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帝执 > 第二百二十八章 这五年(上)

帝执 第二百二十八章 这五年(上)

作者:贺北昌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6: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值得一提的是,丞相府内的东西并不真的属于李思所有。

官府,顾名思义为官家所有,而丞相府,按照这种说法同样是归丞相大人管辖。

你当丞相一天,这丞相府归你所属一天,但人总会老,丞相大人也有归老还乡的那一天,到了那一天,这府邸是要收回的。

官府属官家,不是官,那也就不归你所属。

除非有特例,皇帝下令赏赐于你,那等你归老之后还是能接着住在这府邸里边,下一任丞相上任之时新盖一座便是。

不过这种特例不是没有,而是少之又少,一座府邸绝不能敷衍,但这都城却是寸土寸金,延续千百年之道并非是将这都城一扩再扩,事实上北阳城已经向着四周扩建了不少。

到时候收回发现府内少了什么东西,一般都是会既往不咎,毕竟人家辛劳了一辈子,别说是无意弄丢的,就算是藏点儿私心拿一些东西当作回乡的路费也无人好意思说些什么。

但若是追究,完全是可以追究的。

丞相府丢了一把锁,便能让丞相大人慌张到这种地步,甚至将儿子赶忙送到南境皇权触碰不到的地方想着保命,看起来有些太过可笑。

若真是单纯为自己弄丢了一把锁当然可笑,就算李思归老之时被人发现府内少了什么东西,别说是区区一把锁,哪怕丞相府被其折腾的土崩瓦解也是不会有人拿这个来治他的罪。

不过丞相大人的紧张并非是毫无道理,锁丢了,就证明是有人拿走了。

柴房的锁丢了,多半与厨子脱不了什么干系。

而厨子,李思一直知道他早就被收买了。

在朝堂之上,背靠那张龙椅,手持天子印玺,若要你死,你走不出朝堂。

而在自己家府邸内,掌握了你的每顿饭菜,同样是掌握了你的命脉。

在这座城内,许多官员皆有如此遭遇,但并非全部。

正如李思所说,那把锁别说只是普通的铁锁,就算是金锁,带有丞相府的官印也同样是卖不出去,没有人敢去收这种东西,毕竟是杀头的死罪。

若当真是为了钱财,厨房内有着不少珍贵药草和食物,这些东西更方便中饱私囊。

有印记的东西代表着容易留下证据,也代表着容易制造证据,再加上与和安郡有关,同样是老谋深算的丞相大人全部都明白了。

他已经是步入险境。

丞相之子李深携诏出城,不过那纸诏令在半路上便被他随手丢弃,也没有前往和安郡接收兵权。

一个月后,出城的那两人风尘仆仆回归,其中一位黑衣少年坐在马背上总觉着什么地方有些不大对劲,却又想不出个所以然了。

不过不管对不对劲,与他也再无什么关系,这一个月以来,他过的同样是很紧张,好在确实如王招军所言,没有人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行刺杀之事,所以他很安全。

但是,他紧张的却是另一件事,灵学院开考在即,各方人员皆汇入这座城市。

他,算是最晚到的一个,比很多他国的外来人员还要更晚上一些。

王招军入宫复命,许长安,忙着赶赴考场。

李思站在府内,仰头望天,发出一阵阵苦笑,七月初,天气已不算温和,丞相李思早已脱了官府,身着素衣,在等待着自己的归宿。

在皇宫内,那两人千里去往案发地查案带回的证物是一枚箭头。

看似普通的铁箭头,上面有着熔铸后尚还残留着的一丝印记,经过廷尉府进行对铁的质地和纯度对比,大家发现了一个骇人的真相。

各地箭弩严加管制,若想在他人不知的情况下铸造一批弓弩出来简直是痴心妄想,而在自家关门造车或许同样是痴心妄想,但证据却是如山般催人。

又经过两天的调查,轻易查出一个月前,丞相府管家曾深夜外出,托人打造了一把新锁挂在柴房。

并非是那管家办事不利,而是丞相大人知道这事早晚会败露,打造新锁既是坐实了自己的罪名,同样是为了掩人耳目让人以为自己正想尽一切办法补救,妄想挽回此事,只有这样,自己儿子才有携诏出逃的机会。

就这样,这位年轻的丞相大人倒台了。

太尉一职始终空缺,而今位列三公的只有一位,那位在前不久家中换了个厨子,从而好像让自家小少爷吃不惯的御史大夫,崔仁。

大公子最有利的助手已经不再,是何人指使丞相大人作出这种事情不难猜测,即便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但都是有脑子的人,不会只等着证据。

