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唐律凶猛 > 第136章 小偷全不见

唐律凶猛 第136章 小偷全不见

作者:王望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2: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件案子结束之后,襄阳县很长时间都没有蟊贼,知道李力很厉害,擅长捉贼,贼都不敢在风头浪尖上引火上身。

不过,过了几年,内卷严重,很多人没了收入,就有些歪门邪道,有的是重操旧业。

李力很是头疼,毫无办法可想。

这个时候,唐律从西域回来,他去西域看看,看外面的风土人情,觉得很有意思,长长见识,免得老了跑不动了很遗憾。

李力听闻唐律回来,马上亲自登门去请他出出主意。

唐律早就耳闻最近襄阳县盗窃成风,肯定有原因,他心里有数,听了李力的述说,更加肯定了他的猜测,那就是绝对不是偶然现象,一定有一个无形的力量在支撑,也就是说,一张隐形的大网络,就像巨大的蜘蛛网,看不见,或者容易被忽视,实际存在,错综复杂,不知始终。找不到头,就很麻烦。

没有理出头绪来是很麻烦。

“大人,小偷背后有大盗,肯定有利益往来。大户之间相互竞争,特别是做生意的,发了财的,担心别人超过自己,就可能采取下三滥的手段例如小偷小摸,将竞争对手的钱偷走,让对方没有了周转资金,或者陷入经济困境,暂时错过了进货的时间,因为没钱,也会造成一定的信誉损失。这样就压制了对手,提升了自己竞争能力,慢慢就将对手陷入死地。这个就是大户之间的斗争。借着小偷的手来达到目的。”唐律说。

“说的有理,就是不知道是谁。”

“襄阳城内有做相同生意的几家铺子吗?”

“有啊!就像绸缎铺子,还有卖米面的,只要民营的,就有好几十家。”

“这就不奇怪了,一个一个去查,恐怕还不行,要等小偷自己落网。想必富户之间都相互防备,加强了防盗措施,大人稍安勿躁,不会过多久,就会有人落网送官。”唐律说。

“真的吗?”

“是的,不信就再等等。要是没有小偷送官,愿赌服输十两银子奉上。”唐律言道。

“哈哈哈,那好!”

果然,第三天,就有人扭送一个小偷来报官了。

李力暗自称奇,这个人可真神啊!竟然能看到未来的事。

于是,李力急匆匆派人去请他参加庭审,也就是过堂,看看有什么进展,还要看看如何发落最好,免得背后出现问题。

小偷自称不是自愿作贼,毕竟心虚,是受人之托,但是不说谁委托的。

“下跪者何人?”李力问。

“小的姓李,家中排行第四,人家叫我李老四。”小偷说。

“李老四,你怎么说受人之托去盗窃,本官倒是第一次听说,你说说看,到底受谁之托?”李力问道。

“这个不能说, 说了小的是死,不说小的也活不好。大人明鉴。”李老四说。

“你在开什么玩笑?到了公堂之上,不说,皮肉就要受损。你不要帮人打掩护,你承担不了这个责任。你们作案彼此沟通,相互包庇,不要认为本官软弱好奇,可以欺哄过去,不追究你们的责任,其实你们想错了。”李力言道。

“大人,小的不敢说。”

“难道是庞大的盗窃系统?咋就不敢说呢?”

“是的,差不多。大人明鉴。”李老四言道。

听到这话,李力倒吸一口凉气,果然有内幕,唐律所言极是。真是一个未卜先知的人才。

唐律悄悄告诉李力道:“按照大明律法,小偷如果对所犯之事予以承认,那么依照律法对小偷只能处罚,却不能定罪。”

“明白。”李力点点头说。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如此如此办。”唐律低声对李力说。

