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北宋小地主 > 第四一二章 梁山造船厂

北宋小地主 第四一二章 梁山造船厂

作者:狼太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6: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梁山本岛作为大本营,晁家庄内坐落的各类作坊。如制衣纺,烧窑场,制糖坊,榨油坊等一样不少。只是规模或大或小,自给自足外还多有收入。

晁盖离开军工场后,又挨个前往这些工厂,作坊巡视,除了莅临指导外,目的便是分发济州岛特产,慰问雇佣工,听取并采纳意见,完善制度。

沿途也看到牧马场,大片梯田,百姓喜气洋洋,为了来年耕种而忙碌,据说,农作物亩产几千斤。

岛屿虽然不大,但充满了生机希望!

晁盖带着韩世忠,酆泰等将东奔西跑,一行人在牧场吃了顿烤全羊,之后继续巡视梁山本岛。

左尚书娄敏中非常有能力,从闻焕章手中接过梁山岛变化不小,百姓之中诞生了不少手工业之类的个体户,开设商铺,如贩卖小吃,或新鲜的鱼货和晒干的鱼虾,在指定区域形成了小型交易市场……

对于这点,晁盖是赞同的!

一行人来到鸭嘴滩边的造船厂,也是除军工场最重要的地方。位置坐落在相连本岛的岛礁之上。本岛沿岸有十多个大型船坞,全属于造船厂范围。

为此,晁家庄从登,莱,明,扬等地高价聘请老造船师,从各个造船厂挖墙脚,招募擅长木工和有头脑的学徒,船厂共有三千多人,分成十多队。

加上下水试航等帮忙打下手的水手,船厂人数有五千之众。每个大型船坞中都有两三百人忙碌,负责建造大型海船,以及配套的冲锋舟,救生艇。

玉幡竿孟康本就擅长建造大型河船,又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协助。再加上晁盖提出的先进理念。

他虽然对古代船只不了解,只能根据后世的船只结构来提点,如增强浮力,打孔螺纹,铆钉技术,但却知道明朝船只的榫卯结构,多次讨论尝试。

图纸的绘画,各种零部件组装等。

正是有晁盖的启发,榫卯结构,铆钉技术解决了船只固定难题。提高造船效率,造船厂屡创奇迹。

船体稳固,船只只能建造的更大。因水泊环境所限。大批工匠为烟花大船入驻莱州海军基地造船厂。

另外梁山本岛造船厂,每个月至少产出二十多艘千料级海船。放在其他造船厂,官船司是不可能的。

这几个月来,晁家军几支水军大船,多是船厂制造。

晁盖带队抵达造船厂时,玉幡竿孟康提前得到消息,早早带着船厂众管理人员,在岸边迎接等待。远远看见队伍来到涌上来,态度之热情,令人唏嘘。

不光是这条汉子,在其他人看来,晁盖能文能武,带兵打仗,酿酒烹饪,锻造烧窑,还懂得船只……,只要说上口的,简直无有不会,真乃神人也!

在众人的簇拥下,晁盖进入各船坞巡视,以前他来过船厂却没有深入了解,如今亲临,体会颇深。

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就领先于全世界,宋朝时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水密仓、指南针、平衡舵等先进技术的出现,为宋朝航海、漕运奠定了基础。

铆钉技术没有运用之前,宋朝的海船没有一颗钉子。可想而知,光凭木头木头的凹槽衔接便能够建造出木兰舟,技艺有多精湛,是后人无法想象的。

最主要的还是建造船只的学问!

船只建造,尤其是大船,从挑选木材上就有许多讲究。譬如并非古树就适合造船,也并非树木砍了就能用,需要长时间晾晒或者烘焙后方才适用。

古船木能经受海水、风浪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侵蚀,与其取材有很大关系。用作大型海船的树木种类很多,大都是密度高,硬度大,有油性或蜡质的优质树种。

主要有坤甸木、楸木、柚木、菠萝格、铁梨木等。此外,海船本身体积大,因此一般长到百年以上的原木。其平均直径可达数米,高超过几十米。经过海水数十年的浸泡,海浪无数次的冲刷,愈来愈坚韧、耐磨,具有防水、防虫、防腐等效果。

晁家庄向各地商队收购木材,其中有从大理或者高丽,暹罗等国运过来的,每月是笔不小的开支!

