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542章 货柜码头的开业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542章 货柜码头的开业

作者:水下野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作为一个在背后推动一个产业发展的大资本家,杨文东自然也不需要亲自参与内容产业的建设,哪怕他知晓未来的一些经典香港电影或者电视剧,也不会参与进去;

以资本层面,扩大亚洲市场的需求、铺设渠道、给与整个行业的参与者一定的收益,如此一来,在市场的自我调控之下,自然会有大量优质产品诞生.如同前世的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等,平台是不参与内容的,但只要做好渠道分发,能保证内容创作者有着收益,那自然而然就会诞生很多优质内容;

这也是社会的一种分工,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的人力资源,来发展一个产业。

而如同娱乐行业一样,制造业本质上也差不多,当有着足够的订单,那香港的制造业自然会迅速发展,不过这一点影响的因素非常多,难以控制,但能够影响一点也是好的,比如长兴贸易,这些年就一直招聘香港内部大量优质的外贸人才,然后获得订单后再给香港的工厂;

这样也促进了香港制造业的发展,也从怡和、会德丰这样的外资洋行之中抢走一定的订单;

除了订单,运输的成本也非常重要,特别是这几年因为中东危机导致海运成本翻倍,虽然肥了大量的航运公司,间接促进了香港几大船王的诞生,但香港的制造业就属于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了。

时间很快到了11月,未来影响香港商业历史的一件大事,发生了,那就是葵涌的第一号货柜码头成功竣工,并准备正式营业了。

为此,香港港府高层也都被邀请了过来,港督、布政使、涉及交通、商务的各个部门鬼佬,也都赶了过来。

“港督先生、布政使先生,你们好。”港府的最高层都来了,杨文东自然也需要来迎接了。

港府戴麟趾笑道:“杨生,恭喜了,这个大型码头建成,对长兴集团的事业必然会有着巨大的帮助。”

“不仅仅对我,对整个香港行业也是一样。”杨文东也说道:“我更希望这个码头,也能给香港的所有工商业带来巨大的帮助。”

码头能够帮助更多的工厂降低成本,那自己获益自然也就更多,这是绝对强相关的;

公共基建一般都是如此,哪怕是前世的高速公路,虽说收费看起来挺贵的,但对比走下方道路,还是能节省司机不少油费与时间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走高速了。

货柜码头更是如此,对于航运运输几乎没有任何缺点,无论是从时间还是金钱以及人力方面,都能节省不少,除了传统码头的大量搬运工人,其他各方都是划算的。

戴麟趾道:“好,我也希望香港的工业能够发展的更好,特别是杨生这样的代表人物。”

“那大家一起将香港建好。”杨文东笑说道:“港督先生,里面请。”

如今大英帝国没落,更是希望自己旗下的殖民地能够发展的更好,虽说英国如今也不再直接从官方层面从香港抽调财政收入,但各种间接模式还是有很多的,每一年香港的财富会有不少流入英国;

因此,香港发展的更好,对英国也是好事,这也是为什么如今英国开始大力整治香港社会一些腐败问题的根本原因。

不过,这群英国佬显然低估了华人的实力,以前不公平的环境下,华资当然竞争不过英资,但如今在“表面上”公平了,华资的崛起就几乎成了必然,虽说不至于将英资全部赶走,但也绝对可以给予重创;

原先历史上也就半个怡和、太古、汇丰等公司还继续被英资掌控,其他的都被华资抢走了。

而这一世,除了官方的汇丰,其他的,杨文东是都不放过的,哪怕是没有上市的太古,自己就算收购不了,也一定会以其他手段抢走它的利益,反正在饮料、制糖这一块,双方也是竞争对手。

第一天的货柜码头,已经开始在试运行,箱子还不算很多,但不少大型叉车、吊车已经在开始工作了,码头的旁边,也有一个大型集装箱货轮,在装箱子。

戴麟趾看着一个20尺集装箱被大型调集运上货船,便问道:“杨生,这样一艘集装箱货轮,装卸时间是多少?”

