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543章 英国鬼佬的自保策略

香港文华东方酒店,这是一家1963年成立的五星级酒店,属于怡和集团旗下的置地;

11月16日,数名鬼佬在这里的总统套房会面。

“约翰。”、“安瑟尼。”

为首的两名鬼佬相互握手招呼着,如果在外界,这二人的会面绝对会引起巨大的关注,因为他们二人正是香港最大财团怡和与太古的掌门人。

众人寒暄一会后,约翰凯瑟克问道:“安瑟尼,葵涌的货柜码头,它的运营情况,你应该也知道了吧?”

安瑟尼点点头道:“知道,生意非常的火爆,不少工厂都想托关系拿到集装箱,虽然目前对我们来说影响不大,但趋势确实非常明显了。”

约翰凯瑟克也说道:“对,目前一个码头,还抢不走我们多少的生意,但现在明显很多人都看好货柜码头了,我这边一些长期合作伙伴都想迁移合同,这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

“那你想怎么做?货柜码头取代传统码头是全球公认的,我们可挡不了大势。”安瑟尼反问道。

约翰笑道:“我们是挡不了货柜码头,但我们也可以参与进去,我这边昨天收到消息,港府有意再推出2-4个新货柜码头,准备全面推动香港的码头全部或规化。”

安瑟尼有些惊讶的问道:“这么激进?”

其实早在七八年前大家就知道货柜码头创造会出现在香港,只是如何解决数万传统码头工人,是个难题;且香港前途未明,在已经有了传统码头的情况下,再投入重资做集装箱码头,风险就太大了;

也因此,这件事也就一直拖着,但没想到就这几年时间,华人之中出现了一个新兴势力的崛起,几年时间在规模上就不低于怡和太古,且因为涉及工业,带动的就业数量连港府也不得不重视;

不过也因为大量工厂,为传统码头的人员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新就业方向,即使这些人不会进工厂,但总经济发展了,那对任何工人都是有好处的。

约翰道:“是的,新加坡那边的码头已经运营一年多了,周转效率是我们传统码头的十倍以上,很多原本在亚美欧之间运转的货物都去了那里,这对香港来说已经是一种危机了;

而现在长兴集团的货柜码头也运营了,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比我们的码头强多了,所以直接上多码头也是必须的,不然就会严重影响香港的经济,乃至于我们英资在香港的收益。”

67年后,香港的未来属性更加明确了,加上大英帝国没落,因此迫切需要在亚洲有一个强有力的点;

甚至因为新加坡的存在,香港在经济上更不能输,如果新加坡超过了香港,那岂不是说大英帝国的无能吗?

外加香港的英资每年也会给英国带来很高的收益,他们也不能容许华资崛起的太强,哪怕不能光明正大的打压,也得施展一些手段。

“那怎么阻止杨文东也参与竞拍呢?”安瑟尼又问道;

香港华资的崛起几乎已经是必然了,特别是杨文东,任谁也阻止不了他;甚至跟他竞争,是不能直接靠着特权的,不然以人家在全球的影响力,真要是事情闹大了,港英政府也受不了。

约翰回道:“港督的意思是,几个新码头,任何财团都只能参与一个,并且如果是联合财团,那在其中一个超过16%股份,就不能参与其他码头竞拍。”

“这个规定倒是不错,如此一来,杨文东也只能获得一个码头。”安瑟尼想了想又问道:“为何不将之前的码头也算进去?”

