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第一相 > 第二百四十五章 百废待兴

三国第一相 第二百四十五章 百废待兴

作者:子溪散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4: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白江挑了挑眉,说道:“真是辛苦师弟了,等我看看是什么奇怪的卷宗,师弟你可以想想需要师兄帮你什么忙了。”

说完,白江先摊开第一封卷宗,卷宗上的内容很简单,昌国县下辖县属亭之一江亭亭长死于家中,疑似凶杀,因为涉及到朝廷官员,所以迟迟没有定案。

白江皱了皱眉头,将这封卷宗放到一边,打开第二个卷宗,同时对陈依问道:“陈主簿,这个江亭亭长你认识吗?”

陈依在一旁说道:“江亭位于昌国县西南,不大,只有六百户,死去的亭长叫周阴,不是很熟。”

白江点点头,看向第二个卷宗,这个卷宗上写的是推荐信,本身是给上任县令推荐人才的,是安阳乡推荐一个叫王烈的人,白江眼皮跳了跳,平原王烈,人家可是和荀爽师兄弟,愿意到自己这个小县城来?

白江摇了摇头,进行批注,将推荐信送到郡中差不多,县还是太小了。

随后,白江摊开最后一封卷宗,卷宗上写着县东北角从应乡发生一起大虫吃人的事件,就在十月中旬,现在这个大虫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乡里希望县里能帮忙搞定这只大虫!

白江有些头疼的挠了挠脑门,现在可没有心情去管这只老虎是什么品种,东北虎还是华南虎,既然吃人,自然是不能留的,他将卷宗卷起,说道:“以后动物伤人的事情,归到刑事案件。”

随后,白江看了眼外面,喊道:“郑捕头在不在?”

听到声音的郑呈立刻屁颠屁颠的跑了进来,说道:“大人,有什么吩咐。”

白江说道:“县中捕快有多少,能对付大虫的高手吗?”

听到白江的问话,郑呈的脸就垮了下来,说道:“大人,咱们县一共还有捕快十一个人不过参差不齐,平时也就抓抓盗贼,捉大虫,还没有过。”

看到郑呈这个样子,白江心中有数,说道:“行了,后续我会将人员补齐,明天你也带着所有捕快过来,先下去吧。”

郑呈听到白江所言,心中忐忑,但也不可奈何,只能祈祷明天的能够劝住这个新来的县令。

白江把这三个“奇怪”的卷宗稍微处理之后,便看向司马懿说道:“小师弟,你可想到什么要求没有?”

司马懿歪着脑袋想了想,总觉得白江好像是在骗自己一般,最后说道:“我现在没有想好,等以后想到了再说吧。”

白江有些诧异的看着司马懿,没想到小小年纪就已经学会了将奖励存起来的想法,当真是有趣。

对此,白江只是笑了笑,说道:“也好,存在这里也行,不过得以后你找到我才行。”白江将手中的卷宗放好,带着司马懿和陈依两人走在昌国县的街道上。

或许是因为长时间没有县令的缘故,街道上进城的小贩三三两两,不成气候,一些市井街头的混混在向着这些小贩索要一些吃食,街上的人气谈不上多旺,比之临淄,差的远了。

白江远远的看了一眼这些混混,没有上前去找这些混混的麻烦,正所谓事有轻重缓急,白江现在可没有功夫管这些。

从县衙出来向南,白江对陈依说道:“主记现在有没有人担着?还有市掾,还在不在?”

陈依说道:“县中主记本来是李芳,八月的时候走夜路,失足落水,现在担任主记的是他儿子李崖。市掾没有人。”

白江点点头,说道:“嗯,行,本官知道了。”说到底,还是人不够用啊。因为黄巾之乱,荒废太久的缘故,在白江眼里,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做。

白江带着司马懿和陈依在城中走了一圈,又回到了县衙大厅。回到县衙之后,白江示意两人坐下说话。

等陈依小心翼翼的坐下之后,白江问道:“刚刚我们几乎走遍了昌国县县城,有什么想法,陈主簿,你先说说。”

陈依有些蒙圈,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刚刚自己就跟在后面走了一圈,和以前一样,没看出来什么区别。

白江看着愣在原地的陈依,不由的叹了口气,这个陈依,和本家陈珪、陈登父子,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啊。

白江转过头,看向司马懿,说道:“小师弟,你说说看。”

