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奔跑的高跟鞋 > 第一百零四章 番外-余多记2

奔跑的高跟鞋 第一百零四章 番外-余多记2

作者:水景明光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5-30 07:38: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每每遇上困难,为职业发展迷茫之际,余多都努力回想:自己究竟是怎么走上人力资源道路的?

答案可以用“凑巧”概括。

她没有规划,见恰巧有机会,而手上的工作实在有够无聊,领导似乎还很看中自己,于是就想也不想的上路了。

如果她能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她会考虑财务、供应链之类,至少带点技术的。对,她觉得人力资源缺乏技术,入门门槛低,要做好却极其不易。

世上没有如果。

余多是苦孩子出生,所以她不怕吃苦,这倒是她的优点。

上千号人的工厂,流动率大得惊人。

刚开始,劳务公司求着工厂的人力资源部,希望录用他们推荐的人,可好景不长,很快就变成工厂求着这些劳务公司了。

“我手里有人”是劳务公司翻身的经典陈词。

招聘经理拿着劳务公司的回扣,滋润了五六年,后见风头不对,及时抽身,自己创业去了。

下面的小员工就没这么幸运了,于是,余多开始满中国去找人。

找到一个西北小地方的职业学校,通话中似乎能感觉到对方的淳朴,余多看着人头空缺数字,毅然申请出差。

五个小时的火车,两个小时的汽车,还有一个小时的小毛驴车,等到达的时候,余多已经是灰头土脸。

闻声不如见面,面前的校长很拽,公然问余多:有没有赞助费?

原来联系这校长的人不少,有公司人力资源的人,也有劳务公司,他攒着一把学生做筹码,等着最高的开价。

余多站在一个小山头上给自己经理打电话,断断续续的通话中,她听得最清楚的就是:没有。

好吧,这趟算是白费了。

然后余多学乖了,没有再出过这么远的差。

还是领导办法多,把工人的招聘整体外包出去,让一个劳务公司运作,自己的人负责支持协助对接。

这劳务公司做事风格凌冽,直接在同行别的厂门口打招聘广告,屡屡被保安驱逐,却愈挫愈勇的架势,战火从厂区门口延伸到宿舍区门口。

余多刚开始认为外包是浪费钱,看到这里,不由暗暗佩服领导的手段:这么出格的事儿,自己人肯定做不出来,只能让第三方出头。这样,公司间人力资源聚会,大家可以继续谈笑风生,探讨着高大上的问题,比如人力资源的价值实现。

当然,凡事都有弊端,这么激烈的人头争夺战,直接引发了各个工厂间的薪酬竞争。很简单,你要挖人,就得出更高的价码。

拉锯了一段时间,各工厂都受不了了,便坐下来进行“和平会谈”,结束了这场角逐。

与此同时,市场人力供给发生了些变化,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入这个二线城市;各地职业学校雨后春笋般狂长一波;再加上许多大学生被批评眼高手低,被建议从一线做起。这些,都帮助了这场“和平会谈”的成功。

余多在这个时候换工作了,原因说来简单,她当时工资2478,而新公司给她3500,这笔账面儿上太容易算了。

除了钱,还有一个好处是:她的职责从单一招聘,变成全面的专员,涉及培训、行政、安全领域。对方是一家新建企业,开始的人力资源人手并不准备放那么足,所以职责就并到一起,后期随着发展及需要,才考虑人头增加,及相应的工作细分。

当然,这一点,余多当时并没有深入思考其中价值,她只是想着:反正年轻,多干点虽然累,睡一觉醒来就好了,力气这东西,是可以免费恢复的。

还有一点好处,余多倒是考虑了,就是这公司的地点,她可以回家了,立马想到不用花钱租房了。

这穷孩子实在有些惹人生气,若她当时愿意花钱,可以在那二线城市买房、落户,就算没有家里支持,买个小点的,首付肯定没什么问题,有公积金贷款,大不了还久一点。从后来房价涨幅来看,这简直是天上掉馅儿饼的事儿。

可这糟心孩子那时只想着:不给银行打工,不给房东打工。

不过还好,凡事都有双面性。余多的家乡后来也发展迅速,相对一二线城市,人才竞争又没那么激烈,倒让她的才能亮眼起来。

她在这家单位干了三年多,这三年,是她飞速成长的三年。用她母亲的话说:你看人的眼神儿变了,似乎一下子能看穿内心;好像也变聪明了,不再傻呵呵的,连话都不会说。

余多嘿嘿,心想:这都是有代价的。

最辛苦的时候,一下班到家,往床上一躺,余多就能睡着,母亲喊她吃饭都不醒。

也是在这家公司,余多开始真正接触到人情冷暖。许多职场言论,建议员工把公司当家,洗脑说努力奉献必能换来值得的回报,余多暗暗摇头:公司永远不会是员工的家,雇主跟雇员,只能是合作关系。

