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 第766章 取名字,刘国璋的干孙子,托幼所,集装箱推广

铁道医院妇产科的病房内。

陈雪茹抱着孩子看着糙汉子,眼眸中尽是幸福。

“你总算是赶回了。”

“那边的事情忙完了。”李爱国低头看了看孩子。

第一眼感觉有点丑,粉红色的皮肤皱巴巴的,就像是大号的“耗子”。

可即便如此,一种难以言喻的亲情羁绊却在心底悄然蔓延开来。

李爱国感觉自己现在算是彻底融入到了这个火红的年代中。

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轻轻触碰了一下孩子的小手。

那小小的手掌瞬间紧紧握住了他的指尖,一股暖流瞬间传遍他的全身。

李爱国的心一下子就被填满了,之前的奔波劳累、焦虑担忧在此刻都化作了满心的温柔与慈爱。

“给孩子取个名字吧”陈雪茹看着父子俩的举动,嘴角勾出一丝笑意。

李爱国思忖片刻:“红升,就叫他李红升吧。”

话音刚落,外面便传来了一阵爽朗的声音。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好名字啊!”

只见刘国璋带着师母从外面走了进来。

李爱国站起身迎上去:“老师,您怎么来了”

“我本来在你们机务段整备车间视察集装箱生产工作,便赶过来了。”刘国璋给师母使个眼色。

师母从荷包里摸出一个小金锁递给了陈雪茹。

“这是祖上传下来的,留给孩子压灾吧。”

这金锁估计是要传给后辈的,陈雪茹感觉太贵重了,抬眼看了看李爱国。

“这是老师的一份心意,你就收下吧。”

见李爱国点头,陈雪茹这才把金锁藏在了兜里。

这东西太扎眼了,别人看到了说不定会惹麻烦。

“东西也送了,老师有个想法,不知道爱国意下如何”

“老师,您请明言。”

“如果有可能的话,让红升给我当干孙子吧。”

刘国璋两口子惟一的女儿在战乱年代丢失了,现在老两口孤零零的。

他跟刘国璋的关系虽是师傅和学生的关系,其实跟一家人没有太大差别。

现在有了这层关系,两家的关系将变得更紧密。

无论是出于利益考虑,还是考虑情感,李爱国都没办法拒绝。

“有您这个爷爷,是红升这小子的福分。”李爱国一口答应下来。

“哎吆,大孙子诶!”刘国璋显得特别兴奋,一把年纪了,蹲在红升旁边,跟孩子一样看个不停。

师母而在跟陈雪茹商量要多给孩子做几身小衣服。

这边热闹着。

陈方轩,大嫂和陈行甲也赶来了。

得知李红升认了刘国璋当干爷爷,两人都特别满意。

陈方轩点头:“刘所长是领导,曾经进入过行伍,身上有煞气,能够挡灾。”

大嫂小声嘀咕:“这孩子倒是个有福气的,一出生便多了个研究所所长的爷爷。这所长爷爷也没有后代,以后刘家的家产”

“扯这些干啥!”

大嫂被陈行甲斜了一眼,不情愿闭上了嘴巴。

陈雪茹是顺产,办完了手续,孩子做过了检查,下午的时候就能出院了。

李爱国被妇产科医生喊到办公室里,学习了照顾产妇的相关知识后,帮陈雪茹办理了出院手续。

大嫂和何雨水帮着收拾了东西,一行人出了产房,准备登上周克驾驶的吉普车。

这时候,阎埠贵骑着自行车,载着三大妈摇摇晃晃的从外面进来了。

“呀,这就要出院了。老头子,都怪你,非要去钓鱼,耽误了半天时间。”三大妈埋怨阎埠贵。

阎埠贵下了自行车,先是恭喜了李爱国和陈雪茹喜得贵子,旋即说道:“我本来带了点营养品,既然你们雪茹已经出院了,那肯定用不上了,我还是带回去吧。”

李爱国一把从他手里接过箩筐,笑呵呵:“送都送来了,我要是不接的话,那岂不是辜负了你的一片好意。”

阎埠贵:“.”