港英是不能直接打压华资的,但可以根据华英双方在某一个投资上不同的情况,来制作一些看起来公平,但实则偏袒英资的政策;

比如华资强势,那就进行限制,任何资本只能持有多少份额;如果英资强势那就不管;反正看起来是很公平的。

约翰摇摇头说道:“不行,那样的话杨文东就不能参与了,这就表现的太明显了,港府也不想做的太绝得罪他,你也知道,现在香港多少人都是依靠长兴集团的;

新加坡那边总是想着让长兴集团将整个企业搬过去,如果他真的答应了,那对于整个香港来说,经济会承受巨大损失,甚至对于大英帝国都是如此,所以在香港基建、地产或者公共权益这一块,必须要让利一部分给他。”

“倒也是,长兴集团旗下的工厂,的确是太多了,都养活几个镇了。”安瑟尼点点头说道。

香港一共18个区,目前至少有5个半区被长兴集团控制的很严密,第一就是长兴集团的起家之地尖沙咀,第二就是观塘,第三沙田镇,第四将军澳,第五葵涌,另外半个就港岛的北角,估计未来也可能会变成一个。

这些区都有着长兴集团的大型工厂,周围一大片人都在工厂上班,或者在工厂周围的其他工厂上班,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利益团体,乃至于当地的地产商、政府人员,都得依赖长兴集团。

一旦这些工厂走了,香港整体的经济或许能够稳住,但这些镇几十万人肯定不行,这么大的数量,就是怡和太古也没办法解决,港府自然也需要重视了。

“工业并非我们的特长,不用想太多。”约翰又说道:“今天我约你出来,就是想我们一人拿下一个码头,这样对我们也有好处,只要控制了部分码头,那香港的华人工业发展的越好,我们也能受益更多,对吧。”

“行,货柜码头是香港的未来,我太古自然也乐意参与。”安瑟尼点点头同意说道。

传统时代的码头,太古占了1/3,现如今货柜码头自然也要参与。

“好,那明天我们一起去找港督,汇丰的桑德士也会一起前去。”约翰又道:“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杨文东绝对会侵占码头利益,我们得一起想个合理的方法,来保住我们的利益。”

“嗯,我明白。”安瑟尼也知道,华资崛起,必然会抢占英资的收益;

原本码头行业已经稳定了,那杨文东也顶多通过间接控股获得黄埔码头的收益,这一点他们其实也无所谓,黄埔码头本身就不行了,要不然也轮不到华资了。

可如今行业大变局,旧的行业即将死去,新的行业却还没开始,华资的规模也起来了,这就必然会引起一番争夺了。

第二天,香港英资的几大巨头外加汇丰的桑德士、总督戴麟趾齐聚港督府;

约翰凯瑟克先是将自己与几大英资财团商定好的事情说了出来,随即道:“港督大人,不知道这一次,会有几个码头?”

戴麟趾道:“根据我们的调查,香港目前还需要2-3个码头,但考虑到未来香港工业的发展速度,所以这一次准备一次性推出4个码头的所属权,分别会由4个财团获得,任何一个财团不能获得另外三个中超过16%的股份。”

桑德士也在旁边解释道:“各位,这也是为了考虑到限制杨文东的合理方法,不然以他的财力,是真的有可能拿下这几个的。”

“这长兴集团的财力,难不成还能在我们几家之上?”安瑟尼有些不相信的问道。

桑德士摇摇头道:“我也不知道,但很有可能现实比我想象的还要强,这些年来,整个香港出口份额中,长兴集团的各个产业快接近10%了,他们的利润率我不清楚,但不会低;

而且几年前,长兴集团就开始在湾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甚至欧洲建厂,这外地的产能与利润情况,我们也不清楚;

再者,只是看长兴地产公司如今在香港的物业储备,加上长兴航运,以及之前长兴集团的数据,我估计,他的财力已经不低于怡和了。”

约翰凯瑟克听到这里很是不爽,可也没办法,人家是靠着出口海外起家的,这个领域本身也不是怡和擅长的,谁也想不到,在香港做工厂,居然能够做到这样的水平。

“好了,讨论这些没什么意义。”戴麟趾跟着说道:“既然杨文东也只能拿到1个码头,那你们就得拿3个,这样一来,香港的大部分码头利益还在我们手中;

但我现在的政策,也只能防得住杨文东,如果有其他华资参与进来,我就没办法说什么了。”