司马懿心里嘀咕,师父虽说让自己来协助白江,但是好像并没有说自己是白江的下属吧,现在怎么让自己出谋划策起来,这剧情不对啊。

当然,司马懿也只是心里诽谤一下,嘴上是万万不会说的。

司马懿想了想说道:“街上百姓不多,看来是受灾情影响,当务之急,应该是剿匪,然后恢复秩序,只有秩序建立,那百姓生活才会得到保障。”

白江点点头,司马懿继续说道:“另外,昌国县的城墙已经多处破损,现在虽然没有大股反贼,但是也不得不防。”

司马懿转了转自己的小眼睛,继续说道:“另外,昌国县内多处房屋倒塌,现在已经是冬月,随时有下雪的可能,这些房屋倒塌的地方就会变成隐患。”

一旁的陈依有些惭愧,自己在昌国县呆了这么久,竟然都比不上一个刚到不久的五岁小孩,当真是活到狗身上去了。

白江点点头:“房屋的事情是最着急的,明天一定要开始实施,至于城墙修葺和建立秩序,可以往后放一放,一步步来。”

白江把明日需要完成的记录下来,放在案桌上,用砚台压着,随后便让司马懿去后院请胡昭出来吃晚饭。

等司马懿走后,这才对陈依说道:“今天有何收获?”

陈依连忙行礼,本来下午的时候让自己跟随司马懿还有些不服气,现在早已佩服的不行。

陈依说道:“下午跟着司马大人,所学到的东西很多,卷宗分类,事物应急,以及四下观察。”

白江有些诧异:“不错啊,都知道我这师弟姓什么了,好,今天就到这里吧,明日继续,你今日也累了,早些回去休息吧。”

陈依便起身告辞,白江看着远去的陈依摇了摇头,要不是胡昭和司马懿年后要走,陈依这种悟性不太高,学识不太够的是进不了白江视线的。

然而白江现在只是县令,太史慈已经在孔北海那闯出了名声,一龙中龙头华歆想做官也不会来自己这,留给自己的人才太少了。

就在白江胡思乱想的时候,司马懿带着胡昭已经到了门口。白江收摄心神,带着两人走在昌国县的街上。

胡昭并没有询问白江下午怎么做的,只是说道:“子溪,你现在也算是牧守一方,虽然地小人少,但也算是真正开始施展自己才华的时候了,切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其他的为师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白江点头答应下来,昌国县经济萧条,又是冬月时节,基本上没有什么行人了,好不容易,三人才找到一家食馆,点了几碗面条,吃的倒是津津有味。

这家食馆主要以面为主,倒是有几个行色匆匆的赶路人在这里享受片刻的安宁。白江倒是想在吃晚饭的时候,在搜集搜集有关县城的消息。

这一听,倒是真听到一些消息,皇甫嵩上书减免冀州赋税,以养灾民。青州刺史不在,所以现在各郡太守开始上书减免赋税一事,现在青州也就北海相孔融上书了,导致很多人去了北海。

白江心里嘀咕,人口流失很严重啊,得让桥羽赶紧下手,要不然人口都被孔融给抢走了,人口才是第一生产力,这得和孔融好好争一下。

除了赋税的问题,白江还听到了一个事情,那就是在齐国境内已经出现雪灾,虽然没有出现在昌国县,但是不得不防,白江心念急转,自然没有多少心思吃面,而胡昭下午睡了一觉,倒是精神抖擞。拉着司马懿到处转圈,白江看着天色,今晚是做不了什么事情了,便跟着胡昭后边好好看看自己的领地。

昌国县还是有宵禁的,在郑捕头等捕快的协助下,整个昌国县在戌时到了的时候,街上已经没有了人。戌时刚到,也才晚上七点。可见这个时候夜生活多么匮乏。

好不容易,白江带着两人回到县衙住处,这个时候,花邵辰和梅远也从军营回来。白江见两人一脸疲惫之色,便忍住了询问的冲动,让两人赶紧吃饭休息,明天到了县衙再说。

翌日,白江寅时刚过,便洗了把脸,让郑呈跑了个腿,去街上买了点面食带到县衙之中。白江在县衙等了一炷香的时间,高县丞等人都已经到齐。

白江见人到齐之后,率先说道:“本官昨日刚刚上任,对于县内事物还不清楚,遂让高县丞和刘三老进行推荐,现在将你们的名单呈上来吧。”

高江和刘平二人精神一震,没想到一上来就是大菜,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将自己的名单递了上去,总共十一个名额,两人也总共提出了十二个名额。

白江粗略的看了一下,两人重复的是功曹掾的位置,功曹掾作为掌管迁转和记录功过的官员,自然成了争抢对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