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农家乐 > 157婆婆媳妇

重生农家乐 157婆婆媳妇

作者:桃花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1:36: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日一早,柳絮正和秀瑶说话,研究那织布机,孙氏就端了一小瓦罐炖鸡进来,那香气立刻飘散在整间房内,让人垂涎欲滴。

柳絮赶紧示意秀瑶聊家常话题,免得婆婆说费神。

孙氏笑道:“艾叶炖鸡,可是保胎的好东西,你喝鸡汤,把鸡腿和鸡翅膀给瑶瑶吃。”

秀瑶道:“嬷嬷,我吃一只鸡腿就好,给我小姨吃吧。”

孙氏笑道:“你小姨先喝鸡汤,回头我还给**汤面呢,好孩子,你多吃点。”

秀瑶道谢,就帮着拿碗盛鸡汤给柳絮喝,她看那鸡汤上面有层油,就把油一勺勺地都撇掉。

孙氏见了忙制止她:“这个不能撇掉,你看你小姨那么瘦,得吃点油水养养膘才行。”

柳絮不想喝油腻的,“娘,还是你喝油多的吧,我现在还反胃呢,要是吐了就白瞎了,还是喝点清淡的好。”

孙氏一想也对,媳妇害喜,喝了油的该不舒服可能要吐。好好一只鸡,要是吐掉白瞎了。她笑道:“行,我把这油乎乎的给他们喝去。”

等孙氏端着一碗油多的鸡汤走了,秀瑶慢悠悠地啃着鸡腿,“小姨,俺嬷嬷对你挺好呀。”

柳絮小口小口地喝鸡汤,道:“还行吧,要是能生个儿子就更好。”她又压低了声音对秀瑶道:“你不知道,他们家好几代单传,总是就生一个儿子。”

秀瑶眨了眨眼,难道真有这样的事情?应该是男人的遗传基因问题吧,不过这些她可一点都不懂。她搜肠刮肚地帮着柳絮想保胎的法子以及孕期要注意的事情,结果发现自己这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就知道怀孕的时候不能吃螃蟹、韭菜、花椒大料等,最好多吃点花生、核桃什么的,还是因为听人说吃这个小宝宝聪明才记住的。

看到那艾叶鸡汤,秀瑶又笑自己,生孩子这种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什么时候都知道如何保胎如何注意如何坐月子的,哪里要她这个没生过宝宝的现代人来操心呢。

况且,古代这些食物,天然绿色,没有化肥和农药的侵害,只要不犯冲的,吃下去就是好的。

“小姨,你是怎么让嬷嬷对你那么好的?有没有什么诀窍,回去我告诉俺大姐。”她笑眯眯地望着柳絮,取取经。

柳絮想了想,很认真地传授她经验,“像尊重亲娘那样,不过不能像和亲娘那么随意,更不能像亲娘那么亲昵热性,当着婆婆的面要对她儿子各种嘘寒问暖,各种当回事。你要是委屈,也不能当着婆婆的面说,你得迂回。你对她儿子好了,对她尊重了,有些小事情她也就不那么计较。”

秀瑶点点头,笑起来,“不过,也要看人,我看嬷嬷也是个善良人,不难相处。你对她好,她也对你好。”

柳絮笑了笑,“和你家你嬷嬷那样的人,也少。”

秀瑶笑而不语,吃了一只鸡腿,然后把碗筷什么的收拾了放在堂屋等厨娘来收。她对柳絮道:“小姨,你也要多吃点水果蔬菜的,不能只吃肉喝鸡汤。”

怀孕的时候也要保持饮食营养均衡,这个她还是知道的。

就算现在没有新鲜水果,不过古代晒干的果脯,那也是天然无害的,没有添加剂,没有变质,吃了就能吸收到养分。杂货铺子里有不少蜜饯果脯,桃杏、红枣、山楂,不过她也不知道什么不能吃,也不敢跟小姨瞎建议的。

说了一会儿话,秀瑶让柳絮闭目养神休息一下,她则去院子里透透气。

孙大成端着个笸箩进来,里面装了些蜜饯果脯,还有去冬存下的山楂和橘子,端来给她吃。秀瑶接过去,问道:“小姨夫,这些小姨也能吃吗?”

