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唐律凶猛 > 第132章 求雨见真心

唐律凶猛 第132章 求雨见真心

作者:王望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2: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天后,李力带人来祭坛求雨。

李力徒步来到广场,也也就是为表示对上苍的虔诚,就不骑马,不坐轿子,什么都不用,就是走路,来到祭坛上,就是高高的土台,然后,他俯伏在地,面朝黄土,呼吸尘土,满面灰尘,眼泪鼻涕直流,脸上立马变花,他口里念念有词,像是在念祭文,求雨之词等等。

李力的祷告,也没感动上苍,不过,李力的目的不在这里,他的带头,是让下属们都来效仿。下属们纷纷效法,陆陆续续走上高台,就是上了祭坛,俯伏在地,口里念念有词,也跟着李力向上苍祈祷,快点下雨,不用捐钱。

带着这样的目的,各样人等都发挥各自的特点,有的表现夸张,有的痛哭流涕,大部分都是心疼银子,不想捐赠,不要损失。他们很清楚,天不降雨,是因为天,和人没关系,再说,这天是大家的天,为什么要每个人都捐钱?要捐的话,也应该有理由。

再说捐钱本来是自愿,自己想捐就捐,不想捐也不能强迫,天灾**无法控制,这个应由朝廷来解决,不是个人能解决的,再说,朝廷发给的俸禄也不多,本来不多,又要回去,这个理说不通。

李力也不愿意这样做,可是朝廷的救济粮还没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干旱面积不小,不少地方都出了问题,吃饭是大问题,如果没吃的,人们将就要去抢,就要流血牺牲生命。人们为了生存下去,可能会走极端道路。

这么一说,就有了问题了。

李力筹不到钱,也就办不成事,弄了这么一个大场面,结果收效甚微。人们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晓得出钱不出钱。出钱肯定不行,因为都不是很富裕。要是捐赠出去,自己就可能会挨饿。

大家都在焦急中等待下一步指令。李力捐出了钱,这个大家都知道,对于接下来让大家都捐,就有些难以进行,不过,李力还是想办法。

求雨仪式一结束,李力就命人在祭坛下面铺设了大片的芦席。

大家正在琢磨,铺芦席干什么?难道要在这里开席吗?或者在这里露宿吗?

带着不同的猜测,李力让人都坐下,坐在芦席上,大家听话照做,只要不收钱就行。他们时时刻刻提防着,小心保护自己的钱袋子,免得无形的手过来偷窃。

这个时候,太阳开始发威。心里再怎么想,也要把恶毒藏在心里。不能表现出来,否则就影响到未来。

烈日当空,刚才的求雨,苍天睡着,没听到,还是没能叫醒他,他也不派龙王来降雨。

李力的下属们像李力那样坐在芦席上,有的下属肥胖,根本无法坐下,也要勉强坐下,胖子们的汗水,很快就流淌下来,顺着脊背往下流,身上有不少白色的盐,脸上也有,加上刚才的尘土,弄得个个都是大花脸了。

过去了一个时辰,不少人都受不了了,他们养尊处优惯了,哪里受过这样的苦!一个个都是口渴头晕眼花,面色难看,就像死灰。

李力言道:“平时我们都是享福习惯了,过的生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享受人间富贵,从不知道稼穑艰难,人们劳苦。天天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怎么知道农夫的心,就如同堂滚烫的汤煮一般。所以,今天,本官就劳驾诸位都来尝尝贫苦农民万家百姓的辛苦,瞧瞧到底人们在烈日下挥汗锄地的滋味是怎样的?想必大家都有了体会,本官就不多言。想想看,我们不干活,在烈日的炙烤之下,已经苦不堪言,更何况农夫不仅仅被烈日炙烤,还要劳动,这是多么难做的事啊!”

