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天文生 > 第167章 女大不中留

大明天文生 第167章 女大不中留

作者:李无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0: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辈子来还?”

薛瑞闻言差点一惊,狐疑的看着赵瑾瑜:“你该不是想趁机要挟我,想让我以身相许吧?”

“呸,你想什么呢,我是说,要帮你解决这个麻烦,不知道日后要给我惹多少麻烦,难道你不应该为此负责吗?”

赵瑾瑜红着脸啐了口,颇有些恼火的解释道。

“负责,我肯定负责!”

薛瑞才知道她是这个意思,忙不迭的保证。

他心里很清楚,如今京城内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推高粮价大赚一笔,要是赵家帮朝廷把粮价压下去,肯定会得罪多少人。

再者,赵家只是一介商贾之家,如果展示出足以改变京城局势的能量,日后难免会引起朝廷猜忌,沈万三前车之鉴犹在眼前,这个风险可不是谁都能承担的。

听他答应,赵瑾瑜十分满意,对薛瑞叮嘱道:

“我现在就去找我娘商量,待会小雀送来衣服,你穿上赶紧走人,免得别人说闲话。”

“那我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薛瑞期盼道。

随后,赵瑾瑜就去了母亲住处。

东厢的暖阁里,早已烧着了地龙,即使外间寒风呼啸,屋中却温暖如春。

王氏靠在榻上,支着头正在小憩。

听到脚步声,王氏抬头瞟了一眼,见是赵瑾瑜进来,不由抱怨道:

“瑜儿,你怎么穿这身就过来了,外面天寒地冻的,受了风寒该如何是好?”

赵瑾瑜解下披风,递给旁边伺候的侍女,转头对王氏笑道:“娘,我刚练完剑,一点都不冷。”

“女孩子家家的,整天舞刀弄枪的作甚,以后还怎么找婆家……快过来暖暖。”

王氏把女儿拉上暖榻,用被子裹住才问道:“你连衣裳都不换就来找为娘,可是有什么要紧的事儿?”

“倒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事。”

赵瑾瑜摇摇头,随口问道:“娘,咱们家有那么多地,囤的粮食应该不少吧?”

王氏还以为她担心自家粮食不够吃,笑着说:

“放心吧,咱们家少说还有几千石米面杂粮,养活府中上下跟各铺子掌柜伙计没问题。”

“才几千石啊?”

赵瑾瑜微微有些失望,她也就是这两年才学着打理生意,对窖冰业务外的事了解不多,先前她只知道家里有百十倾田地,估摸着拿个两万石没问题,不曾想还差许多。

王氏看着女儿,狐疑道:“你怎么突然关心起这个了?”

“是这样的,先前薛瑞上门,说是遇到了麻烦,想请咱家帮忙,我寻思他能遇到什么要紧事,便点头答应下来了,谁知……”

“他让你帮什么忙?”

王氏十分好奇。

“他说前几日那场大火,跟他有很大关系,如今粮价暴涨,百姓受难,他很自责,所以在想办法帮朝廷平抑粮价。”赵瑾瑜蹙眉道。

王氏一听是这事,奇怪道:“这大火又不是他放的,为何要自责?再说了,平抑粮价的事,自有朝中诸公想办法,怎么轮也轮不到他啊。”

“我听他说,至少要投放二十万石平价粮才能见效,可现在朝廷只能拿出十万石,尚缺一半,先前吴姨已经答应他拿两万石粮食帮朝廷纾困,剩下的您能不能想想办法,帮他一回?”赵瑾瑜摇着王氏胳膊道。

王氏面色无奈:“咱们又不像国公府,还有几个粮行,就算把咱们仓中口粮全放出去,那也于事无补啊,你说怎么帮?”

赵瑾瑜挽着母亲手,试探道:“咱家在京里不是有很多故交么,娘能不能跟那些叔伯打个招呼,想必筹措个十万石粮食,还是很轻松的吧?”

“胡闹!”

王氏突然把手从女儿怀里抽出来,惶急道:

“咱家才过了几年安生日子,要动用这些人脉,咱们韬光养晦岂不是白费了,要是被宫里知道,又得凭空生出多少事端来?”

赵瑾瑜直起身,不服气道:“娘,再过两月,就要改元景泰了,咱们还用怕那老妖婆?”

“你……”

王氏忙捂住女儿嘴,低声教训道:

“不许胡说,虽然现今换了皇帝,可若是那位回京,这日后江山谁说了算还不一定。

再说,不论是谁做皇帝,她依旧是宫里说一不二的主儿,咱们何苦再去撩拨她?

