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446章 大规模投资新加坡的开始

李局长听完后,似乎也陷入了沉思。

杨文东则是没有再说话,他也猜到自己说对了,在知道新加坡向国际银行贷款的时候,正常有点ZZ敏感的都知道,必然会有ZZ条件。

当然,新加坡的贷款也不仅仅是关于集装箱码头,还有其他领域,比如交通、教育、医疗、民生等等,其他方面杨文东管不着也不想管,他就算有这个能力,也不可能完全阻断人家的“生意”。

适当即可,一个码头,不算多也不算少,且自己也是正常投资。

过了会,李局长说道:“杨先生,这件事涉及到重要因素很多,我也需要与其他人协商一下,不过我想确认一下,资金方面你这边没问题?这个码头的投资,可是需要数千万美元的。”

“我知道。”杨文东笑说道:“码头的确需要投资不少的资金,不过我也有着不少合作过多次的国际银行,可以参与这个融资需求,这一点,李生应该也明白。

只要您这边有这个意向,我也会联系这些银行,然后寻求资金上的合作,待项目确定了,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既然要准备走出香港,那自然也需要海外银行的帮助,因此这段时间他与花旗、渣打乃至部分日本银行都特意处理好关系,就是等着今天可能的合作,就算没有码头也有其他方面。

“那行,我需要与其他人商量一下,这件事有了结果我会第一时间通知你。”李局长自然也不可能现在给出答复,随后又问道:“杨先生,基建这一块目前来看的确不完善,但也没什么大问题,可否说出你的第二个方面因素?”

杨文东也知晓码头的事不可能立刻定下来,便回答说道:“这第二方面,自然就是最基本的民生,也就是足够的就业,现在的新加坡,其实很像10年前的香港,大量的普通人没有工作;

这些人没工作,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而太多人没有工作,对于本地经济发展也是非常有影响的。”

65年之前的新加坡,经济是非常差的,根本原因也是英国佬故意恶心人的一些操作,类似香港1997之前当然,也是因为政局还不稳定,所以海外资本不太愿意投资、本地资本也只想着转移。

李局长同意说道:“是啊,我也准备重点发展轻工业,学习香港的发展过程,不过也是需要海外资本的帮助,所以也希望能够与杨先生达成合作;

我也知道杨先生的公司去年投资新加坡的很多院线物业,这方面好说,但如果能有一些工厂方面的合作,那就更好了。”

“我的确是考虑在新加坡投资工厂。”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想投资人家的码头,自然也得额外给点什么,自己的工厂,就是一个筹码,虽然自己也需要新加坡作为生产基地,可反过来,新加坡想解决就业与经济问题,也更需要长兴实业这样的工厂。

李局长笑问道:“那杨先生准备投资什么样的工厂?能够带动多少就业?”

“主要是塑料产业,包括拉杆箱、粘钩、收纳盒”杨文东回道:“按照计划,第一期估计能带动2000人的就业,具体还要看生产状况以及工厂的各种情况因素。”

2000只不过是个开始,以长兴实业如今增长的速度,加上未来还会有的一些产品,就是一万多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既然是筹码,那自然得一步一步来,总不可能一开始就出王炸。

“2000?”李局长自然心中大喜,但还是脸色不变的说道:“如果杨先生有什么需求,可以随时告诉我。”

新加坡的总人口也才200万,2000人的就业,有0.1%了,这个比例看起来不高,但对于国家就业概率来说,算是很好的成绩了;

而且这还只是直接就业,一个大型制造业工厂落地后,也会出现很多供应商,而这些员工的收入,也会带动附近的服务业,最终可能带动上万人的间接就业.这对于一个200万人口的地区来说,已经算是非常大的助力了。

“在东南亚选择合适的位置,作为新的生产基地,其实也是我集团内部很早的规划了。”杨文东接着说道:“新加坡这边也是以华人为主,我也希望能够将整个项目落地这里;

不过我们集团有个投资原则,那就是会集中资源,在一个地方投资,不仅仅是制造业,还有其他服务业产业。”

“外资投资服务业,我新加坡也很欢迎。”李局长追问道:“不知道杨生想投资哪些服务业?”

