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559章 第一款电子表的诞生

成功收购了日活,外加与丰田可能搭上了合作关系,这次日本之行,也算是很有成绩了;

随即,杨文东等人在爱知县参观几天,也对现代工业有了一个更大的认知,汽车行业,无论是什么时代,都是一个国家工业的代表;

不过香港也不可能搞出这种产业,相对来说,规模不低于汽车产业的电子产业,希望更大;

2月25日,杨文东再次返回东京,长兴金融的方先名也赶到了东京;

杨文东说道:“你这边跟长兴实业、荣耀电子或者长兴航运这边协商一下,从他们那调集资金,然后再利用他们的关系,与日本银行合作,获得足够的资金,购买索尼公司的股票。”

长兴集团旗下的几个制造业业务,在全球都有市场,其中日本是重中之重,虽然其规模比不上美国,但靠的近且文化类似,因此长期下来的利润也是不少的;

不过这些资金无论是在美国、欧洲还是日本的,基本上都没有汇回香港,第一是离境需要交税,第二就是本土也是有很多适合投资的产业。

日本这几十年来发展迅速,未来的巨头公司有很多,传统产业基本上被财团瓜分,新兴产业则还有一些,其中未来最出名的就是索尼了。

或许未来的00后没怎么听说过索尼,但在80-2000年代,索尼可以说是全球科技的风向标之一,整个日本的电子产业异常发达,吊打欧美,直到后来被苹果三星外加国内的多家电子巨头联手才干掉了。

“索尼?好。”方先名点头答应道;

虽然他不是电子行业的人,但日本索尼公司的名字还是知道的,这些年在香港的进口电器之中,索尼也占了不小的部分。

杨文东又道:“其他还有几家,叫东芝、日立、夏普,也可以适当买一些。”

“杨生,我们需要获得其他什么吗?”方先名追问道。

杨文东摇摇头道:“暂时不考虑这个问题,先买股票就行,如果有什么股东愿意出售股份,那也可以商量。”

正常一点的国家,对于海外资本控股或者收购本国核心产业还是有防范的,前世的内地、欧美甚至亚洲国家都是如此;

日本自然也是一样,甚至他们还能拒绝美国华尔街,要不然韩国也不会有那个机会发展起来了,只能说,相对来讲,日本的骨头可能比韩国更硬一点点

方先名答应道:“明白了,杨生。”

“对了,派人去韩国,查一下韩国几大财团的具体情况。”杨文东突然又说道:“先不用做什么,等资料全了再说。”

时间已经到了1970年,离未来电子产业大爆发也就十几年了,未来的很多电子巨头都会逐步的浮出水面;

韩国的三星电子自然是未来翘楚,甭管它们为了发展让利多少给华尔街,但能力方面肯定是有的,没有牙齿的狗,老美也是不会要的;

自己有机会,或许也可以先分一杯羹,就算以后保不住或者只能保住一小部分,但也能够获取不小的利润,比如如果历史改变不多,那自己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抛售三星股票,那肯定不会有任何问题与风险。

方先名没有多想,答应道:“好的,杨生。”

安排好日本的业务之后,杨文东便返回了香港。

时间很快便到了3月1日;

杨文东来到了香港北角,此刻这里有着大片的工厂厂房,无数的工人在各个道路之间穿梭,各种轿车、工程车乃至中巴四处都是,服务型的店铺也是应有尽有。

“北角的经济还真不错啊。”白玉姗抱着自己小女儿,笑着说道。

杨文东则道:“当然,北角以前就是香港的工业中心,以前塑胶花卖的好的时候,这里就很富裕;如今这里有了RCA,还有荣耀电子的多家电子工厂,他们的收入更高,自然更带动周围经济了。”

进入全球电子时代,香港自然也不能落后,于是荣耀电子与港府在之前经过协商,将港岛的北角,打造成一个专业的电子工业区;

而除了荣耀电子与RCA,还有大量小电子、家电工厂也加入进来,比如香港如今最大的收音机工厂环球电子,一个月的收音机产能就高达50万台,其他各种电器也有不少;

电子行业作为新兴科技产业,其对于员工要求自然更高,特别是识字方面,这些高条件自然也导致了员工收入较高,最终带动整个附近的经济发展。

白玉姗笑问道:“那你是不是已经在附近有了很多物业了?”

