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280章 推波助澜、共抗时艰

晚上,杨文东回到家里。

已经会走路的杨志文,步履蹒跚的来到杨文东面前,叫道:“爹爹~~”

‘宝宝乖~’杨文东亲着儿子的脸庞,逗着笑着,这也是孩子最可爱的时候了。

当然,前提是有人来收拾他捣乱搞出来的结局,不然一般人会累死。

“回来了。”苏依依端着盘子,说道:“玉姗今天亲自下厨,你可是有口福了。”

“真的,那不错。”杨文东笑了笑,随后带着儿子一起坐到了饭桌旁边,然后挑着一些简单的食物给儿子吃。

很快,杨家所有人都齐了,正式开始了晚餐。

杨文东也顺便告知了这几天发生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公司的一些非核心绝密,他也是不对家人隐瞒的,特别是这种马上就要见报、还会大力宣传的新闻。

白玉姗说道:“这可真是一个利民的大工程了,这段时间的缺水越来越严重了,连港大那边的游泳池都已经关闭了,洗澡也开始严格限制时间。

我爹地的装修公司,也经常性的停工,就是因为很多业主家里自来水都经常出问题。”

“这还只是对商业的影响。”杨文东又道:“最惨的还是最普通的人,特别是九龙那边的,本身就没自来水,很多都是用井水,或者去远处池塘挑水,现在这些全没了,找水都困难。”

香港的旱灾,是从今年年中到明年年中,但这其实是针对的住在港岛区的普通居民,这些人不能说是香港的精英,但至少也算是中上了,当缺水影响到他们的时候,才会被媒体严重关注,港府也才开始承受巨大压力。

但实际上,早之前,一些更贫困地方就已经开始缺水了,只是他们没有表达自己困境的能力,外人根本就不知道。

包括杨文东,也是在东方日报开始进行全港新闻大调查的时候,这些问题也才逐步的出现在他的办公桌上。

所以很多时候,杨文东也是怀恋之前前世的抖音,虽然它有很多缺点,但它却可以将很多原本没人关注的问题,传播到了社会关注的重点.

“是啊,如果我们还在寮屋,现在的日子恐怕就是非常难受了。”苏依依跟着说道。

杨文东道:“所以我才会建立这个储水基站,不然就算港府买水,优先考虑的也是香港工业、经济、地产行业的需要,他们肯定会重点关注港岛或者九龙几个大镇,

其他地方,我得想办法帮点忙了。”

港府的角度,肯定是力保经济不出问题,又或者维持社会稳定。

至于边缘的穷人,他们不会很在意的,只要不发生大规模死亡就行了。

苏依依笑道:“那有了多个储水基站,加上你也能从内地运水,那应该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嗯,希望如此吧。”杨文东点点头:“我的力量其实也是有限的,最好的方法,还是内地修建一条大型水渠,从内地深处运水到香港才行。”

不管是杨文东的所作所为,还是港府花费大价钱从内地买水,都只能说缓一缓旱灾,让人们没那么难受。

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是只能大规模引水来香港,本质原因也是当今的社会环境下,硬是将香港这个不适合建大都市的地方,建成一个大都市,那自然会有一大堆物资补给问题。

白玉姗有些气愤的说道:“这件事我知道一点,听说内地已经提出这个意见了,但港府不同意,摆明了就是为了自己的目的,不管普通底层市民的死活了。”

“港英不就是这样?”杨文东摇摇头说道:“没必要太在意,我们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有些事情,我们改变不了,那就不要多想。”

ZZ的事情,杨文东是基本上不参与的,主要是因为他知晓未来,知道很多事情你参与也没用,反而容易把自己搭进去,得不偿失。

与其耗费资源在这种事上,还不如将从其他方向入手,做好这件事得了。

第二日,港华日报总部:

东方与港华两大报社的所有高层,都来到了会议室。

秦志业在会议室主席台上说道:“各位,这次杨生主导推出的储水基站,可以说是重要至极,不仅仅是对于我们报社,对于杨生、对于港府,以及成千上万正在缺水的普通人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我们的任务,是要将这件事,告知整个香港,让所有的香港人都知道杨生的这一个大善举,另外,也要让每个储水基站附近的家庭,知道这件事。”

“嗡嗡~”下面的人开始互相商量起来,秦志业也没有阻止,而是等着。

过了会,负责市场的一名主管叶柏涛说道:“秦生,这样的一件大善事,我们肯定会全力将这件事传播出去。”