杨文东回道:“这是一艘1000TEU(20英尺集装箱),如果码头这边全力配合好,没有什么其他问题,那大约2-3天便可以装完。”

“那如果是之前的货轮呢?”戴麟趾对于航运行业也不算很了解。

杨文东道:“1000TEU,一般会装载2万吨货物,如果是之前的货轮,大约需要10天左右才能装载完成,如果货物里面有一些非常大型的机器,那时间会更长。

人工方面差距更大,以前的货轮,至少需要数百人甚至千人,24小时不停才能装货,而现在,只需要几十个人工,一些设备即可,这些都是会大幅度降低成本以及时间,提高效率。”

戴麟趾点点头道:“其实本质上,就是以前集中装卸货,现在都转移到了各家工厂里?”

“对,是这个逻辑,集装箱里的货物也是需要在工厂里安装的。”杨文东道:“但统一大小的柜子,统一的运输模式,比如专门的集装箱卡车、专门的叉车与吊车,货物在箱子内还能轻松固定住,集装箱在船上也是一样;

如此一来,运输损失的成本也会降低很多,对于工厂来说,这样的模式,从成本、时间、损耗上都是很划算的。”

戴麟趾又问道:“那你们的成本是之前传统运输模式的多少比率?”

杨文东道:“按照货物来看,目前的价格大约是之前的70%,但时间方面,可就减少很多了。”

“70%?”戴麟趾奇怪问道:“杨生,据我所知,货柜码头的运输成本,只有传统码头的两三成啊?你这7成是不是太高了?”

杨文东笑道:“从全球范围内来看的确如此,但今天香港的货柜码头才刚刚开始,各种平摊成本还是很高的;

且这本身也是市场经济下的价格,太多的人想要通过集装箱运输,这价格自然降不下去。”

集装箱码头的好处,长兴传媒很早之前就开始宣扬,很多码头业务员也很早就开始走访一些传统工厂,更不要说长兴集团内部就有很高的需求;

虽说集装箱码头的成本比较低,但决定一个商品或者服务价格的从来不是成本,而是市场需求量,如今需求量高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更贵了。

这样一来,对于长兴基建来说也能早点收回成本,反正对于很多工厂老板来说,哪怕价格一样,光是省去的时间与商品损耗率的降低,都是狠赚了。

戴麟趾笑了笑说道:“倒也是,看来集装箱码头的需求量真的很高。”

杨文东则趁机说道:“港督先生,我待会会安排人将这方面的数据拿过来,这些都足以证明货柜码头对于经济的帮助,以香港现在的环境,还是需要更多的货柜码头的。”

戴麟趾也是聪明人,一下就明白了杨文东的意思,便问道:“杨生是想再接着承建新的货柜码头?”

“如果能的话,我也很乐意。”杨文东道:“但我也是站在香港社会发展的角度上来分析,现在我这一个码头是肯定不够的,只有更多的货柜码头才能满足香港社会的需求;

而如果大量的工厂都能够通过货柜码头运输出海,那成本绝对会降低很多,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然后亦会带动更多的就业与税收,这一点,我们所有人都是共赢的。”

区区一个码头,肯定是不够的,原先历史上,香港就有9个货柜码头;

再者来说,即使自己今天不说这件事,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港府也会推动这件事的。

戴麟趾点点头道:“杨生的意思我明白了,其实港府也早就派人去海外考察过了,继续建货柜码头,也的确是必然的,不过怎么建,再多建几个,还需要再内部商量一下。”

“那就好,我等着港府的好消息。”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如今经过67年之后,港府在很多事情上,也必须要维持“华英公平”了,哪怕表面上公平,也得做,要不然,再出乱子谁也受不了;

这就给了自己一个很不错的机会了,只要港府在官方层面不出面针对华资,那自己就可以开始逐步深入传统英资的势力范围了,甚至还可以找机会收购这些公司。

“OK。”戴麟趾也深知眼前这位华资大亨的意图;

