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310章 船王们的反应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310章 船王们的反应

作者:水下野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中环毕打街,一间报亭旁边:

一名男子骑着自行车,来到了报亭门口,随便扫了一眼报亭前方的报纸后,便被其中一份报纸的标题给吸引住了。

无他,上面有着50,000,000美元这个标题,甚至还让他多数了两遍,要确认一下,自己是不是数错了。

“老板,这份东方日报给我。”男子也没丝毫犹豫,直接大声说道。

一张东方日报,也才3毛钱,是如今香港所有报纸之中,最便宜的之一,可质量方面,却丝毫不低于那些四五毛的,内容也很精彩。

特别是其中关于香港社会日常故事的专版内容,更是让很多人喜爱,也是因为东方日报,很多人才知道在香港各地发生的一些小事情,不像其他报纸,就知道报道一些国际大事。

报社老板说道:“好嘞。”

男子接过报纸后,换了个位子,就在阳光下看了起来,香港的冬天不冷,晒晒太阳也很舒服。

“2艘12万吨大型油轮,5艘5万多吨的中型油轮,还有3艘5万吨的散装货轮,总计60万吨!”

看到这个数字,男子心中欢喜,因为他是葵涌醉酒湾海事学院的学生,自己学院背后的老板这样扩大规模,那么自己等人以后的就业不就更有保障了?

而这么大资金的投入,也更显示了背后老板的财力,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一件大好事。

普通人,没什么野心,跟对了一个对手下好、且发展顺利的老板,那一辈子也就非常稳了。

继续看着文章的中间部分,这是分析香港多家航运公司规模的各类数据,包含英资与华资。

其中英资最强的是怡和、会德丰及太古,三家公司的航运吨位规模都在300万吨以上,但具体数据不太详细,因为这些英资集团并没有将所有的船只都在香港注册,且很多还有各种分公司交叉持股,没办法查清楚,300万也只是一个大概。

华资之中,董浩云的规模最大,差不多有着200万吨吨位,赵从衍与曹文锦差不多在120-150之间。

杨文东这位后起之秀,之前的吨位就有了差不多90万吨,算上这次订购的新船,直接到了150万吨级别,在华资船王之中,也能排到前三了。

而最重要的是,之前杨文东的太多船只都是旧船,几乎占到总规模的85%,这一点很让人诟病,甚至还有部分人有“嘲笑”之意,但这一次60万吨新船,直接一次性将旧船比率降到了差不多50%。

这个比率,在华资乃至英资航运公司之中,都算正常的了,只要以后继续收购新船,那整个公司相对来说,就进入了比较健康的模式了。

文章的最后,还介绍了一些其他船运公司,比如环球航运,规模就快接近百万吨了,属于香港航运行业的后起之秀了

“我得赶紧回去。”男子心中想道:“不过学院那边,估计肯定也拿到这份报纸了。”

金钟:

满脸凝重的董浩云,看完报纸后,立刻对着手下说道:“给我放出消息,我也要增购大型油轮及货轮。”

“父亲,等等。”董建成连忙说道:“日本那边的造船业务本身就比较紧张,现在杨文东下定了10艘大型轮船,如果我们再跟着下订,船坞紧张,造船公司肯定会涨价,这样一来我们在经济上肯定是不划算的。”

哪怕是小日本的造船业已经全球第一,可船坞的数量也是有限的,空一点的时候,你去谈订单,肯定有优惠,反之人家不宰你,那岂不是一个不合格的资本家?

董建成听完后,脸色缓和了一点,又问道:“这件事之前就没有风声吗?”

一名经理小心翼翼的说道:“董生,我们之前的确知道长兴航运的郑玉华以及几名高管去了日本,也拜访了不少造船厂;

可我们也以为只会是普通的采购,谁也想不到,他们居然会一次性购买60万吨吨位的轮船。”

董建成也跟着说道:“是的,父亲,我也知道一点,按照一般逻辑来说,他们应该只会购买几艘轮船,吨位能有十万吨就差不多了;

现在这个吨位,的确是超乎所有人意料了,毕竟长兴航运之前是没有运油经验的。”

刚刚说话的经理,连忙向着董建成投出感谢地眼神,这明显是二代公子,减轻他的责任了,虽然这个责任也不在他,可面对老板,一般都是有理说不清的。

董建成想了想说道:“我们那个时候是真的没有经验,香港就没有多少船员开过10万吨级别的油轮,但现在可太多了,长兴航运完全可以挖人的;

再说,离交船还有2年左右时间,这么长时间无论是挖人还是自己送到日本航运公司培养,都不是问题,下了这么大单子,日本造船公司,肯定是愿意帮这个忙的。”

“父亲分析的很对。”董建成点点头,又说道:“而且长兴航运现在手中有6艘旧的5万吨级别油轮,他们现在每天都在香港与内地之间不停的运水,这也是能锻炼很多水手的,还没有风险。”

董浩云道:“是啊,他当初那么拼命买旧船,所有人都看不懂,到了半年前才明白,原来是考虑给香港运水,不得不说,我也要说一声佩服了。”

“是啊,不得不服。”董建成也赞同说道,现场的其他人没说话,但心中也都是差不多的想法。

他们做不了英雄,但不妨碍他们佩服英雄,这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情绪。

董浩云又道:“借着运水的机会,船只都在近海,再配合一个海事学院,如此一来,能够培养出海量的航运人才,这就足以弥补新公司人员不足的缺点了。”