他觉得自己应该再晚一点过来。

陈雪茹带着孩子回到四合院,在大院里产生了不少惊动。

特别是阎埠贵竟然送了二两红糖和四个鸡蛋,更是让不少住户惊掉了眼球。

不多时,就有好几个邻居拎着礼物上门了。

送的东西不值钱,东家两个鸡蛋,西家一包白面.其中最多的要数草木灰了。

李爱国看着一包包的草木灰,着实有些纳闷。

“这是干啥用的”

刘大娘却把那些草木灰当成了宝贝,小心的倒进搪瓷盆子里,用手和了和,笑道:“你啊,不懂这些事儿。小孩子容易尿湿裤子。

用小布袋装上草木灰,能当做尿垫。这东西晒干后,还能反复使用。”

这不就是后世尿不湿的原型嘛。

果然是劳动人民智慧高。

李爱国原本还打算自己造一些尿不湿,但是又觉得太扎眼了,这才没动手。

现在有了草木灰尿不湿,就能省不少事儿。

刘大娘亲手带大了刘天全和刘地全,对这些事情门清。

李爱国便请刘大娘做了一些草木灰尿不湿。

何雨水被赋予了重任,那就是帮着洗尿不湿。

陈雪茹带着孩子回到家的第二天。

王大奎,曹文直,周克,老郑和刘清泉也带着礼物来到了李家。

几人稍坐了一会,因为有工作便离开了。

人刚走,张雅芝带着苗苗来到了李家。

张雅芝带来亲手做的小衣服和虎头靴,一进屋就拉着陈雪茹的手说个不停。

苗苗则好奇的盯着小红升:“这就是小弟弟啊。”

“是啊,苗苗,你以后是大姐姐,要保护弟弟,好不好”张雅芝笑了笑。

“当然可以,不过要等我当上了大兵,发了枪,才能保护弟弟。”苗苗挺了挺胸膛说道。

也许是受幼年时遭遇的影响。

苗苗这姑娘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进到队伍上,成为光荣的女战士。

张雅芝觉得女孩子舞刀弄枪的不合适,曾想劝说苗苗打消这个念头,将来接她的班成为铁道职工。

却被李爱国拦下了。

随后,张雅芝也就听之任之了。

不过如此一来也有好处。

苗苗真像一个小战士一样要求自己。

无论是吃饭,睡觉,上学,都没有让张雅芝太过操心。

不多时,李红升闹了瞌睡,赵雅芝还要行车,于是带着苗苗离开了。

一连送走了好几拨客人,李爱国也准备休息一会,然后再肝会书。

谁承想。

还没等他拿起书本。

门外又传来了脚步声。

这次来的是大嫂和大哥。

他们两个受陈方轩的委托,前来李家“挖祝米”。

这年月条件艰苦,出嫁的女儿生宝宝后,娘家会给女儿家送粮食。

这个民俗叫叫“挖祝米”。

一般是送米、红糖、面、鸡蛋等食物,也有少量婴儿衣服、靴、鞋等服饰。

陈方轩这次“挖祝米”下了大本钱,竟然买了两只老母鸡和五六十颗鸡蛋。

老母鸡被李爱国宰杀了,请刘大娘炖成了月子里专用的“老母鸡汤”。

陈雪茹自从生了孩子后,一直没有胃口,只是吃了两口就吃不下了。

“不敢这样,你都没东西吃进肚子里,又要奶孩子,会掏空身子的”

在刘大娘的劝说下,陈雪茹好歹吃了了一些,剩下的大部分鸡肉便宜了何雨水。

不过何雨水也是出了力气的,现在负责帮着陈雪茹哄孩子,外加清洗草木灰尿不湿。

何雨水一放学就会来到李家帮忙,除了能吃到鸡肉外,还能分到红酒冰溏心鸡蛋。

红酒冰溏心鸡蛋是这年月产妇尊享的月子餐了。

陈雪茹经常吃了一半,皱着眉头说她实在是太腻了,吃不下了,让何雨水帮着吃完。

何雨水也懂事儿,不肯吃,陈雪茹碗硬塞到她手中,令她吃完。

何雨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确实也嘴馋,敌不过那浓郁的红酒蛋香。

拗不过陈雪茹,她本想只尝那么一小口,可一开吃。

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一会,便碗底朝天了……

那香喷喷、甜津津的好滋味,何雨水感到永生难忘!

吃饱喝足,何雨水照例带着草木灰去水池边清洗尿布。

贾张氏跟以往那样坐在门口纳鞋底子,看到何雨水又在帮李家干活儿,心中有些憋气。

“雨水啊,吆,这尿布洗得挺干净的。到时候我家淮茹生了孩子,你也帮着洗尿布吧。”

“凭什么啊!”何雨水瞪大眼。

“咱们是邻居,你帮了李爱国家,不帮我们贾家,你觉得像话吗!”贾张氏一脸理所当然。

“贾张氏,你就别白日做梦了。”

何雨水嘴尖牙利,没给贾张氏留半分面子,怼了她一顿后,端着盆子回了后院。

贾张氏气得直翻白眼,指着何雨水的背影说道:“你们看看,这丫头,一点都不懂得尊老。李爱国给了她什么好处,我们贾家给不起吗”

“贾张氏,我可是亲眼看到了,何雨水在李家吃了溏心鸡蛋呢!”许大茂蹲在旁边用木柴烤制草木灰。

四合院里没秘密,那些住户们的眼都尖着呢,闻言纷纷点头。

“何雨水还吃过鸡肉。”

