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北宋小地主 > 第四三七章 京城风雨

北宋小地主 第四三七章 京城风雨

作者:狼太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6: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鼓上蚤时迁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兄弟,寅时时分,翻跃数丈高的城墙离开汴梁城。还特意让一名队员返回来报应。怕晁盖和诸位兄弟不明情况担忧。

时迁走了,如他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

看似什么都没发生,实际上让汴梁城处在风暴之中。

果然不出晁盖所料!

他与两位夫人酣战到天色蒙蒙亮,累得倒头睡觉时。

外面可就热闹喽!

辰时未过,花儿小王都太尉府上最先骚动。

说起这个小王都太尉,不得不感慨投胎决定命运。

此人名王诜,子晋卿,乃“哲宗皇帝妹夫,神宗皇帝的驸马”,徽宗的姐夫。因此,人们习惯上称其为驸马都尉。也被百姓称为“花儿小王都太尉”。

故意岔了辈,是有意埋汰人。

除了沾亲带故外,王诜是世家子弟,曾祖王全斌乃宋初名将,为酬其平蜀之功,赵匡胤赐其银器万两,帛万匹,钱千万。王诜钱够花、觉够睡,却喜欢做穷文士的金主。身为名将之后,王诜不喜欢舞枪弄棒,喜欢的却是诗棋琴书画这些调调。

其中有一项收藏各种宝物的癖好,越罕见越要得到。如汴梁城人尽皆知曾花数万贯钱购买金枪手徐宁的祖传宝甲赛唐猊,青面兽杨志的家传宝刀。两人不肯,不欢而散,也有了后来的恩怨情仇。

按照惯例,这位小王都太尉用完早膳到自己的宝库,看看自己的收藏品。结果是悲剧的,各类古玩字画不少,唯独最珍贵的宝甲,宝刀不翼而飞。

暴怒的吼叫声传出老远!

王驸马府上两样宝物遭窃的消息最先传开,顿时令不少百姓拍手称快,也在城里掀起一阵热议,不等王府上家丁赶到城门封锁,严格排查的时候。

一则更为轰动的消息。

皇宫中宝物失窃了!伴随大量皇宫宿卫涌出皇城。

这个消息犹如超级飓风般席卷整个汴梁城。又像是突然有大地震降临般,整个城池都仿佛在摇晃。

宛若暴风雨来临前的最后宁静。

一夜之间,驸马府上和皇宫同时遭窃?

这是宋朝开头立国百多年来,从未出现过的稀奇事。

得知两则消息的百姓们除了奔走相告,相识者聚集议论外。大街小巷,酒楼茶肆,议论到底是谁。

有人说是江洋大盗,有人说是前几年赫赫有名的飞贼,也有人怀疑两桩泼天大案的人是同一人所为。更有百姓怀疑是否虚张声势,趁机搜刮钱财。

人多嘴杂之下,众说纷纭,捕风捉影,夸大其词。虽然议论纷纷很热闹,但人人面色凝重,谁都明白皇宫失窃是奇耻大辱,汴梁城多半风起云涌。

谣言四起,城中百姓人心惶惶,胆小者缩回家中。导致原本热闹的街头,人数锐减,变得冷清不少。

各方潜伏在汴梁成功的人员,多数是别有用心之人。得知这两则消息后察觉到不对,其中有识之士预感到将有大事发生,不是分散,便是转移。

只是想要离开汴梁城却已经为时已晚。

传国玉玺丢失,徽宗赵佶勃然大怒,咆哮声震天。消息传出的同时就下令封闭全城,任何人不得出城。同时驻扎在城外的数万禁军涌入城内排查抓捕贼人,挖地三尺的搜寻试图找回传国玉玺。

八帝徽宗明知只是徒劳,敌人早就跑了却聊以慰籍。哪怕查到蛛丝马迹或者抓到同伙,也是好的。

数万禁军接到死命令,入城后刀剑出鞘,封锁一条条街道,驱散本城百姓回家,外地商队,城外百姓前往客栈。胆敢不从者立马抓起来投入大牢。

当然,那是对普通百姓而言!

那些急着出城的商人在城门处大吵大闹,或者私下给钱请求通融一二;准备游山玩水的文人墨客之乎者也,据理力争,指责执法行为行事粗鲁;人群中别有用心的人趁机鼓噪呐喊,想趁乱出城。

奈何,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皇城禁军不给任何人面子,也没有收受贿赂网开一面。更不管文人身份如何,无一例外,全部驱逐。任何人不得出城,为此,没少闹出流血事件。