由此一来,大公子殿下可掌握的官员也是一一折损。

不过大公子殿下本身并不气馁,也没有丝毫的患得患失,依旧经常往那条旧街巷走动,每次回到府内皆是深夜,而入宫上朝的时间则是少了一些,让很多人以为这是要放弃与皇帝陛下相争了。

那仅存的一点儿势力也是归老的归老,倒台的倒台。

皇帝陛下掌握了那唯一的三公,掌握了新补进来的九卿,却唯独掌握不了两人。

一位是太常寺的著作郎,另一位,便是那个帮助自己查清此案的少年。

灵学院开考,皇帝陛下御驾前往主持考场,而院长大人依旧是躺在院子里,看着他回来的那只燕子。

居安似乎更加忙碌,杨贺九依旧是不得外出,考场中的喧闹,院子里的宁静。

事发在灵学院,却丝毫吵吵闹闹皆是那些未曾进来的人,与灵学院无关。

在查案过程中许长安方才从王招军口中得知,原来想要参加考试还得有属地所颁发的文书方能参试,在那途中他再次回了一趟四方城,哪怕有这个和安郡监御史跟着,在四方城官府里依旧没有查到自己的户籍所在。

这也就说明他虽然从小就在那座城,却似乎并不属于那城。

他又回了一趟自家的院子,却没有见到那个一打就哭的孩子,从其母口中得知,原来是去从军了,应该是与林婴在一起,便也就没有再坚持要带他来都城的想法。

没有户籍,便无法下发文书,也就无法参加考试,不过这些对他而言已经是无所谓了。

为皇帝办事,风险不小,好处同样是不少,虽不能保送进入灵学院,但争取一个参加考试的名额还是不在话下。

今年的考试与往年不同,并非文试,也不是什么其他考验,而是武会。

在武会上,提着黑剑的许长安第一次见到了那个让人讨厌的皇帝陛下。

在这座讨厌的城市,遇到了一个讨厌的人,许长安的心情可着实不太好。

心情不好,下手自然会重了不少,在武会上大放异彩,虽不轻松,却也是成功入了灵学院内,成为了灵学院的学生。

第几批,第几位已经是数不清楚,但在这之后他却是院长大人的第一位徒孙。

御史大人已非御史大人,递补相位,这同样是御史大夫的职责之一。

太尉空缺,是因为皇权所在,太尉只能空缺,而丞相却不能一直空缺下去,毕竟御史大夫本就属于副丞相,正的没了,副的顶替上去,这很符合逻辑,也符合那位皇帝陛下的心思。

两月后,这座城的几个人都分别收到了同一件来自楚国的礼物,由并不精致的匣子装着,匣子上各封着一张书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齐楚两国国战将要开启,在这关头还能收到来自楚国的礼物,实在是极为难得。

书信上的分别写有两个名字,许长安,华容,最后一封写的只是称呼,先生收。

对于这些礼物许长安并不陌生,也没有丝毫意外,只是盯着这匣子总觉着似乎太小了点儿。

将最后一封书信连带匣子送入灵学院,带着剩下两个迫不及待的跑入了那座红楼。

这两月来,许长安不但在灵学院内混的熟络,在这座楼子里边同样是风生水起。

毫不客气的自己走入华容房间内,坐在椅子上盯着两个匣子迫不及待打开来看。

华容听到动静便知道是这小子来了,从里屋走出,看着礼物着实不解。

来就来,还带什么礼物,这位姑娘与许长安相处久了也会偶尔说上两句玩笑。

二人一同打开,里面装着的,并非是那位大司农当初种的瓜,而是一把豆子。

种的是瓜,却不曾想收获的却是一把豆子,大司农在心中承认许长安当初说的是对的,那片地,或许真的不适合种瓜。

华容眼角垂泪,走到窗户位置有些不舍的看着这座城,眼神向南看去,那是灵学院的方向。

而在灵学院,杨贺九拿着许长安刚送来的礼物同样是眉头微皱,只手向胸口抚去,拿出一只玉佩观望良久。

兜兜转转,华容还住在那座红楼,与杨贺九终未曾相见一面。

而许长安终入了灵学院,也终在这座城与时别已久的姜茗相见。

再见时,她已着新衣,红似嫁衣。

梦醒时方才发现那人已将成人妻。

一身红衣确为嫁衣,红的太深,缘分太浅,那位曾经的绿衣女子终是在堂前低了头。

和亲对象依旧是丞相府,不过这位女子嫁谁似乎并不重要。

她相公就是相公,许长安口中的崔小少爷,二人婚后幸福美满,不多年后育有一子,其名崔茗。

这个名字或许不太好,在许长安口中经常念叨说着谐音有些太晦气。

不过二人并不在意,这三人关系不浅,互相开开玩笑也算正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