培养海运人才非常难,主要也是因为,远途海运没有太多试错的机会,且成本也非常高,所以很难大批量培养人才。

可如今一个海事学院培养理论知识,大量近海运水的机会可以低成本培养实践经验,甚至还有两个维修船坞培养设备知识,完美的画了一个圆。

当然,远海和近海航行还是不一样的,但当培养了大量可以近海操作的船员团队后,再培养远海的也轻松多了。

董建成也说道:“是啊,以杨文东的财力,如今最后一个短板被补齐了,再加上汇丰银行的支持,以后他在航海领域发展的速度,必然会是飞速的。”

董浩云皱着眉头不语。

董建成也只能安慰道:“父亲,如今杨文东大势已成,我们还是不要太在意这些排名什么的,安心发展自己的事业就行了,

虽然大家是同行,可实际上我们之间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利益冲突。”

作为儿子,他知道自己父亲对于“吨位”,是有多么的痴迷,长期以来,一直以香港华人第一船王自居,如今有了威胁,还不知道会怎么想。

“嗯”董浩云点点头,随后看向身边的经理:“你去查一下这笔交易的具体细节。”

报纸上也只是有一些大概的数据,真实合作内容,肯定是不知道的。

经理连忙答应道:“是。”

随后便离开了。

董浩云看了一眼儿子,又道:“放心,我知道你的想法,我们本身也是需要扩大规模的,我准备订购集装箱货轮,这个货轮前途广阔,现在在欧美很有市场。”

“父亲决定就好。”董建成也知道自己不太可能劝服父亲放下名利,只需要不脑热就行了。

中环,环球海运的新总部:

自接受汇丰的投资之后,环球海运的发展,比之前快了数倍不只,总部也鸟枪换炮,来到了中环区域,租下了置地集团旗下物业。

包玉冈进入办公室后,将自己路上买的一份报纸放在了一人面前,笑道:“阿龙,这个事你知道了不?”

阿龙瞄了一眼东方日报以及熟悉的标题,笑道:“当然知道了,刚刚我也买了报纸,这杨文东可真是在香港航运行业放了一个大新闻啊。”

“是啊,60万吨排水吨位的新船,我都眼红啊。”包玉刚叹气说道。

阿龙道:“包生你也不用在意,杨文东这种也就是一次性交易,之所以能够拿到这么多贷款,也是因为他在其他产业的成功,想再来一次这种规模的扩张,几乎不太可能,至少要等这笔船交易之后了。”

包玉冈摇摇头说道:“正常情况下是这样,但如果杨文东在其他领域继续发展的很顺利,那再投入航运,也不是没有可能再来一次大采购了。”

“这倒有可能。”阿龙赞同说道:“其实杨文东最强的不是他在航运市场的规模,而是其他领域;

他的工业产品热销全球,最近还搞了几款电子产品,卖的也不错;地产市场的规模也很大,还有其他一些领域,这些加起来,才是最厉害的。”

“是啊。”包玉冈想了想说道:“不过我也不需要与他比,只要好好做好自己的生意就行了。”

阿龙则说道:“但杨文东现在突然在日本下订了60万吨吨位订单,这都能够影响我们后续的增船计划了。”

包玉冈道:“有影响也没办法,我们也是需要扩张的,好在汇丰那边给我的额度较高,我也不用太担心资金的问题。”

“嗯。”阿龙又道:“我们也准备大举进入油轮市场了?”

包玉冈点点头说道:“对,虽然风险高了点,但全球经济发展对于石油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个市场利润也必然走高;

你没看到,杨文东这次的采购,75%的吨位都是油轮吗?”

阿龙道:“是啊,他也大手笔。”

包玉冈笑道:“杨文东在多个领域的投资都那么成功,足以看出他的眼光很强了,我也是这么看的,桑德士也是,这么多人,应该不至于错了。”

“嗯”阿龙道:“反正我们的船也都是长期租赁的,风险不大。”

包玉冈又道:“海事学院那边第二批学员要毕业了,你也约一下杨文东,正好有件事我要找他。”

“好的~”

60万吨吨位的新船,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香港船运公司侧目相看,甚至就算国际航运巨头,也有不少会对此感兴趣。

媒体方面的热度,也在提高。

第二天,各家报社也都刊印了此事,不少媒体也都称杨文东为下一代的船王、香港未来的豪门家族等等等等。

较为奇特的是,香港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对杨文东释放着善意,没有一家从中挑刺,这与以前某个富豪被全港评论时,是完全不一样的。

1月15日,杨文东受约来到了位于醉酒湾的海事学院。

“杨生,”包玉冈哈哈笑道:“几个月不见了,前几天看到你的新闻,我可是羡慕死了啊。”

杨文东道:“包生,以你现在与汇丰的关系,可比我强多了,真的想订购大型轮船,问题也不大的。”

买船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银行支持力度,日本那边的银行只要你去买船,都会支持,因为这是日本国家政策,扶持造船业。

而剩下的资金,就看自己与其他银行的关系了,毕竟这是相当于无抵押贷款的,要么有实力要么有关系。

包玉冈点点头说道:“嗯,我也准备最近去欧洲订购一批油轮。”

“去欧洲?”杨文东惊讶问道:“欧洲那边的轮船价格贵不少吧?”

小日本能够在1956年成为全球造船第一,核心原因是价格便宜。

包玉冈道:“我想做那边的生意,他们那很多只认欧洲的船,没办法。”

“原来如此。”杨文东点点头:“那我就先恭喜包生在欧洲的生意蒸蒸日上了。”

“多谢。”包玉冈又说道:“杨生,这次约你来,除了参加毕业典礼,有一件事想与你商量下。”

“请说。”杨文东也有些好奇。

包玉刚道:“杨生应该知道集装箱吧?”

“当然知道。”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包玉冈又道:“我想推动港府,在香港组建现代化的货柜码头。”

PS: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