“你没看这阵子何雨水胖了一圈吗。”

“以前身材干巴巴的,现在脸上有肉了。”

贾张氏顿时闭上嘴巴不吭声了。

心中暗骂:李爱国这家伙真是一点事儿都不懂,何雨水一个小丫头片子毛手毛脚的,洗东西哪有她洗得干净啊。

她不用鸡肉,只要每顿两个溏心鸡蛋,就能把尿布洗得干干净净的。

秦淮茹看看碗里的棒子面粥,无声的叹了口气。

她不知道陈雪茹生产后到底吃了什么好东西。

但是,何雨水一个帮忙的都能分到鸡肉和溏心鸡蛋.陈雪茹的生活可想而知了。

秦淮茹还有几个月也要生产了,现在贾家连十个鸡蛋都没攒够。

两者相比较,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秦淮茹有些后悔了。

陈雪茹这边有刘大娘和何雨水照顾,李红升也算是听话。

再说了,大院里的大娘和小媳妇儿也真帮忙。

谁家的孩子哭了,大娘们都会抱着哄哄。

要是肚子饿了,小媳妇儿们撩开衣服就是一通喂,就跟自家的孩子差不多。

在这艰难的岁月中,个体很难独立的生活下去。

人们选择了抱团取暖的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如此亲近。

陈雪茹这边不需要额外照顾。

李爱国的假期也到了,便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开着大火车奔驰在京城到津城之间。

忙碌了一整天,李爱国洗了澡之后,原本打算直接回家,却被妇联干事请到主任办公室内。

妇联主任张大姐给李爱国倒了茶水递过来:“爱国,听说你媳妇儿生了”

“生了,是个儿子。”

李爱国有些纳闷儿,生孩子的事儿他之前已经汇报给段里面了,张大姐身为妇联主任没有必要专门找他谈话。

张大姐看出了李爱国的疑惑,开门见山道:“你想没想过把孩子送到托幼所”

“托幼所”李爱国敏锐的觉察出托幼跟育红班不同。

“是这样的,咱们机务段相应上级号召,新建了托幼所”

听完张大姐的解释,李爱国才算是明白这所谓的“托幼所”是怎么回事儿。

五五年的时候,第二次妇女儿童福利工作会议提出:“今后妇女儿童福利工作应继续贯彻以生产为中心”。

正是在“以生产为中心”的理念支配下,各地国营大厂兴建了托幼机构。

托幼机构运行宗旨是“服务生产,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前门机务段今年也建成了一座托幼所。

按照托幼所的规定小孩生下来56天就送到哺乳室,分大小班。

56天一个班,到三四个月又分班。

孩子多的,就要分两个班。

一直在托幼所里待到14到18个月,孩子能吃饭了就出去,送托儿所了。

“你是火车司机,雪茹同志是街道办干事,你们平日里都要工作,把孩子送到托幼所里,由保育员专门负责照顾,你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咱们这里距离正阳门街道办不远,雪茹同志可以趁着工作空挡,来到托幼所里喂孩子。

目前,咱们机务段里已经有一百多个职工把幼儿托付给了托幼所。

对了,周克和黄干事的孩子也在托幼所里面。

因为托幼所在前门机务段是新兴的事物,为了担心李爱国有顾虑,所以张大姐解释得非常详细。

李爱国还真没想到这年月竟然托幼机构,还是免费的。

不过如何照顾孩子,还应该跟陈雪茹商量一下,所以李爱国并没有立刻答应下来。

“现在孩子还小,最少也要五十六天的孩子,才能入所。你们两口子好好商量下。”

张大姐站起身把李爱国送到门口,突然又想到了什么。

她转身回到柜子前,取出一沓票券递了过来。

“这是咱们机务段给孩子的营养品,你等会去领了。”

营养品包括十斤黄豆,两斤红糖,两斤鸡蛋,还有一斤精白面。

看似不多,在这年月却非常难得了。

这又是托幼所,又是营养品的,李爱国只有一种感觉:这年月工厂单位还真是把孩子当成接班人培养了。

带着营养品回到家,李爱国把托幼所的事情告诉了陈雪茹。

“这是好事儿,就是孩子还太小了,我担心.”陈雪茹有些犹豫。

李爱国也能理解,并没有催促。

毕竟还有两个月的时间。

“孩子好像饿了,来,我给他喂点奶粉。”

陈雪茹因为胃口不好,奶水有点不足,好在李爱国提前准备了奶瓶和奶粉。

现在李家的生活水平非但没有因为生孩子而有所降低,反而提升了一大截。

李爱国也能光明正大的啃白面馒头了。

这阵子,李爱国一边行车,一边关注着集装箱的推广事宜。

铁道物料供应局的陈干事将报告提交上去后,立刻铁道部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抛开水运方面不说,单单从节省三分之一时间,四分之一费用来看,就值得花大价钱推广集装箱。