长兴集团内部的基本逻辑,就是产业园或者什么大型基建正常做,但地产公司肯定会在附近造布局的,反正自己不做别人也会做,与其便宜别人不如便宜自己。

杨文东点点头道:“那是当然,不过在北角这一块,还是以工业为主,长兴地产在这边提前囤积了不少工业用地。”

其实囤工业用地,性价比是最高的,因为土地性质,使得其非常便宜,这样一来最小的成本能够获得最大的地皮;

很多这个时代资金不是很多的小地产公司,也喜欢囤积工业用地,本身工业属性的地皮收益就比较稳定;

当然,这个市场比较小,所以在工业区适当囤积就行了,长兴地产一般也不会吃相太难看,整个香港合适的位置太多了,没必要带着一只羊褥,还不如百只羊分开来,每只一点更好。

几人来到了荣耀集团在北角的研发总部大楼后,王志群已经早在门口等待了。

“东西都做出来了?”杨文东问道。

王志群回道:“是的,我们第一代电子表H1号已经完成了,现在就在楼上,杨生、杨夫人,您们可以现在就上去看看,”

“好,走,”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早在一年多以前,杨文东便让荣耀电子研究电子表,这个东西,需求量很高,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看时间,可机械表太贵了,大部分是买不起的,而电子表却可以,只要未来批量化生产,价格能便宜到每个人都买的起;

只是,在前世很简单的电子产品,在这个时代研发起来却很难,花费了一年多时间,几百万美元的投入,到了今天才有了成绩。

一行人来到楼上第三层后,刚进门,就看到一个诺大的桌子上,摆放着大量比硬币还要大一些的圆形塑料件,在塑料件的中间,还有着一个长方形的屏幕,屏幕之中则有着时间数字,分别是小时与分钟,没有秒。

杨文东拿起几个后看了起来,随即问道:“这些电子表,准确度多少?”

在前世,估计没人会考虑这个问题,这一个手表还能不准?大家的手机,时间可都是一模一样的;

但在互联网之前,任何机械产品、电子产品上的时间,都是自己调的,其时间也是自己内部计算的,不存在联网校准的说法;

即使是现在的机械表,隔一段时间都需要重新矫正一下,一般就是对比电视机上的新闻时间,如果是70后,那对这种事或许还有记忆:经常性的对着中央电视台对表.

王志群回道:“差不多1天会偏两分钟时间,这基本上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极限了,而且这两分钟也只是一个范围,具体是快是慢,我们控制不了,完全也是随机的;

另外如果发生断电,时间也是需要重新设置的,从零开始。”

“1天2分钟?对于一般人来说也够用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只要不是从事一些特殊职业,那大概知道一个时间就好了,差个几分钟一般没事,时代技术就做不到精准;

哪怕是特工之类的,手中手表是最好的,在行动之前也得对时间。

“是的,对于一般人来说,足够了。”王志群也回道。

杨文东又问道:“那成本多少,算过了没有?”

王志群回道:“成本方面,最核心的就是液晶片与内部的晶体管,成本大概在630港元左右。”

“630?这可比一般的机械表贵多了?”杨文东惊讶问道。

王志群道:“是的,主要也是因为研发成本过高,生产设备也比较贵,想维持秒级别的精准,对材料要求也是非常高的,理论上如果成本回收了,那后续的成本就会急剧降低;

而且如今也是市场刚刚开始的时候,多少人能够接受电子表,我们也不确定,开始只能走高价路线。”

“如果早期成本不算进去呢?”杨文东反问道。

电子产品在初期出来的时候,的确是离谱的贵的,比如原先历史上的街机、计算器、计算机等等,价格极其昂贵;

电子表的历史,杨文东不太清楚,但其取代机械表似乎也是7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也就是说早期价格还是挺贵的;

不过,电子产业最核心的就是技术迭代导致的成本降低,只要给足够的时间,芯片是真的能跌到几乎沙子价的。

PS:求月票

我查了资料,第一款电子表价格离谱的贵,但为什么我查不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