万一那些故交被她盯上,日后他们岂能好过,你忘了娘跟你讲的胡皇后旧事了?”

“咱们还要退让到何时?”

赵瑾瑜咬着银牙,恨声道:

“先前她要拿女儿去跟那老蛮贼和亲,要不是薛瑞向朝廷建言,使得朝野上下一致反对,恐怕娘都见不着女儿了。

再说,薛瑞只是个小小的天文生,都知道要帮朝廷纾困,咱们身为皇亲贵胄,有能力帮百姓们渡过难关,却见死不救,是不是太铁石心肠了些?”

提起和亲之事,王氏对女儿的不满顿时烟消云散,她叹气道:

“这些年有太多的人被害,娘心中实在难安,是以才退避三舍,给剩下的人一点喘息之机,娘知道你对薛瑞很感激,但若是为了帮他暴露了那些人的存在,万一引起宫中注意,不知又会害死多少人。”

“娘,咱们处处退让,总有一天会无路可退,与其受别人摆布,还不如奋起反抗,争取一些主动权,还有,先前薛瑞已经答应过,因此事产生的所有后果,他都会负责到底!”

赵瑾瑜握着拳,神色颇有些激动。

王氏摇头道:“薛瑞还比你小上几个月,就算有几分聪明才智,可又怎能敌得过宫中那位,现在薛瑞势单力薄,如何能负得了责,我看你还是劝他不要掺和这事了。”

“娘,您别看薛瑞年幼,可据女儿观察,他前途不可限量,刚才他还告诉我,说前些天在德胜门,还被皇……皇上赐宴,而且连兵部于尚书、礼部胡尚书,左都御史陈大人都对他赞赏有加。

要是咱们帮了他这一回,恐怕就连户部金尚书也要对他另眼相看,您想想,他才十四岁的年纪,就简在帝心,还被九卿中的好几位大人另眼相待,日后是不是前途无量?”赵瑾瑜掰着指头,数着薛瑞的好。

“竟有此事?”

王氏深居简出,还是第一次听到薛瑞竟然有这么大能耐,一时间惊讶的合不拢嘴。

“这还不算什么,据我所知,朝廷两次大捷,都有薛瑞的功劳,也就是虏贼未退,朝廷还没叙功,所以他做的很多事都没人知晓。

也就女儿时常关注他的一举一动,这才对他了如指掌,再说了,光是他出的收购田宅的主意,就让咱家赚了几万两银子,现在咱们帮他这回,他岂能不感激涕零?”

赵瑾瑜表情略显得意,就像是捡到了一个宝贝。

“如果真像你这么说,那他还真是了不起。”

王氏点点头,忽然看向女儿,紧张道:

“瑜儿,你老实跟为娘说,你是不是对他有了私……有了好感,这才一门心思的想帮他?”

倒不是王氏怀疑,而是赵瑾瑜自持身份,平日里高傲得很,几乎没人能入她的眼。

在她面前,赵瑾瑜还从来没这么夸过一个人,尤其对方还是男子,这不得不让她浮想联翩。

赵瑾瑜闻言,得意的表情顿时一滞,随即红头胀脸的埋进母亲怀里,颇有些难为情的扭来扭去,半天才瓮声道:“他现在才配不上我!”

王氏一听就明白了,抚着女儿秀发,伤感道:

“你的婚事就连为娘都做不了主,日后还得看宫里的意思,你还是尽早断了念想为好。”

闻言,赵瑾瑜身子一颤,随即又软在母亲怀里,重新安静下去。

思索了良久,王氏唤来丫鬟,吩咐道:“取纸笔来,我要写几封书信。”

赵瑾瑜爬起来,惊喜道:“娘答应帮薛瑞了?”

“娘是在帮你。”

王氏没好气道:“真是女大不中留,既然你都有了主意,娘说什么也要出点力,若是真有薛瑞飞黄腾达的一天,希望他不要忘了你的好。”

“薛瑞才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娘放心就是。”

赵瑾瑜喜滋滋道。

半个时辰后,七八封书信被赵府下人送到京城不同地方,很快,京中蛰伏的一些力量被陆续唤醒。

……

次日一早,薛瑞收到了赵瑾瑜的信,信中写道:十万石粮食,悉数存入仓中,随时可以动用。

在后面,还写着一些仓库的位置和粮米数量。

这短短的一封信,着实把薛瑞震到了。

如今,除了那些准备大发横财的粮商,想在短时间内筹集十万石粮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赵家平日不显山露水,也不涉足粮食生意,竟能在半天时间筹够如此之多的粮食,这执行力恐怕比得上官府。

