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苏联教父 > 第一百三十一章 卢浮宫协议

苏联教父 第一百三十一章 卢浮宫协议

作者:虫草田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26:07 来源:蚂蚁文学

几乎每年年初的时候,都是西方各国财政部最为忙碌的时节,因为新一年度的财政预算马上就要出炉了。所谓财政预算就是要估计一下政府在这一个财政年度之内要花掉多少钱。负责编制预算的部门在西方国家通常都是各国的财政部。

财政部会根据政府各个部门的财政预算来做出一份详细的财政报表,这份报表到处现在为止还仅仅是一个计划。而计划是否能顺利的实施下去,却还要经过其余的两个重要关节,国会,以及中央银行的配合。

在某些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的财政部之间是从属的关系,但是在美国,美联储却是独立于财政部的存在。美联储做任何决定不用向政府负责而是向联邦储备委员会所代表的美国金融机构来服务的。

由财政部指定的财政预算首先要度过的难关就是国会。现在里根所在的共和党牢牢的把持着国会的多数席位,只要共和党内部没有分歧,财政预算基本上不会在国会遇到什么波折。反倒是美联储这一关有些艰难,在这一系列的流程当中,财政部只是估计政府要花多少钱,而国会则是决定同不同意政府花这笔钱,到了美联储这里才是帮助政府筹集这笔钱。

美国政府的财政预算绝对是全世界最为庞大的,而美联储每年都要想方设法的来筹集这笔钱。这笔钱大部分都来自华尔街那些财大气粗的投资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美联储和华尔街之间主要是通过美国国债来进行这笔交易的。

每当政府需要发行国债的时候,就会通过招标的方式来向各个金融机构进行咨询,以便确定过载的利率和发行的规模。如果美国下一年度的国债乏人问津的话,那可是影响下一年度政府财政的大事情。

就在去年,由于《广场协议》的影响。美债的收益率持续的走低。但是通货膨胀虽然刺激了出口,却并没有让每国政府的税收和财政支出状况有所改善。美国始终面临着苏联的巨大压力,军费开支只会越来越多,而现在的高通货膨胀率则让美国的大型金融机构极为不满,如果依旧任由美元这么继续贬值下去,那么金融机构绝对不会去追捧美国国债。

现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显然是站在华尔街这边的,他对通货膨胀的厌恶在美国的金融界简直是人所共知。他不止一次的在公众场合称通货膨胀是美国经济界的公害,而保罗沃克尔的行动也证明了他是《广场计划》的坚决反对者。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1987年度的美国债券招标面临着重重的困难。而恰好在此时,谢廖沙有意进军债券市场。谢廖沙让米哈伊尔咨询了比尔格罗斯的意见,出乎意料的是,比尔格罗斯似乎对1987年度的美国国债收益充满了信心。

“先生,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对通货膨胀的态度人所共知,在这情况下他一定会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权利来回笼市场上多余的资金,所以今年的国债发行额度恐怕会空前的大,而且利率也应该很有吸引力!”比尔格罗斯信心满满的说道。

“可是现在美元在贬值啊!”米哈伊尔依旧不太放心的反问道。

“先生,保罗沃克尔对里根总统并非言听计从,他为人及其自负,而且向来以态度强硬著称。他绝对不可能配合政府的财政政策,只有财政部配合他的份!所以,我判断美元的贬值趋势用不了多久就会让政府不得不出手干预。财政部一定会对保罗沃克尔收紧流动性的行为做出回应。”

听完了比尔格罗斯的解释之后,米哈伊尔把比尔格罗斯的这番论调原封不动的转述给了谢廖沙,谢廖沙听完之后,几乎不假思索的站在了比尔格罗斯的那边。

“米哈伊尔,我们现在不缺钱,缺乏的是人才,是安全以及稳定的资金流通渠道,缺乏的是让这笔财富不断保值增值的手段,所以我们的思路要变一下,收益稳定的国债要参与,现金流稳定的快速消费类公司同样是我们所需要的,而类似英国煤气公司这样的基础设施投资也是保存我们财富的良好渠道!所以,米哈伊尔,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全力的去支持比尔格罗斯和黑石集团吧!”

有了谢廖沙的这句话,米哈伊尔自然就放心了不少。仅仅过了一个星期左右,比尔格罗斯的预言就应验了。

就在全世界的资金还在继续追捧日本经济的时候,美国财政部终于坐不住了。1987年2月22日,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七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巴黎卢浮宫签署了新的协议。根据这项协议,七国将联手干预汇率市场,防止美元的继续贬值。消息一出,受美元利好影响,日元开始出现大幅度的贬值。而早就逃离了日本市场的谢廖沙成功逃过了这一劫,保住了自己的胜利果实。

比尔格罗斯的债券投资在这几天里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哥伦比亚银行手上的的短期国债纷纷上涨,虽然涨幅不大,但是对于国债市场来说却是一种信号,比尔格罗斯接机开始向市场上抛售这部分获利的短期国债,在回笼了一部分资金之后,再次进入了日本的外汇市场。

谢廖沙一直都在注意着比尔格罗斯的操盘手法,虽然在比尔格罗斯看来日本市场在卢浮宫协议的主导下开始受挫,但是依然是有吸引力的投资标的。可是谢廖沙的资金量过于庞大,如果出手的话将会对市场产生显著的影响,所以这一次谢廖沙不打算跟着比尔格罗斯重新进入日本市场。

谢廖沙通过米哈伊尔向黑石公司提出了新的咨询,那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从联邦德国政府手中收购大众汽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