虽然也知道对方的野心,可如今香港的局面,已经不再是完全英资说了算了,而杨文东也是香港最顶级的华资代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甚至还超过了他,这就使得港府在很多事情上,得非常谨慎了。

中午时分,戴麟趾等人离开后,杨文东来到了港务楼,这里是葵涌码头的办公场所;

“杨生,今天码头的工作总量已经达到总规划的60%,未来十天的时间,会逐步的增加至最大吞吐量。”葵涌码头的负责人王浩林汇报说道。

杨文东问道:“最大吞吐量,一天多少个集装箱?”

王浩林道:“大约450个左右。”

“450?看起来也不多啊。”杨文东问道。

王浩林道:“是的,其实在港口基建这一块,我们准备的足够了,数量限制还是因为各类起降设备、人工控制能力因素;

我们的港口设备龙门吊已经是定制的全球最新设备,但这种设备也才出现几年,未来应该还会有真很大的进步空间,另外人员方面,也是新人,这些等以后工人熟练了,制作一套标准出来,速度也可能会快很多。”

“行,不管是设备还是人员,都盯着海外同行,有什么进展的话立刻告诉我。”杨文东又道:“能够增加运输速度,不仅仅我们能够赚钱,对香港的制造业帮助也会很大。”

香港的工业还是以轻工业为主,去搞什么龙门吊不现实,杨文东也不打算参与,自己没有这方面的优势,购买最先进的设备就行了;

甚至就算真的看好,这种太专业的领域,他也顶多投资,而不是自己参与,比如未来内地如果有这种企业,那自己就可以投一笔。

“是,杨生。”王浩林答应说道。

杨文东又看向旁边的郑志杰道:“老郑,我们的成绩已经出来了,明显的供不应求,估计港府很快就可能推出新的货柜码头,你这边盯着点,有什么动静就告诉我。”

虽说他不至于有全部垄断香港码头的决心,但至少也得拿下一部分,一个就太少了。

“明白。”郑志杰也知道老板的想法,他其实也一样。

第二天,香港的媒体也开始对货柜码头的开业进行了深入的报道,TVB也是派出了摄制组,进行追踪拍摄,并选择了一个工厂,从最开始厂内的货物进箱、封箱然后送到货柜码头、再排队逐个的上船;

一气呵成的效率,在外人看来没什么,但对应做出口生意工厂的老板来说,看到全程介绍之后,直接惊呆了。

之前虽然也听说过货柜码头的效率很高,但没想到居然如此之高。

沈新成是一位专业做出口玩具的工程老板,产品主要就是出口美国与欧洲,原本正常的出货都需要定制大量的木箱子,然后将货物放入其中,运输起来非常的麻烦,在港口也会经常性的等待很久才能上船,甚至有的时候因为货物太轻还被船运公司拒绝。

现如今有了箱子立刻就方便多了。

“阿林,立刻打电话去葵涌码头问一下,我这边也要订集装箱,问一下价格。”

“是,老板。”

不一会后,阿林返回后道:“老板,刚刚电话问了,葵涌码头最近半个月内都没有箱子了,至少要半个月以后,而且可能还会加价。”

“加价?加多少?”沈新成立刻问道。

阿林摇头说道:“目前还不知道,听说很多工厂都想订箱子,导致码头那边根本就运营不过来,没办法,就只能涨价,涨多少还得看后面码头的政策。”

“真心黑啊,行,我知道了,先预定一个位置,只要不是太离谱,就行。”沈新成也只能无奈说道;

却不知,如果他的玩具供不应求,也一样会涨价的。

阿林答应道:“好嘞,我这就去。”

随着码头效果的展现,更多的工厂也都开始询问,货柜运输价格及效果比传统模式强太多了。

PS:求月票

因为耳朵听力还没好,最近还在吸高压氧 挂水,更新方面这几天只能一更,等恢复了再两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