经理却不好安排。

沈深跟TS工厂的HR丁丁挺熟的,便直接问可能性:“我看你们有几个同级别的工程师岗位,不知能不能匹配?”

丁丁也不隐瞒:“我们这里目前招聘要求挺高的,你也知道公司大环境,现在走的人要填补都得申请,基本是走两三个才补一个,所以老大们对候选人很挑剔。我知道你那里的情况,这几个人的简历我也仔细看了,安排面试肯定没问题,能不能录用就不一定了。还有一点,这几个人薪水挺高的,比我这里的高。”

“我们用的二线城市数据,你那边用一线,应该要高一点吧?有差异应该主要是异地津贴部分,两相抵扣,不应该很大啊?而且这部分可以谈的,大不了到时候拿掉,只要员工愿意。这个节骨眼儿,他们自己也得权衡,是保工作还是坚持薪水,如果他们自己放弃的情况下,协商解除会比较容易。”

“不仅仅是津贴,我这里多是内部提拔的,跟外招在基本工资上肯定有差别,内部晋升,最高涨幅才15%,市场跳动,基本就30%,我看你们这几个是顶着上限给的工资,这样算下来,就算扣除津贴也不少的。”丁丁解释。

沈深叹息:“当初招聘难,前期的一批人薪水的确是按上线给的,想着以后通过内部调剂,慢慢调整。不过话说回来,你们从外面招,也得按市场价给不是?就当他们是外部人员喽。”

“所以我只能保证安排面试,不敢保证是否录用。”丁丁很无奈。

沈深也很无奈:“同等条件下优先不?”

“这个是可以的。”顿了一顿,丁丁压低声音,“我跟你说,其实NZ工厂当初筹建,本来计划在TS工厂边上的,就像一个车间,这样部分人员可以共用,特别是管理层,可是后来不知怎么的,还是坚持建一个独立的工厂,而且以后还会跟TS工厂形成业务上的竞争关系,你说说,这样的情况下,这里能帮你们多少?”

沈深听说过一些。

“所以,你也不要把自己逼死了,咱们做HR的,尽力就行了,内部找工作也是找工作,成不成关键还得看员工自己。”丁丁也算是一路看着沈深成长的,私下关系不错,才会善意提醒,“赔偿上,你在公司政策内,挑一个有利于员工的。”

“谢谢你,丁丁姐。”其实内部是可以照顾的,主要还是看对方用人部门愿不愿意,沈深使不上力,便也不为难丁丁。

一个集团内,工厂跟工厂之间有竞争也很正常,业务好的时候不觉得,订单不足时就完全是另一种状况了。

按计划,NZ工厂建好投产后,TS有部分业务要转移过来,然后一些新产品放到TS工厂。现在,新产品没有了,TS也为自己担心:转不转?转出的话,多余的产能怎么办?

从大局势看,转还是得转的,特别是NZ工厂一部分业务已经没有了,总不能空空置着,但转移完成后就变成两个厂都吃不饱,至少短期内没有新产品输入时,是这样尴尬的境地。

“还有啊,小道消息,Tony在Shiling那里不讨喜,Henry年纪大了,估计罩不了他多久。”丁丁委婉提醒。

这个话题,沈深不适合说什么,只是静静的听,领丁丁的好意。

四点半的时候,她揉了揉太阳穴,觉得有点累。拿起杯子,去茶水间倒咖啡,看到工程部两个技术员也在,一边喝咖啡一边聊天。见到沈深,便点头打招呼,然后停止了了交谈。

沈深已经习惯了,员工看到她,觉得她是HR,在她面前说话做事要小心。“最近忙设备调试吧?怎么样了?”咖啡机工作的时候,沈深主动打招呼。

“还行,供应商在呢,有些方面得学习。”一个员工回答。

然后便又没了声音。

沈深换了话题:“快周末了,有什么安排么?”

