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 第840章 老黑回来了,打渔队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李爱国在浅眠中骤然惊醒,耳廓微动捕捉到门外异响——那是刻意压制的脚步声。

鞋底与砂砾地面摩擦发出细碎窸窣,却比秋叶飘落还要轻上三分。

他瞳孔骤然收缩,后背肌肉瞬间绷紧,右手已抄起枕下的五四式手枪。

赤脚踩在冰凉的地面上,脊椎如猎豹般弓起,屏息贴住斑驳的木门。

脚步声在帐篷外凝滞的刹那,他左手闪电般破门而出。

“逮着了!”铁钳般的手掌扣住对方后颈,顺势将人掼进屋内。

闯入者尚未及反应,膝弯已遭重击跪地,紧接着太阳穴被枪管死死抵住。

李爱国右腿膝盖如千斤顶般压住对方腰眼,左手娴熟地摸过敌人周身要害,从对方身上搜出两把手枪,一把匕首。

整个过程看起来非常复杂,其实时间也只不过四五秒钟的样子。

等确定对方彻底没有了翻盘机会,李爱国这才抄起三节手电筒,啪嗒一声打开。

三节电池的手电筒在掌中旋出银弧,强光劈开黑暗时,照出一张龇着白牙的黝黑面庞。

“老黑?!”

此时躺在地上的老黑,咧着嘴热情的笑:“司机同志,身手又见涨了。不过,麻烦你起来下好吧,肋骨快被你坐断了。”

“哎呀,你刚才怎么不反抗,按照你的身手不应该啊?”

“我要是反抗了,你会不会下手更重?我想你腰间那把三棱刺一直没动用吧,我可不想脸上再多出一道伤疤。”

老黑站起身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尘。

点上马灯,昏黄的灯光弥漫整个帐篷。

李爱国对老黑竖起大拇指:“不愧是老同志了,做事情就是周密。”

李爱国并不是故意拍马屁。

像刚才的情况,换做一个生查子,手忙脚乱之间,必然反抗。

在李爱国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这种反抗只能导致一个结果——受伤。

这种因为误会而导致的受伤事件,在气象局内部已经屡见不鲜了。

点上烟,李爱国也搞清楚了老黑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这货跟着老毛子专家组检查了马兰基地的情况,专家组返回了九局在川省的研究所,老黑得知李爱国抵达221厂后,便连夜赶来了。

“这么说你故意放轻脚步,是为了防止耽误周围其他帐篷里的同志们休息.”李爱国哑然失笑,这还真是见竹篾以为蛇——误会一场。

想到竹篾,李爱国突然有个了想法。

“老黑,你在221厂工作有段时间了,知道哪里能找到竹篾和吧?”

“竹篾?”老黑抽着烟愣了神,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那好,今天咱们去抓鱼!”

外面的天不知不觉的亮了,李爱国正准备跟老黑去寻找竹篾,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

来者是李局长的警卫员。

“爱国同志,抓鱼的事情估计要放在下午了,外贸部门送来了一批黄豆,李局长亲自去接车了。”

提起外贸部门,警卫员忍不住感慨:“从去年开始,咱们这边的物资供应越来越紧张了,有很多工人都吃不饱,好在外贸部门及时从海外采购到了粮食,要不然真要出大事儿。”

钓鱼推迟到了下午,正合了李爱国的心意。

警卫员离开后,李爱国拎起铝饭盒正准备去食堂打饭。

他抬头时正撞见周筱梦掀开帐篷帘子。

姑娘的脸被冷风吹得泛红,手指揪着军装下摆的褶皱,身后的刘虹憋着笑推了她一把。

这位昨天还晕倒在工作中的姑娘,补充了营养之后,脸色已经好多了。

“那个.鱼特别香!“周筱梦从兜里掏出个用手帕包着的铝饭盒,指尖被热气熏得发红。

她突然发现角落里擦枪的老黑,声音顿时低了下去,“我我就是来道个谢.“

李爱国接过铝饭盒,顺手将手帕还了回去。他摸了摸后脑勺:“客气了,周同志,咱们都是阶级兄弟,本该互相帮忙,要是没别的事情,我们要去食堂吃饭了。”

“那,那好吧总之谢谢了。”周筱梦倒退着往外走,差点被帐篷绳绊倒。

老黑叼着卷烟凑过来,盯着她同手同脚的背影直乐:“爱国,这姑娘看你时,眼仁儿比56式瞄准镜还亮。”

“呵,几天不见,你这老山参倒会品茉莉花茶了。不过,你老光棍这么懂!咋还不结婚呢。”李爱国披上棉袄,笑呵呵的回了一句。

“.”老黑端起搪瓷缸子,喝了口凉水:“哎呀,这凉水喝着真剌嗓子!”

