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1977大时代 > 第331章 高考的影响,洛阳纸贵

重生1977大时代 第331章 高考的影响,洛阳纸贵

作者:凤山鹤鸣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8: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天晚饭的时候,从学校回来的老爹透露道:

“这次报考地点很主要在第一五零中学、一五六中学、一五九中学、报考费用上面意思是不给群众增加经济负担,所以每个人就只收五毛钱报名费。”

“高考题目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文理两类都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

“这就是我听到的详细消息了。”

方言对着老爹问道:

“报名时间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

“也就这几天吧。”老爹回应道。

这时候一旁的老丈人补充道:

“对了,我听说录取学生的时候,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

“其中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学院,将分别注意招收表现好的赤脚医生,民办教师和农业科技积极分子。”

“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

“所以这次很可能报考的人,会出乎预料的多,并且年龄上也会参差不齐。”

方言听到老丈人的话点点头,想起原来历史上,1977的报考人数一共有570万人。

有的是夫妻同考,有的是师生同场,还有兄弟叔侄一家同试。

这一年华夏科技大学还开了一届少年班,全国招收了21个天才少年。

年长者已过而立之年,已婚已育,年幼者初开混沌,始醒人事。

如此庞大的考试队伍,一时间让国家都无力提供足够的考试试卷。

最后还是停止了一些书籍印刷,紧急调配相关纸张才将考试试卷印刷出来。

刚想到这里的时候,小老弟方晨说道:

“我那会儿和陈楷歌回来,路过新华书店的时候,看到一群人在抢书,路上还有好些年轻人都在朝着书店飞奔。”

“高考这消息一出来,《人民文学》那边都开始准备减产图书,把生产力和纸让道印刷高考的学习资料了。”

方言听到这话也是哭笑不得,伤痕文学畅销书作家居然因为发书太早,导致和高考碰车而损失了热度。

不过好就好在,书是一个故事一期,并不是一次性印刷完的,等到高考过后,他的热度应还会再起来。

方言对着小老弟提议道:

“你干脆让《人民文学》的《白桦林》休刊一段时间,就说你也在准备高考,另外也是为了把资源,给需要备考需要学习资料的大家。”

“这样不仅能够刷一波好感,也能让《白桦林》这个故事再次被人记忆,大家肯定都说“海潮”觉悟高。”

话倒是说的冠冕堂皇,不过前世里把这种行为叫做蹭热度。

当然了,现在这年代大家还不这么认为。

更多是觉得年轻人觉悟高。

而很显然方言的话,方晨是听进去了。

他思考了一下后,点点头说道:

“嗯,三哥说的对,正巧我也想趁着这段时间,好好复习复习,把心思全用在考试上。”

说完他便决定:

“我明天就去《人民文学》告诉他们这个想法。”

一向是沉默寡言的大姐夫赵援朝,这会都说话了,他说道:

“这考大学影响确实大,我们痕迹学培训班的一些年轻人,直接退出说要去准备考大学,看来这大学就是好呀。”

方言听到大姐夫有些羡慕的话,对着他说道:

“那几个人本来痕迹学成绩就烂,以为自己高考就能考好了,姐夫你别被他们影响,现在你的成绩在培训班是前五,结束培训后肯定是能直接进公安系统的,高考的事儿,你就交给大姐。”

大姐夫摆摆手:

“我没有被影响,就是感觉他们走了怪可惜的,毕竟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可来的不容易。”

这时候老娘何慧茹问道:

“对了,方言,援朝你们公安部什么时候结束培训?”

方言回应道:

“我十八号就结束课程,每隔一天有一节课,算起来也就还只剩下三节课了。”

“不过大姐夫他们还有一系列的后续培训,考证得到十一月初的时候。”

大姐夫也确认了方言的消息。

老娘听到后点点头,说道:

“十八号结束你可就在家里好好复习吧,咱们家就你最忙,可别因为这些事儿耽搁了复习。”

虽然之前一直对方言高考很放心,但是现在看到这么多人都在准备高考,老娘也忍不住紧张了起来。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掉以轻心说不定就被人家给挤掉了。

方言也知道老娘担心什么,也没多说啥,直接答应了一声:

“知道,我肯定好好复习。”