大家频频点头称是,有的热得连说话都艰难,就是不说“是”,因为说出来一个字,就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只要不拿钱出来说啥都行,只要坚持过了这一天就好,为了保住钱,丢掉半条命。只要不死,就有机会恢复,再去赚钱。

过了大概三炷香的工夫,李力言道:“看来,人不吃饭可以,不喝水是不行的。这么热的天,喉咙都快起火了,现在喉咙在冒烟,不喝水,不能浇灭烟火啊!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不喝水死得更快。”

说完,他即刻命人将凉茶送上来。

李力拿了葫芦瓢先舀了一瓢,就着葫芦瓢的边缘,低头,开始喝起来,“咕咚咕咚”发出声响,看的人都呆了,看的人眼馋,暗暗吞咽口水。李力喝了一个饱,最后一仰脖子,瓢里的水喝了个干干净净。

他喝完,轮到下一个。

大家也都不怀疑,觉得这凉茶应该没问题,要是有问题,怎么能对李力下手呢?看了李力喝了就没事,他们依次也跟着喝了。

不一会儿,就如同热胀冷缩现象,先是烈日炙烤,身上热如燃烧的火,一喝了凉茶,冷热交替,李力感到肚子里翻江倒海一般,胃里一阵阵涌动非凡的力量,紧接着,一阵排山倒海的力量从肚子里上来,他开始呕吐起来,紧接着,喝了凉茶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呕吐起来。

大家吐完,李力哈哈大笑起来。

众人不解,呆呆地看着他。

大家被折磨的不行了,刚才一暴晒,然后凉茶一激,就是一块玻璃,也会碎掉,何况是血肉之躯?人人都奄奄一息,李力怎么安排,已经麻木了。

李力笑完了,说:“很好,大家都吐了,证明都是人。现在,是人,就有人心,有人心,就有仁心,人会说谎,可是肚子很诚实,嘴上再会说,不如肚子忠实地反映情况。本官,就要逐一记录下各位的心肠好坏和家庭经济状况了。不用说话,只是记录,不用解释,只是反映事实。”

李力亲自带人检查各位的呕吐物。看起来恶心,但是事实真相,肚子不骗人。

然后记录在案,一个都不能少,全部详细地记录。

李力自己的呕吐物,大家都可以来看,全是粗糙五谷杂粮野菜,证明三天里,李力完全吃斋沐浴保持内外圣洁,那些他的下属们吐出来的不是山珍海味就是鱼肉荤腥。没有五谷杂粮菜蔬,全是精细米面之物。

李力一脸严肃,盯着各位下属。

下属们一见李力这样子,就知道要发火了,个个都低下了脑袋,准备迎接暴风骤雨。

“今天,本官真心实意地虔诚地向苍天求雨,为的是帮助百姓解除旱情,消除旱灾,要让百姓活下去,可是你们明明在三天前都接到了通知,要沐浴更衣,戒除荤腥,素食素衣,以示虔诚,结果你们却当耳旁风,没有一个听话照做,可见你们不敬天地,心中无神,只有金钱,你们不够诚信,所以天不降雨,也是理所当然,既然来求雨,就要认真对待。你们人来了,心却没来,心里老是琢磨如何保护钱袋子是不是?既然你们不诚心,天不降雨也就无可厚非。苍天更看重的是人心,并非外在的形式,可是你们自称穷得叮当响,家里都揭不开锅了,你们见到好处,跑得比谁都快,遇到灾害,躲得远远的,你们都看看,你们吃的是什么?是不是撒谎骗人都习惯了?你们口是心非,心口不一,欺诈本官,欺骗百姓,更重要的是,你们竟然欺骗上苍。本官认为,上苍如此发怒,任凭灾情泛滥,越来越严重,就是因为你们心不诚,爱欺诈,上对不起天,下对不起地,中对不起人。你们这些人不体恤老百姓,所以连苍天都看不过去了。你们该受到惩罚。”李力言道。

众人一听,脑袋耷拉着,如同霜打的茄子,蔫了。

他们自知理亏,自知撒谎,羞愧难当,又害怕李力处罚他们,就自觉自愿地进行捐了款,真是打碎了牙往肚里咽了。李力顺利完成募捐工作,十分开心,暂时缓解了灾民的灾情,让缺吃少穿的灾民得到了救济,度过了难关。

李力没有处罚他们,过来三十天,朝廷的赈灾粮到位,缓解了灾情。朝廷听说李力带头捐款抗灾,龙心大悦,赏赐李力不少银子,官升一级,但李力不愿离开襄阳,向皇上请旨,皇上恩准,继续留任襄阳县。

