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468章 图谋金门建筑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468章 图谋金门建筑

作者:水下野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什么意思?”戴麟趾反问道。

杨文东回道:“港府只要宣布海底隧道通车之后,中巴与九巴也会通过隧道做对面的生意,如此一来,很多人就不需要乘坐天星小轮了。”

“中巴与九巴?”戴麟趾皱眉说道:“这两家公司,也是有区域独家经营权的,如果放开,港府就算违约了。”

杨文东则道:“这也很简单,只容许两家巴士公司在对面设定一个或者几个站点就行了,到了对面还是需要乘坐对应的巴士。”

港府的独家经营权,是不能随意破开的,因为这是香港几十年的运营模式,一旦破开,先不说自己会得罪很多人,就算对于自己也没好处,未来他可是要收购英资的,今天英资的权益未来可能是自己的,他自然不会自己打自己。

不过适当的改进也是要有的,作为穿越者,他看中垄断带来的收益,但也不能盲目的利用垄断收割普通人,最佳的方式还是有一定的变化,或者学习汇丰,以香港为根基,向海外扩张,这样才意义更大。

巴士其实赚不了多少钱,跟天星小轮一样,给予普通人方便意义更大,自己建隧道,赚钱是目的之一,让普通人有着更低的交通成本也是目的之一,另外就是香港经济整体更好,对他也有好处。

戴麟趾点点头道:“这样倒是可以,两家巴士公司应该也会同意。”

杨文东接着说道:“这样一来,香港的很多交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戴麟趾又问:“那杨生,这个海底隧道,怎么个投资法?”

杨文东则道:“按照海外一些国家的案例,就是由私人企业投资建造,然后获得一定年限的收费权,或者周边的一些物业,再之后就返还给政府;

政府这边则是可以节省自己的资金,普通人则是需要缴费过路,不过比起走原本的道路,必然可以省时间或者省钱,可以说是一举三得了。”

前世内地邀请海内外资本建高速公路,也是这个套路,就是跟着西方国家学的。

资本家投资获得几十年收费权然后还给政府,三方共赢。

戴麟趾想了想,问:“杨生,我这边与香港市民,的确没问题,但你这边,有把握能够回本吗?”

杨文东笑说道:“这种事情如果有把握,那怡和太古恐怕早就开挖这条隧道了,以香港的车流量,其实肯定是回不了本的,所以我的要求就是海底隧道两边周围的地皮,要给一些给我;

这样我可以修建一些汽车配套设施,或者休息设施等等,靠着这些,也能让我回本一些。”

其实以未来香港经济的发展速度,一个隧道本身也能轻松回本,只是这个时代谁也想不到68年之后,香港的经济会如同火箭一样起飞,特别是如今,还有着杨文东这个bug的存在,那未来经济必然会发展更快。

而他人都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那更要利用这个机会获得更高收益了,在收费这一块不能定太高,不然港府与香港300多万人都会有意见,那就只能靠着基建获得一些周边地皮再开展一下相关业务了。

“也可以商量。”戴麟趾点点头说道。

对他来说,杨文东的要求并不过分,建一个海底隧道需要的资金太多了,港府早就算过了,完全就是血亏,因为现在香港的汽车保有量太低,人均收入也太低。

而建这样的隧道,香港又没这个技术,只能请海外的公司,成本就更高了。

杨文东道:“那这样的话,我会让长兴地产的人,来与港府相关部门协商。”

“没问题,我会让布政使来总负责协调这个项目。”戴麟趾点点头说道。

作为港督,他也希望在自己这个任期内,一个大型基建项目能够完工,特别是还不需要政府出钱,那无论是自己手下,还是英国那边,都不会反对。

与港督交谈结束后,杨文东操作车队,离开了港府,路上,他也将这件事告知了郑志杰。

郑志杰道:“杨生,这样的重投资,对于资金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我知道,这种基建项目,肯定会利用银行贷款的。”杨文东点点头说道:“这个你不用担心,融资的事情我会出面的。”

一般的小型借贷,长兴地产自己就能搞定,但这样的大型基建项目,就需要他亲自出面了,如同之前在日本的贷款一样;

且如果有着稳定的还款保证,那这样的贷款项目,对于任何一个银行来说,都是非常优质的合作,这或许也能成为其他方面的筹码等等。

郑志杰说道:“好的,那我们的核心要求是什么?”