“嗯,好。”秦志业点点头:“你们可以去长兴慈善基金,找他们的人了解具体情况,他们会告诉你们一些项目里的内容;

不过具体怎么将文章写的最好,那就是看我们的本事了;兄弟公司已经将事情做好了,那我们就是要将宣传做好。”

“明白。”下方数人接连表态,随后叶柏涛又问道:“秦生,采访与文章,什么都好说,可问题就在于很多家庭并不看报纸,也买不起;

偏偏这些人可能就是最缺水的群体,我们想告知他们,那是有点难,使不着劲。”

“这个没事。”秦志业说道:“杨生已经同意,长兴慈善基金会动用一笔资金,在一些人口较多、文盲较密集的地方,实行口头通知;

使用的人,也是在本地招聘的,一个他们熟悉环境,二个也能多多少少帮助一些部分穷人,特别是孩子群体。”

“招孩子传信?好方法。”叶柏涛也眼神一亮。

如果找大人,这种无法确认效果的工作,很有可能被人偷懒了;但孩子相对来说,要好很多,虽然也不会保证绝对没问题。

而且找大人,其实也是浪费一个人力,因为他们可以去做其他事情赚钱,而给孩子的话,就能让一个家庭多赚点生活费了。

秦志业又道:“各位,记住了,这件事不仅仅是生意,所以我们接下来一段时间,会长期跟踪报道这件事,还请各位做好准备。”

“是、明白~~”数人答应道。

他们脸上也是有着小开心,能够参与这种助人的善事,任谁都是比较开心的。

这时,叶柏涛又问道:“秦生,这件事对于杨生的名气也是有帮助的,只是出于我们华人文化的考虑,我们在自己的报纸上如果过度宣传自己的老板,会不会有些太明显了?”

其他人听到后也表示赞同,虽然是事实,可过度吹捧自己,也的确不符合华人的文化。

秦志业笑说道:“放心,这件事我也已经考虑过,也与杨生商量过,我们这边,包括电台,只负责播报事情就行了,对于杨生的评价,我们只需要适当即可。

明报的金镛,会成为这次宣传的重点,等储水站建好后,明报也会前去采访,到时候由他来评论这件事。”

“这可就太好了。”叶柏涛点点头。

金镛的名气,香港很多人都知道,他写的文章,即使不是武侠或者相关内容,也被很多人喜欢。

由他来执笔,也是最佳选择了。

5月30日:

东方日报首先推出一份封面标题:【天灾无情,人间有爱】

此篇文章的下方,是一个约五六岁的孩子,此刻的他,眼睛看着手上拿着的一个破碗,里面有一点点水波,其脸上期望的表情,让人一眼就知道,他是严重缺水了。

观塘康宁道,一间报亭旁边:

一名中年女子靠近,随后对着报亭老板道:“老板,来一份南华早报,英文版的。”

“好嘞。”报亭老板带着笑意,说道:“一块钱一张。”

“怎么涨价了?前几天不还是8毛吗?”女子皱眉问道。

老板笑说道:“小姐,这香港的房价这几年都涨了两三倍了,你们的工资也涨了一两倍了吧?我这报纸才涨了不到3成,不算多吧?”

“可是.”女子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似乎老板说的也有道理,可对她来说还是太贵了。

老板又道:“英文报纸卖得少,单价自然高,您也可以看看华人报纸,即便宜、质量又好,内容其实也不差。

比如这份东方日报,就3毛钱一份,里面有很多新闻的,香港的与国际的就有,您看看怎么样?”

“东方日报,我听说过这份报纸。”女子也将目光看向了老板手中的东方日报。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

这个标题立刻吸引住了他,随后道:“那我就买这一份。”

三毛钱而已,对于一个正常有工作的白领来说,算不了什么。

“好嘞。”老板收钱后,将报纸给了客人,道:“这份内容很不错,你看完了之后,心里肯定会有感慨的。”

“真的?”中年女子有些不信。

随后便走到一旁阴处,一边吹着海风,一边打开报纸。

打开后的第二页,就是关于目前旱灾的报道:“时有记者杨立仁报道:“连续数月,香港地区滴雨未降,水库蓄水量急剧减少,水资源变得极度紧张。

田野中,稻田荒芜,土地干裂,池塘干涸,无水的水库内长满杂草,九龙部分百姓们为了寻找水源,挖地三尺,却只能挖出黄泥。

部分地区,已然出现了断水现象”

