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 第841章 数据出错,邓主任的努力,筹备处出手

白炽灯泡在顶棚发出轻微的嗡鸣。

十六张墨绿色绘图桌围成的工作区里,空气突然凝固。

“这数据错了!”

这话就像是一把重锤狠狠的敲击在欢乐的气氛上,计算室内瞬间安静下来。

正手舞足蹈、满脸兴奋地比画着计算成果的周教授,猛地扭过头。

当他看到拿着数据核对、神色凝重的是朱建教授时,心中顿时猛地一沉,一种不祥的预感迅速在心底蔓延开来。

朱建教授可是九所里的权威人物,早年曾与老毛子专家深入学习交流,对老毛子在种蘑菇技术方面的详细资料了如指掌。

在项目前期,这些资料就像一盏盏明灯,多次为九所的理论计算工作指引方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老朱,怎么回事儿?这数据,我们已经复查过了,不可能出错。”黄晋教授此时惊得眼睛瞪大瞪圆,这道声音是从喉咙眼里挤出来的。

“你们看,这是咱们计算人为粘性处理冲击波时得出的数据。”朱建教授此时的脸色也难看的可怕。

他用发抖的手指,指了指材料纸上的数据,又拿出了一份手写的稿纸。

他深吸口气,缓声吐出:“这个数据,是列杰涅夫教授在讲课时提供的技术指标,两者之间的差异太大了,已经远远超出了误差所能解释的范畴。”

邓主任一把抓过稿纸,看了两眼,他不是冲击波理论的专家,慌忙递给了周教授:“老周,你看看是怎么回事儿。”

周教授接过稿纸,伏在桌子上,研究起来。

足足二十分钟后,周教授终于抬起头,声音中满是疑惑:“不应该啊,我们的计算方程式没有出错,每一步推导都严谨无误,怎么会得出这样一个错误结果呢?”

“难道是计算器出了问题?”朱建教授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声音中带着一丝试探。

邓主任吓了一跳,连忙摆手:“不可能,别的数据都没有错误,为什么单单这个数据出错了。老朱,慎言啊。”

在这个特殊时期,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巨大的波澜,更何况是关乎种蘑菇这个核心机密项目的数据问题。

因为种蘑菇项目的特殊性,221厂内的气氛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建造铁路、车站、机务段工程的队伍,是从北面战场上下来的铁十师。

负责基础建设的队伍,换成了8342部队。

守卫221厂的警卫团官兵则来自0971部队。

除了这些队伍外,还有身穿灰色中山装的气象局同志。

这些不同职能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宛如一张紧密交织的大网,将 221厂严密地守护起来,确保任何消息都无法泄露出去。

但多股力量交织,难免会产生一些小摩擦和敏感情况。

邓主任沉思片刻,斟酌着建议道:“在没有调查清楚数据出错的原因之前,咱们切不可妄下结论。这数据关乎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咱们得谨慎行事。”

朱建教授心里明白邓主任的担忧。

可职责所在,他不得不出言提醒:“主任,按照规定,咱们应该在五点前,将这次计算的结果汇报给 221厂筹备处。这是雷打不动的规矩,咱们不能坏了规矩。”

每天按时汇报工作的规章制度,在这个项目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能让上级领导及时、准确地掌握项目进度,以便做出决策。

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备份作用。

避免因一些特殊原因,导致珍贵的技术资料损毁或遗失。

在这个特殊时期,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

邓主任向来严格遵守这个规定,可此刻却犹豫了,他面露难色地说道:“老朱,咱们.能不能.将今天的计算结果先缓一缓,就缓一下,等弄清楚问题所在……毕竟这数据太异常了,就这么汇报上去,我怕……”

“老邓,使不得啊!”朱建教授情急之下,罕见地打断了邓主任,神色严肃,语气斩钉截铁,“这可是原则性错误。咱们都是对组织忠诚的人,不能因为一时的犹豫而误了大事。”

邓主任环视一圈,看看那些教授专家们,心中叹了口气。

他能够犯错误,但是不能让这些同志跟着他一块犯错误。

这时,周教授研究完材料,抬起头,提议道:“我建议由朱副所长前去筹备处汇报工作,我相信上级领导会理解的。”

