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天文生 > 第101章 太后终于妥协了

大明天文生 第101章 太后终于妥协了

作者:李无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0: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薛瑞实在没想到,他的提议竟遭到如此干脆的拒绝,一时间颇有些尴尬,下意识看向坐在堂上的王氏。

“你怎么来了,没见堂中还有客人吗?”

王氏似乎有点生气,板着脸看向赵瑾瑜。

“娘,我就是过来看看,您继续说。”赵瑾瑜微微一笑,自顾自在椅子上坐下。

“真是没规矩。”

王氏无奈的摇摇头,对薛瑞歉意道:“薛公子,我跟女儿的意见相同,你也知道,我们孤儿寡母的,没有多余精力去兼顾其他买卖,关于刚才你的提议,只能说声抱歉了。”

薛瑞看向赵瑾瑜,颇有些不解:“先前赵小姐说,明年贵府要扩大制冰生意的规模,依在下认为,此事所花精力不比我刚才说的那几个赚钱法子少,而且利润也更低,不如贵府再考虑一下我的建议,其实想做起来很简单,说不定有几倍利润。”

“我们赵家只做过制冰生意,其他的行当从未涉足过,为了稳妥起见,我们还是不要参与的好,懂了吗?”

赵瑾瑜年纪不大,却十分沉稳,面对薛瑞的诱惑,她竟然毫不动心。

原来是怕亏本……

细细一琢磨,薛瑞也能理解她们母女的想法。

赵家现在只有两个女人,守着窖冰生意每年赚个几千上万两银子,完全没必要再去涉足其他行业,做熟不做生的道理,她们还是懂的。

既然人家不愿冒险,薛瑞倒也不至于死乞白赖的求合作,京城里最不缺的就是想赚钱的生意人,大家最缺的是赚钱的门路,只要自己有赚钱的点子,跟谁合作不是合作?

薛瑞想跟赵府合作,完全是出于报恩的心态,既然人家不领情,那他也没什么好说的。

“也罢,虽说生意不能做,我倒也有个赚钱的稳妥法子,过些时日,京城应该会有大量房产和田产抛售,贵府若是现银充足,不妨趁机收购一些,等将来时局稳定,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也不比做其他生意差,晚辈言尽于此,夫人,赵小姐,在下还有要事在身,这便告辞了。”

薛瑞站起身,打算回家去。

“多谢薛公子提醒,既然你还有事,那我就不多留了……小倩,替我送送薛公子。”

王氏也站起身,唤来先前带薛瑞过来的丫鬟,让她送薛瑞出府。

目送薛瑞出了二门,王氏立刻板起脸,看着身后的赵瑾瑜,恼怒道:“你这丫头,怎么又偷跑出府去,一个大姑娘家家的,跑出去遇到危险怎么办?”

“娘,我是乘英国公府马车出去的,有那么多护卫保护,哪有什么危险!”

赵瑾瑜吐吐舌头,上前挽住王氏的胳膊,摇晃道:“您别生气了,我就是想看看他长啥样子,还有,我跟您说的那个制冰法子就是他想出来的,还说明年可以帮咱家把制冰生意做大呢。”

“行了,你一个黄花大闺女,私自出府去见一个男子,传出去这名声还要不要了,以后再让我知道你偷跑出府去,我就随便找个人家,把你嫁出去算了,免得让我操心。”王氏在女儿脑门上点了点,没好气道。

“我知道啦,以后不乱跑就是。”

听母亲这么说,赵瑾瑜松了口气。

先前听说薛瑞到访,她梳洗了一番急忙赶过来,想看看薛瑞有什么事,她哪里想到去薛家的事会被曝光,好在母亲开明,这次没有跟她计较。

王氏重新坐下,思索道:“刚才他说京城还会有大量抛售的房产田产,莫非,京城的危局还没有解除?”

在土木堡大败后,京城不少人家急着离京避难,都在紧急抛售房产田产,可大难当头,谁还敢在这个时候去接盘,以至于房产田产降到了历史最低价。

就这,敢买的人都寥寥无几,还好京师情况渐渐稳定,价格才逐渐回升。

刚才薛瑞说还会有相同状况,王氏立马就意识到,或许刚刚解除的危机还会再次到来。

赵瑾瑜对薛瑞颇为关注,对他所做的事了如指掌,以薛瑞的人品,绝不会信口开河,这事恐怕十有**是真的。

想了想,赵瑾瑜对母亲道:“我觉得很有可能,薛瑞这人做事很有目的性,而且很有先见之明,他这样提醒我们,可能是觉得先前您送的那些东西太贵重,所以想着要回报一二。

虽说不许咱家做其他生意,但购买房产田产,却不属于生意范畴,咱们只需要静观其变,等房产田产被大量抛售时伺机入手,那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娘只是担心,咱家收购了大量房产田产,到时候京城守不住,那岂不是血本无归?”王氏忧虑道。

“那怎么可能,若是京城守不住,依照薛瑞的性子,肯定开始安排后路了,哪还有心思做生意,您忘了,他师公是保章正,父亲对观象占候也很精通,先前土木堡大败他们就预测到了,若是京城会有什么危险,他们能算到第一次,岂能算不到第二次?退一万步,就说京城真的守不住,别说那些房产田产了,就是咱们自家的这宅子和田地,还能带走不成?”

