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241章 航运规模大扩张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241章 航运规模大扩张

作者:水下野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好的。”魏泽涛又说道:“杨生,王永庆那边对于聚乙烯也有了回复,他说德国那边有着一种高压聚合生产技术,但是需要购买这样的生产线,起步就需要至少10万美元;

而且聚乙烯也分很多种,最好是我们拿到材料以及相关资料后,再给他进行挑选不同设备,因为每一种材料对应的设备参数可能都不一样。”

“嗯,那行,还是先拿到材料的专利再说。”杨文东点点头说道:“等这个到手了,我们再考虑后面的事情。”

魏泽涛领命离开后,苏依依也拿到袋子,使劲的揉了几下,发出了有些刺耳的声音。

“听着挺难受的。”杨文东顿时感觉耳朵里有些发麻了,他不是很喜欢这种声音,类似划玻璃的刺耳声,他也不喜欢。

“我没这种感觉啊。”苏依依停了下来,又说道:“撕不破,这个袋子挺好的啊、”

“还能防水,你去试试。”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嗯”苏依依立刻站了起来,小跑向了办公室后方的单独卫生间,随着一阵水声过去,她又出来了,回到原位置后说道:“这个比纸袋子或者竹篮子好多了。”

“那是当然。”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所以我想在香港生产,实惠太多了,这个东西,对普通人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欧美这些经济强的地方,普通人用的多的就是纸袋子。

亚洲这边普通人可用不起纸袋子,这玩意成本比塑料袋还要贵多了,又怕水,也扛不住重物,虽然算不上一次性,但能够使用的次数也是有限的。

而无论是欧洲的纸袋子还是亚洲的竹篮子,成本都是远高于塑料袋的。

但塑料袋还不是完美的时候,欧美人可能就不太喜欢了,可亚洲这边,大部分人是不会嫌弃的,只会觉得这东西便宜还能防水,又能折叠,至于那一点铬手,穷人是不配矫情的

苏依依点点头说道:“我都觉得很方便了,其他人肯定也一样,就是可惜,这個东西需要特殊材料,不然东哥你又能注册专利了。”

“想什么呢。”杨文东摇摇头:“这东西要是普通材料就能做出来,也轮不到我们了。”

“也对。”苏依依尴尬笑了笑,又问道:“不过这个东西就算有专利,估计作用也不大,很多人会做盗版,都没办法追责。”

“那是肯定的。”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所以我也没打算跟便利贴一样,靠着这个塑料袋赚钱,我只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将成本降到最低,然后低利润投放各国市场就行了。”

专利的保护作用,对比可口可乐的最低售价模式,那就是渣渣!

只要我卖的够便宜,不侵犯别人专利的情况下,那就能席卷整个市场,经济竞争的本质就是性价比,质量差不多的情况下,谁能够做到最便宜,谁就是王者,吊打所有人。

苏依依问道:“不准备赚钱?”

“赚钱的方法多了去了。”杨文东说道:“这个塑料袋,天生就不可能暴利,那还不如直接做成微利,只要我卖的数量足够多,最终利润还是会不低的;

再说,数量足够多,就能让更多的人有工作,这个意义更大。”

单纯只看赚钱,香港的地产就能让杨文东赚的盆满钵满,可作为一个企业家,不能只看银行卡里的数字,在这个时代,赚到百万港元,基本上就是一辈子无忧了。

实业这一块,除了赚钱,带动就业也非常重要,特别是眼下的香港,大量的外人涌入,虽说他不一定会直接招聘这些人,可劳动力市场是一体的,哪怕自己招聘了大量其他人,最终也会让这些外人更容易找到工作。

更不要说大型工厂带来的衍生工作岗位了。

“嗯,薄利多销。”苏依依点点头。

杨文东曾经教过她很多商业方面的知识。

随后,杨文东将塑料袋收了起来,说道:“购买别人的专利,这件事估计也没那么快完成,说不定还买不到,等欧洲那边有消息再说吧。”

其他人也不是傻子,或许他们也能看到塑料袋子的庞大价值,自己想去收购,也不是一定能成功的。

不过,实在不行就退一步,想办法拿到授权,一家欧洲小公司,显然也没能力在亚洲生产以及开拓市场,这样成功的可能性要高一点,但这样的话,就有些受制于人了。

只有等欧洲那边的反馈再说了。

“嗯”苏依依点点头。

下午:

“杨生,杨夫人。”郑玉华来到老板办公室后,招呼说道。

“坐。”杨文东示意后,问道:“日本那边的五艘货轮,谈的怎么样了?”

郑玉华回答说道:“基本上已经差不多了,就剩下价格,另外还有日本银行的一些利息问题。”

“嗯。”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道:“交期呢?”

郑玉华说道:“五艘货轮的交期一共是一年半,他们会采用多艘船坞共同建设,第一艘会在10个月内建成。”

“行,时间还可以。”杨文东点点头道:“那就尽快达成价格上的一致,航运市场最近还不错,我们为了最后的价格浪费时间,也不划算,这方面也要考虑一下。”

60年代,整个航运市场都是大爆发的时代,本质原因也是因为全球经济发展迅速。

经济强了之后,自然就需要购买很多自己国家生产不了的商品,再加上老美在二战后一直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虽然本质是为了自己,但全球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也在大幅度增加。

而造船产业的发展速度,可是比不上需求的,因此,航运业一直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明白,我会尽快与日方达成协议。”郑玉华答应说道。

杨文东又问道:“那二手货船的进展怎么样了,长兴实业的新产业园竣工了,主要就是生产行李箱的,等到了明年年初,产量就会比现在大多了。”