滕部长组织了专家专门对铁道技术进行了审核,并且请李爱国和周齐工这支研发团队参加了审核会议。

专家提出要在铁道大规模使用集装箱,必须要有相应的集装箱标准,李爱国把集装箱标准拿了出来。

专家提出,还需要相关的运输标准,李爱国把运输标准摆在了他们面前。

专家还提出,还需要集装箱调度方面的技术,成立集装箱统一调度中心。

李爱国把周齐工和郑教授,张教授推到了他们跟前。

专家看看三人,最终在审核书上签上了名字。

随后,在铁道部的扩大会议上,铁道集装箱技术的推广方案得到了全票通过。

刘国璋出席了会议。

让刘国璋感到惊讶的时候,他担心的有人会因为路线问题阻拦的局面并没有出现。

想想也就明白了。

李爱国已经做足了准备工作。

现在事实已经摆在面前。

每年节省的上千万运输费用,就值得滕部长把手枪抽出来了。

谁要是敢阻拦,那就是蓄意破坏铁道技术发展,阻拦物资运输工作。

扩大会议形成的决议,被滕部长亲自送到了海子里面。

海子里面的批复是“放开手脚去干!”

有了尚方宝剑,铁道部成立了集装箱推广小组,由滕部长亲自担任组长。

哈市铁路局、沈阳铁路局、京城铁路局、琴岛铁路局、魔都铁路局、羊城铁路局、郑洲铁路局、武吴汉铁路局、西安铁路局等十个路局,每个路局抽掉出一位副局长担任组员。

京城铁道研究所、哈市铁道科学研究所负责技术工作。

一场轰轰烈烈的更换集装箱的活动马上就要展开了。

在这种情况下,前门机务段整备车间的集装箱产量便显得以极为有限了。

集装箱的生产工作被铁道部交给了长辛店机车厂负责。

为了完成一个月内生产出两万节集装箱的任务,长辛店机车厂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活动。

全厂职工取消休假,分为三班,没黑没明的搞生产工作。

以至于大哥陈行甲足足大半个月都没有回家,可把大嫂心疼坏了,这些都是后话了。

铁道方面的大举动难以瞒过有心人的眼睛。

特别是交通部门一直在紧盯着集装箱技术。

最开始的时候,交通部门并没有太在意,毕竟集装箱技术这玩意实在是太整治不正确了。

不过等滕部长从海子里拿到批文,交通部门的领导感觉到不对劲。

有几位领导亲自写信反应集装箱技术存在的问题。

海子里的回信上只有几个字:“如果想要独立自主,必须自力更生!”

看到回信,交通部门的同志这才意识到自己好像犯了一个错误。

那就是他们还误认为现在的兔子是以前的兔子,现在的毛子是以前的毛子。

特别是前阵子兔子家拿到了铁道信号标准,成为铁盟中的扛把子。

这让以铁道起家的毛子愤怒不已。

控制了铁道,不但有丰厚的利益回报,更能控制对方的运输。

毛子一直靠着铁道方面的技术,来拉拢.或者是说控制那些小兄弟。

兔子的做法截然相反。

所有的技术可以公平交易或者是交换,只推广技术,不插手对方家的事情。

因为铁道自动信号的推广工作,东边很多小兄弟见识到了兔子家的行事作风。

于是短短半年时间内,兔子家出售的技术就高达三十多项。

见兔子家跟小兄弟走得越来越近,玉米帝意识到情况严重性,他甚至亲自打了电话,希望兔子家能够退让一步。

结果还是被怼了回去。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还抱着不犯错误,紧紧跟随毛子步伐的想法,就是在渎职,在犯罪。

交通部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并没有立刻采取行动,而是选择了静观其变。

只要集装箱技术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那么他们拒绝推广集装箱技术是有情可原的。

结果又让他们失望了。

半个月后,铁道物料供应局正式采用集装箱进行大规模运输。

运输效率提高百分之四十,运输费用降低百分之三十。

一个月后,京城局下属的丰台西站、清华园站、星火站、通州站、通州西站、双桥站、百子湾站、怀柔北站、庙城站、北宅站等站点共同提供集装箱运输。

运输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五十,运输费用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五点二。

最关键的是,使用集装箱运输后,货车运输的事故率降低了百分之八十。

结果一出炉,交通部门的领导再也坐不住了。

在部门会议上,有领导直言不讳:“当初否决集装箱技术是严重的整治错误,是有些人为了维持原本的线路,而故意无视集装箱技术的优点。”

大连海运学院出身的技术领导们纷纷站起身发难。

那些领导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原本负责审核集装箱技术的郑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