三十米开外,周筱梦的胶底鞋正碾着戈壁滩上的碎石,刘虹突然拽住她的衣襟。

“筱梦,去之前,我不是给你出了主意,让你帮着洗衣服吗?”

“.刘姐,我跟火车司机同志真没什么,只是想感谢他,再说了那里还有别人,多不好意思啊。”周筱梦的脚在砂砾上拧了几圈,似乎要看看下面是不是像石河子那边一样有石油。

晨光将她烧红的耳廓染成戈壁落日。

“你啊.就在这里骗自己吧。”刘姐的手指头在她光滑的额头上戳了下。

两人有说有笑的回了趟住处,端着搪瓷盆子准备排队打水,却发现今天的水车没有到。

“不应该啊,现在已经六点多了,水车呢?”

“还有.以往那些排队打水的人呢?”

就在两人纳闷的时候,二厂的一个熟人笑着解释道:“你们还不知道吧,四厂的工程师们给水管加装了那啥电热,就算是最冷的天,水管也不会上冻了。”

“呀,这可是大好事,咱们再也不用冒着寒风排队了。”刘虹兴奋的瞪大眼:“四厂的工程师们可是做了件大好事儿。”

水龙头突突冒着清水,工人们、技术员们、战士们端着搪瓷盆子,只用花不到五分钟,就解决了以往需要半个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

*****

正午的戈壁滩上,朔风卷着沙砾抽打在吉普车铁皮上。

李爱国瞄了眼腕表,十二点三十分的指针在表盘上微微颤动。

他熄了火,盯着五公里外221厂总厂方向腾起的尘烟。

两根向阳花烟蒂碾进砂砾时,两辆军绿色车辆撕开热浪疾驰而来。

“爱国同志,久候了。“李局长的吉普车尚未停稳,车窗里已探出半截身子。

驾驶座后的三名警卫员腰杆笔直如枪,后方卡车上站着七八个精壮小伙。

李爱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十条小猫鱼,李老哥,您还真是钓鱼高手。”

“.”李局长沉默了足足五秒钟,看向警卫员:“开车!”

车队呼啸而去。

李爱国一脚油门踩下,吉普车跟着车队朝着戈壁滩的深处奔驰。

一路上,老黑都在犯嘀咕:李局长怎么成了爱国的老哥了?

不过老黑身为特殊部门的同志,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所以一路上把这些事情埋在心底。

距离221厂最近的一条河是甘子河,这季节甘子河上虽然冻了一层厚厚的冰。

李爱国下车的时候,李局长已经带着那帮子警卫员在河面上砸开了一个洞。

两个警卫员用手把洞里的冰块捞上来,然后把两个钩放到湖水里,蹲在那等着鱼吃钩。

“小赵和小王是警卫队里钓鱼水平最高的,李老弟,今天你就等着吃到美味的鱼吧。”李局长跟警卫员们找来干柴,升起了一堆篝火,一边烤火,一边等着鱼上钩。

只是李局长的脸色很快就黑了下去。

只见小赵和小王花了两个窝头,等了足足个把小时,鱼漂一动不动。

“也许今天鱼儿都吃饱了.”李局长有点挂不住脸面。

李爱国嘴角微微上扬,调侃道:“嗯,鱼儿是遇到打窝仙人了。”

“啥是打窝仙人?”李局长一脸茫然,这还是他第一次听闻这个新奇的词语。

“就是那种专门给鱼送饵料的好心人。”

“.”李局长顿时语塞,感觉又被这小兄弟给调侃了一番,可看着这不争气的钓鱼成果,实在无从反驳。

毕竟,这些警卫员们大多自幼便投身队伍。

在艰苦的训练和任务中成长,压根没机会接触钓鱼这项活动,水平有限也实属无奈。

“不着急,不着急.钓鱼要心平气和。”李局长一边抽烟一边安慰自己。

他抬起头,却见到李爱国和老黑回到了吉普车旁,从吉普车的后备箱里取出了四个竹篓和几根钢钎。

“李老弟,你这是?”

“钓鱼!”