看来真如吴氏所说,这赵家背后隐藏的势力,完全不是他现在看到的这冰山一角。

确认了这个好消息,薛瑞当即去了兵部,跟于谦说了此事。

先前薛瑞说他要去想办法,于谦也只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对他能筹到多少粮食并无多少期待。

现在听他亲口说出来,让于谦觉得很不可思议。

“部堂,此事千真万确,那赵家虽然不做粮食生意,但和许多豪绅都有交情,要筹到这么多粮食虽然有些麻烦,对他家却不是什么难事。”薛瑞拍着胸膛保证道。

于谦见他这么肯定,才放心了些,思索道:“有了这十万石粮食,再加上户部拿出的那些,想必能将粮价压下不少。”

“不止二十万石,英国太夫人还答应配合朝廷,平价卖出仓中两万石粮食,这样算下来就有二十二万石了。”薛瑞忙补充。

“那就更好了!”

于谦抚须笑道:“先前大司徒还跟我抱怨,说我再不打退瓦剌,京城便要浮殍遍地,有了这二十多万石粮食,城内就能多安定些时日,给彻底歼灭虏贼争取时间。”

大司徒是户部尚书的别称,现在由金濂担任,平抑粮价之事也由他负责。

“那朝廷何时开始放粮?”

薛瑞又问。

“现在还未下值,你随我去一趟户部,跟大司徒当面说一下此事,看他如何筹划吧。”

于谦戴上官帽,领着薛瑞去了户部。

薛瑞对户部印象不太好,先前户部主事韩佐勾结粮商,扣发了钦天监官生俸禄,让他们父子被人指指点点了好久。

后来韩佐事发,这些被扣的俸禄才得以下发,不过虚报的那部分还是被户部扣除。

少了这些进项,官生们自然会有怨言,好在薛瑞给他们发了购粮打折券后,众人才皆大欢喜。

无论如何,薛家都吃了大亏,他对户部自然没什么好印象。

进了户部,薛瑞碰到一个官员就觉得是个贪官,连礼都懒得行,大摇大摆的走过去。

好在他跟在于谦身后,倒也没人敢质问尚书这个小跟班,让他一路招摇的进了户部大堂。

能做到一部尚书的人,年纪都不会小。

金濂年近六旬,看着瘦骨嶙峋,脸上留着一些因操劳过渡而留下的疲态,眉宇间有着化不开的愁绪。

进了大堂,于谦和金濂落座,薛瑞则站在于谦身旁。

让人上了茶水,金濂好奇道:“于大人,今日怎么得空到我户部来了,前几日不是刚发了粮饷吗?”

于谦摇头道:“金兄,我今日来并非督饷,而是给你来送送财童子的。”

金濂瞟了薛瑞一眼,苦笑道:

“于大人,你莫非是在拿我开玩笑,要知道,你身边这位可不是什么送财童子,而是催命阎王!”

显然,前几日在德胜门城头上,金濂已经记住了薛瑞,知道他就是举告韩佐等官员勾结粮商,促使朝廷给他们定了死罪的真正推手。

于谦抚须笑道:“大司徒此言差矣,贪官人人得而诛之,他只是恰逢岂会罢了,我先前之言并非儿戏,或许大司徒所忧之事,此子真能帮上一些忙。”

“果真?”

金濂还是有些不信,满脸狐疑的看着他。

薛瑞拱手道:“大司徒,学生得知朝廷正在筹集粮食,便说服了一些义商,筹集了十多万石粮食,帮朝廷平抑粮价。”

“这些义商有什么条件?”

金濂脸上并没有多少喜色,皱眉问道。

商人逐利,这是天性,如果没有好处,有多少人会上赶着帮朝廷解决麻烦?

依金濂所想,这些商人这么积极,恐怕是想跟朝廷谈条件,或是免除多少年门摊税,或是付给高息,总之不会让朝廷白得好处。

然而,薛瑞却摇头道:“大司徒多虑了,这些义商愿意平价放粮,却不是为了向朝廷讨要好处,而是心忧百姓,不想有人冻馁而死罢了。”

“果真?!”

金濂猛然站起身,惊喜的重复了一遍先前的话。

“大司徒不信的话,可派人随我去粮仓查验!”

薛瑞郑重道。

“此等要事怎可假于他人手,老夫要亲自去看看,才能放心!”

金濂顾不得仪态,撩起官袍下摆,激动的跑到门口,让人准备马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