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 > 1. 三省交界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 1. 三省交界

作者:平淡的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6:0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冬日的午后,就着暖阳,太公开始对浩宇说起了这辈子最多的话,浩宇也因此知道了太公小时候的小名是四狗,大名是罗志才,大太公的小名是三狗,大名是罗志成……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那一年夏天,三狗和发小兼同学王明诚、郑守城一起从县城的西山学校放暑假回家。

每年暑假时候是农忙双抢时候,三狗已经十七岁了,小大人了算是劳动力了,得帮大人一起干农活,特别是抢收抢种的双抢。

如火如荼的七月,一年中最毒辣的太阳就出现在这个时候,晒得稻子黄了,一捧捧的沉甸甸的,压得稻杆弯了腰。

三狗家除了自家几亩田,也租了王明诚家好几亩田种,算一半是自耕农一半是佃户,家里他是老大,还有个弟弟四狗才十二岁,妹妹春花十岁。

为啥叫三狗,因为他前面有两个哥哥,叫大狗、二狗,结果都夭折了,到他是三狗,三狗妈都怕孩子小名叫狗了,劝三狗爸另外取个小名,三狗爸坚持说,事不过三,还是三狗吧,结果三狗命硬,终于带大了,之后就有了四狗、春花。

三狗妈要在家里做饭喂猪维持家务等,三狗家爷爷奶奶岁数比较大,只能做个帮手,这好几亩田,只有靠三狗爸一人为主,所以一到学校放假,三狗就急冲冲的赶回家帮父亲干农活。

王明诚家虽是大户家庭,也算一半是自耕农一半是地主,也是要自己下地干活,只是不需要那么拼命劳累。

这罗王两家交往得要从三狗爷爷辈说起,当年王明诚的爷爷是前清的举人,在外地做官,为人一身正气,与官场格格不入,只能被压在清水衙门里做个虚职,熬日子虚度光阴。

后来实在是看不惯朝廷上下的腐朽,王家爷爷便辞官归里,过起东篱采菊、骑鹤耕读的世外生活,只是做官时两袖清风,积蓄几无,还好家里有些祖田。

他们的故里,也就是江西信州府下的广丰县(现在是江西上饶市的广丰区),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有人站在三省交界的廿八都枫岭关界石上转着身尿一圈尿,笑称一尿尿三省。

三狗家还不在县城里,离县城有五十来里路,在乡下的罗城,这里四周高山,靠着武夷山东北段山脉,形成一个盆地,只有一条马路顺着河流出盆地,由于状似铜锣,所以就叫锣城地区,后来叫成罗城。

罗城里有几十个村庄,三狗家所在的地方叫七都,所在的村子叫瓦村,百来户人以王、柴姓为主,三狗家姓罗,属于外来的小姓。

三狗爷爷原先是明诚爷爷的随从,学了些拳脚功夫,一直跟在明诚爷爷身边使唤,后来一起回归故里,三狗祖上穷得一塌糊涂,明诚爷爷就拿出几亩田地送给三狗爷爷种地,算是安身立命。

后来有了三狗爸和几个叔伯后,吃饭的嘴巴多了,田地不够了,就跟王家租田地种,明是租,暗地里也是半租半送的。

当年种植水稻不像现在,有世界上优良的杂交水稻种子、有大量水库水渠保证水量充足、有化肥尿素等工业肥料、有敌敌畏六六粉除草剂等化学杀虫剂(当然现在这些大部分已经禁用了)。

当年种植水稻大部分还是属于刀耕火种的原始操作,靠天靠人力;水稻种子采用上一季的稻谷,自己引水车水,肥料一般是自家的人猪牛羊粪等,除草靠人力,也就是“锄禾日当午”里的锄禾。

在理想的状态下,在很好的风调雨顺下,江南地区一亩水田年产(早稻晚稻两季)700斤左右,除去留作的种子(五分之一)35斤左右,一亩水田年产665斤左右。

一百斤稻谷去谷皮后正常是70斤,665斤谷去皮后能得465斤米,那时候的市面是米价大致每石(200斤)10元左右(银元),合计每斤米为0.05元,465斤米差不多是23元。