孙大成低头扒拉一下看了看,“我问过大夫的,山楂可不能吃,橘子少吃点无妨,这些都给你吃的。”

秀瑶道了谢,将笸箩放下,“小姨夫我去铺子里玩一会儿。”

孙大成从门缝看了看屋里,见柳絮躺在炕上睡了,他放低了声音,“走吧。”

秀瑶就跟着他去了,老孙头和一个小伙计在忙活,秀瑶过去问了好就随便看看。孙家杂货铺子果然是杂货,里面几乎什么都有,除了日常的烟酒糖茶,还有果脯蜜饯,针线布头,酱油醋盐,甚至连笸箩小箢子、锄头扫把之类的都有。

屋里堆满了货物,门外也摆放着很多货品,窗外一个瓷器摊儿,门前还有些农具,另外还有一个放点心的摊儿。

这时候有人来打酱油,老孙头去给量酱油,那人又要买包彩线,小伙计就去给他找。结果翻了半天,满头大汗地将一包线从货箱子里找出来。

秀瑶看得汗哒哒的,这么小个地方,那么多东西,还真是不好找呢,也亏得他们记性好。她对老孙头笑问:“爷爷,你们这里多少样东西呀。”

老孙头笑着擦了把汗:“我自己都不知道了呢。”

那小伙计掰着手指头数了几十样,最后憨笑:“还有些我也记不得了,进了没人买就压在那里。”

老孙头指了指那边,对秀瑶道:“那个福豆倒是不错,跟这里的蜜饯果子什么的一样卖,回头瑶瑶再给我们做些来。”

秀瑶点点头:“好呀,不过现在没了,得等冬天呢。”

她在铺子里看了看,见那杂货铺子除了常用的几样是有规律的,其他好多都叠放在一起,根本找不到。她忍不住出主意:“爷爷,你们怎么不做几个货架子?把这些东西分别放在架子上,同一类的放在一起,不就好找了吗?”

老孙头摸着下巴,看着门外那么多货品直叹气:“每天搬进搬出的,货架子可不方便。”

秀瑶过去比划了一下:“爷爷,你可以把屋子收拾一下,这几间打通,然后摆上货架子,人家若是要买什么,可以进来挑选,就不用再满箱子找了。当然,门外的还可以继续放。”

老孙头盘点了一下,笑道:“这个法子倒是新鲜,跟集市摆摊卖货似的,看见什么拿什么。”

秀瑶知道他肯定想过的,自己提醒一下他就名表,“这就是一个小集市呀,爷爷,你可以叫你的杂货铺为小集市呀。有了这个,大家都不用去赶集,也能买到需要的东西。”

孙大成哈哈笑道:“爹,这是个好主意,以后这四外村的人到咱家来赶集好了。”

小伙计也欢喜:“五天开一次集,去一趟还大老远的,不如来咱家近便,反正也不贵。”

这么一说,老孙头也有了兴趣,就让小伙计看着铺子,“瑶瑶,咱们屋里说去。”

孙大成也跟着进来,找了笔墨纸砚来,老孙头早就听儿子媳妇说过秀瑶会写字,也不惊讶。

货架也不是什么难做的东西,秀瑶那么一说,老孙头自己也就有了概念。然后秀瑶就说了几点自己的建议,让他如何分类产品,例如吃食要单独放,干净整洁,不能让人产生不好的想法。

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防盗。

开小集市,店家就两三个人,若是来了一帮买东西的,他们冲进去偷拿了东西也不知道,那就亏大发了。

老孙头也觉得有点麻烦:“这是个事儿呢。”