李爱国说着话,沿着河岸找到了拐弯的地方。

这里水流相对湍急,河面上虽然也结了冰,但只是一层薄薄的浮冰。

李爱国毫不犹豫,迅速脱掉鞋子,挽起裤腿,一脚迈进了河水中。

刺骨的寒意瞬间袭来,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心中暗自叫苦:这河水里还真是够凉的啊。

鸟为食亡,人为鱼冷,为了改善伙食,咱李爱国决定忍了。

他从老黑手中接过竹篓,这竹篓是老黑特意找篾匠出身的工人制作的。

大竹被剖成长长的“经向”篾条和稍短的“纬向”篾条,十字交叉编织成巨龙状的竹篓,分量特别沉重。

李爱国双手吃力地抬起竹篓,河水湍急,脚下一滑,差点一头栽进河水里。

就在这时,一双手从旁边稳稳伸过来,一把从后面高高举起了竹篓。

李爱国回头一看,惊讶地说道:“李老哥,你怎么也下来了。”

李爱国看到李局长把竹篓高举过头,把自己的脑袋从空格处擦着双颊耳边套进去,头在笼内,把水笼小心放在双肩上,他一时间竟然有点恍惚。

这可是九局的局长啊。

“李老弟,你这是准备用竹篓抓鱼吧?”李局长此时已经意识到了李爱国的用意。

“钓鱼确实能陶冶情操,却填不饱肚子,我看这河里的鱼挺多的,用竹篓应该是个好办法。”

两人说着话,合力将竹篓按在了水下面,老黑趁机把钢钎顺着竹篓的口夯进了河底。

一番忙碌下来,几人都冻得浑身瑟瑟发抖。

特别是李局长,虽然还不到五十岁,但这些年常年在戈壁滩上奔波忙碌,身体早已不如往昔那般硬朗。

出了水之后,他连连打了几个喷嚏,身子微微颤抖。

“局长,您赶紧穿上裤子。”警卫员递过来棉裤。

李局长摆了摆手,说道:“别忙,等会我还得跟李老弟一块下河检验成果,这一脱,一穿,更容易着凉。”

警卫员清楚李局长的性子,也不敢再劝了,将篝火升得旺旺的。

于是,河边就出现了一道奇景,只见三个头戴毡帽,身穿厚棉袄,却光着两条大腿的家伙,蹲在篝火边撅着屁股烤火。

幸好这里没有人路过,警卫员们也都是男同志,要不然的话,非得被人喊“抓流氓”不可。

戈壁滩上的群众大多不吃鱼,这甘子河虽然河面不算宽阔,可里面的鱼类资源却极为丰富。

李爱国的手还没烤干,就听到河里面传来“扑棱扑棱”的声响,定睛一看,只见一条大鱼正奋力钻进了竹篓里面。

“诶,赶紧的啊。”一个警卫员眼尖,看到鱼后,双眼放光,兴奋得当时就想跳进河里面去抓。

却被李局长一把拦住了:“别着急,我想看看这一个竹篓到底能抓多少鱼?”

有李局长阻拦,那些警卫员们只能眼巴巴地蹲在岸边,眼睛紧紧盯着竹篓。

足足半个小时后,看到竹篓的钢钎微微抖动,李爱国知道继续抓下去的话,竹篓可能要扛不住了。

“现在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

当然了,这一次李爱国说什么都不让李局长下河了,而是自己带着老黑来到了竹篓旁。

此时的李局长还有点生气,但是下一秒就喜得合不拢嘴巴。

只见李爱国双手“囊中取物”般,伸进竹篓里面,拽出一条足有三斤重的大鱼,扔到了岸上。

“哎吆,三斤!”

“哎呀,五斤!”

“好家伙,这条鱼该有七八斤了吧。”

不得不说甘子河看起来不大,里面的鱼类资源还挺丰富的。

四个竹篓被装得满满当当。

里面有肥美的鲫鱼、重口裂腹鱼、极边扁咽齿鱼。

最多的则是一种体表光滑无鳞、身形修长、背部呈青灰色的高原冷水鱼。

据李局长介绍,这鱼在甘子河中叫裸鲤,在青海里叫青海裸鲤,应该是湟鱼的一种。

竹篓里面的鱼大部分都被丢到岸上,李爱国看到竹篓的底部,还有十几条小猫鱼,不屑一顾:“丢掉、丢掉!”

十几条小猫鱼顺着河水,欢快的游走了。

警卫连的同志:“.”

李局长:“.”

李局长有些觉得自己小老弟小瞧了,却找不出生气的理由。

特别是,这小老弟也真够意思,随后竟然把竹篓借给了警卫员们。

七八个警卫员冲进河里面,不到半天时间,抓到了四五百斤鱼。

岸边的篝火旁,李局长将吃剩下的鱼骨头丢进火堆里,火星四溅。

他取出烟盒,从中抽出两根香烟,分别递给李爱国和老黑,笑着说道:“有了这些鱼,晚上能给那些研究员们加道荤菜了。”

