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481章 与和记洋行的合作(月初求月票)

“长兴集团豪掷4.5亿港元,兴建隧道与码头,展现对于香港未来的强大信心。”

“红磡隧道即将兴建,对于香港房价会有怎样的影响?”

“货柜码头的建成,会如何影响香港的经济与制造业?”

各家媒体,对于这次难得的本地商业大新闻,也都投入了不少资源进行宣传,TVB更是在黄金时间播报。

不过热度也没有维持几天,香港的房价影响也不是很大,还在保持非常低的位置.

杨文东看到这个情况后,倒也不觉得奇怪,如今香港整个社会面缺乏安全港与信心,自己的这次行动在很多人看来反而是傻子行为,可能只有少数群体,才会有一点影响。

基建拿下之后,短期内也不会开工,因为香港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长兴集团还需要从国际招标,所以这个项目看起来很花钱,但实际上对于长兴集团的资金流影响不大。

而这样的大项目,本身也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所以之前商谈的时候,汇丰作为港府的“准央行”也被拉入进来,未来基建差不多9成资金都是由汇丰负责的,利息也不高,本身这也是准央行的一个责任。

另一方面,长兴地产针对性的收购也在继续,不少想要移民或者哪怕不走也要资金落袋为安的群体,在与长兴地产沟通后,也都愿意出售手中物业,且要价也非常低。

7月8号,长兴大厦:

“中环写字楼一尺只要160港元,这个价格在64年,没有1000根本拿不下来。”杨文东看着郑志杰递上来的资料,笑着说道。

郑志杰道:“是啊,这还是中环,金钟、铜锣湾很多商业写字楼都降到100一尺了,九龙这边更低,三五十都有,甚至有的夸张点给钱就卖,特别是小型物业。”

“太小太偏的我们就不折腾了,没啥意义。”杨文东接着说道:“还是按照原计划执行,如果有其他新出现的物业,面积大位置优的,那也可以考虑,你提前告诉我就行。”

不是大型写字楼或者特殊商业,杨文东是不参与决定的,但中型物业的收购他也要提前知道一下,这也是对财务权利的控制,毕竟这些现在不起眼的物业,在未来都是几个小目标价值的。

“好的,没问题。”郑志杰又道:“杨生,现在市场有传闻会德丰意图出售不少物业,我想跟他们接触一下。”

“可以,跟这种大企业直接购买,比散装购买方便多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其他太古、港灯之类的也可以这样操作,方便很多。”

虽然未来他对于这些英资也有想法,但毕竟还是以后的事情,不确定性较多,所以现在拿下能看到物业的最好。

且英资资本根本就不会地产运营,自己先拿下他们的地皮,然后等68年之后开发赚到更多钱,再反过来购买它们的股票,也不外乎是一种可以自我循环造血的商业模式了。

“好。”郑志杰答应道。

就在此时,办公桌面前的电话响起,杨文东摁下免提键,里面传来了外面助理小英的声音:“杨生,和记洋行的祁德尊打来电话,想约您见一面。”

“祁德尊?”杨文东听到后,道:“行,什么时间?”

小英道:“他说按照您的时间。”

杨文东想了想道:“那就明天上午吧,让他来我这里。”

长兴集团入股和记不是秘密,毕竟人家上市公司多了一个懂事及大股东,是要对外公布的。

所以即使邀请祁德尊来长兴集团,被外人知道了也无所谓,本身就是有股权联系的商业伙伴。

“好的。”小英说完便挂了电话。

郑志杰道:“祁德尊这个时候找我们,难道是想要资金?现如今除了我们,还有不少人也在趁低吸纳股票与地产,和记也是其中之一。”

“有可能吧。”杨文东道:“不过他也聪明人,也知道我们也在收购物业,如果他只是想收购地皮,我有这钱还不如自己投资。”

“那就是他看中某个英资公司了?”郑志杰不确定的问道。

杨文东点点头道:“可能吧,我们这边还要逐步试探港府的底线,他是英资,方便多了,就算有一天他要收购怡和,港府也不会管。”

港英政府的核心利益是维护英资,但也不至于会保护某个英资,除非港督与这个英资财团关系较好,所以英资之间发生恶意并购,港府一般不会管的。

郑志杰也说道:“英资之中有一些中型规模的企业还是不少的,很多比金门集团与黄埔还要好,可惜我们有些不方便,不然早就可以直接下手了。”

“明天见一下祁德尊就知道了。”杨文东道:“我也想看看他想要干什么。”

第二天,祁德尊在助理小英的带领下,来到了长兴集团。

“杨生、郑生,你们好。”祁德尊以非常熟练的粤语招呼说道。

“祁德尊先生,请坐。”杨文东也是礼貌说道。

祁德尊笑说道:“杨生,红磡隧道与葵涌码头两个大项目开工,长兴地产未来的规模,必然能够超过置地啊。”

“跟置地比,差距还是有些大的,中环十几栋大厦,未来才是真正的财富聚集地啊。”杨文东摇摇头说道。

就现在,大型项目的价值是远超过中环大厦的,在70年代初期,怡和集团还打算用康乐大厦与包玉冈交换一艘20万吨的油轮,被后者拒绝,这也成为了包玉冈未来一辈子后悔的事情。

但未来不管是基建还是油轮,就算有升值空间也是很小的,但地产的升值要大的多,这就类似90年一年桑塔纳能换4套浦西的房子,30年后一套浦西房子能换4辆劳斯莱斯.

