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武帝之骑神霍去病 > 卫青封侯 第十一章 祖孙二人交心相谈(上)

窦英把边关急梳当着大臣向皇上奏报了一遍,朝堂文武都在等刘彻的回应。

“诸位爱卿,你们怎么看,今日朝会大家畅所欲言,若有纰漏,概不问罪!“面带微笑的刘彻对此事打了太极,推到文武大臣面前,想看看一众人等对此事的看法和态度。

结果还是没人说话,都不敢做这一个出头鸟,窦英如此,帝师卫绾也是如此,舅舅田蚡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此时作为勇战派将军李广看着左右都不开口,竟然也哑口不言,让人心噓不已。是知道刘彻的心思,故意装聋作哑;还是没有想好怎么回复应对,就不得而知。

沉静片刻后,刘彻也看清了文武的心思,便抱拳向帝师卫绾带着些许敬意问“先生,该当如何,不妨谈谈您的看法,弟子和满朝文武洗耳恭听。“

“陛下,如此大礼,老臣不敢承受。既然陛下讨论此事,老臣斗胆献言!

先皇景帝在位时,也遇到过这种事,汲黯和李老将军也有所闻。当时边关传来噩耗,定边侯鹰武将军陈再道驻守太行山时,匈奴侵犯边境村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日便有数千平民白姓遭胡狗杀戮,数万官兵赶到时,满回狼籍,民舍草棚倾倒烧毁,孩童啕哭,男子无息,女子**掩面哭泣。此种罪行昭然若可,和今日之雁门关有何区别,一般无二。

先皇景帝听到这样的结果,怒不可言,拔刀向案椅砍杀,当时老臣和晁错也在当场,晁错建议先皇谋定而后动,匈奴暂时是小打小闹,先皇不得不选择和亲之策安抚匈奴。大后方七国藩王才是内部隐患,后引发“七国之乱“经周亚夫,大将军窦英和韩安国三月平息这场内乱。经过十几载的稳定,老臣以为可以用兵,彻底肃清北方胡虏,还边疆之太平!“帝师一口气讲出了多年前的故事,残酷血腥和无奈,便退跪坐在一旁,像是提起了许多伤心往事不堪回首,眼角早已湿润。

“陛下,匈奴之残暴,不安之行径,自高祖至现在犯得累累血债是该尝还了,臣附议。“作为窦氏一族在朝堂上的领头羊,居然说出了大家不敢相信不敢听到的话,此时的窦英才是大汉帝国的大将军,言语之中颇有分量。

“大将军和卫相说的好,末将附议!“李广洪亮而又坚定的附议,军人就这么简单。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等附议“。

众多朝臣依次附议赞同帝师所说,并附带此次匈奴来使就雁门关事件不予理睬,没有商榷的余地。

古语有云: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且现在匈奴使者未到,难不难为都说不上,不对号入座了,更别说斩杀使者。

刘彻正襟危坐在龙椅之上,始终不苟言笑,看着朝臣的面孔,听着其言论,思考着:“此次庭议,竟然如此意见统一,看来反击匈奴的这一天即将到来,民心所向啊。”

希望这次太皇太后不加以阻挠,下朝之后要去长乐宫,拜见奶奶,询问对此事的看法。

虽然窦英现在和太皇太后存在隔阂,但他始终是窦姓之人,看能不能拿回传国玉玺,虽然可能性极小,朕也要试一试。

一言不发的刘彻,弄懵了朝臣,都不敢说话,私下呓语。

刘彻在龙椅上,看着底下跪坐的朝臣,纷纷在低头私语,也不恼怒,笑着说道:“诸位朝臣柱石,皆可提出自己的看法,今日朝会种种,日后盖不问罪!”

接下来满朝文武都在为匈奴随时可能进犯我朝边关,进言或出谋划策。但是商讨了许久,依然没有所以然;谁可挂帅?要从何处出兵?出兵多少?更要命的是,调兵虎符和印绶皆在窦太后手中,仅此种种,只能悄然退朝。

皇太后的恨意,大家不要理解错了。

“孙儿,向奶奶请安!“刘彻人未到声先到。

“是彻儿来了吗?“一个面色苍白,略带血丝,双目微睁,满头白发的老人家正在扭转头颅,颤颤巍巍的说道,耳朵竖起静静地听着,像是寻找声音来源。同时也抬起一只手在空中摸索着,想要捉住东西,最好是这孙子的手臂或者衣服。

