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苏联教父 > 第四十三章 移民局

苏联教父 第四十三章 移民局

作者:虫草田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26:07 来源:蚂蚁文学

盖达尔放着《消息报》副总编辑的职位不选,而是选择站到了谢廖沙这一边。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看中了雅科夫列夫所代表的具有“新思维”的年轻干部们的政治前途。

盖达尔不是瞎子,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国内主要媒体上每天都在报道什么,再结合国内发生的几件大事,明眼人都知道这个国家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什么。过去被禁止放映电影重新登上了银幕,被禁止出版的书籍也可以公开出版了。最最让人感到高兴的是,一些来自西方国家的音乐和影视作品也登上了苏联的银幕。

盖达尔虽然是一个经济学家,但是他的政治嗅觉不错,感受到了来自国家意识形态方面的变化。所以他拒绝了利加乔夫所代表的保守势力,转而向谢廖沙表达了自己的忠诚。

谢廖沙在明确了盖达尔的确是想要效忠自己之后,就吩咐盖达尔反过来注意利加乔夫那边的动向。谢廖沙给出的许诺丝毫不亚于利加乔夫,他承诺等到外贸银行的审计风波结束之后,会把盖达尔提拔成为外贸银行在西德分行的负责人,负责苏联的国家债务和融资的谈判工作。这是一个干实事的位置,同时也很容易做出成绩,因为西德出于对冷战的担忧,对于苏联的借款要求向来大方,而苏联可以用资源来偿还西德的外债,从某种方面来说,西德政府的这一行为有点类似于缴纳保护费。

利加乔夫的暗中渗透让谢廖沙惊出了一身的冷汗,也促使他加速了对外经贸部的清理和整顿工作。在之后的几天里,谢廖沙越级提拔了大批的从共青团时期就跟随自己的部下们。包括霍多尔科夫斯基这样靠着谢廖沙的关照发了大财的共青团干部都被破格安排成了外经贸部的职权部门里,靠着共青团内部的关系网络,谢廖沙将触手伸进了外经贸部的每一个部门。

由于尤里向哥伦比亚的毒枭们借了一大笔钱,而条件之一就是瓦连京的军火交易。就在高尔基兄弟会的高层都在忙着日本的发财大计的时候,瓦连京又拉拢了几个自己在克格勃的同事们和他一起经营军火的生意。

瓦连京现在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货源,毕竟阿富汗的武器管理还是很严格的,总是莫名其妙的不见的话,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面对南美日渐增加的市场需求,开辟新的货源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当初瓦连京被分流到了造船厂,而另外有两名同事则被分配到了位于高尔基和乌拉尔等地的军火工厂里。再经过长时间的拉拢和腐蚀之后,瓦连京和他们联手将主意打在了苏联庞大的储备武器上。

这几年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恶化,苏联军方在军火上的投资越来越大,武器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频繁。陆军部队陆续的淘汰了一大批的旧型号的装备,这批装备被送回到某些地方储备了起来以备不时只需,其实与其说是储备,倒不如说是抛弃。按照国防部的安排,这些武器只有苏联面对大规模战争征召预备役部队参战的时候才会派上用场,可是这种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而且由于经费和管理的疏漏,这些武器的现状不容乐观。

从战备仓库拉走这些旧型号的武器所花费的代价要远小于从阿富汗的部队手中进行收购。而且由于这些武器都是老旧的型号,就算是军方也不太重视它们的存在。可是对于南美的那些毒枭来说,这些武器反倒是更为合适。因为毒枭们缺乏军事素养,文化程度也普遍不高。把苏联那些最新型号的高精尖武器卖给他们他们也不太会用,反倒是老式的苏联装备,因为结构简单易于上手,更适合埃斯科瓦尔手上的这些和民兵差不多的武装人员。

瓦连京仿佛闯入了强盗宝库的阿里巴巴一般,开始一批一批的从战备物资仓库采购枪械,手雷,火箭弹和地雷这样的常规武器。在地中海航运强大的运输能力之下,这些武器一船一船的被送到南美。哥伦比亚的军警很快就发现毒贩们越来越难对付了,就连在街头买散货的毒贩和警方火拼的时候都用上了手雷和ak-47。

哥伦比亚和美国的情报部门面对骤然变化的形势,感到了巨大的压力。经过了反复的调查,中情局终于发现拉莫德罗监狱之战中曾经现身过的那个雇佣兵指挥官的身份,他们就是藏身在加勒比海荷属阿鲁巴岛的前法国外籍军团成员本阿里。

根据情报显示,本阿里已经取得了埃斯科瓦尔的信任成为了麦德林集团的军事首领。本阿里现在就在麦德林地区毒贩的秘密据点里为埃斯科瓦尔训练武装人员。但是也许是为了防止被毒贩们彻底的控制,本阿里的家人依旧居住在阿鲁巴岛。

现在摆在中情局面前的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利用本阿里的家人来做文章,借助本阿里回到阿鲁巴岛的机会将其抓捕。于是中情局和荷兰政府情报机构连手做了一个局。

本阿里的妻子住在靠着海边的一栋新买的花园式的别墅里。就在一个最普通不过的下午,阿鲁巴岛移民局的官员按响了本阿里家的大门,在他们出示完证件之后,这几个官员走进了这处庄园别墅。

“夫人,我们非常遗憾的通知您,你和您的丈夫还有孩子当初递交给移民局的材料出现了问题,我恐怕你们将会丧失在这里的永久居留权。”

“这不可能,我们一家人在这里居住了将近十年了,为什么以前没有通知我们?”本阿里的太太得知这个消息宛如晴天霹雳,他实在是没有想到会出这样的事情,丧失了永居居留权他们要怎么办,回到老家马里吗?那里又贫穷又落后,和阿鲁巴岛比起来,那里就是地狱。

“求求你们不要让我离开这里,我爱这个国家,只要能让我们一家人留下来,我们什么条件都答应?”本阿里的夫人惊慌失措的说道。

“夫人,您可以重新提出居留申请,但是所有的家庭成员必须在七天之内到移民局接受询问,对了,您的丈夫在什么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