文章内容,写的极为真实,除了记者的文字描述,还附带部分民众的采访,以及一些水井附近,围满了无数人的照片。

看起来极为真实。

“想不到旱灾居然这么严重了。”中年女子看完一段后,心中有所感触。

这段时间她在港岛,也知晓水的供应有点问题,因为家中的水都变的非常慢,这就已经让她觉得很烦恼了,洗个衣服或者洗个澡,都需要等很久。

可现在看了报纸,才知道,原来在其他地方,很多人都快连喝的水都没有了,实在是太惨了。

接下来,她又继续看着后面内容,这份内容重点是描述香港长兴慈善基金会与港府一起合作,会在九龙半岛的十个地点,修建蓄水池,从而给附近居民提供必要的生活用水。

这些水站会在2个月后竣工并提供淡水,届时会有一定的要求限制,以保证只有最需要淡水的人,能够优先获得淡水。

“长兴慈善基金。”中年女子也想起了自己小的时候,在寮屋区居住的可怜日子。

如果不是她父亲有能力,那她这辈子,可能也是离不开寮屋的。

“我得去捐点钱。”中年女子突然想到,这东方日报这篇文章的最后,写了长兴慈善基金的账户。

任何人,愿意做慈善的,都可以去银行进行捐款,不过这种捐款是没办法指定慈善项目的;

想要指定做什么类型的慈善,那得去长兴慈善的站点,进行现场委托才行。

想到就干,中年女子瞟了一眼其他内容,不急着现在看,于是就立刻手招了一辆出租车,朝着中环方向前去了。

香港,中环的一间小办公楼内:

金镛看完手中的东方日报,合起后放下,说道:“杨生果然厉害,这一招,至少能够帮助几十万严重缺水的普通人了。”

旁边的沈宝新则道:“方法是好方法,可没有足够的财力与关系,怎么可能做的起来?整个香港也没几个人能够做到。

投入几百上千万买地建水池以及相关设备、还需要铺设管道,这明显也需要与港府的关系,不然自来水厂能这么配合?

还得有货船运水,不然光有这些有什么用?你建好了港府也不会给你水?然后还需要人力维持现场环境、又要有传媒来宣传这件事,不然也没多少人知道。”

“是啊。”金镛点点头:“果然还是那句话,想做成大事,靠幻想是没用的,要投入实际啊。”

沈宝新说道:“也不是,笔杆子也是很有作用的,难民事件如果不是你顶住压力长时间报道,港府才不会管这件事。”

“那也是因为我有了足够名气,不然这样操作,港府马上就能封了我的明报。”金镛摇摇头说道。

自年初开始,香港的难民数量急剧增多,港府开始是不管这件事的,只要这些人不来繁华区就行了,于是派出大量军警,将人堵在水梧桐山上。

因为没有食物,也没有什么水,他们日子过的很惨,香港多家媒体都没有报道此事,只有金镛敢上,全力曝光后,港府也不得不提供一些基本的生存物资。

沈宝新笑道:“现在杨文东也是利用你的名气啊,想让你给他写立圣的文章啊。”

“他要是真的能够帮助几十万贫苦人群,那我就是不要钱,也愿意给他写。”金镛顿了顿,又道:“再说,难民那些事,杨文东虽然没有出面,但也帮助了不少,只是在暗处罢了。”

之前明报在明处呼吁港府及社会群众帮助难民,而杨文东则是一直在通过明报提供的消息,送上多批卡车的食物。

二人也算是默契配合了,事后了无尘。

沈宝新点点头说道:“嗯,看来杨文东的本质,就是想帮助大部分穷苦人群,不管是香港的,还是内地的;

只是因为他的生意太大了,有些事情他站在最前面太敏感了,会影响很大,所以就只能暗中帮助了。”

“差不多,我也是这么想的。”金镛点点头:“这次他是帮助香港解决旱灾问题,光明正大,谁都不会说一句不好,所以这次他才的站出来了。”

沈宝新又道:“倒也不能这么说,这件事他站出来也会有最佳效果。”

“嗯,那我们就推波助澜一把。”金镛道:“我也写一篇文章,将这件事彻底说清楚,也顺便呼吁一下社会大众一起捐款,这才是最重要的。”

沈宝新业同意道:“对,杨文东虽然有钱,但旱灾是长期的持续的,让他一个人持续投入也很困难;

那接受社会大众的捐款就是最佳模式了,只有解决旱灾问题,那整个香港社会才能一起发展,不然长时间缺水,发电与工业要是出问题,那就全完了。”

金镛点点头:“嗯,这一点,我也会在文章中说清楚的,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淡水在工业与经济中的重要性。”

PS: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