李爱国这会也吃得饱饱的,接过香烟,悠然吸了一口,

吐出的轻烟中都透着一股惬意和舒心。

烟抽完了,此时已经将近黄昏,天边的晚霞将整个戈壁滩染成了一片橙红色。

警卫员们手脚麻利地把鱼装进卡车里面,准备返程。

李局长上车前,看了看李爱国的竹篓子,笑着说道:“老弟,这些竹篓明天借给老哥哥用下吧。”

“送您也成,不过,老哥,咱 221厂有上万人,连带上职工家属,足有四五万人,这点鱼熬成鱼汤,每个人也不够喝一口的。”李爱国点上根烟,提醒道。

“是啊,我也一直为这事儿犯愁呢,老弟啊,我这个局长,每天早晨醒来,第一眼看到的数字,就是这几万人的口粮。”

李局长长叹一口气,神色间满是忧虑,“现在虽然有了进口的粮食,部里面也开始加大对咱们这里的支援力度了。

职工们基本上能够填饱肚子,但是在这高原上,搞科研,搞生产,仅仅依靠吃青稞面远远不够。

有很多不适应环境的职工累晕在工作一线。”

说着话,李局长停顿了一下,目光看向李爱国,继续说道:“昨天,九所一室下属的力学计算室里,一个从魔都来的女研究员就因为营养不足晕倒了,还是你把鱼送给了她。”

好家伙,这李老哥看上去大大咧咧,没想到对 221厂内的事情了解得如此细致入微李爱国心中暗自腹诽。

李局长接着说道:“我们也曾想从外地调一些肉食,但是你也知道,外面的鲜肉运到这里的代价太大了。”

“咱们可以成立打渔队啊。”李爱国不假思索,抛出了早就想好的想法。

“打渔队?”李局长皱了皱眉头:“这甘子河也不大,就算是找几十个人打渔,抓到的鱼也远远不够全厂职工的需求。”

“甘子河不大不是还有青海湖嘛。”李爱国扭头看向远处。

李局长顿时来了精神,拉开车门:“李老弟,走,你跟我一块回去,路上咱们好好聊聊。”

在疾驰的吉普车上,李爱国将 221厂在后世经过数年摸索,才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为了自力更生,筹备物资,解决吃饭问题,咱们可以成立一个农副处,农副处从职工中召集一批有打渔经验的职工,成立一个打渔队。”

“现在天气冷,甘子河和青海湖都结了冰,但是在河水入湖口,肯定没有结冰,咱们可以把打渔队派遣到那里去。”

李局长闻言,眼睛亮了:“这倒是个好办法只不过如此大规模的捕鱼活动,仅仅依靠竹篓是远远不行了。”

李爱国接着说道:“可以用机帆船,下网捕鱼,我在南方见过这种捕鱼办法,鱼多的地方,盘机把网拉上来,一网就能打上千斤鱼。”

“三分厂专门生产机械,五分厂里有木工和油漆工咱们可以自己造船。船要造得很大,这样才能抓更多的鱼”

看着李局长在那里掰着手指头认真计算,李爱国心中一阵唏嘘。

在后世,因为外部粮食供应短缺,这里的情况更加艰难。

正是李局长带领着农副处的同志们,在青海湖边日夜苦干了四个多月,建造了两艘载重量高达五万斤的机帆船,才成功解决了燃眉之急。

事实也证明了李局长的先见之明。

青海湖面上风浪巨大。

正是因为船大,打渔队才能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将青海湖里的鱼源源不断地送到 221厂,为那意义重大的“种蘑菇”工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没想到来到这个年代,李局长一听到李爱国的建议,第一反应依然是要建造大船。

“等我回去,就找老宋他们商量。”李局长越筹划,越觉得打渔队的事儿靠谱,这主意就像是他自己想出了一样。

李爱国再次提议:“我看戈壁滩上的野狼不少,除了打渔队,咱们还可以成立打猎队。”

闻言,李局长猛地抬起头,脱口而出:“小老弟,你怎么知道我刚刚想到了打猎队?”

李爱国:“.”

******

就在李爱国满载而归的时候,九局九所的计算室内也迎来了关键性时刻。

伴随着一个个数据结果从计算器里蹦出来,周教授的神情越来越紧张了。

只要最终结果出炉,那么他们关于“种蘑菇”的基础理论工作就算是完成了一大半。

此时,九所一室的最高领导邓主任也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到了计算室内。

他看到几个教授正在将结果认真记录在本子上,便悄悄站在一旁。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伴随着黄晋教授输入了最后一个方程,按下了解方程的按键,木板上的霓虹灯组成了一个数字。

“总算是计算出来了!”现场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邓主任也忍不住举起手跟这些教授们一块欢呼。

然而,就在这欢乐的氛围达到顶点时,一道突兀的声音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打破了这份喜悦。

“这数据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