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明末问鼎 > 第三十九章 财力枯竭

明末问鼎 第三十九章 财力枯竭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2 01:05: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九月和十月,海盐工坊向东江镇出售海盐,分两次拿到了货款,一共是银钱一万四千四百七十二两,粮食三千三百一十三石,此外还有布匹、药品等各种物资若干。

不过刘山君前往登州府雇佣工匠、采购物资,已经花去了七千多两银钱,筹建冶炼工坊也花了几十两银钱。此外这次扩充军力,各队兵丁一个月的军饷也涨到了一千三百两,刘山君至少要提前预备下三个月的军饷才行。

另外,冶炼工坊储存的铁料已经告罄,刘山君已经让董正明提前预留下三千两银钱,用作“进货”之用。

这样算下来,现在刘山君手中还剩下二百七十二两银子,而刘山君下一步还要在广鹿岛上修筑防御工事、操练各队兵丁,还要向外采购布匹、棉衣制作明军军服,区区二百多两银子根本不够用。

而且目前刘山君手中的粮食也不算富裕,加上秋收后收上来的粮食,也才七千多石,不但要充当军粮,还要预备各村百姓应急,刘山君甚至还准备再去登州府买一批粮食回来。

虽然海盐工坊每月还能有几千两银子的收入,可谁能保证东江镇那边不会出现差池?

不管是总兵官沈世魁,还是东江镇游击将军刘宇,哪一个都不是什么善类,天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黑手,所以刘山君此时暗道:“看来赚钱的事情,不能只依靠东江镇,要另寻出路了!”

于是刘山君对董正明说道:“预留出来的军饷千万不能动,每月按时发下去,不能有一文钱的短缺。”

“是。”

“军中的粮食也要存好,没有本总旗的命令,任何人不得私自调动。”

“是。”

董正明说道:“只是这钱财上面,大人还要再想办法。目前咱们广鹿岛的摊子铺大了,需要银钱的地方太多,光靠一个海盐工坊有些单一,更不用说工坊全仰仗东江镇,太危险了!”

刘山君点头说道:“的确要想想办法了,此事我自会处理。”

“那属下就先回去了。”

刘山君随即叫来两名兵丁,护送董正明返回山下村。

次日一早,刘山君便带了十名亲卫队兵丁从南台山营垒出发,前往海盐工坊。

次日上午,刘山君一行抵达工坊,此时小旗官田毅也是刚刚回到这边,眼见刘山君紧随其后就来了,还笑着说道:“大人不能这样啊,属下这些新兵刚回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现在抽查操练情况,属下这军棍算是挨定了!”

刘山君笑着说道:“今日不是为了抽查操练情况的,而是来海盐工坊。”

“那就好,那就好。”

随后刘山君问道:“我此前让你物色海盐工坊的主事,可找到合适的人选?”

田毅说道:“倒是有个人选。其实海盐工坊这边也没什么难的,制盐的工艺都是大人教授的,这边的伙计已经都非常熟练了,主事之人只要按部就班即可。”

“话虽如此,但是却要一个踏实、忠诚之人才可以。”

“是。”

随后田毅便介绍道:“此人名叫郑三益,四十多岁的汉子,就是盐场村人,原本是一个木匠,只是后来家被鞑子烧了,妻儿老小一个都没剩下,所以此人对鞑子是恨之入骨。”

“自从海盐工坊建成之后,郑三益便在工坊内劳作,手艺自是不错的,人也很好,吃苦耐劳、不争不抢,在伙计之中口碑很不错。”

刘山君随即让田毅将人叫来,只见郑三益方脸、浓眉,一看就是本份之人,于是便询问了几句,心中很是满意。

“好,从今天起,你就主持海盐工坊吧。”

郑三益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被总旗大人看中,当即跪在地上磕头感谢。

刘山君说道:“你先不要着急感谢,我既然任命你为主事,就要吩咐你做事。事情办得好,自然有奖励,可要是把事情办砸了,那也一定会受到处罚,你可想好了。”

郑三益没有犹豫,直接说道:“大人放心,小人知道大人制盐赚钱,是为了练兵杀胡,只要大人一心杀鞑子,小人就一定好好干,为大人制出越来越多的海盐,为大人赚更多的银子,就算是累死都值得!”