工厂里的生产经理,是总部调过来的,挺传奇的一个人物。据说他最初加入公司的时候,只是一个生产操作工,做了一年,升职到了班长;又做了三年,升职到了生产协调员;再做了五年,升职到了车间主任;又做了三年,赶上新厂的机会,便申请成了生产经理。当时他的孩子才出生半年。

背景听起来挺让人佩服,余多却不大喜欢这人,不是个人情绪喜好,而是工作配合中的一些细节,让她觉得这人看人的眼光有问题。

一个计划工程师的岗位,这位生产经理足足面试了二十个人,却没有看上的,给出的理由很奇怪,比如:眼神不够亮、嘴唇太薄之类。

看着迟迟无法关闭的岗位,余多动了心思,她研究了这位经理的背景,根据日常喜好观察,重新物色了一个候选人:一样基层出生,学历是后续再教育的,看起来一副任劳任怨的老实样。

生产经理终于看中了。

结果,这位候选人的性格测试结果却没有通过,一个关键指标:心里健康度不合格。

没关系,在简历的海洋里游了一天,余多又找到个类似的。

也看中了。

悲催的是,还是心里健康指数不在正常范围内。

这下,这位生产经理火了,他觉得没面子,就把余多投诉到总部,说她不够专业,似乎这样能转移别人对他眼光的质疑。

余多委屈大了。

本来,应该第一步做性格测试,合格后再做后面的面试,但新厂还没有安装这个付费软件,只得在纸张上做,然后扫描给总部,由小助理录入电脑,再把结果发回来。这一来一回,一天肯定需要的,毕竟人家助理也挺忙,不是随时待命的。

再加上工厂所在地比较偏僻,那时候公交车还没有通到里面,候选人从最近的站台下车,得要走半小时才能到工厂。

余多考虑到效率,也是出于方便候选人角度,让人家少跑一趟,便提前安排了面试。大部分候选人都没出过这样的问题,没想到这位生产经理手里连续出了两起。

还好,总部人力资源同事知道余多辛苦,又是个老实的,没有批评她,甚至都没有提,三个月后,新工厂有了这个软件,可以即时出结果了。

余多是从这生产经理口中知道这事儿的,当时在年度绩效总结上,这位仁兄再次明确表示对余多的不满,把招聘不到人、一起无损失工时事故都归到她的失职。语言组织,一听就是早有准备的。

余多听完很伤心,但她想了想,从结果角度,对方没有夸张,都是自己职责范围,虽然有客观原因,也有其他人的职责,但她自己肯定需要承担一部分的。于是,她老实的认了。

在绩效打分的时候,她还傻傻将自己排到最后一名上。结果公布,还有一位将她放到最后一名,应该就是这位生产经理了。

不过,倒也有一位将她排到第一名,其它都排在中等甚至偏上位置,这让余多好受多了。

后来想想,她有点唏嘘:自己也太实在了,至少应该解释一下,特别是排名,不说自己把自己排第一位,也不应该排最后一位吧。

更让她自己不解的是:她当时还把另一位有竞争关系、私下不算和睦的人事专员排到第一名上,真是脑子抽风了。她当时就是觉得人力资源部真辛苦,自己这里怕是指望不上了,希望同事能有个公平对待,多拿点奖金。

真是……善良!

余多是个不记仇的,这事儿让她伤心了一会儿,很快又一头奋劲的开始干活儿了。当然,这位生产经理表面还是客客气气的,也算合作,余多就更不多想了。

那年年度体检结束,这位生产经理就开始请假,后来听说得了癌症,已经是晚期。家里卖了房子,全力给他救治。

半年以后,听说总部做了人事调整,将这位生产经理降至生产协调员的岗位,一年以后,又降至班长。

余多觉得单位挺无情,等着看什么时候把他降至操作工,甚至解雇,却很快等来对方过世的消息。那时,他的孩子才四岁。

死亡之前,回到原点,这十几年的辛苦算什么?这让余多震撼,同时也看清了雇员和雇主的正确关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