孙大成道:“爹,来的都是附近的人,谁好意思偷呀。再说了,咱好好看着就行了。”

秀瑶也提了几个建议,例如进去的时候不要带自己另外地方买的东西,免得混淆;提供笸箩供他们用来选货;警告一旦抓到偷盗的就扭送官府;最现成的办法就是货架四周的墙壁上,多装镜子,若是有人偷东西也能看见。

装镜子的方法得到了他们的赞赏,孙大成又道:“咱们最好还是有人看着,几列货架一个人,肯定能看住。”

秀瑶也同意:“咱们不说是看货的,咱们就说是帮忙选货的。他们想要什么,就得问价格,有个伙计管几个货架,他们问他也能回答,还能间接地看着防止别人偷东西。”

老孙头挺高兴地,吩咐孙大成,“家里还有些木头,另外去你叔家看看再要点木头来,去外村找人来打货架。”

这么说岔口村没有木匠?秀瑶立刻提议:“爷爷,俺姥爷家三姥爷木匠活做得好着呢,你不如去问问看。”一样是花钱,自然还是让三姥爷赚钱好。

老孙头笑:“那自然好。”他让小伙计看着铺子,他去要木头,让孙大成去一趟杨柳村,看看三姥爷有没有功夫过来看看能不能做。

打屋里的家什儿一般都要来定做,毕竟不是农具,怎么都可以用,家什儿得根据屋子的尺寸来确定。

孙大成赶着驴车跑了一趟杨柳村去老柳家打了声招呼,老柳头就陪着他去找了三姥爷,晌午头就拉着三姥爷过来。

一见三姥爷,秀瑶就笑着跑过去,“姥爷,俺小姨夫一说找木匠,我就想着你呢,你可给俺小姨夫便宜点。”

三姥爷笑呵呵的:“便宜便宜,保管比他们找别的木匠来便宜。”

老孙头原本寻思秀瑶是为了她三姥爷赚钱,现在又听秀瑶这么说,倒像是要给孙家找便宜似的,乐得笑道:“咱们也是亲家,有活儿当然是找自己人,自己人做,咱们也放心。”说着就请三姥爷屋里喝茶。

三姥爷摆摆手:“我这个人坐不住,咱们先看看是打什么家什儿,说完定好了再喝茶也不迟。”

老孙头就领着在铺子里看看,把商量好的小集市需要的货架说了一说。

三姥爷看了看,在铺子里走来走去,道:“中,这个简单,能做,不用十天半个月就好。”

秀瑶又给老孙头出主意,“爷爷,这段时间你就四处宣传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咱们小集市,等换了货架,正好大开张。”

老孙头诧异地问:“什么是宣传?”

秀瑶笑着解释:“就是去别的村说一说,让人知道咱们小集市。咱这个小集市,东西更多,更便宜。”不过这里的人大部分不识字,宣传单是没用的。

老孙头几个就商量宣传方法,秀瑶给出了个主意,不如找那些说书的或者说快板的,给他们点钱,让他们在编书的时候专门编一个孙家小集市系列,在四外村传唱,人家就知道了。

老孙头又想哪个村又唱这种东西的。

三姥爷听得乐呵呵地,他道:“这个我倒是知道一个人,她姥娘家有个本家侄子会干这个,他们还唱双簧、演小戏,保管成。”

老孙头忙让他帮忙说合。三姥爷自然同意。

接下来就是他们自己的事儿,秀瑶帮不上什么忙,她就回去屋里陪小姨。

柳絮吃了晌饭迷瞪了一会儿,看秀瑶进来,笑道:“你还真是个闲不住的操劳命,才这么点个丫头就那么能张罗。我记得你走路挺晚的呀。”

秀瑶诧异:“小姨,走路晚跟这个什么关系。”

柳絮笑着打趣她:“小女孩儿走路早张罗命呗,你大姨不到周岁就会走,你都一周岁多了还不会。”