再说唐律略懂古董,一日,有人来访。一看是个和尚。

和尚言道:“小僧法号慧通,受住持之命,前来邀请唐师爷前往承恩寺一叙。”

“好!”唐律言道。

接着他们到了承恩寺。

住持和唐师爷打了招呼后言道:“听闻师爷懂得古董,本寺有一唐代花瓶,是稀世珍品,无价之宝,最近被盗,此事不想惊动官府,担心窃贼狗急跳墙,毁坏了花瓶,所以先邀请师爷来,进行破案。如果破案,就不必让县衙知情,毕竟,那是公堂,本寺失窃传了出去,对本寺有影响。基于此,才邀请师爷帮助本寺追回失窃观音。不知师爷意下如何?”

“什么观音?”唐律问道。

“就是唐三彩,瓷观音,釉色晶莹剔透,看起来很美。听闻唐师爷对古玩很有研究,这古董花瓶,还希望师爷给追回来。”住持言道。

“我尽量试试吧。”

“师爷大胆去做,本寺派慧通和尚和你一同前往。”住持言道。

“这个不难。慧通一同前往,负责将观音取回。”唐律言道。

“那么说,师爷很有把握喽?”

“是的。”

“那观音是如何失窃的呢?”唐师爷问道。

“说起来惭愧,都怪老衲粗心大意。疏忽了!有一天,来了一个施主,看样子,是外地人,眼睛是蓝色的,头发是黄色的,不知道是哪国人,说话勉强能懂一点,老衲说的是襄阳话,他竟然也懂。估计是长期住在襄阳的外地人。”住持言道。

“这个人叫什么名字?”

“他叫巴斯顿。”

“像是西域那边的。”

“不是,他说他家三面环海。”住持言道。

“那肯定是老外。巴斯顿,嗯,就是老外,不是外地人,是外国人。巴斯顿这样的名字,和布莱克一样,都是外国人的名字。他来承恩寺干什么?”唐师爷问。

“他来拜佛。”

“巴斯顿他们那里不信佛,信的和我们这里的不同。”唐师爷言道。

“有什么不同?”

“他们信的不是佛,是他们的神。他来拜佛是假,来寻宝是真。”师爷言道。

“对啊,我看他一来,不是很虔诚下拜,而是东瞧瞧西看看,像是在找什么东西。”住持言道。

“对,他是来寻宝的,你有没有给他看你们寺庙里的宝贝?”

“是的,看了,他看到了观音,赞不绝口,说他们那里生产不出来,老衲说,这是唐三彩,只有大唐才有,其他地方都没有。”

“他喜欢吗?”

“非常喜欢,简直是爱不释手,总是看来看去,还喃喃自语,说,这件宝贝有好几百年了,做工精美,世间难找。”住持言道。

“后来呢?”

“后来他急匆匆地走了,说是忘了远方来朋友,需要去接,就走了。等到老衲缓过劲儿的时候,发现人早已不见了,观音也不翼而飞。后来,老衲一想,绝对就是那个巴斯顿偷走了。他趁慧通不在,老衲眼神不好,趁机会顺走了。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看师爷是否能追回?”住持言道。

“能追回。巴斯顿住在哪里?”唐律问道。

“不知道,要是知道,慧通早就去找了。”住持言道。

“很好,我能打听到,一定还没走远,落脚点一定还在襄阳县,我去找找。”师爷言道。

唐律辞别了住持,离开了承恩寺,带着慧通和尚到了襄阳县。

他打听到有一家会馆,刚好里面住着外国人。

进去一看,果然看到不少金发碧眼的人进进出出,看来做生意的居多。

他根据住持的描述,找到一个专门研究佛学的地方,往里面一看,果然看到一个人,唐律一看,就用眼睛问慧通,慧通点了点头,唐律让慧通离开,然后他独自前往,慧通到会馆对面的房檐下看着这边的动静。来来去去的人,还以为他在化缘,纷纷给他投铜钱,慧通无法拒绝,只有照收不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