祁德尊点点头说道:“是啊,房地产就是个奇迹,它本身的价值不在于它的成本,也不在于它未来的收益,而是跟着全体社会的财富发生变化,这是任何基建都比不了的。”

“祁德尊,我听说你的和记,也在不停的收购物业?那今天来我这里,是为了什么?”杨文东笑了笑问道。

祁德尊道:“和记收购的物业比起长兴地产就差远了,所以我想换个思路,直接收购那些持有大量物业的英资公司,他们的股价也非常低,因为本身有负债;

这个时候我可以低价收购,等以后地产市场恢复,地产可以翻倍,他们的负债却不会上涨很多,这样一来对我来说就是以最低成本收购更多的地产。”

“理论上是对的。”杨文东好奇问道:“只是你这么有信心香港的地产市场会恢复?”

这是比较奇怪的,现在的很多英国资本,可都是想跑路的,也就太古、怡和、会德丰这些根基在香港,一旦走了就会损失惨重,利益都绑在这边了,所以只能继续等下去,可他们也都不会再增加投资,并且也在适当的套现资产。

唯独祁德尊是反过来的,趁着现在扩张,原先历史上,凭借着更强的资本以及英资的身份,和记的扩张速度远超过同样在抄底的李嘉成、李兆基等人,在70年代初就成为了四大洋行之一,仅次于怡和。

祁德尊笑道:“我对香港有信心,是因为在30年代我就来这里了,跟内地的人也有过接触,对于内地我也很了解,他们显然是想将香港作为内地的对外通道,不然也没有今天的香港了。

既然18年前香港没事,那今天乃至于以后也一定会没事。”

“说的好,那你想我们怎么合作?”杨文东笑问道。

祁德尊道:“很简单,杨生直接跟我融资,然后就不用管,收购方面我操作,你这边直接坐等收益就行了。”

“我融资?那岂不是还增加我的股份?”杨文东反问道。

祁德尊道:“对,但杨生融资之后获得股票的投票权要给我才行。”

“这个不行。”杨文东摇摇头说道:“不如这样,我们一起合作,你虽然有股市、银行或者其他方式融资,但你能够获得的资金也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联手,比如针对同一个公司,我们一起收购,股份各多少可以提前确定好,如何?”

香港中等规模的英资公司太多了,67年经济危机的时间又比较短,自己如果亲自上场收购,在效率上估计也是比不过和记这家英资的。

未来的和记集团,其实并非单独一家公司,而是以和记为主,通过各种股权相连组成的一个大财团,掌握了多家市值前百的上市公司当然,怡和、会德丰也差不多。

借着和记的手,自己能够逐步将资本触及这些子公司,最重要的是,祁德尊跟未来的巨骗陈松青一样,是一个会以各种手段做高股价的人,甚至还会以非法手段操作,自己跟着他投资的股票泡沫会非常的大,这样可能比自己单独投资某家公司要收益高的多。

“也可以。”祁德尊想了想答应道。

虽然这里面有点隐患,可杨文东一个华人,港府也不会容许其吞并太多英资公司的.,如果是另外一家英资公司提出这样的合作,他就不会答应了。

杨文东又问道:“那你看好哪些公司?”

祁德尊回道:“均益仓、安达臣、海港工程、黄埔集团.”

听着祁德尊一口气说出来的多家企业,杨文东笑说道:“祁德尊,你这野心可真大,这么多企业,加起来那规模恐怕会会德丰大了吧?”

黄埔集团就不用说了,核心产业是黄埔码头,虽然现在的码头逐渐没落,可大片土地还在那,有心人眼里也是价值不菲的;

均益仓是香港早年非常出名的连锁仓库,没啥产业,就是地多;

安达臣是一家石矿企业,香港很多建筑的材料都是来自于它;

海港工程是一家建筑公司,类似金门集团,稍微差一点.

这些每一家规模都远比不上会德丰这样的顶级洋行,但加在一起规模就非常大了。

祁德尊笑道:“正是因为他们规模大,所以我才想收购。”

“但这么多家,你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逐个收购或者获得控股权了。”杨文东又道。

祁德尊道:“对,这是一个长期计划,目前我短期内的目标是均益仓,他除了地皮其他业务并不怎么样,股价跌的最低,方便我收购。”

“行,那我们55分成,如何?一人收购一半股份,等股份差不多了,你出面收购?”杨文东道。

“可以。”祁德尊也答应说道。

过了会,祁德尊走后,郑志杰道:“杨生,这祁德尊是把我们当做银行了,就是想用我们的资金帮他和记扩大规模。”

“我知道。”杨文东道:“但和记扩大规模的同时,这些资产也会逐步落在我的手中,你要知道祁德尊是可以出面与这些优质英资企业进行和平善意收购的,我们恐怕有点难度。

借着和记的手,我们逐步控制这些企业,等以后到了合适的时机,和记不还是我们的?”

“可您当初为了让祁德尊放心,不是签署了针对和记的投票权放弃协议吗?”郑志杰问道。

杨文东道:“那也只是那个时候的20%而已,你觉得以和记现在的疯狂,他必然会大规模融资稀释股份,我放弃投票权协议的股票占比会变低,而我让方先名收购的股票,可就是正常的。

等到了合适时机,之前的股票我会全部抛售,这样一来所有限制就没了。”

原先历史上,72年和记市值70亿,现在有了自己推动,那市值可能会更高,自己只要在前期抛售股票,等和记因为过度扩张而股价崩盘时就能接手回来了;

至于汇丰与李嘉成,哪凉快去哪边.

当然,如今历史已经改变,73年危机纯粹是经济危机,自己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时间发生变化,但这个危机应该还在,因为任何危机都是前期过多投资造成的,这一点,有没有杨文东应该都是一样的。

PS:月初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