不觉然间,老人的眼角已经湿润,泪痕婆娑。像是诉说着为什么不常来看看这老太婆,在这个世上只有刘彻、刘宓和馆陶公主三个亲人了。

刘彻进入奶奶的房间,看到七八个妙龄少女丫鬟跪倒在地上,口喊着“陛下“,刘彻知道这是伺候太皇太后的侍女,也没有应声,直径走到她身前五六米远的地方,立住了脚步。

一个从未见过的陌生人,端着盘子静立在窦太后身边,低着头不语。

看清盘子里东西,散发着阵阵草药味,便知道这段时间这位奶奶,靠着药物治疗维持着病恹恹的身体。心酸和不忍涌上眼角,再也忍不住跪了下去“祖母,孙儿向你赔罪!“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窦太后瞬间破防,失声痛哭起来“彻儿,你已经很久没来奶奶这了,奶奶想你,但是奶奶身体不行了,走不到未央宫去看你了,呜~呜~呜“

仔细算起来,刘彻已经四五个月没来了。上次来的时候,窦太后还能下床,还能陪自己说着往昔得种种,现在几句话已经气喘吁吁,虽然带着哭涩,但刘彻能听得出来,奶奶用上了全部的力气。

刘彻跪爬到窦太后的床前,忘记了旁边的陌生人和身后的婢女。握着枯憋青筋的手“孙儿,错了,来晚了。日后必定每日来看望奶奶。“这是刘彻的承诺,窦太后知道自己这个孙儿注重承诺,所以会心的笑了,笑得那么灿烂。

从进门到现在,刘彻的眼泪就没有停下来过。谁说帝王无情,他们只不过把自己的情感压在心底,不能随意表露出来罢了。

爷孙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心底的温暖互相影响着,渐渐的平息着激动的心,也让太皇太后心里有了一丝慰藉,像是重新拾起这个贵为皇帝的孙子,久久不愿撒开。

许久后,两人渐渐平息下来,停下了泪水和思念,唠起了家长里短,说起了天下,谈着某人,催促着刘彻赶紧生个重孙,最后才说到和亲和匈奴,那个陌生人也识趣地退出了宫殿,留下爷孙单独聊天。

“奶奶,我努力明年后的今天生个重孙只是。。。。。“刘彻开口第一句话支支吾吾,慢慢吞吞地说了一句,地下了头。

“只是什么?“窦太后疑惑的问道。

“我和皇后成亲七年了,到现在也没有子嗣,我怀疑。。。。“刘彻艰难的把自己这些年的生活点点滴滴说给窦太后听,同时也说了自己若再娶,生怕会辜负了阿娇。

“那就多娶几个,延绵子嗣,也好后继有人,再说帝王之家,三宫六院很正常,也是必须的。“毕竟是历经三朝的过来人,虽然眼瞎,但心清耳聪,瞬间说出了解决办法。

窦太后说出了皇家后宫佳丽三千,是普遍现象。自己也是从三千佳丽脱颖而出,成为汉文帝刘恒的皇后和汉景帝刘启的生母太后,最后统领后宫,且鉴国两朝。看惯了也听惯了三妻四妾,不再为想要男人独宠一人而感到烦恼。和困惑争风吃醋,所以才会豁达大度。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男人三妻四妾,更别说王侯将相,最高统治者皇家后宫了,妻妾成群,儿孙满堂是这个时候男人的标配,也能体现出这个男人的各方面能力突出。

要是放在现在这个社会,哪个男人敢三妻四妾,妻妾成群。配偶不把这个男人剁了才怪,离婚是最轻的。

刘彻现在能做到独宠一人,已经非常不错了,何况自己还是皇帝。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才是帝王最成功最愿意做的事,没有之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子民都是自己的,多娶几个又有何妨。刘彻想到这两句,感觉自己此时才有皇帝的气势和心境,什么独宠阿娇,都可以过滤掉。

“彻儿,这些年是不是对奶奶颇有微词和怨恨啊,老太婆对你政务指手画脚,其实并不是我想这么做,是因为你幼时聪明,奶奶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你为藩王时,奶奶向你父皇建议让你叔叔梁王刘武继承皇位,这是奶奶的私心。想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是皇帝,这样可以后世留名,好在当初窦英谏言以不和朝典和规矩,压住了奶奶的私心。可是这么多年,发现是奶奶错了。

你父皇在位时,少谙世事,不够稳重,奶奶也处处打压,让其磨炼成长,后终成人人景仰的景帝。

而你自幼聪慧,登基之初,皇位不稳,到现在我还没有把玉玺交还给你,你知道为什么吗?“窦太后一口气说完,最后问刘彻。

刘彻愣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是说你贪恋权位,还是什么。

窦太后看到一脸懵逼的刘彻,笑了笑继续说道“彻儿,你是不是在想奶奶是贪恋权位?奶奶今天高兴,实话告诉惩戒你。

奶奶不是那种贪恋权势之人,也没有想过要效仿吕后,是文帝给我说,要我好好监督后世之君,磨炼他们的心智,挫其锐气,使你们变得圆滑成材,好接手大汉帝国,并好生发展,以便于往后积蓄力量向匈奴报仇雪耻“

说完,窦太后那本就不明朗的眼睛就闭上了,不再多说一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