汴梁城街上人流涌动,人人惊慌,个个犹如被狗撵似的妈呀怪叫。整个城池仿佛在哀嚎,在哭泣。

短短半个时辰,中午都没到。原本热闹非凡的街上没有行人,只有满地遗留的垃圾,碎裂的团团罐罐,被踩踏的花灯,不知哪刮来的纸张飘扬……

原本繁华热闹的都市,尽显萧瑟之感。

不止是城外禁军出动,宫内三千金甲宿卫亲自带队。以小队巡视挨家挨户地搜查,不管是酒楼,商铺,民宅等,只要是建筑都不放过,类似如仓库,地窖,密室等地方重点不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要接受询问打哪来,来做甚等灵魂拷问。

只要露出一丝破绽或被怀疑就会被立马抓起来审问。数万禁军加上汴梁城数千衙役队伍,交替式在汴梁城来回搜查,一遍遍排查,不放过蛛丝马迹。

政和六年第二场雪悄然而至,北风呼啸,雪花飘扬。很快街道上白茫茫的一片掩饰了原本的狼藉。不时从酒楼、客栈传来的贺骂声和哭泣声却被风儿吹散。衬托出那些全副武装的禁军忙碌身影……

这一查,便是整整三天。

晁家军天网情报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汴梁城本地人。就算后来者也有身份凭证,官府衙门有人照着。甚至连禁军当中,也有不少是组织培养安插。

晁盖又早就下令天网情报人员,停止联络,提前有准备。除了必要的打点和酒楼准备酒宴吃喝外,各楼各站没有暴露,也没有损失,平稳的度过。

不对,一些黄牛探子被抓,却无关痛痒。

这类人根本不清楚组织。只要不傻,就不会不打自招。

晁盖和两位夫人清闲得很,每天不是享受美食就是相互对练,下棋游戏等等,一到晚上就回到房间。反正基本无人打扰,小日子过得挺舒服的。

然而,在外面情况就截然相反。

尽管汴梁城是天子脚下,城里又多有达官显贵,也有亲眷沾亲带故。可大多数还是普通的老百姓。尤其是那些在客栈里面的外地人,便倒了血霉。

这期间,城里搜寻队伍打着“抓捕贼人”的口好。少不了趁机刮油,明里暗里敲诈勒索,有些人直接动手抢夺财物。那些反抗者不是被污蔑成敌人同伙抓起来,就是被格杀当场,场面极度血腥。

短短三天时间,至少数百人被抓,百余人惨死各处。关注外界天网情报人员,得令在各处散布消息。这种现象犹如传染病似的迅速地城里传播开。

无论是本城的还是外来的,底层百姓感到恐惧,人人自危,一度造成民怨沸腾,聚众反抗,险些失控。当地官府头痛不已。抓了一批劣迹斑斑的衙役,杀了几个,派出执法队伍监督方才稳定局面。

可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城中百姓慌乱,暗潮涌动。文人墨客们犹如自媒体般,对这类事件大力谴责。甚至有人组织百姓上街抗议,开城门恢复秩序。城外百姓要回家的呼声,一天比一天强烈。

抛却这类**现象不提!

底层百姓进入水中火热之中,城中官员也不好过。禁军搜寻队当天便在内城官邸区域杂物堆里发现了珠光宝气的皮匣子。经过鉴定,是花儿小王都太尉之物。存放赛唐猊,如今却被胡乱丢弃掉。

可想而知,官邸区立刻就升级为重点搜索区域,严苛盘问人员。不管你是不是官员,通通跑不掉。虽然不会落得百姓那种遭遇,但花钱打点少不了,而且一天好几拨人来,烦不胜烦,苦不堪言。

这一查不得了,抓捕不少可疑人员。经过开封府衙役和大理寺联合审查,有金人探子,有西夏线人,也有河东田虎的手下,江南摩尼教众。附近就是国宾馆,鱼龙混杂,究竟是谁盗窃没人说得清。

汴梁城乱成一团,犹如大杂烩,令人唏嘘,令朝廷震怒。据说,除了金人被关押,其他人全被抓起来严加审问。想想都知道受到非人折磨,难以活命。

毫无疑问,那个价值连城的皮匣是晁盖让人放的。得知这片区域有国宾馆,又从天网了解到不少人鬼鬼祟祟,总有陌生人来往,长相迥异,说着鸟语。

所以皮匣来了,目的就是想祸水东引,或者说,直接将水搅混。没想到竟然潜伏了这么探子眼线。

这简直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啊!

晁盖得知这个消息也是有些不好意思,却没愧疚。搞情报工作是要面对风险,突发意外又能怪谁?

有人欢喜,有人忧愁。

常言道,泥菩萨都有三分火气。

何况是活生生的人乎?城里人心惶惶的底层百姓,在天网密探或商人,官吏的组织下再次聚集。群情激愤,呼喊开门,禁军们被人群逼得节节败退。

哪怕他们武装精灵,却没人敢动手!

宋徽宗赵佶近几天来心情糟糕透顶,为了物资丢失忧愁,食欲不振,彻夜难眠,连升仙丹都没有炼。他也知道传国玉玺丢了,根本就不在城里。得知城里再次爆发骚乱,心有不甘却只能妥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