杨文东道:“技术方面的,你这边负责,我就不参与太多了,等项目与港府谈的差不多了,就找几家海外有资质的报价就行,我们的人,不说要会建造,但以后还是要会维护的。”

郑志杰点点头道:“好的,只是我们长兴地产旗下虽然也挂靠了一些建筑公司,但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也低,我觉得,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收购一家实力较强的建筑公司,特别是有大型楼层建筑经验或者基建建造经验的。”

“类似金门建筑?”杨文东问道。

香港虽然小,但也是五脏俱全,有着很多在不同领域发展很不错的公司,其中基建这一块就有不少建筑公司,比如金门建筑、安达臣、海港工程等等,擅长于建造大楼、公路、港口等等设施。

郑志杰点头说道:“是的,我们在新加坡的货柜码头项目中,也派人过去学习,反馈回来的就是在很多层面,我们的人在建筑层面根基太差。”

“这些人不都是从一些大建筑公司挖过来的吗?”杨文东反问道。

郑志杰道:“对,可没有团队经验,总归还是不太行。”

杨文东点点头:“你这样说也有道理,如果靠着挖人就能解决技术问题,那很多小公司也不可能做大了。”

挖人的确能解决很多问题,可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有效果,要不然,前世那些创业者,也不可能做大成为科技与互联网巨头了,谷歌崛起的时候微软也是疯狂挖人,但没用.

郑志杰接着道:“所以我觉得,我们也应该收购一家建筑公司,这样一来,等地产市场恢复了,我们再投资就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业务;

未来我们进军香港的货柜码头、隧道或者其他基建,也会有帮助,甚至跟霍营东那样去海外做投资,也一样。”

“嗯,你说的很对。”杨文东同意说道:“那你觉得哪家公司合适?”

郑志杰回道:“杨生您刚刚说的金门建筑就很不错,经验丰富,而且其在中环还有一栋大厦,非常符合我们,还是上市公司,就是它的市值不低,差不多有1亿港元。”

“金门?”杨文东笑了笑说道:“你都说了,他们经验丰富,业务也很不错,加上中环还有一栋大厦,市值一个亿,也正常。”

这个时代英资很多公司都已经上市了,毕竟上了市割韭菜实在是太爽了,很多大公司靠着股市折腾,甚至比自己本身业务还要赚钱。

而华资就很难上市,也因此到了1969年,远东交易所应用而生,从此华资巨头们也都开始了上市之路。

郑志杰跟着说道:“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协商收购那还好说,但如果金门建筑的管理层不同意我们收购,那就只能发动恶意收购,这样的话,对整个社会面影响就大了。”

“这件事的确需要谨慎。”杨文东也赞同说道:“现在这个时间还不太适合对英资强硬下手,这样,先调查金门建筑的所有情况,我们可以先在股市上逐步收购对方的股份,然后等未来再决定。”

商业的天花板是ZZ,眼下他能够做出今天的成绩,虽然一部分靠的是自己,但挂着英联邦的名号也是有一定作用的,不然如果是一个非洲人搞出来的产业,那绝对掌控不住香港纵然是个城市,但也是英联邦一员,其他资本也不敢过分挑战规则。

当然,这也是因为自己规模小的时候,没人会知道未来,要不然早期也一样危险,很多小企业能够发展顺利就是没被当回事,等规模大了之后大资本也不好操作了。

针对英资,至少要等到70年代之后,才可以强硬一点.不过如果跟屈臣氏或者和记那样,协商收购或投资,那就没问题,港府与英国也乐意看到华英资本的合作。

郑志杰答应说道:“好的,那我这就与方生协商一下。”

“行。”杨文东点点头说道:“资料收集好跟我说一声,等我确定了,再动手。”

眼下香港的混乱其实才是刚开始,再过两个月,会更严重,然后随后的一年都一样,香港的股市与地产都是暴跌。

那个时候,就是自己对金门乃至很多英资下手的黄金时间。

PS: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