注:石(dan第四声),一石是十斗,一斗是十升,一升装水大概是1公斤2市斤,谷子轻,装谷子为1.25市斤,一斗十升为12.5斤,一石十斗为125斤;不过在民国是16两秤,一升1.25斤折算为2斤,一斗十升为20斤,一石十斗为200斤。

一亩水田的年租金是10元左右(根据泥土质量划分),但地主要给国家缴税,有田亩正税、省县税、附加税、浚凇经费、筑路经费、公安费、普教亩捐、地方辅助亩捐、保卫团经费和农业改良亩捐等十几个税,大致每亩的货币负担为大洋6元左右。也就是地主每亩田赚4元左右。

明诚爷爷跟三狗爷爷说的就是明面上田租给你种,自己负责缴税了就可以了。也就是每亩缴6元左右税就可以了,这样下来一亩田产粮自己不吃可以赚16元左右。

当然这些都是风调雨顺的理想状态下算出来,可那个时候哪有年年风调雨顺的?动不动水灾旱灾虫灾的,一年劳累下来,除了管自己嘴巴吃、留下种子、家用补贴外,基本赚不了什么。

其他的佃户更艰难,到青黄不接时候,都要找些粗粮、红薯等来做辅食,碰上个天灾人祸,少了收成,只能欠租卖房卖地甚至卖儿卖女的。

租种宗族里的田还好,都是乡里乡亲的,实在困难,有些地主会适当减免一些租金,一起熬过不利流年。

那些外来的租田客就没有那么好了,实在没办法,只能抗着不交租金,可是地主不能对政府抗租不交税啊,最后没办法只好动粗。

所以一般地主富人家和村里的族人都会花钱组织民团,来做这些治安事情,后来匪患兵患严重时候,民团更大的作用是保护宗族安全,大的组织自己买枪招兵买马的,做高墙碉楼等。

三狗家和明诚家算是两隔壁,明诚家是砖墙屋,类似有高墙围起来的四合院,转过大门外的山墙,跨过高高的石门槛后,有玄关墙(雕花的石头屏风)。

左右绕进后是一个大天井,四方的天井起着采光和疏通下水的作用,天井四角有出水口,再大的雨都没有听说过淹出水来,天井正中间有一个高大的石雕鱼缸,常年蓄水,为的是房子起火时取水救火用的。

穿过天井就是厅堂,正中位置摆着八仙桌,桌子四周各摆着一个长条木凳子,桌子上席后面是半人高的长条香几(也称香案),中间位置摆放着香炉,重要节日或祭祀日要点香祭拜背后中堂墙上的祖先灵位。

中堂墙上都有一个供牌,从左到右竖行书写三行字:“王门寿世宗亲,中宫福德土地,庆堂禄位高真”,第一个字是家姓,如果在另外一家姓陈的,那就是“陈门寿世宗亲”,后面两行字不变。

从中堂高墙两边的门过去,就到了后厢房,一般是厨房。天井左右两侧的厢房,住着明诚几个叔叔家,明诚爸是长子,所以住在中堂右手边厢房,左手边为大边,所以左手边的厢房是明诚的爷爷奶奶住着。

三狗爷爷当年随从明诚爷爷回来时候,没有祖屋,明诚爷爷就把自家祖屋砖墙屋外面右手边空地划给三狗爷爷,也帮忙盖起了一个小三架屋(三间房,左右两间卧室,中间厅堂及厅堂后面的厨房),房子后面加盖了个草棚,里面分有猪圈、羊圈、茅房(厕所)。

就这样,三狗爷爷有屋有田,就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三狗家就这样繁衍下来。只是一个外姓外来户,在村里能生存下来,也挺难的,还好有明诚爷爷一家护着,也算是平安无事几十年。

就这样,两家走得特别近,孩子们串门玩耍很正常,三狗和明诚是同年出生,比明诚妹妹明月大一岁,所以三个孩子天天形影不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