目前,行李箱出口还是需要依赖自己的船,不然这么占空间的货物,租其他船能亏死。

而购买的新船也不会用于运输行李箱,经济上不划算,用二手货轮就行了,反正货物轻,对船身部件损耗也低,特别是以后自己还有修船厂,那就更方便了。

当然,也不会只装行李箱,还会适当搭配一些其他重一点的货物。

郑玉华说道:“这几个月我放出消息,也找到了6艘二手货轮,然后也派人去看了,比较旧,不过我们自己能维护的话,应该不是问题。

而欧洲那边,大概在月初也有几家船运公司联系我了,他们手中一共有13艘旧一点的货轮想要处置掉,询问我这边有没有兴趣。

我也派人去看了,反馈来说也还不错,不比我们从美国购买的货轮质量差。”

“一共19艘?”杨文东心中若有所思,这个数量倒是真的足够了。

郑玉华又说道:“杨生,货轮也都是有寿命的,包括我们现有的几艘货轮,就算我们维护的再好,估计用到1970年前后,就可能不太行了,这19艘也差不多。”

“彻底不能用了吗?”杨文东又问道。

郑玉华回答说道:“这倒不至于,但船太旧了,维护成本就会急剧增加,经济上不划算了。”

“这没什么关系,到时候再说吧。”杨文东丝毫不在意。

就算没有中东危机,几年下来,也早就能赚回本了。

中东危机那几年,夸张点来说,一艘船一年能够赚回本钱,三年就是血赚,而苏伊士运河,可是一直关闭了8年。

哪怕自己的二手船,维护成本增加了,正常情况下会亏钱,可碰到航运危机,绝对还是能赚的。

当然,最赚钱的时候还是前面几年,后面因为更多船只下水,就没那么暴利了。

郑玉华点点头,又说道:“杨生,我们买了这么多货轮,现有的修船厂只有一个船坞,加上我们还要做外面的生意,恐怕也不会够用的。”

“那就扩张。”杨文东同意说道:“当初买地的时候就买了足够建5间船坞的地皮,就是为了考虑到以后的需求。”

在葵涌建船坞,怎么着也不亏,不拆迁自己以后就近赚港口上货轮的钱,拆迁了自己还有机会获得码头。

“那就好,不过也要等到一号船坞建起来才考虑下一个。”郑玉华道:“不然人员方面可能不够。”

杨文东又问:“去湾湾挖人,怎么样了?”

之前原本是准备在香港其他修船厂挖人的,但考虑到这方面人才太少,还是直接从湾湾那边挖人更方便。

郑玉华道:“我们从湾湾挖来了30多人,目前也还在培训,另外,包生的海事学院已经建起来了,招生也开始了,估计最快一批,半年后就能进船坞实习了。”

“那就好,包玉冈这个想法,的确能够缓解缺人的问题。”杨文东夸赞说道。

这也给了他一定的启思,等以后自己进军更高端的产业,没人的话,可能也就需要自己培养了,或者,辅助香港本土大学,来增加相关学科……

“对的,这样的话,人就不会是个头疼的问题了。”郑玉华顿了顿,又说道:“那就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这19艘货轮,因为是二手的,银行那边估计不接受贷款……”

“倒不是绝对不一定,我来想办法。”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道:“大概价格是多少?”

香港的很多船王,在发家后逐步抛弃二手货轮,一个是因为总是容易出质量问题,另外一个就是资金问题了。

诚然二手货轮便宜,可正常的银行连新船都不太愿意贷款,更不要说旧货轮了,这就导致了买质量好一点的二手货轮,反而可能需要更高的资金。

郑玉华连忙递上了一份文件,说道:“这是对方的报价,还没有还价,我已经整理出来了。

6艘单独的货轮,新旧程度不一,加起来报价是250万美元,欧洲那边13艘货轮,相对来说更旧一点,报价需要400万美元。

我估计压价的话,能打个85折左右。”

杨文东心算了下,道:“那也就是需要550万美元左右,差不多3000万港元多一点了。”

原本是打算买非常便宜的废船,但废船也不是到处都有,如果有稍微好一点的,那自然也可以,反正后面能轻松赚回来。

“是的。”郑玉华说道:“我也知道集团这段时间用钱的地方比较多,这笔资金,的确不小了。”

杨文东摇摇头说道:“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整个香港,不管是做地产的还是做航运的,甚至做工业的,谁不是负债经营?

这19艘货轮,虽然不能抵押,但我的其他业务,基本上都是可以抵押的,所以问题也不是很大。”

敢动用杠杆,才能起飞,这是永恒的道理,特别是地产与航运,更是要把银行的钱用到极致。

作为知晓未来的杨文东,他自然也敢这么操作。

况且,给他最大信心的,就是长兴实业这个超级工业巨头,其本身没有任何负债,每一年的利润都是极高的,这是整个集团的现金奶牛。

“那我们这是要全拿下来这些货轮?”郑玉华都有些不敢相信了。

加上5艘新船,这两笔交易一旦达成,长兴航运就有了30艘货轮了,一下子就会成为仅次于董浩云、赵从衍的新华人航运公司了。

“只要船的质量没有问题,价格还可以,那就拿下来。”杨文东没有丝毫犹豫。

这些船或许在未来几年,一艘就能给他赚两三艘新船的钱。

更何况,明年下半年旱灾就要到来,他更需要做好准备运水,不然香港老百姓受罪,他的现金奶牛长兴实业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好的,那我这就跟他们展开协谈。”郑玉华欣喜说道。

作为经理人,谁都愿意自己管理的产业更大更多的。

“嗯,不用担心资金,尽快拿下这些船。”杨文东再次说道。

他要快速成为香港的船王,这样,才更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

PS: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