然而,这些都是值得的!船厂没有令大家伙失望。船坞分为好几层,镂空的工作台下方就是水域。几百人在忙碌,吼声震天,进进出出的人员不断。有队伍负责船侧,有队伍负责船尾,也有队伍站在下方的高台上负责船底,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老师傅们带着学徒利用红笔划线和锯子,铁凿等工具,言传身教,喝斥甚至动手,按照图纸要求切割木板。凿孔……,一块块木板拼接成船形……

这种造船业在明朝的时候发展至巅峰。

可惜,清朝逐渐落后,没有适应大环境的不断改进。此类技术逐渐没落,直至为新时代取缔而消亡。

晁盖行走在各个船坞之间,目睹工匠们忙碌的场面,看着一艘艘千料海船成型的过程,又听着孟康和老师傅们的讲解关键,船只建造的注意事项。

莫名想起清朝末期的屈辱,不禁为多灾多难的民族而感慨。因为他的出现,梁山造船厂图纸绘画逐渐普及,老师傅不再敝帚自珍,船舱空间在增大……

中国古人的智慧是令人叹服,他们缺少的是认知。先进的理念灌输后,造船厂创造的奇迹会更多!

宋朝时期船只不仅体型庞大、种类繁多,为此还出现了商船队伍,贸易的路线一度达到了东南亚、中东,将北宋珍贵的陶瓷、丝绸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宋朝海运贸易的繁荣与“开疆拓土不足”有着严重的关系,如此也就造成了宋朝重视海外市场,据记载日本、高丽、勃泥、大食等50多个国家皆是宋朝的贸易伙伴,最远的地方甚至能达到非洲。

只是船只过于沉重,吃水量深,运载量差强人意。一艘长二十多丈,犹如庞然大物般的木兰舟,只能运载两万料,换算下来,就是一万两千吨。然而,明朝时期同类型的船运载量却有五六万吨。

除了船只构架不同外,最重要的就是因为宋朝时期的船只为了应对当时的海上恶劣环境,一般都将甲板和船舱塑造的比较厚,所以承载能力全都不太足。

如果用来运兵的话,就会导致船体的承受能力严重不足,遇到大风大浪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一点远航队伍多次遇到,每次运载的货物与人员有比例,即便是有足够的空间也不会盲目运载。

导致实际运载量远胜于船只本身承受。

所以,此类船只的缺陷是造船厂要改善的。

晁盖不可能故步自封,将宋朝船只的弱点全部继承。如今造船厂,除了用新工艺来建造新的舰船。

专门有几个船坞,抽调精英工匠改良河船。诸如老式楼船,整体加固,增设水密舱,添加各类设施。

大半年来不计成本的投入,效果是显著的。

同种类型的船只底板,甲板厚度变薄,利用橡胶填充。内部船舱加大,运载量提高了至少五成以上。十多艘改造完的楼船重心问题改善,性能大增。

尤其是类似于风帆战列舰的船只,正紧锣密鼓地建造。一艘**米长,即将完工的结合中西方的船只。只等竣工下水,就能为建造新船提供经验。

晁盖各种设想,如船只装上钢铁撞角,船身可以镶嵌铁片组成的铁板。怎样增强动力,船只航速等等。这些对造船一辈子的老师傅们而言犹如明灯。

只要有正确的方向,有钻研的意志。

造船业是会与时俱进,不断地迈向高峰。

晁盖相信这一点,所以提高工匠的待遇和地位,在军工场,造船厂等地方投入大笔资金,力求创新。

“孟康兄弟,造船厂交给你了。多多挖掘可造之才。不要怕花钱,挖墙脚,招募人才,高薪聘请。有些想法也可以探讨,未来海军将在这里启航。”

晁盖对于玉幡竿孟康的手艺和管理能力持以肯定态度。只是在临走之前,对方聊了会并叮嘱离去。

玉幡竿孟康对于晁盖非常感激,要不是这位山东天王的招揽。自己还在饮马川打家劫舍,无所事事。哪里会像现在主管造船厂,手下数千之众。

这个面皮白净身材长大的汉子,看着望着晁盖的背影,眼神坚定,默默的点头,心中发誓不负所托。

晁盖从造船厂归来,本来是想继续前往军营视察。毕竟作为领袖要在军中露面,有利于掌控军队。

只是看到天边太阳渐红,便打消了主意。

晁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转身吩咐紧随的将领:“世忠,郭子,你们前往军营,到军工场搬运武器装备。另外各军指挥使缺少,挑两百亲卫下放。”

“是,我等明白!”韩世忠,郭盛点点头。

“另外酆泰带领百人跟随,你们率陷阵军将士登船训练。那个赵谭不太老实,那就打的他变老实。”

“哥哥,放心!”众人闻言跃跃欲试。

只有赛秦琼酆泰捂着脸,这种好事竟然没他的份。晁盖也没有厚此薄彼,答应以后带他到汴梁城耍耍。将几位将领打发出军营,独自回到家属大院。

走廊之下,李清婉,李师师,李清照靠着躺椅晒着太阳,有说有笑,见他归来后止住声,人人气鼓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