“李老四,你家亲戚在哪里?”李力问。

“大人,小的家的亲戚都在襄阳县境内。只有两户在城郊。”李老四言道。

“好,你说出地址,请他们来公堂。”李力吩咐道。

“这个,这个,这个不好吧?”李老四说。

“什么好不好!本官要求你这么做,要不然,就让你尝尝刑具是什么滋味。”李力厉声说。

“别,别,别,大人,别这样!小的愿意说,愿意说!”李老四言道。

就这样,李老四供出了他的所有亲戚的地址,捕快一一记录,然后去城内城外,将所有亲戚都传过来。

众人到了公堂之上,齐刷刷跪下,乌压压一大片。

“请大家来,不得已而为之,为了教训李老四,大家都有责任和义务来管教,谁让家门不幸,出了一个梁上君子呢?这个责任应由家族中的老族长等其他长辈来承担,属于疏于管教导致这个后果,既然诸位舍不得管教,本官就越厨代庖,代替诸位来管教李老四了。好好教训他一番,让他长长记性,看他下回还敢偷吧。”李力说着,就命令衙役将李老四绑在公堂柱子上,抱着柱子,后背露出来,吩咐衙役将其抽打一千鞭,众人一听,脸都吓白了。

这是要活活打死人节奏了。

一鞭子下去,李老四就惨叫起来,像是杀猪那样鬼哭狼嚎,第二鞭子下去,李老四就晕了过去,然后,泼水让其清醒,接着继续鞭打。打累了再换人接着打,打到一百鞭子的时候,李老四呼天抢地要饶命,声音震动公堂房梁,灰尘簌簌往下掉落。

众亲戚也听不惯这杀猪一般的嚎叫,连忙磕头求情,让大人放过李老四,再打,就要出人命了。

李力倒不怕出人命,在过堂的时候,人犯去世,不用负责。这个时候最要命的就是审讯不出结果,有了结果就好对上面交差。人们普遍认为小偷不被定罪,可是要对其进行惩罚,起码要让人人都知道他是贼,脸上无光,自然不愿意作贼。

要罚就要从这方面着手才行。

“要绕你性命可以。但是有一天条件。不知道你同意不同意?”李力问。

“大人,只要让小的活活着活着,只要活着,什么条件都可以。都可以。只要活着。”李老四说,有气无力。

看来这一顿鞭子抽打,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要李老四明白这个道理,李老四也立刻懂了,不挨鞭子,不皮开肉绽,不懂规矩,这次鞭打,让他心服口服,算是被疼痛给制服。

“好,本官就不鞭打你了,你呢,啥事也不用做,就只做一件事。”李力言道。

“大,大,大人,您说,干啥都行!”李老四说。

“就是办公差。”

“办啥公差?大人,请说吧!”李老四追问。

“哦,对了,本官再次确认问问就是你还偷不偷了?”

“偷?哎——就是打死我、拿刀逼着我去偷,我也不干了。”李老四说。

“你当真不偷了?”

“当真!”

“如果还偷逮着了怎么办?”

“大人,别开玩笑了,如果我李老四还偷的话,逮着就不用鞭打,直接剁手指。”李老四说,看起来下了决心绝不去偷了。

“那就好!你要改邪归正,别给后人留下污点和骂名。本官饶你,不打鞭子,就给一份公差,让你将功补过,罚你打扫襄阳县城区内的街道,保持街道干净卫生,为大家谋福利,让大家走路干干净净,让老百姓中间要巧取豪夺的人,那些蠢蠢欲动的,都停下来,不要以身试法。否则,严刑峻法,定当严惩不贷。”李力言道。

“大人,小的愿意扫地,愿意扫地,只要不挨鞭子。”李老四言道。

案子审结,等书隶拿来口供和审讯笔录,让他签字画押,他只有照办。

众人散去,从此,襄阳街头上有一个扫地的人,就是李老四。

寒来暑往,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是扫地,李老四苦不堪言,如果干一个月两个月,还比较新鲜,如果再干下去,就觉得有些勉强,十分枯燥,干了春夏秋天,到了冬天就麻烦,天太冷,不愿意天不亮就起床,想睡个懒觉都不行,他十分痛苦。身上的鞭痕还在,疼痛已经忘记,他遇到了李力,就恳求道:“大人,小的知道错了,打扫街道这个工作太辛苦了,前脚刚扫干净,后面就脏了,还要再扫一遍,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低素质的不讲文明的,随地丢垃圾,令人头疼,我可不是他们的下人,我只是扫地的,是吃公家饭的,可不是他们的奴才,被他们呼来喝去的,真是太气人了!恳求大人不要再让我扫地了,不管干啥都行,就是不扫地。”