港府在明面上必须要保持华英双方公平,要是敢出什么政策直接给英资好处,那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因此,在政策上适当提携是没问题的,但能做的也不多。

约翰点点头道:“港督先生,如果其他华资我们还竞争不过,那我们也输得无话可说。”

其他英国鬼佬也比较认可,杨文东那是一个特例,虽然是竞争对手,但实际上这里的很多人对于这位白手起家的华人也是有一点敬佩的,如果这位是英国人在英国这样创业,恐怕早就被大英帝国捧成全球级别的创业英雄、甚至是英国经济的代表人物了。

倒是桑德士眉头紧皱,他觉得这个政策未必那么完美。

数天后,港府正式宣布了即将推出4个货柜码头,并准备在3个月后拍卖其经营权,政策是.

杨文东自然也很快知晓了这件事,当看完政策之后,他便知道,这明显是为了保护英资利益了。

郑志杰也是聪明人,说道:“杨生,港府这是明显怕我们资金雄厚,拿下所有码头啊。”

“这个政策的确还行,至少我也不好说什么。”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港府公开的名义是为了防止出现垄断,保护香港市民、工厂主的权益,这种大是大非的理由,杨文东也不好说什么;

毕竟,他本身也是想垄断的

港口产业是非常稳定的长期收益,虽然比不上一些科技公司,但风险几乎是0,甚至就算碰到全球性经济危机,那日子也不会很难过,毕竟船只保养维持的代价非常高,而港口建成之后维护成本很低的;

除非选址错了,那就没办法了,但香港的码头,在前世他穿越之前,可都是一直很火爆的,虽然被内地几个超过了,但仍然是世界级的码头。

郑志杰分析道:“如此一来,我们最好是拿下第二号码头,这样能跟我们现有码头连成一片,降低运营成本。”

“这个你去做就行了。”杨文东没多问,便道:“不过港府这样操作,其实也并非没有办法可以破。”

郑志杰也同意说道:“是的,如果其他华资也参与进来,那他们也就没理由拒绝了,只是这样大的项目,整个香港也没几个华资能够承受得起的;

而且港府在招标书中也有要求,必须是有过从事港口、航运相关经验的大型公司,方可实行招标,这样的话,我们想寻找一个傀儡入手其他码头,恐怕也行不通。”

“为什么要找傀儡呢?找个有实力的合作,不就行了,”杨文东反问道。

“那杨生是想找谁?”郑志杰问道。

杨文东笑道:“这香港还有几个合适,又与我们关系较好,且又有足够财力的?”

郑志杰立刻想到了一人,道:“杨生说的是包玉冈?”

“对,替我约他。”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第二天,四季酒店总统套房:

“包生你好。”杨文东笑着握手道。

包玉冈也是同意握手道:‘杨生,好久不见了,你这生意可是越来越大了啊。’

“哈哈,包生,你也差不多,你的船队扩张速度也是很快的。”杨文东笑着说道。

中东危机对于船东可以说是天赐良机了,曾经一艘只能卖废铁的旧船,到了今天就是价值万金,而一艘新船订购下来后,一两年就能回本。

不管是长兴航运、包玉冈的环球航运,还是其他几家航运公司,都是借机疯狂扩张;倒是英资船队,反而反应很慢,不敢投资,生怕哪一天战争结束,自己高价购买的船只血亏。

不仅仅是在地产业,在工业、航运等各个行业,英资都逐渐没落了,如果不是他们祖辈的资产雄厚,那早就被华资给碾压了。

二人寒暄一会后直入主题,杨文东也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包玉冈。

白玉刚听完后,道:“杨生,你是想让我去参与竞拍其中一个码头?”

杨文东点点头道:“对,包生,你也做船运十几年了,也应该知道,拥有一个自己的码头,对于船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包玉冈点点头,又问:“可是按照港府的规定,你这边投资的话,也顶多拥有16%的股份吧?”

PS:求月票,下午还有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