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农家乐 > 102八个媳妇

重生农家乐 102八个媳妇

作者:桃花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1:36: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些天地里农活少,那点棉花一个女人就能照顾过来,秋收秋种都结束了,大家也闲下来。所以老柳头就想着去南河边动工盖磨坊。

先前他已经筹备了许久,还有意识地攒了不少石头,盛夏的时候让儿子做了很多土坯,另外也存了许多麦糠麦草秫秸,盖房子的基本材料他基本都备齐了。

他先查了黄历,找个宜破土的日子,然后宣布那日破土动工,他又让儿子提前就去招呼本家的一些个农闲的青年,到时候要他们帮忙。农家就这样,一有需要人手的活儿都是乡邻之间互相帮忙,你帮我我帮你,只要管饭就好,免得雇人还得花钱。只要在农闲的时候,被叫到的人基本都会去帮忙的,毕竟是互帮互助的事情,谁也不吃亏。

恰好秦业和秦显几个也都在,正好也能帮上忙的,盖磨坊,除了那些技术活,还有一些需要出力气的小工活,甚至还有孩子们都可以帮忙的。

晚饭后,大家坐在老柳头的炕上说话,规划一下磨坊的事情。

柳升笑道:“爷爷,你不让大爷卖那些秫秸原来就是要盖磨坊啊,我都不知道呢。”

正和秀瑶趴在一旁的炕桌上识字的秦扬抬头咯咯笑道:“二哥,姥爷早就说要盖磨坊了,我都听见了,你整天就知道磨面,根本没听见。”

柳升摸了一把他的头,“你小心天天读书不在家,倒是消息灵通。”

那边和秦显在看书识字的柳飞也笑道:“二哥,我也听见了呢。”他从旁边拿起了一本装订起来的本子,“爷爷还让我帮他画了一些图样呢。”

磨坊不是大宅子,主要是宽敞通亮,技术含量不是特别高,老柳头不会专门找人设计,都是自己想好了,然后根据经验和有盖房子经验的乡邻们合计着来的。

秦业在周家也算是见多识广了,他为人勤快和气,有什么活儿从来不推脱,就算不归自己管的都会热情地去帮忙,所以迄今为止也学了不少手艺傍身。

他笑道:“姥爷,正好我能帮上忙了。”

老柳头乐呵呵地道:“本来就想去叫你们呢,正好你们送上门来了。”说着他又对大舅道:“老大,这两天咱们就把地瓜收了,你带着二小子来帮忙,让他二达达和大哥几个管磨坊。”

第二日一大早,李氏带了媳妇们起来做饭,大舅和柳升去检查木犁,按照老柳头和秀瑶的要求,如果用犁具来犁地出地瓜的话,那就要深耕,否则就容易把地瓜犁破。

去年的时候秧的少,还用大镢头刨出来,今年可是五六亩,大镢刨的话不知道何年月才收完,所以秀瑶提议用犁耕的办法。

就算以前没犁过地瓜,可大舅是扶犁具的好手,只要看看地瓜的深浅,他就能很自如地将地瓜都犁出来

柳飞牵牲口,大舅扶犁具,一上午的功夫一大片地瓜就犁出来了。

秀瑶等人就在后面捡,把地瓜捡成堆,然后将擦子搭在筐子上,人坐在擦子的下部,一手虚握住地瓜,然后在擦子的刀口出前后动作,将地瓜切成一片片的。地瓜皮直接落在筐子里,擦满了就可以拎到一边去倒在地里,然后小孩子就过去一片片地摆开。这样能较快的风干,如果有压着的,就不容易晒干。

秋日天高气爽,白云悠悠,飞鸟在蓝天下低飞着,日头在他们头顶温和地照着,就好像是给他们最贴心地温暖一样。

望着满地的地瓜,虽然地单薄些,可沤肥及时量足,这地瓜也算大丰收了。今年的地瓜可比去年又好了很多,一堆里面起码有三个大个的,另外小的也凑活,都不错,这么估计,一亩地保守来说也有两三千斤不止。