“那怎么行?如果你不扫地,谁来扫地?一天没有人扫,街道立马就会变得脏乱差。你不信可以试试看。”李力言道。

“大人,小的知道错了,扫地这么久,小的都知道,小的还希望做点别的,不能扫一辈子街道吧?我就这么一点出息吗?”

“行,看样子你还是有点抱负心的,这样吧,你可以不扫地的,如果要证明你的确后悔,愿意悔改的,本官可以免除你的公差,也就是说,本官可以赦免你的过犯,但是,你必须找到接手的人,也就是说,你走可以走,但是必须有人扫地扫街道,如果没有人接手,你就走不成。”李力言道。

李老四满口答应下来。

于是,李老四一边扫地,一边寻找接手的,结果,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不少人都听说了,特别是那些李老四的同伙,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大概都知道了李老四一边扫地,一边不怀好意,到处寻找接手的,就纷纷逃避,因为不知道李老四会在哪一条街道出现,每次出门,就像老鼠躲避耗子的意思。人人自危,生怕被李老四认出来,尽量昼伏夜出,早做打算。

城里的窃贼消失了,襄阳城内一片和平安宁景象。

李老四没有找到合适的,还是自己扫街道。他只有认栽。平时不注意,平时不积累,到了关键时期,就出现了这个问题。

李力暗自佩服唐律的主意真是高明!

后来,李力自己都觉得对不起了李老四,就取消了他的公差,经过三年的折磨,李老四变得麻木了,李力达到了目的。就是让李老四重操旧业,手脚也不灵便、眼睛视力也不好,无法完成高风险又烧脑的任务了。

李力安排李老四离开,不再打扫街道,正在发愁,谁来继续打扫,刚好有人求见。

李力让来者进来见面,那人一来就跪下,说:“小老儿从襄州赶过来,银子用完,想要找一份工作养活我和妻子。”

“那好!你看打扫街道这个活儿能不能干?”

“能干。”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秦训。”

“家是哪的?”

“襄州的。”

“好,那就干着吧。到月底了就去县衙领工钱。”李力言道。

“再请问一下,能否让小老儿的妻子也来呢?”

“当然可以,不过,只能发一个人的工钱,她来也只是来帮你。”李力言道。

“明白,明白,小民感谢大人!真是小民的父母官。”秦训言道。

秦训就在襄阳城内干起了扫街道的活儿,他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忙到熄灯。工作量很大,无怨无悔。在扫街道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着各个大户人家的情况,像是在寻找着什么。

每次扫地到了大户人家门口,有的大门紧闭,只留侧门供人进出,有的大门开了,里面还有一道影壁,想要看清楚院内的情况,就需要练就好的聆听能力。

眼神不好,可以用耳朵,秦训就专门在这个方面下功夫。

秦训扫地扫到一户卜丰昭家门口,往往会被家仆赶走,说:“卜老爷说了,不需要打扫,自己人打扫。”

秦训有几次被卜丰昭家仆赶走,他还是要去,因为他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像是他的亲人的声音。

他还不敢肯定。

有一次,他路过卜丰昭家,不是扫地,当时任务已经完成,他准备去菜市场买点菜带回家,为了碰碰运气,就去看看究竟。

这次很奇怪,卜丰昭家大门都开了,只是影壁还在,看不到院内的情况。这一次奇怪的是,竟然有小孩子在门口玩耍。那小孩子十分眼熟,声音就是他,形象也是,还不敢确定,因为平时没有穿绸缎衣裳,也面黄肌瘦,现在长得好,脸圆乎乎的,像是红苹果,眼睛也亮,声音也清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