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 > 2. 刀耕火种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 2. 刀耕火种

作者:平淡的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6:0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狗父亲掐了颗稻子,放嘴巴里咬了咬,基本知道了稻子成熟几分,定了时间提前把田里水放干净;在头天晚上就趁着月光,加上爷爷父亲母亲带上已经回到家的三狗去先割稻子,弟弟妹妹让奶奶带着睡觉。

为什么要头天晚上就割稻子,因为抢在白天毒太阳前多做一点,这个时候月朗星稀凉风习习,做起事来不是很累。

三狗爷爷父亲割稻子用的刀是一种专门的镰刀,单手握的抓刀,短7字型,手全部包住刀背,刀尾是7字的尾,有带穿过系在手腕上,刀口是7字头,单手抓住刀口朝下,对着稻子杆根部一手抓着手腕一动,刀口就把稻杆全部割下来,刷刷的几下就割下几把稻杆,单手抓不完稻杆就递到左手来拿着,够一大把就放在地面上,这样割稻子很快,也不是很累。

三狗和母亲用的是正常的柴刀,是长7字形的,不过是大很多,有木柄的,要双手割稻子,左手抓着稻杆的中部,右手持着柴刀木柄,对着稻杆根部割去,连着割五六把,等左手抓不住稻子,就放在地面上。

割下来的稻子每一捆要交错开一点叠放,堆到半人高再放第二堆,成一线排,这样第二天的打谷机就可以一路打过去了。

当时用的是农村老式的打谷机,其实就是人工脱粒机,用木板做成一个长方的大木斗,前头装上打上铁丝钉成的齿轮,脚踏着把打谷机的齿轮转起来,双手抓住一把稻杆,把稻子放在飞转的齿轮上,稻子就被刷下来了。

就算是这样的打谷机,在当年也属于高科技产品,并非每家都有,需要借用或租用的,实在用不起或没有的,只好采取最原始的脱粒方法,就是把整颗稻谷放在晒谷场上晒干,用个大大竹竿或木块来打击稻穗,使其脱落,这样的方法,稻谷里的沙石就很多,卖不出好价格,自家碾出来米也会有一些沙石在里面,煮了饭吃咯牙。

三狗村里没几架打谷机,都是东家的,所以得要匀好时间来用。三狗也去一边脚踩一边抓住稻禾来打稻子,开始觉得很好玩很威风的样子,那稻禾被飞转的齿轮一扯一扯的,稻子飞溅,齿轮被稻禾一放就慢下来,脚上就得使劲踩,时间一久三狗就力气不支了,大人嫌他慢耽误时间赶走他,很多家在排队等着用打谷机呢。

打谷机打起来稻子四处飞溅,为了不让稻子溅到外面地里浪费粮食,就在打谷机上面加了个竹编的罩子,这样飞溅起来的稻子都挡住不再飞出去了。

但还是有偶尔的谷粒飞溅出来,听说有一年村里银凤她爹在打谷时候,一粒稻谷飞溅到他的眼睛里,停下来自己怎么弄都没有办法把稻谷弄出来,越来越难受。

找人掰他的眼皮想把稻谷抠出来,没想到人的眼皮力气那么大,几个汉子都没办法,拿水洗、冲眼睛等办法都没用,来福他爹是乡里的土郎中,用细小的竹夹子也没有办法夹出来,还把银凤她爹搞得跟落水狗一样筋疲力尽。

实在没办法了,银凤她爹就犟了起来,老子不治了,那只眼睛外面肿得像个粉红的大桃子,还不时流着眼水,这“蛮牛牯”也是条汉子,该吃吃,该睡睡,该干活干活,一只眼睛也能活。

没想到过了段时间,那只眼睛长出了一个稻子芽出来,顺着芽一拔,居然把那稻子拔出来了,那稻子在眼睛里发芽了,真是奇事,没两天银凤她爹那个大桃子眼睛就消掉了,完好如初。

……

三狗刚开始割时候还挺快的,每次算好六把稻子,从右边一连割到左边顺势一放,第二回时候也是六把放在之前的六把上面,刚好是一大束,刷刷的一路割了半垄过去,时间一长就不行了,累得直喘气。

稻子叶子边上有小小的锯齿,不停的打着三狗的左手臂,左手臂上都开始火辣辣的红肿起来,只得放下袖子挡着。弯着腰闷着头双手不停的用力,稻草里空气不畅,气闷胸闷,稻草里很多虫子都被赶的飞起来,飞得一头一脸的,累得割一会歇一会。

父亲倒是慢条斯理,不快也不慢,也不休息,一直就一个速度,很快就把三狗拉在身后了,也不催三狗,一直忙到二更时分,村里狗都不怎么叫了,才收工,几个人到溪边,脱光衣服下水好好的洗了一个澡,回到家喝了口水后,三狗一沾上枕头就沉睡过去了。