“好!”

刘山君拉起郑三益,然后让二人跟着自己在工坊内巡视。

“现在海盐工坊的产量如何?”

自从海盐工坊建成之后,已经有段时间了,工坊也新开了一个晒盐池,现在海盐工坊已经有七个晒盐池了。

田毅示意郑三益介绍,郑三益受宠若惊,跟在刘山君的身后,恭敬的说道:“大人,以现在七个晒盐池的产量来看,每个晒盐池大概可以引入海水两千斤,经过暴晒之后可以得到八百多斤的盐泥。这些盐泥经过工序之后,可以得到七百多斤的卤水,最后煎煮之后,至少可以得到三百多斤海盐。”

“七个晒盐池就是将两千二、三百斤左右,而且这一轮制作下来,周期可不是一个月,现在伙计们更加娴熟,加上烘烤蒸发等工艺的加持,只要五到七天就能出产一批海盐。也就是说,七个晒盐池一个月的产量应该是一万一千斤以上。”

刘山君算了一下,按照与东江镇谈好的价格,每斤海盐一两三钱计算,扣除人工等成本,以及白送给东江镇的五千斤海盐,自己一个月的收入是七千七、八百两银子。

虽然现在看上去很客观,可是一个月七千多两的收入,不可能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发展壮大,至少无法在鞑子大举进攻之前,让广鹿岛迅速发展起来。

更不用说现在自己必须要在东江镇之外,再开辟出一条销路,甚至是在海盐工坊之外,再上马一些赚钱的门路。

于是刘山君说道:“我近期要有大动作,海盐的产量必须再增加。”

“再增加?”

郑三益微微皱眉,说道:“大人,现在七个晒盐池的产量已经到顶了,要想再增加产量,就只能继续开挖晒盐池,扩大海盐工坊的规模才行。”

“只是这需要钱粮啊,不知大人能否再拨一些下来?”

刘山君思索了一下,说道:“我命人送来一千石粮食,你立即从盐场村招募人手,再开挖三个晒盐池。至于工钱方面,每人每天发下五斤粮食,管饭。这一千石粮食除了代为支付工钱外,剩下的就当做是前队的口粮了。”

郑三益抱拳说道:“是,现在岛上有钱也不好使,没地方花销,也只能一两个月从途径的商船采买些物品,反倒是粮食实惠,一天五斤的粮食,肯定能招到不少人。”

刘山君闻言也是暗道:“岛上几乎没有什么商业,这也是一个大问题,看来还是要想办法,引来一些商贾才行,总不能岛上缺少物资,就亲自往登州府跑啊!”

随后几天,郑三益从盐场村招募到了七十多人,男女都有,男丁、壮妇自带工具,兴冲冲的来到海盐工坊,按照郑三益的指挥,开始挖掘新的晒盐池。

有了每人每天五斤粮食的工钱,这七十多人干劲十足,哪怕十月中下旬的海边已经非常寒冷,但是依然挡不住众人的热情,只用了五天时间,三个晒盐池就宣告建成。

而海盐工坊的伙计人数,也从一百六十人增加到两百人,根据郑三益的估算,海盐工坊的产量将达到一个月一万六千斤左右。

当然,后续一些细节上的修建,还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刘山君已经等不及了。

眼下还没有到寒冬时节,海面没有上冻,鞑子多半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来攻。但是海面一旦上冻,广鹿岛就失去了四面环水的屏障,所以刘山君想要前往登州府,想要尽快让冶炼工坊重新投产,就要在海面上冻之前动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