朱副所长在九所内有着特殊的地位。

他不仅能够将大蘑菇研究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上级解释得清清楚楚。

而且性格开朗外向,善于团结同志,与各方面的关系都处理得极为融洽,在九所被誉为沟通上下的“喉咙”。

他的存在,让九所与上级之间的沟通变得顺畅无阻。

邓主任一听,瞬间明白了周教授的用意,点头说道:“我跟老朱一块去。”

朱副所长接到任务后,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跟着邓主任一块来到了筹备处。

负责九所一室工作的是筹备处陈副主任。

他在听完朱副所长的解释后,扶了扶眼镜框:“老朱,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现在你们还无法确定是不是计算器的问题,需要再经过几次验证,才能得出结论。”

“不是,陈副主任,计算器是不可能出现问题的,它的内部是晶体管,可以用高低电压”邓主任主动解释了一通,试图用专业知识让陈副主任明白计算器的可靠性。

但陈副主任听着那些晦涩的专业词汇,只觉得一头雾水,越听越迷糊。

急得邓主任拿起了钢笔,想要在草稿纸上为陈副主任解释计算器的原理。

“老邓,我来吧。”朱副所长从邓主任手里接过钢笔,在记事本上画了个简易的算盘:“您看这算盘珠子,往左是 1,往右是 0。

我们的计算器里藏着几万个这样的‘铁算珠’,每个都卡得死死的,缺少一个,就没办法继续运行。

就像您批文件要盖十二个章,少一个章子都过不去。”

“公章啊,你们早这么说,我不早明白了嘛。”陈副主任在记录本上记下今天的进度,盖上印章,笑道:“既然计算器不可能出问题,那可能是计算式有毛病,你们再核查几遍吧。”

“谢了哈,老陈,听说李局去钓鱼了,等晚上我去协调两条,正好还有两瓶好酒,咱哥两好好喝一顿。”朱副所长哈哈笑着站起身。

“你就不怕我把你喝穷了。”陈副主任笑着把回执递向朱副所长。

“这就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朱副所长没有伸手接回执,而是后退了一步,让陈副主任看似是递给邓主任。

邓主任伸手接过回执,点头:“我们还要工作,先回去了。”

说完,他转过身就走了。

朱副所长指了指邓主任的背影,比划了个手势:“老邓就是这种性子。”

“知道了。”陈副主任会意的笑笑,冲着他做了个滚犊子的手势。

等两人离开后,陈副主任把今天的记录本装进档案袋子里,来到了隔壁办公室里。

就像是计算器的运行程序一样,记录本想要归档,也要经过层层程序。

第二道程序就是赵吉田副主任。

在陈副主任看来,这道程序跟不存在差不多,因为赵吉田不懂技术,每次只是草草看两眼就会盖上印章。

但是今天的情况好像有点不同。

赵吉田翻开最后一页,足足看了半分钟后,突然提出一个让陈副主任吓了一跳的问题。

“老陈啊,九所一室这次弄来的计算器,有很大问题。”

“不可能吧,计算器就跟盖章一样,少一个章,就没办法提交上去.”

赵吉田一直静静地听着陈副主任的解释,等他解释完,这才开口:“计算器是高科技,我不懂。但是我懂人啊。”

“人?”

赵吉田眯起眼,点上根烟,伴随着一团烟雾吐出一句令人不寒而栗的话。

“老邓和老周都是国内最优秀的人才,一室自从建立以来,从来没有在计算上犯过错误。”

“现在得出的结果却跟老大哥提供的数据不符。”

“计算器也没有问题。”

“那么.有问题的只能是设计计算器的人了。”

“对方是想将九所一室引入歧途,从而破坏种蘑菇的大事业。”

此话一出,办公室内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仿佛空气都要被冻结。

陈副主任觉得嗓子有点干,忍不住吞咽了口水:“老赵,现在事情不是还没调查清楚嘛,一室的教授们正在想办法核算结果,咱们没有必要提前下结论。”