老柳头也喜不自禁,对秀瑶道:“丫头,能养很多猪了吧。”他们秧了六亩多沙地,还有另外两亩其他的地,总共八亩地瓜。虽然有三亩地是后来剪秧子栽的,就是收得晚,影响不是很大,来年就要多席更多地瓜才行。

秀瑶滋滋地道:“姥爷,不光地瓜能喂猪,这地瓜蔓地瓜叶咱也不能丢,直接在磨盘上碾碎了就能掺在里面喂猪。”她又告诉姥爷青地瓜蔓最好别喂牲口,小心拉肚子。

“不喂牲口,咱牲口够吃的,就喂猪,喂猪。”老柳头一听更是高兴,盘算了一阵子,嗨嗨地笑起来,把秦显等人惹得直问他乐啥。

老柳头道:“我乐咱们加把劲,就能过好日子。”

而秦业几个也被地瓜惊住了,之前听说秀瑶拿了五六个地瓜回家,去年也在姥爷家种了,只是不知道竟然是这样的状况。一堆里面有好几个,多的五六个,少的三四个,其中每棵地瓜蔓下面都带着至少一个大的,另外两个中等的,再就是小地瓜。

那个大地瓜,秦业掂量一下,怎么也得差不多一斤,再加上那些小的,总共一堆里面能收获两斤左右的地瓜,有点甚至更多,这简直是奇迹!

经过秀瑶解释他也知道这里面如果是那种黄皮白瓤的地瓜就又肿又大,但是口感很差。如果是那种红皮黄瓤的地瓜,个头会相对小点,口感稍微好点。

他看看那一片地,惊呼道:“照这样,这一亩地得收好几石地瓜吧?”

大舅柳升等人已经习惯了,秦显却也是第一次见这样的场面,自然更是惊讶。

柳飞笑道:“这个可不能像麦子那样论石,得论斤,一亩地起码得三千斤呢,另外那两亩地更好些,差不多都上四千呢。”他计算了一亩地有多少堆地瓜,一堆地瓜差不多能产多少斤,然后一算总数就出来了。

这也是读了书学的本事,之前可没这么厉害,所以老柳头一家更是觉得读书赚了。

秦业好奇地问姥爷这地瓜如何种如何护理,姥爷把秀瑶教给他的又一点不差地说给秦业听,什么时候席地瓜,如何泼水,拔苗,然后起垄,秧地瓜,中间还得来锄好几遍草,翻地瓜蔓子,尤其是雨后,否则地瓜蔓子容易扎根,就会长一些小地瓜,浪费了养分,大地瓜就长不好了。

秦业听完了惊呼道:“姥爷,看来也不比种麦子轻松呢,不过产量可高了好多,这样以来,一年都吃不完。”

老柳头笑道:“这东西也有人吃不住,肚子疼,我们种了可以喂猪,换了钱买粮食也是一样的。”

秦业说也是,然后他又去那边从柳升手里接过擦子,“哥,给我试试。”

柳升交给他,教了他诀窍,不能太用力,也不能太犹豫,关键手指头要翘起来,不能送进刀口里去。秦业虽然不识字,可做农活学东西却是个快的,几个地瓜就上了手,擦得嚓嚓飞快。就见他手上下来回地晃,然后地瓜雪片一样落在筐子里,很快就一大筐。

他拎去已经出了地瓜的空地上撒开,然后秀瑶领着秦扬还有秀容几个就开始摆地瓜干。

秀容看那些地瓜干有的瓤白有的带着淡紫色的纹络,还有的跟吊方瓜的瓤一样发黄,她好奇道:“这个能吃不?”