赵瑾瑜倒是丝毫不担心,信心满满的劝道。

“也罢,反正咱家赚的银子都是你的嫁妆,赔了你不心疼就好,娘都无所谓。”

见女儿对薛瑞的提议如此心动,王氏也觉得是个机会,反正就算赔了,以赵家的底蕴,也不至于倾家荡产,还是赌得起的。

“娘,这买卖单咱们做可能会有些麻烦,不如拉上英国公府一起,到时候也能帮咱们分担一点压力。”

听母亲答应,赵瑾瑜很高兴,不过她心思缜密,还是想到了其中潜在的风险。

“你觉得会有什么压力?”

王氏好奇道。

“您想想,上次抛售房产田产的人,是百姓居多还是豪门大户多?”

“自然是豪门大户,百姓能有多少值钱的房产田产。”

“那不就得了,咱们购买了那些田产房产,万一事后对方后悔,又想拿银子赎回去,咱们不答应,就要得罪人,答应的话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先前您不是说英国公府银库被张忠劫掠一空,吴姨正为此头疼呢,咱们不妨和英国公府合作,由他家出面购买房产田产,咱们暗中提供银钱支持,到时候按比例分成,有英国公府在前面顶着,谅那些想要反悔的人也不敢上门讨要!”赵瑾瑜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

“这倒是个好办法。”

王氏眼前一亮,英国公夫人吴氏跟她是手帕交,前几天还见过一面,当时她抱怨张忠卷走了府中银钱,险些连下人的例钱都发不下去,当时府中都在传英国公府要散了,一时人心惶惶,甚至还跑了几个下人。

不得已之下,吴氏只好抽出名下几个铺子的流动资金,才按时将月例银子发下去,勉强稳住人心。

吴氏赚钱的迫切心态,恐怕比任何时候都要急迫,若是主动上门合作,她肯定不会拒绝。

“事不宜迟,我现在就去一趟英国公府。”

既然定下来要做这买卖,自然要早点做好准备,王氏当即让人套好马车,前往英国公府商议合作之事。

……

作为一条立志躺平的咸鱼,薛瑞对大明朝的休假制度十分不满。

朝廷有明文规定,当值五天会休沐一天,可他已经连续上了一个月值,才换回了这么一天假期。

满打满算,他也只休息了半天,就继续工作起来。

说起来,档房的事务也不算太忙,课业有钦天监官员轮流教授,秩序和学习任务有班长班副监督,薛瑞只需要安排一下日程,解决一下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以说十分无趣。

今日上值,唯一让他感兴趣的事,就是大臣们上书太后,请求立郕王朱祁钰为帝的事。

最近这段时间,孙太后就没顺心过。

得知儿子下旨让大明守军招待瓦剌军队,并拒绝配合大同将领的营救计划后,孙太后很是失望。

她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如先帝那般文韬武略的人物,怎么生出的儿子却如此软弱,甚至让她这个母亲都有点恨铁不成钢。

别说是皇帝了,就算是大明一个普通百姓,做出以上那些令人不齿的行为,也足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当然,仅凭这还不足以让孙太后绝望。

在随后几天,孙太后又得知一个噩耗。

在大同守将营救计划失败后,也先就像是惊弓之鸟一般,竟然挟持朱祁镇远遁千里,跑回了塞北老营黑松林。

这么远的距离,别说是营救儿子了,就是想派人去传个话,恐怕都很难以送达。

从这天后,孙太后就对儿子回朝做皇帝之事不抱任何希望,同时开始琢磨怎么才能让皇孙朱见深继承皇位。

太后的小心思,大臣们心知肚明。

朱见深虽是最具合法性的皇帝人选,可他现在只有两岁,在面对江山倾覆之险的时候,他根本做不了任何有用的决策,百官们有足够的理由来反对他继承皇位。

一时间,孙太后竟然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

果然不错所料,就在次日,百官们就一同上书,请求立郕王为帝。

大臣们的奏疏上,内容简明扼要:“圣驾北狩,皇太子幼冲,国势危殆,人心汹涌。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请定大计,以奠宗社。”