接着老娘又询问起了大姐的复习情况。

大姐表示还好大部分的知识都还没忘,就只需要复习巩固一下。

今天这一晚,全国不少无数家庭,都在讨论着方言家里差不多一样的问题。

大家都在为了高考憧憬和烦恼着。

时间到了第二天早上。

方言照例去同仁堂上班,一路上就看到到处都在刷关于高考的标语。

来到门店后,不少人手里也拿着最新的报纸,比如《人民日报》的头版就是《高等学校招生重大改革》。

《燕京日报》头条也是相似的《搞好高等学校招考是全国人民的希望》。

今天甚至连来看病的人都少了。

一大清早的,方言愣是没等到来复诊的病人。

也不知道六十几岁的人了,高考和他们有啥关系。

病人少了,店里的人也在急急忙忙拿着教材复习。

就连新到的谢国莱和肖六都一样。

整个同仁堂里的气氛,像是高中教室似的。

看到这一幕的贾大鹏松了一口气,只要这两人要考大学,那么他的地位就算是保住了。

这小子破天荒的给谢国莱和肖六都把茶给泡好了。

等到中午的时候才零星的来了几个患者,一来就聊起了高考的事儿,打听他们哪里能弄到复习资料,现在新华书店里都抢疯了。

只要学习资料一到,十分钟就没了。

一时间洛阳纸贵。

店里没人方言倒是乐得轻松。

别说,之前忙到脚不沾地,今天突然闲下来,还有些不太习惯。

他那些教材因为系统加持,知识早就了然于胸。

现在看书也无非就是装个样子。

整个店里只有几个不准备考大学的人,才没有拿着书本。

当然了,这里面就包括了年底要去香江的乐苗。

左右闲的无事,方言于是就询问起了乐苗上次婚礼送的那幅画。

这段时间一直都忙,方言都没来得及欣赏。

前几天看了过后,才发现是一副山水图,叫做《太清宫春雪图》,作家是北宋画家郭熙。

方言翻了资料,知道这人是北宗时宋神宗赵顼画图院的“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

宋神宗赵顼深爱其画,曾“一殿专皆熙作”。

王安石变法时新立中书、门下两省和枢密院、玉堂等墙上壁画,皆为其所作。

这个《太清宫春雪图》方言就有些没看懂,不知道到底是画的什么地方。

而且作画的时候也不是宋神宗那会儿,而是更早的宋仁宗赵祯在位的时候。

乐苗就告诉方言,这个郭熙是河南人,早年的时候他当过道士。

这画就是当年那个山上的道观上的。

而这道观也有说法,道观是北魏时期建来纪念道教老子的,原来叫景室山。

后来在唐朝贞观年间受到李世民皇封,修建“铁顶老君庙”,并赐名“老君山”。

听到老君山,方言就明白过来了。

老君山有太清宫、十方院、灵官殿、淋醋殿、牧羊圈、救苦殿、传经楼、观音殿、三清殿、老君庙等庙宇16处。

郭熙画的就是太清宫。

这太清宫始建于北魏,历代重修,唐代尉迟敬德曾监工重修,明朝最为鼎盛,铁椽、铁瓦、金碧辉煌,千百年来,一直是豫、陕、皖、鄂等地众香客朝拜的中原道教圣地。

方言那幅画最开始就是在山上道观里放着,请了不少人在上面题字盖章,后来乐家有个先祖在清朝时候捐了钱,里面的道士就把这幅画送给他。

然后到了现在传到了乐苗手里。

她要到香江去又不想带走,于是就在方言结婚的时候,把这幅画送给了方言。

并说这幅画虽然没有展子虔那副珍贵,但是因为传承有序,绝对是可以光明正大的挂在正厅里的。

方言这才明白过来。

原来画的是九百多年前的老君山太清宫雪景图。

方言对着乐苗表示,自己应该好好珍藏,当成方家的传家宝。

……

一上午的时间,方言也就看了九个病人,因为高考的消息,方言像是回到了自己最开始的时光。

下班的时候感觉从来没这么轻松过。

回家吃过午饭后,方言就把乐苗送的画挂在了家正厅里。

顺道还给家里人也科普了一下这画的来历。

然后下午其他人都去上班后。

他就得去首都中医大学,冒充大学生听课。

双桥老太太讲课,讲的罗氏正骨手法。

程老在去日本之前,让王玉川教授发的邀请。

这都过去快二十天时间了,忙碌的罗老太太今天终于算是有空了。

安排今天下午在学校里,给学生们讲一节课。

主要授课的对象,还是王玉川教授带的那群大五的学生。

首都中医大学的本科,中药专业是四年,中医专业是五年。

所以这群大五学生也是即将毕业的一群人。

他们马上就要临床上岗了,所以老太太也乐意教他们。

方言就要混在其中,学习罗老太的正骨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