反正吊方瓜和方瓜不能生吃,但是黄瓜能,不知道这地瓜能不能,可都是瓜呢。说着她拿起一片就想尝尝看,那边柳升看见了忙喊道:“秀容可别乱吃,吃了肚子疼。”

秀容忙放下,柳升又道:“咱捡一些小的回去烀着吃,火候大点,吃起来软软的甜甜的呢。”这是秀瑶教给他的。去年他们不知道,以为好的送人,就捡了些个头最大的送给三爷爷吃,火候又小,那口感真是差劲,三爷爷不肯吃也不舍得扔又打发柳红木给送回来。

想起这个来,老柳家的人还笑呢。

秀瑶摆完了地瓜干,站起来歇歇,她笑道:“三姐,回去我给你做地瓜枣吃。”

秀容和秦扬都围过来,“什么是地瓜枣?今天就做吧。”

地瓜枣就是把地瓜煮熟,切片或者条晒干,然后让它自然上霜,得到的就是地瓜枣。之所以不叫地瓜干而叫地瓜枣是为了和生的地瓜干区别开来。

解释了名字,秀瑶又道,“不过咱们得动作快点,早点把这些地瓜都收出来,然后擦成片晒干了收起来,否则一下雨那可就要发霉的。”好在深秋此地风大又干,雨水稍微少点,几场大风,不几天地瓜干就能干透。

大家干得热火朝天的,晌饭是柳起和他媳妇送来的,比起老秦家的伙食,自然好了不是一两个档次的。热乎乎的细面大饼卷鸡蛋烧肉,另外还有热乎乎的菜汤,咸菜自然都管够。

吃完了大家接着干活,一个个都干劲十足,没有偷懒的,不过一天的时间就把一大片地都收完。

快傍晚时候,秀瑶跟大舅道:“大舅,我看那边河下有片酸枣棘子,我们去割点那种棘子长的吧。”

大舅好奇道:“砍棘子干嘛?小心扎着。”

秀瑶笑道:“大舅,咱们做地瓜枣啊。”

看秀瑶喜欢,大舅就去拿了镰刀,领着秀瑶去河边砍棘子,专挑那些又直又长棘子还大的枝子。砍完了用一棵苘麻的皮缠了,然后拖着回去,到时候扔在篓子里带回家去。

深秋,傍晚来得早些,日头西落下去,红彤彤的挂在幽蓝色的西山上。没有夏日的满天云霞渲染,这傍晚就清冷了很多,秋风拂面,带来了嗖嗖的凉意。

不过大家忙得没有时间来感受凉意,反而因为喜悦、热情、忙碌而觉得热。

晚上回家,秀瑶把捡好的那些小个头的地瓜让姥娘放在大锅里烀,少放水,多烧火,把地瓜烀得软软的,外面贴着锅边的还有一层待焦不焦的皮,流着地瓜油,吃起来又甜又香,份外可口。

李氏等人连呼过瘾,去年做的方法不大对,怕碎了地瓜刚烀熟就起锅,所以很难吃。

李氏收拾了一小盆让去送给三爷爷家,还收拾了让柳飞去送给六爷爷家给柳青,另外几家也有送到。不过送去的同时也要叮嘱人家这个东西不能多吃,有的人吃多了可能会烧心不舒服之类的。

对于老柳家的地瓜,村人倒没有什么大的反应,就好像他们家种了几亩瓜果一样。而且农家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种植习惯,绝对不会单看人家种什么就好奇跟风学习,毕竟几辈子的种植习惯非常难改。另外,看不到种植的利益好处,人家更不会跟随,而且就算是有利益,也未必会跟随,就好像种瓜的也能赚钱,但也不是所有人家都会种瓜。更何况之前任里正还戏言说这种地瓜其实是贱民粮食,在江南等地,牲口都不吃的。所以,老柳家的地瓜,根本没有惹起什么波澜。

秦业、秦显、秀容三人在自己家里吃饭都是定量,吃个七分饱是好的,哪里像现在这样能随便敞开肚皮吃,加上那地瓜软乎乎甜丝丝的,一个个就吃撑了。秦业还好,好吃也不会多吃很懂得克制自己,秦显和秀容就不行了,两人都吃的肚圆,胀得不行,秀容更是觉得烧心不舒服。

李氏笑道:“说了让你们少吃少吃,这东西再好吃也不能吃过了头。”她又熬了山楂汤,给几个人喝,然后让他们多出去溜达溜达消消食。

秀瑶则对柳絮道:“小姨,咱俩把没吃完的地瓜切了,挂在棘子上晒地瓜枣吧。”

柳絮好奇道:“什么叫地瓜枣?”