第二天刚蒙蒙亮,夏天天亮得早,三狗还没睡舒服,就被父亲叫醒了,母亲已经把早饭做好了,是干饭配菜的,不是平常的稀饭,因为饭后得赶早上的清新空气去多割些稻子,所以要吃些能扛肚子的干饭。

饭后三狗和父亲到田里接着割稻子,一直到太阳慢慢升起来,巳时日上三竿了,才回家避开午时最毒的太阳,午饭午休后,再去一连割到天快黑才回家。

同时也请了人手抬来借的打谷机,两人一边踩踏着一边打着稻子,木斗差不多装满了新鲜的稻子,得要盛出来,装在箩筐里,一担一担的挑回到晒谷场上。

母亲已经在晒谷场上铺好晒谷的“垫”(竹编的大席子),稻子倒在大竹席上,母亲用竹耙子耙开,把连带着的稻禾耙出来,过一段时间耙一下把稻子翻一下,充分的晒干,太阳下山时候才去扫堆起来,装在箩筐里挑回家。

每到上午下午的中间,奶奶带着弟弟四狗妹妹春花挑来一些饭食,算是打尖,一般是手工宽面下酸菜辣菜,大家停下来洗个手,坐下来稀里哗啦的吃上两碗,又有力气干活了。弟弟妹妹在家不吃,偏要在田间地头和大家一起吃,还吃得特别香,觉得挺新鲜的。

请的人也是本村的劳动力,互相请来请去的,有时候工钱对消了就可以了,但请人干活是要包一天饭的,说好的人工早上到家里来,一般是要吃干饭的,干农活稀饭不顶肚子。

午饭晚饭是极为丰盛的,饭管饱,菜有荤有素,最少要有大块猪肉,不然会被人说小气闲话的,有的人家还要杀鸡宰鹅的,午饭酒不能喝多,下午要接着干活。

晚上手工后,各自回家洗澡,换身干净的衣服来吃晚饭,晚饭是要多喝酒的,东家要不停的劝酒,有喝醉的都有,没事,睡一觉第二天就没事了。

双抢是抢收抢种,所以会提前辟出小块田种秧苗,早稻一收,马上就得耕田种晚稻的秧苗,因为不是每家都有牛的,所以有牛的家就接耕田的活,稻子一收上田,就得要安排耕田。

三狗家请了二毛他爹来耕田,她们家专门养了一头大水牛来耕田的;第二天一早,二毛他爹就赶着牛来三狗家吃饭,也是干饭有菜,要另外要给牛准备吃的,除了草外还要准备糠伴米饭,这样牛才吃饱好有劲干活。

先是犁田,牛在前面拉着三角尖的铁犁,人在后面一手握着木头的犁把,一手拿着竹稍鞭子,嘴巴喊着指挥牛专门的号子,要牛往前走喊“嗨”、停下来喊“哗”,都是一个音,到耕种时候,畈上唤牛的号子此起彼伏。

哪头牛被选中做耕牛,在牛犊时候就要开始训练,不听话就会被打,直到完全听从主人指挥才算合格。在农村里大部分的牛都要被训练成耕牛,水牛基本上都是,水牛性格温顺,黄牛整天在山上跑,性格会暴躁些,经常看到两头黄牛牯在砰砰响的顶头斗牛,所以做耕牛的不是很多,会当成肉牛卖掉,也有很多健壮的母黄牛被训练成耕牛的。

农村里养牛喜欢养母牛,不用花钱请人阉割,性格温顺好训练成耕牛,更主要的是会生牛崽,牛崽是可以卖钱的,二毛他们家就养了一头母的大水牛,生了好几头小牛卖了,全家把它服侍得好好的,又耕田的又生崽的,顶好几个劳力。

一到大夏天,三狗他们经常让二毛把大水牛拉到大水塘里,大家一窝蜂的爬上水牛的背,那水牛在水里力气真大,驼一背的孩子还能游到对岸去,听说在水里力大无穷的抓人水鬼都拉不动大水牛的脚。

说起二毛,还有件趣事,又一次二毛拿着柴刀牵着牛绳去山边放牛,柴刀一般是拿来割一些长草,放牛背上背回家,晚上可以丢牛圈里给牛加餐。

二毛那一次一边放牛一边走着,突然边上草丛两边一分,飞来一个不知道什么小野兽,直接冲他身上撞来,吓得二毛一大跳,没想到是一只肥肥的傻兔子,直接撞二毛手里的刀背上,一下子就死了,白捡了一只肥兔子回家。

说回到牛,牛是农民主要的耕种工具,很多人一家靠一头牛养活着,所以一般很少杀牛和吃牛肉,除非生病不治、摔倒受重伤或是祭祀需要才会杀牛。

村里老人说,牛是知道自己的死期的,被杀前都会掉眼泪,大颗大颗的眼泪滴下来,看得人心软下不了杀手,就会用布蒙上牛眼睛或是牛头,也有人说杀牛的怕牛下辈子来找他报仇,才会给牛蒙上眼,让它不知道是谁杀的。