秀瑶笑了笑,原来瑶瑶那么晚才会走路呀,估计跟吃不到奶营养不良也有关系。

秀瑶待了几天就告辞,让小姨夫送她回姥娘家了。

这时杂货铺的木匠活正忙活着,十天不到,货架就给打好了。这段时间,孙家小集市的快书之类的也被四处传说。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孙家小集市就开起来,开业当天,老孙头请了踩高跷的来表演了一番,吸引了四外村的人来围观。

看踩高跷的人多,就要买点零嘴儿,再看看小集市什么都有,自己家这个缺了那个没了,来的人都会买点东西回去。三天下来,孙家小集市生意爆棚,赚了个盆满钵满,也打出了名气。以后好多人都来这里赶集,就算是赶集日都懒得去挤,宁愿在孙家买,反正价格也不会比集上贵多少。

不过这些就是秀瑶后来听姥爷他们说的了,那时候她都回家了。

清明节气到了,正是要忙着春种的时候。不过今年分了家,秦大福家自然不比往年那样吵吵闹闹,加上秦显也认识到了错误,规规矩矩地干活,一家子同心协力的,日子过得忙碌却也开心。

租种的田一共种了两亩棉花,是为了完成官府任务,秦大福觉得还是种点好,毕竟自己家也要用。眼瞅着秀芹、大业都要办亲事的,要给新人做棉被,得需要不少棉花呢。另外三亩地留着秧地瓜。这几亩地,秦大福领着两个儿子加上秀娴就能干了,也不用像老秦家之前那样,还得晌午饭都在地里吃。

今年雨水充足,又租了官家的牛,不用像往年那样用大镢刨坑点埯,而是直接用犁具浅犁地,然后点种,再耙地将棉花沟盖住就好。这样一来,又快又省事。

柳氏还让秦大福和秦显两个牵着牲口去帮着老秦头家也犁地,点埯种棉花,不过老秦头怕浪费种子给拒绝了。他觉得还是一镢头一镢头地刨坑好,因为犁地种的出苗肯定没有刨坑点埯出得齐。

他刺挠秦大福:“分了家,你听你媳妇的也没错,你们想省事就省事,我这把老骨头是偷不得懒的,还是得刨坑种。”

而张氏也对秦大福意见颇多,这样一挤兑,秦大福心里还是疙疙瘩瘩的,不过正赶上忙时候,他也没有表现出来。

秀瑶则照旧去割草,扔到粪坑里沤肥。

家里除了从七姥爷家抓了四只小猪,猪吃的是姥爷家磨好的地瓜面粉加麸子以及地瓜叶粉。

除此之外,秦家还在自垦田旁边的那块地里劈出两分地来当菜园,一天工夫就收拾利索,种的种、栽的栽,常吃的蔬菜样样都有。

剩下的就是那片自垦田,主要就是种甜菜、向日葵、秧地瓜等,还要种几亩苜蓿草。如今棉槐和枸杞已经渐渐起了势,长势很旺,之前栽的树也已经缓过劲来,不用再担心会死掉。

这日秀瑶割了草去沤肥,又挖了一些野菜回来喂猪。

秦大福和秦业几个去外面捡石头回来,家里想在自垦田那里盖两间小屋子,这样就不用睡草棚。小屋子构造简单,比姥爷家磨坊那里的几间小屋大点,里面进去就是炕。家里没有青砖,买也舍不得,所以就四处捡石头,到时候再加上土坯,就能盖小房子了。

柳氏把葵花种都用簸萁颠了,把不成熟的颠出去,成熟的留着做种子,然后再放在水里泡着,过几天发芽了就去播种。

秀芹和秀容做好了饭,一家子正吃饭的时候,听到外面有人叫门。

秀瑶的座位靠最外面,她忙起身去应门,就见孙大成赶着驴车,正呲着牙朝她笑呢。

这一次来秀瑶家跟以前可不同了,孙大成心里也格外乐呵,“瑶瑶。”

