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苏联教父 > 第四十二章 广场协议来了

苏联教父 第四十二章 广场协议来了

作者:虫草田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26:07 来源:蚂蚁文学

由于《广场协议》在签署之后会给国际外汇市场造成剧烈的影响,为了防止这种影响提前发酵,打乱大藏省的经济部署。所以竹下大臣直到出发之前都没有公开自己到美国访问的计划。大藏省对外声称竹下大臣和日本银行的总裁将会参加在羽田机场附近组织的一次高尔夫球慈善比赛。两人出发的时候,有媒体拍到他们的确是一身运动的装扮。

竹下大臣和真田总裁在球场上挥舞了几杆之后,就借口离开了球场。媒体虽然也拍到了他们离开的身影,但是却并没有跟上去。离开了球场之后竹下大臣和真田总裁立刻乘车赶往了机场,他们的行李和衣服都已经送上了飞机。根本就没有人发现他们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日本。

经过了将近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之后,飞机终于抵达了纽约的一处空军基地。在层层保密之下,竹下大臣和随从们秘密的离开了机场。在随后的几个小时里,英、法、德以及美国的财长也悄无声息的住进了纽约广场饭店。

广场饭店的最高层里现在住进了全世界最有钱的几个国家的财长,他们正在里面谈论着一想改变世界的计划。来自华盛顿特勤局的特工们接手了广场饭店顶楼的所有工作,任何人包括饭店的工作人员都被禁止进入。也就在这个时候,远在伦敦的纳斯佳按照谢廖沙的最新命令,将最近一笔钱全部购买了日元和美元的外汇期货。

谢廖沙和他的同伴们度过了这辈子最漫长的两天时间,大家每天通过电话向尤里打探着最新的消息,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帮助。直到两天之后,事情终于有了最终的结果。

1985年9月22号,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以及法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广场饭店一起召开记者发布会,对外宣布五国政府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的贬值。发布会还未结束,甚至在场的记者们还没有写完财经简讯,距离广场饭店不远的华尔街已经沸腾了。几乎所有的几种机构都开始疯狂的在市场上抛售美元,买进日元和马克。而那些场外的外汇投资者此时却只能看着这笔财富干瞪眼,因为此时刚好是周末,所有的外汇委托交易公司都处于休息阶段,只有跨国经营的大型银行才有能力享用这笔财富。于是在这两天里,所有人都把目光聚集在了日本市场上,因为协议签署之后,最先接受挑战的就是日本的外汇市场了。

9月23号星期一,位于东半球的国家的外汇市场陆续的迎来了开市。日本首先迎来了第一轮的挑战。

早上九点钟一开盘,日元兑美元立刻就站上了年内的最高点。往日里平静似水的外汇市场就像被扔进了一颗炸弹,掀起了惊涛骇浪。在开盘之后,日元犹如火箭般的开始急剧的蹿升。为了防止货币的暴涨暴跌,东京银行和日本银行一直在严格的监视着日元的波动情况。

日元升值对日本来说是一笔赔本的买卖吗?从现在看来绝对不是,因为日元升值虽然推高了日本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但是却有利于日本国内的金融机构对海外进行投资。

虽然日本的经济地位很高,可是日元在全世界的主要货币当中的市场是最小的,甚至还比不上意大利里拉在国际结算中的作用大。大藏省和日本银行的专家们都认为日元的升值将会扩大其在国际结算领域的应用,这就意味着缺少资源的日本可以用日元去世界上的一些地方购买更多的原材料和资源,从而间接的降低日本的制造业的生产成本。

以上两点就是大藏省极力想要签署《广场协议》的本质原因,基于这种理论,大藏省对于签署协议之后的预期极为乐观,更有一些大藏省持极端立场的官僚认为在《广场协议》之后要不了多久,日本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在这股风潮的影响下,那些反对《广场协议》的声音统统都被掩盖了,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看到日本市场的表现之后,谢廖沙的一颗心总算是放进了肚子里。外汇市场上的平稳并不意味着谢廖沙只能被动的靠着外汇市场来挣钱。等到晚间的时候,随着伦敦市场的开市,纳斯佳手里投资的那些外汇期货让谢廖沙单日净赚将近上千亿美元。

当初出于风险的考虑,谢廖沙采用的是最稳妥的方式,通过哥伦比亚银行等金融渠道直接和东京银行进行货币兑换。而在英国的外汇期货市场上只有总资金量大概十分之一的投入。谢廖沙知道这在很大程度山都是因为投资者情绪化的影响。于是他果断的指挥纳斯佳快速的了结手上的期货合约,收获了第一笔财富。

这笔钱大概在一千五百亿美元左右,谢廖沙打算抽调一千亿美元留在空空如也的外贸银行账户上,用来对付利加乔夫这条疯狗,其余的则通过哥伦比亚银行继续送到去日本坐等升值。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需要谢廖沙亲自料理的,那就是盖达尔的问题。就在大约一个月之前,盖达尔突然闯进了谢廖沙的办公室。直截了当的对谢廖沙说利加乔夫想利用他来刺探外贸银行的底细,让谢廖沙注意。谢廖沙当时甚至以为盖达尔是不是想升官,想的发疯了。直到盖达尔将事情原原本本的高速了谢廖沙,谢廖沙才半信半疑的接受了盖达尔的说法。

当天谢廖沙先让盖达尔回去等待他的答复,并没有热情的接受这个主动投靠的经济学家。不过谢廖沙还是多了个心眼,让克格勃的朋友调查了一下盖达尔提到的事情。很快,盖达尔所说的一切都得到了证实。

谢廖沙将盖达尔请了过来,直接了当的询问他为什么不接受利加乔夫的条件?盖达尔给出了一个让谢廖沙怎么也想不到的答案,他说他宁可用《消息报》副总编辑的职位去换取青年科技文化中心的主任的职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