早饭后,二毛他爹背着铁犁,牵着水牛到了三狗家田边,先给牛套上牛嘴封,牛嘴封是竹编的牛笼头,罩住牛嘴,不让它吃田边的菜或草,专心一致的耕田。

赶牛下田,系上铁犁,从外围绕着水田耕田的,然后逐步把圈耕小,耕田时,三狗带着弟弟四狗妹妹春花拿个罐子跟在犁后面,不停会有泥鳅黄鳝给翻出来,赶紧用手捡了,多是时候能捡到够几餐菜。

捡了泥鳅黄鳝拿回家先放在清水盘子里养一两天,主要是让泥鳅黄鳝吐掉嘴里的泥沙,然后放开水里一烫死,捞上来剥了肚子去了内脏,煎炒都很香,一般煎了拿来煮豆腐或粉皮比较多,肉质滑嫩鲜香可口;也有熏干晒干后,用油炸下或是炒辣椒,来下酒,也非常下饭。

第一道犁田后,接下来要耙田,耙是用木头做成一个长方平板,地下安上前后两排刀,前排和后排的刀错开,前面牛拉着,人站在耙上面,下面的刀就把泥土割成一块块一缕缕的,再进行横着对角来几道,把泥土割成碎片了。

耙田虽然不像耕的时候那样费劲,牛也可以轻松一点了,但是技巧性还是很强的,人需要站在耙上,得控制好平衡,站在上面就会很从容,向牛发号施令,该走就走,该转弯就转弯,就像驾着牛车在水田里坐船一样。

三狗求着二毛他爹,让他试下,一站上去,又惊又怕的,生怕掉下去被耙下面的刀割到脚,可又觉得在上面被牛拉着很舒服,一般大人是不会允许孩子这样做的,除非要学这门技术才会放开让他去做。

玩一会儿,二毛他爹就让三狗下来了,说,三狗你不要学这些劳累的活了,你那么会读书,给你家考个状元回来,到时候啥事就不用干了……

最后一道是耖(chào)田,耖高一米左右,宽一米五左右,上方是手握的横柄,底下是一排整齐的大铁钉,牛在前面拉着,人在后面双手握着耖上面的横柄,用长长的铁钉在水里面把泥浆再梳理几次,让泥土变得更稀疏,也把整块田的水底下都推得跟水面上一样平,就可以等着播种了。

但要是没耖平,或者没有把土块都耖碎了,就会影响水稻的种植和生长,因此耖田也是很考验力量和技术的,刚开始第一遍,得用力将钉子摁得深一点,让底下一些还没完全疏松的土块都翻一遍.

得要控制好耖田的角度,太直就会没什么效果,太斜了,牛拉起来就会很费劲,整体都翻过一遍后,就可以耖的浅一点了,再将一些比较大块的草根等不易弄碎的垃圾都耖出来,整块水田就既疏松又平整了。

耖田时候,三狗他们被安排去拔秧苗,双手配合着,右手去抓住秧苗的根部拔,左手接着,一次不能抓太多,不然会拔断了,拔了一大把就用棕树叶子撕成的丝来绑起来,丢到岸上沥干就挑到水田里插秧了。

秧苗必须是在水田里,有的人会拿个长脚凳子去坐着拔,这样就轻松很多,三狗觉得这倒不是很累,讨厌的是蚂蝗,秧田里有很多蚂蝗,这种东西一条一条的软软的,被叮住了就吸住腿不放,吸血,一下子还扯不下来,扯下来一条又有一条游来叮你,很烦人。

一般人会拿点石灰放在盒子里,抓住一条就扔进石灰盒子里,蚂蝗很怕石灰,掉进石灰里马上就吐血吐水死了,不然就算把它身子扯断几截,掉水里就会活成几条,生命力很强。有的讨厌的还趁你不注意,一直爬到你大腿跟内裤里去吸血,好恐怖的样子。

拔了秧苗,就装在畚箕里挑到水田去,先打秧,就是把一把一把绑好的秧按预估好的距离扔到田里去,这样插秧的人插完一把,刚好就续上下一把。

三狗也会去插秧,插秧是倒着走的,先会有个插秧高手在田里中间插一垄标准的示范秧来,然后大家对着这垄标准来插。

秧苗一般是二三根为一簇,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指头拿着根须,插入泥土里,松手时候手腕一动手指一带,带动一点泥土护着刚插下去的秧苗根部。

每一簇秧苗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呈正四方形的匀开,因为要预着以后除草的耙子的宽度,距离太窄了,耙子除草时候进不去或是会把稻禾挖死,距离太宽了浪费田地,会少些收成。

最后一垄秧插好后,三狗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可以休息几天了,这活干的,连续的高强度,肯定比读书累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