秀瑶拿着刀,握住一个地瓜切了几片,举起一片给她比划了一下,“这个晒干了就是啊。”

柳絮笑道:“这跟枣儿有什么关系。”

秦扬凑过来,“小姨,我姐姐说是枣就是枣,说是梨就是梨。”

柳絮打趣道:“等你说媳妇,也让你姐姐给你管着。”

他们总拿说媳妇打趣小男孩儿,秦扬也习惯了,他这个年纪既不知道害羞,也不知道媳妇是什么,只以为就是“说媳妇”。

他咯咯乐道,“那当然,我要说八个媳妇。”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只是吓了秀瑶一跳,谁给这小子灌输这种好色纳妾从小培养的观点?她轻斥道:“瞎说八道,说那么多媳妇干嘛,一个人一个媳妇就够了。”

李氏却抱着秦扬笑道:“俺们扬扬以后读书,中秀才,中举人,还能中个状元回来,可不是要说好几个媳妇怎么着的。”

秦扬好奇道:“姥娘,什么是状元?状元就能娶好几个媳妇吗?”

大家又笑起来,秀瑶拍了他一巴掌,“你个小孩子,都读书了还不知道状元是什么?”

秦扬立刻喊道:“三哥,三哥,状元是什么?先生没让背啊。”

柳飞笑着给他解释,中状元要先去参加县试然后府试院试,中了秀才,再中举人,之后还要贡士、进士……

秦扬一拍脑门,“娘呀,做个状元还要考试,都要烤糊了,那任老爷也不是状元,还好几个媳妇呢。”

任里正不过一介乡绅,却也一妻四妾,另外通房丫头屋里人什么的,也不会少,秦扬在任家学堂读书,跟那些学子们混熟了,也能听人家说东道西的。

秀瑶忙把他拖过去又开始给他洗脑,告诉他一个人一个媳妇,他不能多占之类的,还告诉他,媳妇多少和这人的人品绝对有关系,媳妇多不代表学问好,更不代表他是因为受欢迎才媳妇多的云云。

听得秦扬一愣一愣的,他转身低声问道:“姐,那他们说天子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呢,媳妇是最多的。那他是不是学问不好,人品最差?”

此话一出,秀瑶一惊,忙叮嘱道:“小羊儿,这话可不能在外面说哦,要是被人知道会杀头的。”平日里老百姓在家里腹诽天子顿顿饽饽肉,几个老婆孩子的,自然不会有人管。可她还是要让秦扬注意,免得什么时候不小心就当闲话说了,到时候被有心听去,说不定就起什么幺蛾子,还是时刻小心注意的好。

这种可能会导致抄家灭门的事情,还是防微杜渐的好,不能轻易议论上位者的是非,免得不小心被咔嚓了还不知道怎么死的。

秦扬虽然不太懂,可秀瑶讲得严重,那神情和语气比威胁他跳河还厉害,由不得他不听。

“姐姐,我知道了。”

秀瑶强调道:“知道了不行,必须牢记,不能说那个人的闲话,否则咱们可能不定什么时候都被扔河里去了。”

秦扬非常非常认真地说记住了,秀瑶才结束了对他的叮咛。

这几天天好,大家齐心协力,没有偷懒的,几亩地瓜都犁出来,擦成地瓜干,摆在地里晒着。除此之外,还要留出一部分过冬当做粮食的地瓜,放在家里窖藏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