“太有必要了。”赵吉田的手重重地挥下:“自从咱们221厂建立以来,就成为了帝国主义的眼中刺,他们时刻盯着221厂,咱们应该万分小心谨慎。”

“如果计算失败的消息传出去,对方很可能会闻风而逃。”

陈副主任没想到赵吉田会突然在这事儿上发难,但是一时间却没有理由反驳。

毕竟任谁都不会想到,利用计算器计算出的数据,跟老毛子提供的数据不符。

这其中的蹊跷,让他也感到一阵迷茫。

陈副主任担心事情闹大,犹豫了片刻,说道:“据说设计计算器的李专员有气象局的背景,应该不可能是什么坏人。”

赵吉田不依不饶:“坏人又没把坏字写在脸上。老陈,你是负责技术的,可能不懂,但是我太清楚了,身处高位的敌人,才能造成更大的破坏。”

陈副主任皱眉头:“可是计算器是九局引进的设备,咱们是不是应该汇报给李局长?”

“汇报?老陈啊,咱们筹备处跟九局是同级单位,不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

说着话,赵吉田闷哼一声:“另外.我曾数次提醒九局,要向老大哥学习,要一步一个脚印。他们却不听,非要搞什么自主技术,搞什么计算器,现在出问题了吧!”

陈副主任:“可是.”

“别可是了。我身为筹备处的副主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坏分子在221厂内转悠。”

“你这样搞,会影响到221厂的正常工作。”

“老陈,如果任由敌人搞破坏,到时候,上面追究下来,这个责任是你承担,还是我承担?”

赵吉田的意思很明显,你要是再拦着,就有袒护对方的嫌疑了。

面对咄咄逼人的赵吉田,陈副主任一时间没办法应对了。

筹备处的几个副主任各有各的职责,互相不隶属。

而筹备处的主任徐老目前在京城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

最后,陈副主任只能提议把几个副主任召集在一起,共同商议该如何处理这事儿。

“不必了!221厂的内保卫工作,由我负责,这事儿由我来定。”赵吉田见陈副主任要请外援,立刻否决了他的提议。

陈副主任意识到没办法阻拦了,只能想办法把事情的影响降到最小。

“由我亲自去见李爱国同志,我想他能够明白的。”

“老陈啊,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办事情就是喜欢拖泥带水。”

他话音还没落,赵吉田已经摇动了电话,接通了负责221保卫工作的警卫团。

“二营吗?我啊,赵吉田,让你们顾克明连长立刻跑步来见我。”

陈副主任见此状况,无奈地叹口气。

他本来以为赵吉田是因为担心泄密,所以才会准备把李爱国控制起来。

现在看到赵吉田竟然动用了顾克明,他心中隐约明白了,这已经不是泄密的问题了。

在221厂内,存在两套保卫系统。

一套是保密处,其成员大部分来自气象站,负责防范迪特和保密运输工作。

另外一套是警卫团,其成员全部来自某省某地,平日里几乎不跟外界接触。

负责厂内所有警卫、保卫工作,包括总厂、一分厂、各工号、各车间的值守工作。

按照程序,赵吉田应该把这些事交给保密处。

现在却动用了警卫团,只因为筹备处是警卫团的直系上级。

警卫团有三个营,其中二营长顾克明跟赵吉田关系最好。

陈副主任点上根烟,叹了口气:看来221厂即将不平静下来了。

片刻功夫之后,顾克明急匆匆的推开了办公室的门。

赵吉田站起身,大声道:“顾营长,现在我有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你,你有信心完成吗?”

顾克明看到赵吉田脸色阴沉,立刻意识到出大事了,他双脚并拢,挺起胸膛,声音洪亮地回答道:“有!”

*****

傍晚。

戈壁滩的夕阳烧得正美。

军用搪瓷缸在窗台上投下细长的阴影。

221总厂食堂的蒋宗山蹲坐在食堂门口的小办公室内,扒拉着算盘珠子。

小食堂的大厨走进来,问:“七连长,九局那边晚上准备安排什么伙食?”