“这周得加班,还不知道要加一天还是两天,估计回不去了。”一名员工是外地的。

“辛苦。”由衷。

“现在都这样,大家都很忙,来的专家可贵了,按天算价钱,趁着人在,我们就想赶紧把设备调好,自己也多多学习。”员工坦诚。

很快,两人喝完咖啡就去现场了。

沈深拿着杯子回办公室,多多少少,能感觉到气氛的变化,这个时代,消息是瞒不住的,有员工私下议论,她听袁媛说过,不过好在沟通会就要开始了,可以结束大家惴惴不安的揣测。

员工大会在食堂进行,Tony把全球最新的战略做了介绍,然后便是讲到对NZ工厂的影响。

“正如大家看到的,全球战略调整掉的业务,有一部分在我们工厂,这意味着NZ工厂的整体战略也需要调整。这是个艰难的决定,但是不得不遗憾的告诉大家,NZ工厂部分业务被裁撤,在接下来的部门会议上,你们的经理会跟人力资源部一起,把后面的安排告诉大家。不管怎样,真心的感谢大家这一年的付出,这不是你们的原因,不管之后你们是继续在这里、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甚至离开,你们都是NZ工厂的优秀员工,为工厂今天的成绩付出心血、做出卓越贡献……” 讲着讲着,Tony眼里有了泪花。

下面很安静,许多员工难过的同时,还是挺感动的。

沈深心中也是万分感慨,但没时间抒发,按照计划,全员会议后是部门会议,各自部门根据受影响的程度,跟员工沟通清楚;再接下来就是个人沟通了,针对受影响的员工。

沈深参加的是生产部的沟通,她展示了目前工厂内部的职位,介绍双向选择的规则,更多的细节还是要按个人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适合多说。

Tony的沟通真的让大家感觉到诚意,后续的安排也最大程度上照顾了员工,整个事情进展没有遇到太大阻力,大部分员工还是愿意留下,哪怕是转调到并不熟悉的工作领域。

有两个员工选择看TS工厂的机会,沈深将情况讲述清楚:“因为跳出咱们自己工厂,我们只能说帮忙争取,最后还是得看你们面试的表现,及双方的匹配度。”

“那要是应聘不上,我们离开有赔偿金么?”员工问。

“有的,到时候根据公司政策。”

“其实也拿不了多少钱,工龄太短了。”另一个员工感叹。

“公司政策比法律规定好些,YFA还是有人情味的。”沈深安抚。

一个公司,如果政策低于法律底线,是不合规;仅等于法律底线,是没人情;很庆幸,YFA是有温度的。

这件事情也给沈深带来思考,这些世界五百强企业,不管排名在那里,面对不断变换的市场环境,如何继续屹立不倒?作为员工,今年还拿着高额的年终奖,可能明年就面临裁员。每个公司都说,员工是我们最宝贵的财产,但面对困难时,特别是要省钱的时候,第一总是想到裁员,因为这个见效最快。

不仅让人疑惑:人员真的是最重要的么?

然后便看到变化:人才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

什么是人才?如何定义、如何评定,那些标准、流程还是主观居多。

NZ工厂的情况其实只是YFA现在的一角,从总部开始,裁员已经在进行了,没有项目的、老厂,或者职责有交叠的部门,大量裁撤,特别是区域的一些功能岗位,比如澳大利亚办公室,走了一半。

Tony感叹:“那里是我们亚太区总部,租了三层,繁荣的时候人坐不下,现在只剩下一层。”这是YFA历史上裁员最厉害的一次,以前借着架构变动,也有人头缩减,但多以不招的方法抵人头,算出一个节约的成本数据,但这次这个CEO,真是玩真格的了。

“我们新厂,还好有职位;我听Grace说,中国市场销售那边也是,本来有个项目正要上,需要三百人,现在要裁掉的四百人,也是先考虑的转岗。”但意味着还是有一百人的离开。

后来,地震过去,沈深看了看最终数据,这大半年,公司总共裁掉近三千人。

周末的时候,沈深还是放下工作,回到家里。这个小窝,现在是她充电的地方,最近有些透支,主要是心累。

真的到了最后谈离职补偿,员工还是十分计较的,工程部那边Jack也跟着裹乱,闹出个事儿,让她头疼不已。

先暂时放下,趴在阳台上,沈深看到小区里面桃花开了,粉嘟嘟一片,很漂亮。

手机响,是江兆南,时间一晃就快一个月了,他是来要答案的,真耐得住,等了这么久。

沈深没有接听,也没有按掉,任由铃声响了许久。

她也不确定,按条件说,江兆南是不错,但不知为何,她总觉得哪儿不对,可哪儿不对呢?又说不上来。

电话又进来了,借口工作忙,已经推了许久,看来这次是躲不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