秀瑶欢喜地迎上去:“小姨夫,你怎么来了?俺小姨还好吧。”她又朝屋里喊,“俺小姨夫来了。”家里人一听都出来。

大家互见礼问好,秦显把驴牵过去和大哥卸了车,将驴拴在墙外的木桩子上,又去抱了青草喂上。

孙大成带了不少东西,分别用篓子、箱子装着,柳氏道:“大成你怎么带这么多东西。”

“不多不多。”孙大成说着又找秀瑶,“你小姨说把织布机改好了再给你送来呢。”

秀瑶欢喜不尽,和秦大福几个又帮忙把篓子箱子抬进去。

大家落座,先说了一下近况,寒暄了几句,得知柳絮好得很,孙家小集市生意也很好,都很替他们高兴。

孙大成笑得合不拢嘴:“瑶瑶,咱们那个小集市现在可有名气呢,换的麦子米面的多了,我们就送去你姥爷磨坊,让他帮忙卖掉,你姥爷他们可真是忙呢。”

他又问秦家地种的怎么样了,秦大福也一一说了。

柳氏招呼他们:“咱们先吃饭,你大老远的来了,别光顾得说话。”

吃了饭,柳氏让秀容沏茶来,过年的时候秦家买了一套茶具,另外茶叶是去姥娘家的时候,柳絮带去给他们的。柳氏笑道:“用孙家的茶招待你吧,我们自家没有更好的。”

孙大成乐道:“二姐家的水也格外甜。”端起来喝了,他起身去开箱子和篓子。

篓子里是些鸡蛋、鸭蛋、蜜饯、果脯之类的,箱子里是几匹布,另外还有一包包的什么东西。

孙大成笑着给他们解释:“这个布是给秀芹的,有两匹是现成染色的,另外我还带了一些染料,你们喜欢的就自己染也成,再或者让染布匠帮忙也成。”

乡下会有人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地给人染布,不过没有从布庄买来的好,胜在便宜,还能调色试染,觉得合意就染自己的布或者衣裳。

秀娴看里面的布都大红色的,她道:“小姨夫,怎么都是红布呀,平时俺们哪里穿这个颜色呀。”

秀芹的脸红了,忙背过身出去,秀瑶拽了拽二姐的衣裳,秀容小声道:“二姐,这是给大姐做嫁衣的。”

秀娴恍然大悟,“大姐要嫁人了吗?我怎么不知道呀?”

柳氏拍了她一巴掌,“你知道那么多干嘛,快割草去吧。”

秀娴抓了抓头发:“娘,我去地里劈棉槐叶子呢。”

柳氏笑道:“反正不管做什么,你就去吧。”这个秀娴,要她在家,有些事就别想顺顺利利地说完,她又好奇嗓门又大,还不知道避讳。

柳氏去拿钱给孙大成,孙大成撅着嘴,“二姐,你这是干什么呢?我们又不是卖不掉,大老远送来非要你买。这是我们给秀芹的,一点心意。”

秦大福帮媳妇:“大成,心意我们领了,这礼也太多,没有这样的。”

孙大成嚷嚷:“瑶瑶帮俺爹想了那个好法子,如今多赚钱,我们也没给瑶瑶好处呢,才送几匹布给秀芹,有什么不该的,你们就别争了,这里面都是做衣裳的,做被子的你们自己置办。”做衣裳的料子自然要比做被子的讲究,也贵一些。

孙大成还怕他们推让,便抢着说话:“我们也不是那种打肿脸充胖子的人,都是掂量着办,二姐姐夫你们就别推让了。”

柳氏和秦大福只好收下。

又聊了一会儿,孙大成也不多呆,就告辞赶着驴车回去。

因柳絮有身孕,柳氏几个自然也不多留,将他送出村去看他走了便转回家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