蒋宗山抬起头,揉了揉太阳穴:“九局的邓主任他们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好些人都食欲不振,身形消瘦了不少。你等会儿拿二斤小站稻米,再搭配上些山东的花生,熬成粥给九局送去。”

大厨皱眉头,面露难色地说:“就只有稀粥啊,这可没什么营养。”

“先凑合着吧,过两天有批精白面能送到,到时候咱们给那些教授专家们蒸白面馍馍。”

大厨无奈离开。

大厨刚走,二厨也进来了:“七连长,晚上工人们吃什么?”

蒋宗山扒拉了下算盘珠子,叹口气:“今天送来的大豆都放在仓库里,你等会儿拿一些……记住,千万别拿多了,再兑上点干菜,做成菜粥。”

“又是稀粥啊,这阵子净吃稀粥了,工人师傅们都快吃不消了。”二厨一脸郁闷,要知道那些工人饿着肚子的时候,脾气可不好。

关键是,他们也能理解工人师傅们的怒火。

“再坚持几天吧,等精白面送来”

“蒸白面馍馍?”二厨大喜。

“兑点青稞面,棒子面,做成三合面馒头。”

“.七连长,您真够小气的。”

“现在比以前已经好多了,你忘记了前阵子,咱们每天只能喝两顿稀粥了?”

“李局长不是去钓鱼了吗,晚上能不能给工人们加点荤菜?”

“你也知道李局长那钓鱼水平……再说了,这两天郭教授身体很不好,他特别爱吃红烧鱼,那点小猫鱼要留给小食堂那边。”

“遵命,蒋主任!”二厨扔下这句话,带着一丝不满,转身忙活去了。

蒋宗山身为 221厂总厂食堂主任,肩负着总厂和九局上千号人的吃饭重任。

但他的编制仍隶属于部队,所以特别不喜欢别人称呼他为食堂主任。

如今二厨用“蒋主任”来称呼他,足以见得二厨心中的不满情绪。

蒋宗山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也想大方啊,想让所有人都吃上白面馒头,但是条件这不是不允许吗。

此时,外面已经有轮班的工人排着队,眼巴巴地等着吃晚饭。

当他们得知晚饭又是青稞面、大豆稀粥时,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不满的抱怨声。

“怎么又是稀粥,我已经被连着喝一个月的菜粥了,脸都喝绿了。”

“是啊,不是我们贪图享受,也不是我们思想觉悟不高,关键是这菜粥根本不顶饿,干一天活下来,肚子早就咕咕叫了。”

“诶诶诶,大家伙都理解下吧,咱们221实行的是‘先生产,后生活’的制度,一切为了造大蘑菇。”

人群中,刘虹轻轻拉了拉周筱梦的胳膊,悄声说道:“等会儿开饭的时候,你去帮我打饭。”

“为啥?”周筱梦诧异。

“大锅里的豆子都沉底了。你现在生病了,大厨打饭的时候,勺子会往下舀。”

“这,这不太合适吧,要是咱多吃一口豆子,那其他同志不就少吃一点了吗?”周筱梦皱起眉头,一脸认真地说:“刘姐,我干不出这种事儿,真是对不住了。”

“你这丫头还真是个死心眼。”刘虹见劝不动,也只能作罢。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

众人纷纷扭头看去,只见两辆吉普车和一辆卡车风驰电掣般呼啸着冲了过来。

“是李局长钓鱼回来了,大家伙别着急,说不定李局长今天收获满满呢。”

“害,你是在做梦吧,那河里的鱼儿狡猾着呢。”

“哎,不对啊,李局长今天怎么多带了一辆吉普车?”

蒋宗山听到外面的议论声,连忙从办公室里走了出来。

此时,车队已经稳稳地停在了大门口。

蒋宗山看到李局长带着一位年轻同志走下车,连忙笑着打招呼:“局长,今天弄到了几条鱼儿啊,您可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几条小猫鱼?你看不起谁呢?”李局长抖了抖衣领子大声说道。

话刚出口,他就意识到不对劲儿,这话好像是李爱国的台词吧?

不过你别说,这话说起来真是得劲儿!

“啊”蒋宗山一时间竟被李局长这突如其来的气势给镇住了。

等他反应过来,李局长已经从卡车上拽下一条足有三斤重的鱼儿,“啪”地一声丢到他面前。

“怎么样?”

