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1977大时代 > 第647章 想要逃离的地方,成了羡慕的地方(月票加更)

不光是方言不相信,家里了解方宁的其他人也不相信。

她是个什么性格?

会为了爱去上海读书?

其实大家都能猜测到,她不过就是想要离家远一些,免得受管。

只是这句话说出来,有些伤父母的心而已。

但是老爹他们要的也不是正确答案。

这就是个一个交代而已。

大家在家里等了她这么久时间,一直想要知道她是为什么考去复旦大学。

现在知道“原因”了。

也算对所有人有了一个交代。

方宁这会儿心里很慌,她忍不住说道:

“不是和我一起插队的知青,而是我的一个笔友,以前在京城的时候就认识了。”

“我们已经聊了很久了,所以这次恢复高考,我头一热就填写了那边。”

“只是没想到这一考,结果就考上了。”

在这个年代,笔友是一种非常流行的交友方式,人们通过传信来往来结交朋友,分享生活交流思想。

在没有互联网手机等通信工具的时代,书信是人们远距离交流的方式之一。

其实每个年代的人对知识文化交流都有强烈渴求,渴望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生活,通过与不同地方的人成为笔友,可以满足这种好奇和求知欲。

通过笔友这种方式,让人们跨越地域限制认识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丰富自己的生活。

而一些杂志报纸上也会给人提供这种途径。

许多青少年杂志文学刊物会特意开辟笔友专栏刊登笔友信息,包括姓名地爱好,甚至于他(她)们的照片。

另外还有学校组织的一些交流活动,让年轻的学生通过与其他学校的同学建立联系,进而发展成为笔友关系,通过交流学习经验分享生活趣事。

这个年代确实是有那种联系过很多年的男女笔友,随着年龄长大然后发展成为伴侣的故事,所以二姐也不完全是瞎编。

总之这个年代笔有现象是时代独特的文化景观,存在着人们的感情和记忆,就像是后世网络时代的聊微信一样,属于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

大家都清楚,方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但凡他说有个同队知青挑衅她考不上复旦,然后她就一堵气,非要报考复旦,结果考上了。

这大家肯定都相信,因为她就是这么个脾气的人。

这么做还真是有可能。

但是她说因为爱情……

怎么可能?

如果是她的话,肯定是让那边的笔友到京城来才对,绝对不会妥协一点。

“嗯,如果是这样的话,倒也没什么,毕竟你年龄也这么大了,想要谈对象也合理。”老爹点点头,没有再深究。

这让方宁有些错愕,实在是没想到自己撒的这个谎,这么快就被老爹信了。

甚至从头到尾质疑都没质疑过。

只有方言知道,老爹这就是走了个过场,当着全家所有人的面,把这事儿给揭过去了。

对于二闺女要去上海读大学的事儿,追究就到此为止了。

至于她说的话是真是假,老爹也懒得追究了。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资治通鉴》上,唐代宗对郭子仪说的这句话,现在被老爹也用上了。

作为长辈,在处理家务事的时候,有时候需要这种装聋作哑不能过于较真,比如今天的事,如果真的较真下去,刨根问底,把事情真相给挖出来,最后小矛盾也会变成大矛盾,说不定至此之后方宁自己也不好意思回来了。

这也是体现智慧的一种方法,包容理解,维护家庭和谐,同时也培育晚辈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里其他人也都是聪明人,看到老爹不追究了,大姐立马笑着对二姐说道:

“既然是追求爱情,那当然是没错了,只不过看人可要擦亮眼睛,这真人和书信表现出来的可不会太一样。”

这时候小老弟也接过话茬:

“就是,就比如我写的那些故事里,多少会把主角有一些美化,我那些读者写信过来就老是把我带入我写的主角,认为我就是那么一个完美之人,搞得我都有些不好意思。”

二姐方宁这下被小老弟的自嘲给逗笑了。

顿时感觉刚才的压力也小了下来。

这时候老娘对着她说道:

“不过如果人要是真的合适的话,明年暑假就带回来给我们看看。”

方宁听到老娘的话,有些尴尬的点点头。

这时候就只剩下方言没有说话了,他想了想说道:

“二姐,你去上海也好,到时候我可能也会经常飞上海,你先了解了解那边,到时候好好给我做导游。”

“嗯?你不是在京城读书吗?怎么会时常飞上海?”

“大学之后需要做一些中医学术探讨,上海那边是个南方中医的聚集地,所以保不齐,到时候会跟着老师一起飞那边,而且上海隔着南通也近,我去的时候还得去看看良春叔公,”

朱良春的事儿,之前吃饭的时候,方言就说过了,所以方宁也想了起来,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方宁点点头说道:

“好,那到时候你来了,我一定好好招待你。”

这时候泡茶的朱霖也走出来了,一杯已经泡好了红茶递到了方宁眼前。

顿时一股子蜜香就让方宁被吸引了过去。

“这是我们结婚的时候,来的客送的茶叶,反正七七八八好几种,这种是叫祁门红茶,我发现是里面最香的,就给你泡了一杯。”

“谢谢弟妹。”方宁双手接过,然后喝了一口,发现确实香得很。

比茉莉花茶可要香多了。

接下来桌上众人又换了个话题,聊起了其他事儿,方宁喝着茶,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等到九点终于把晚饭吃完了。

这时候家里其他人也把准备给方宁的礼物都拿了出来。

方宁看到一家人给的吃的穿的用的,塞到自己手里,感觉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一时间她也有些恍惚,突然感觉自己选择远离家里人去上海读大学,好像并不是特别对的一个选择。

这时候朱霖正在给二姐试穿买的呢子大衣,看起来还挺合适。

方宁也被整的不好意思了,这么一件呢子大衣看起来可不便宜,而且她回来也就带了点土特产而已。

就连准备给方言他们两口子补上的结婚礼物,也只是自己编的一个手工礼物,她这会儿甚至没有胆量把那东西拿出来。

一向高傲的方宁,突然被搞的有点自卑了。

这不光是金钱价值上的比较,还是“亲情”里谁关心谁多一点的比较。

这时候方言还对着二姐说道:

“二姐,明天早上你早点起来,我给你把把脉,你在外边这么久时间,生活过得不怎么好,加上前段时间还生了病,趁着过年这段时间在家里,我好好给你调理调理。”

“尽量在你去上海前,把身体完全养好。”

方宁听到后,有些不好意思的点点头“嗯”了一声。

这时候她突然感觉,自己想逃离的家,远不是之前想象中的样子。

现在这个大家庭已经在老三回城后,将所有人又拧在了一起,并且大家的生活都非常的幸福,每个人都可以追求自己想追求的生活。

父母现在不用操心任何事儿,甚至经常能够为这些儿女骄傲,享受别人羡慕的眼光。

大姐家庭和睦,丈夫能干,儿女聪慧可爱。

小弟有了自己的名声,有了自己的成就。

老三这个当事人更是成绩斐然,自己去上海读国际政治专业,而他现在就已经在帮着国家做侨商联系,吸引外资回国的任务了。

自己想要做的事儿,老三现在已经在做了,并且还做的挺不错,两栋楼,还有学校吸引的投资基金,甚至还有后续的救护车,除颤仪什么的,以后可能会更多。

这里面涉及到的人脉,是自己在上海那边读书绝对是完全碰不到的存在。

现在看起来,自己想要逃离的地方,现在已经变成自己羡慕渴望的地方了。

一时间,方宁心里五味杂陈。

PS:更完这章还欠大家103000字。

下午还有加更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