看到奏疏后另附的官员名单,孙太后被气的浑身发抖,可一面是自己的私心,一面是江山社稷的安危,她实在找不到足够的理由来为孙子站台。

最终,在思索了一天一夜后,孙太后终于妥协,接受了百官们的建议,同意立监国郕王朱祁钰为帝,共克时艰。

午饭后,薛瑞正在值房小憩,监中忽然传来一阵欢呼声,将他给吵醒。

薛瑞揉了揉眼睛,抬头朝窗外看了一眼,发现十多个天文生围在一起,正七嘴八舌的在说什么。

咣咣咣——

正打算让人去打听一下发生了什么事,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

打开门,范岩站在外面,挥舞着手中一页纸,激动道:“掌事,太后已经下了懿旨,同意立郕王为帝,刚才礼部派人叫走了中官正,说是去商议举办大典的事情,咱们大明马上有新皇帝了。”

“定下就好。”

薛瑞并不惊讶,事情发展跟他预料的完全一致,有这么多大臣支持,郕王登基根本没什么悬念。

接过范岩抄来的邸报看了眼,太后懿旨上只有短短二十七个字:

卿等奏国家大计,合允所请,其命郕王即皇帝位,礼部具仪择日以闻!

从这道简略的懿旨可以看出,孙太后对郕王登基一事多么抗拒。

快下值的时候,许惇匆忙从礼部返回,召集监中所有官员商议大典的事。

皇帝登基,首先要定下大典的日期,这个推选吉日的工作,自然要交给钦天监来做。

经过一番讨论,许惇几人选定了两个适合举办大典的日期,其中一个为九月初二,另一个是初六。

举办皇帝登基大典的吉日,绝对不能发生日食和月食等灾异天象,万一出现这种情况,朝廷定要追责,到时候不知多少人头都要落地。

确定好日期,许惇便通知天文科六十余名天文生,让他们放下手头现有工作,专门推算这两天是否有发生灾异天象的可能,甚至连天气情况,都需要提前做好预测,以防大典被风雨延误。

为此,薛瑞这个档房掌事也被安排了差事,让他配合负责推算天时的诸多官生,务必把需要的文书资料备齐,以便查阅。

这个工作有点麻烦,不过薛瑞还是带着世业生们一起,将列出来的书籍档案全部搜罗出来,快速完成了这个任务。

天文科一般是由监正直领,监副佐之,如今监正监副都空缺,这个任务便落在了许惇头上。

四间值房中,诸多天文生都在埋头苦算,手中算盘也被打的噼里啪啦响,看着十分的专业。

按照许惇的安排,他们需要在明日将准确结果提交上去,以便礼部那边备选,一旦郕王答应即位,就要在三天内做好登基大典的准备。

“这样算也太麻烦了。”

送完典籍的薛瑞看了一会,不由大摇其头,他其实知道一种很方便的推算方法,可以快速算出某一天会不会发生日食。

只是,以他现在的身份说出来,肯定没人会相信,说不定还会被当成疯子。

稳妥起见,薛瑞打算去保章正值房找胡中,将这个方法告知他,也好提升一下钦天监的办事效率。

郕王登基,意味着胡中很快就能致仕。

最近一些天,胡中一直在整理要交接的东西,以便薛元皓能尽快上手。

见薛瑞在门外探头探脑,胡中开玩笑道:“你这个档房小管事,怎么有空跑我这来了,不怕那些世业生造反?”

“档房自有班长班副管理,我就时不时去看看就行,闲得很。”

薛瑞笑着进屋,对胡中神秘道:“师公,我发现了一个推算日食的好办法,可以在很快确定某一天会不会发生日食!”

“哦,你会推算日食了?”

胡中大为震惊,日食推算向来是钦天监最为繁重的工作,天文科六七十人,有大半人的都在为此服务。

满打满算,薛瑞成天文生还不到十天,这种需要在天文科深造才能学到的东西,他怕是根本没接触过,说他会推算日食,很难让人相信。

“也不算会吧,我还没学过呢。”

薛瑞撒了个谎。

如果是在现代,借助计算机,配合现代计算方法,计算日食小菜一碟。

可这是在古代,他会的那些推算方法完全不适用,就算会也等于不会。

胡中颇有些纳闷,看着徒孙道:“那你说的方法是什么?”

“方法其实很简单,我给您演示一遍就行。”

薛瑞从怀里掏出一本册子,认真道:“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用的规律,日食会在54年零33天后的的同一个位置再度发生,假如以今天为时间节点,只要往前推54年零33天,如果当天没有日食的话,那就说明今日不会出现日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