“哎呀,李局长,您今天收获不错啊!”

“收获不错?看不起谁呢!”李局长转身又拽下来一条鱼,重重地丢在了地上。

“哎呀,五斤重!李局,您今天大丰收啊。”蒋宗山满脸惊讶。

“大丰收?看不起谁呢?”李局长转过身,还想再去提溜两条鱼,展示一下自己的“丰硕战果”。

这时候,工人们已经像潮水般围了过来,看到卡车上那堆积如山、足有上千斤的鱼,顿时欢呼雀跃起来,欢呼声、掌声交织在一起,响彻整个厂区。

李局长:“.”

看着一脸郁闷的李局长,李爱国微微仰头:装逼也是个技术活儿,强如李局长者,也把握不住啊。

不过甭管李局长有没有成功完成“装逼大业”,蒋宗山这会已经兴奋得差点蹦了起来。

特别是得知 221厂即将成立打渔队之后。

这位平日里精打细算、一粒米都恨不得掰成两半用的老食堂主任,当场就宣布晚上给工人们提供美味的炖鱼汤。

“鱼汤.我已经半年没尝到荤腥了。”

“我保证,喝了这碗鱼汤,我明天能完成二十个工件。”

“李局长,实在是太感谢您了。”

面对工人的称赞,李局长毫不犹豫的走过去拍了拍李爱国的肩膀:“今天的鱼都是李专员钓到的,打渔队也是李专员的主意,大家伙要感谢就感激李专员吧。”

李爱国也没有想到李局长会在这个时候把功劳推到他头上,谦逊的笑了笑:“我只不过是出了点小主意,最终要的还是李局长的支持,是警卫连同志们下河抓鱼,才能有如此丰厚的收获。”

人群中,刘虹看到这一幕,轻轻碰了碰周筱梦的胳膊,调侃道:“筱梦啊,你的火车司机可立大功了,你看,从大连来的那几个小姑娘都已经双眼放光了,你要是再不抓紧,可要被人抢走咯。”

“刘姐,你别胡说。”周筱梦这会还感觉有点茫然,这人不是个火车司机吗,怎么能跟李局长一块去钓鱼,还谈笑风生。

要是他真能留在 221厂,也许也许真该多跟他接触接触。

李局长让蒋宗山赶紧把鱼送到仓库里,然后给工人们准备晚饭。

工人们看了热闹,也准备离开。

这时候,一队全副武装的卫兵在赵吉田的带领下,急匆匆的从远处跑过来。

看到这些卫兵,所有的工人都停下了脚步,意识到情况不对劲。

赵吉田似乎很享受工人们投来的敬畏目光,故意放缓了脚步,带着三营的顾克明,昂首挺胸地走进人群。

等他看到李局长也在的时候,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心中暗叫不妙。

不过赵吉田倒是没有太过担心,只要能确定李爱国迪特的身份,就算是李局长也护不住他。

李局长也看到了赵吉田,开口问道:“赵副主任,出什么事情了?”

赵吉田没有直接回答李局长,而是看向顾克明,大声命令道:“把工人同志们先请离现场!”

“是!”

顾克明带着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工人们被请到了大门外,刘虹站在门口小声嘀咕:“筱梦,可能要出大事儿了。”

看到那些卫兵们采取了行动,警卫连的同志们也不约而同的抽出武器,围在了李局长身旁。

李局长大声喝道:“干什么,这里是 221厂,也是九局,把家伙都给我收起来。”

他的言外之意很明显,是在告诫赵吉田,九局对 221厂也有管辖权。

无论赵吉田要做什么,都得掂量掂量,悠着点来。

赵吉田既然看到李局长也在,还敢冲上来,显然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待顾克明控制了现场后,赵吉田走到李局长跟前,微微欠身,歉意地点点头,说道:“李局,今天这事儿跟您没关系。我们筹备处发现有人故意破坏种蘑菇的工作。”

“谁?”李局长震惊。

顾克明目光环视一圈,最后冰冷的眼神落在了李爱国脸上:“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