“服务业其实也是我说的第三个方面,吸引海外游客。”杨文东接着说道:“我希望能够在新加坡建一个大型的商业广场,还有一间五星级酒店,另外,我也会适当投资部分写字楼或者其他物业。”

如今香港那边房价还需要两年才能抄底,这两年的时间,资金都放在银行里就太浪费了,投资海外也正好合适;

新加坡不是湾湾,它能够成立,本身就是英美等西方国家相互妥协的结果,因此在对于外资投资的限制上要小很多,至少商业地产是可以投资的。

李局长思考片刻后说道:“酒店和商场,只要符合法规那就没问题;商业物业也行,但住宅物业不行,我们目前不容许外资参与住宅开发。”

“那可以,我的目的也是商业住宅。”杨文东也答应说道。

前世的新加坡,对于住宅这一块处理的很好,虽然面积比香港还要小,但很多人住的环境要比香港强的多.

这最根本的原因,似乎就是早期新加坡政府一直强控住宅产业,不像港府,啥都不管,最终资本控制住宅,将房价炒到天上去了,导致很多人被迫居住在笼屋里,那个环境甚至还不如监狱.

李局长又说道:“不过杨先生,这商业物业,也是需要政府审批的。”

“那是当然。”杨文东笑说道:“不管是工业、商业或者其他投资,我这边都会整理好所有数据,然后提交给政府,等后面协商确认好后,再投资。”

不是每个政府都对自己范围内每一片地区的投资都有着规划,特别是刚刚建成的政府,但也不是资本家随意自己可以决定的,就是在港府也不行。

李局长答应说道:“好,那这段时间,我会派遣一名商务部的人跟着长兴集团,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立刻交流。”

“多谢了。”杨文东笑着说道。

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大投资,杨文东与李局长也只能在大方面商量一下,具体位置、大小等等问题,还是需要团队参与协商的。

在与官方会面后,双方定下了一个合作大概框架,长兴集团的几个子公司的法务、商务等部门立刻与新加坡有关部门开始探讨各方面合作的基础问题。

杨文东则是带着团队的核心几人,来到了新加坡中区边上的一个地方。

郑志杰指着前方的一片空地,说道:“杨生,这就是我想兴建长兴商业广场的地方。”

“这片区域多大?”杨文东问道。

郑志杰回道:“一共14万尺,这里属于半郊区地带,部分农业部分村庄,还有一小片小树林,已经是新加坡中区周围最大的可开发土地了。”

“这个位置周围看起来没什么人啊?”白玉洁看了看周围问道。

杨文东笑说道:“十几年前中环边上,有些地方就跟现在这边差不多的,但你看现在,可是寸土寸金了,任何地方的地产都是这样发展过来的。”

新加坡如今刚刚成立,国际资本还没怎么投资,地产市场自然也没起来,自然也没开始城市化,人们生活还是比较分散的;

等以后经济起飞,人们聚集在一起,外加有着大量的移民人口,城市发展也就会像香港一样,别说中区周边,就是其他地方也会类似香港的城镇一样。

白玉洁道:“倒也是,我记得小时候,九龙的城镇都很破旧,现在可繁荣了,港岛就更不要说了,但东哥,你就这么看好新加坡,能够跟香港一样?”

“我比较看好新加坡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这里都是华人。”杨文东说道:“华人聚集的地方,经济肯定是可以腾飞的。”

前世的香港、新加坡、湾湾乃至最后的内地,就是实实在在的证据,前三还是因为人口太小,所以很快达到发达水准,只是规模上不去,内地则是规模足够,但人口太多,很难达到“发达”标准.

这时,魏泽涛也说道:“杨太太,这东南亚,很多国家也有一些华人,占比不过,但却是掌握了大量财富,这足以说明问题了。”

“嗯”白玉洁点点头。

杨文东又说道:“新加坡还有一点比香港都强,那就是位置,这马六甲海峡,可是全球运输要道,真要是发展起来,足以成为亚洲最重要的中转站了。

所以我也想投资这里的码头,老郑,后面谈判,这一块要重点跟进,除了商场酒店,码头也一定要拿到,至少要有一定的股份。”

“明白,杨生。”郑志杰答应说道。

白玉洁问道:“那香港会不会受到影响?”

“影响可能会有,不过整个亚洲经济都在发展,也容得下其他重要港口的。”杨文东说道。

实际上,如果没有内地改开,那香港工业没落之后,香港的码头可能也会没落,甚至进入21世纪后,也是内地中央照顾香港,没有在香港附近建太多商业码头,就是为了给香港贸易留口饭

这是趋势索然,早期香港被英国重视,打造成了亚洲第一港口,目的是为了从内地市场获益,现在时代自然不一样了,英国也逐步不行了,

而论位置重要性,还是新加坡更胜一筹的。

郑志杰也说道:“如果哪一天香港也开拓集装箱码头,我们也可以争的,不管谁强谁弱,我们两边都下注,肯定不会输。”

“说的对。”杨文东赞同说道:“老郑,长兴地产下面再成立一个子公司,就叫长兴基建,不过并非参与基建建设,而是持有;未来我们也要跟香港的一些英资一样,持有一些长期稳定的基建项目。”

穿越来到这个世界快7年了,在资本方面自己已经聚集了不少,但却还没有投资一个真正稳定收益的基建项目。

港口、电厂、燃气、通信之类的,早就被香港本土英资财团垄断了,在没有变化的时候,是几乎不可能插手的,唯独两种可能性,第一是强行收购,但这个时代显然不合适,最多目前只能着手准备,等待5年后,第二就是产业发生变革的时候,比如目前的集装箱革命。

郑志杰答应说道:“好的,没问题,我待会就电话让香港那边的法务注册子公司。”

“那行。”杨文东又说道:“各位就按照自己的规划,联合与新加坡政府协商吧,核心任务就是在新加坡建一个大型塑料制品工厂、一个大型商业广场、一个五星级酒店、还有就是入股码头。

这四个项目是核心,其他方面能谈也可以,能在新加坡多拿几块地建写字楼更好,这方面不急,以后也有的是机会。”

能够让长兴集团直接与新加坡政府的项目,自然是最核心的,未来这些产业也必然是长兴集团在新加坡的支柱,跟香港中环的写字楼一样。

至于其他的,以后有的是机会,比如说最早期的院线,自然也还会在新加坡扩张,可这些都是小事,不值得与政府协商,有钱直接买地皮按照流程即可。

魏泽涛、郑志杰皆答应道:“好的,杨生。”

杨文东又问道:“那新加坡的四季酒店,准备建在哪?”

“这个在市中心,中区的乌节路。”郑志杰回道:“那里如今已经有了非常合适的商业环境,我们也可以现在去看看。”

“行。”杨文东答应说道。

十分钟后,众人便来到了新加坡中区,目前新加坡繁华的地方,并不算很大,且这里跟十年前的香港一样,车子不多。

“这一片就是我看好的位置。”郑志杰回道:“不过有几个可以选择的地方,我们还需要与新加坡政府协商,而定下地方后,才能觉得房型。”

“好,也尽快与政府谈好。”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道:“老刘,那家乐福超市呢?”

家乐福超市如今在香港,虽然还谈不上垄断,但覆盖的人群已经占到一大半了,这种情况下,虽然还会继续扩张,但投资效率已经不如其他新地方了,毕竟0-10的速度肯定发展的最快。

湾湾那边也在投资,现如今新加坡也是一样,从发展速度上来说,新加坡还是比湾湾快的。

刘华宇回道:“我在前面几个月就安排人来新加坡考察了,一共找到了10个位置,所以我这边会直接买下这些地皮或者旧物业,然后建超市;

不过计划不会直接一次性建10家,而是先建3家,从香港派人过来教导,也会派本地人去香港学习,等这边开业之后,再摸索本地的运营经验,以及部分本地采购的产业链。”

“行,家乐福也的确需要一步一步的来。”杨文东赞同说道:“不过对比于其他的,你这个就跟影院差不多了,不要通过新加坡政府了。”

大项目才需要找政府高层,小项目直接投资就行了,未来家乐福的总投资或许不低,但这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明白。”刘华宇答应说道。

杨文东又看向郑志杰,道:“老郑,安排你的人,来新加坡绘制一份详细地图,然后将大型建筑、重要位置建成沙盘,这样一来,以后我们探讨新加坡的投资,就能一目了然了。”

在城市之中穿行,并不能了解整个城市的结构,所以在香港,就有着一个大型沙盘,上面有着中环及九龙的大型建筑,属于自己的则标志颜色;如果未来有大厦变更,那就再更换,这样一来,杨文东一眼就能看到香港物业的情况。

湾湾那边则没有,因为那里不容许外资投资地产,现如今新加坡这边要自由多了,自己也准备重投资,自然也需要一个类似东西了。

“好的,没问题。”郑志杰也答应说道。

PS: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