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208章 声名鹊起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208章 声名鹊起

作者:水下野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4月10日,明报与港华日报的首页,第一次出现了更加吸引人眼球的新闻题目:《独家专访:便利贴大王杨文东的创业经历与对香港的未来规划》。

港岛金钟:

一辆轿车停在了一间报亭之前,一名中年秃顶男子下车后,对着报亭老板说道:“来几份报纸。”

“好嘞,贾生,这几份报纸是我特意给您挑的。”报亭老板也早就准备好了。

他认识这位贾生,是报亭的熟客,几乎每天都是雷打不动的前来购买报纸,而为了稳住熟客,他也是挑一些有价值的报纸给他,不敢掺水。

贾老板接过报纸,留下5块钱后,也不用找钱了,便回到了自己的车上。

“便利贴大王?”贾老板看到报纸封面标题后,立刻来了兴趣。

旁边的中年女子目光也看了过来:“杨文东吗?最近他的新闻特别多,好多报纸上都有他唉。”

“哈哈,能不高吗?”贾老板道:“观塘的万人产业园,太震撼了,我们年轻的时候,香港如果有这种企业,又怎么会苦成那样啊。”

“是啊,给我看看。”中年女子也想看看内容。

贾老板挑了下,道:“这明报与港华日报是一样的内容,你看明报吧,正好你也喜欢看金镛。”

中年女子笑说道:“你就喜欢看古龙的?”

“不是,就是《飞狐外传》我不太喜欢,神雕与射雕还是不错的。”贾老板回道。

二人也没再纠结爱好问题,都认真的看了起来,过了会,贾老板说道:“这便利贴大王,雄心还真大啊,说以后要带动几万人就业,那就业数量不是比怡和、太古、会德丰还要多?”

中年女子说道:“比他们多又怎么了?谁说华资企业就比不了英资啊?

我们华人出现这样厉害的人,可真是大福气啊,几万人就业,说不定过几年后,很多人都可以搬离寮屋了。”

“嗯,出身寮屋,创业成功之后致力于将其他同胞也搬离寮屋,比我们当年强太多了。”贾老板感慨万分。

中年女子笑说道:“伱还想跟杨文东比,哈哈。”

“笑什么?我们的心都是一样的,就是能力比不过人家罢了。”贾老板顿了顿,又说道:“不过,这报纸上说杨文东看好电子产业,我也觉得不错,现在收音机卖的可好了,要不,咱们也试试?”

“嗯,的确不错,反正买点东西来组装就行了。”中年女子点点头说道。

“那走吧,去调查看看。”贾老板连忙启动汽车,留下了报亭老板一尾的黑气。

观塘,寮屋区:

一名男子正在给一群聚集在一起的年轻人,大声喧嚷着,而他的手中,也有一本本子,上面似乎记录着很多东西。

一名寮屋青年举手问道:“我们不识字,能进工厂?”

“当然可以,这是我们长兴集团特意照顾寮屋群众的福利。”男子大声说道:“你们可以去做搬运工、或者最简单的组装,总之就是干体力活的。

会有点累,不过比起码头与一般的货仓要好一点,而且每个月准时发工资,也有吃的与住的地方。”

“有住的?”一群人顿时哗然,又有一人问道:“你们给我们住的地方?”

为首男子回道:“对,就是在工厂旁边的宿舍楼里,采用大宿舍模式,每个人一张小床,一个小柜子,比你们现在住的寮屋要好多,至少不用担心风和雨。

不过规矩很多,特别是关于安全方面的,谁要是违规,就会被开除。”

“嗡嗡嗡~~”下方几十人互相讨论起来,上方的人又说道:“这件事你们也帮着宣传出去。”

随后,男子便走下石头高处。

“立明?”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赵立明回头笑道:“浩宇,你那边怎么样了?”

“通知了一部分了。”林浩宇道:“不过这片寮屋不小,今天估计通知不完了。”

赵立明点点头:“是啊,比我们以前在尖沙咀住的地方还大,这还是去年火灾之后的规模。”

林浩宇又道:“东哥说的还真没错,就算报纸上再怎么宣传,寮屋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情况。”

“正常,你说三年前的我们,字都不认识,馒头都不够吃,你会花钱买报纸吗?”赵立明反问:“也就东哥那时候认识字,还是捡的别人看完的报纸,才了解了一点外面的情况。”

林浩宇感叹说道:“是啊,明明我们几年前也是过的这样的日子,现在感觉都快忘了。”

“别说了,做事,东哥的目的,就是让这些寮屋的人,至少一个家庭里有一个人能有工作。”赵立明精力十足,道:“想想这个目标,我都觉得很开心啊。”

“我也是。”林浩宇赞同说道:“就是看这寮屋的规模,东哥的产业园恐怕也不够招人的,而且也不能都从这边招人,只能说稍微照顾一点。”

“一步一步来吧。”赵立明道:“你看报纸上东哥的未来,是打算再扩大几倍的,说不定也就成了。”

“哈哈,是的。”林浩宇笑说道:“走吧,东哥也就相信我们,才把这个事交给我们来负责了,越干越开心啊。”

当看到那么多孩子、年轻人,他们犹如看到了曾经的自己,能够帮助就业,也让他们都有了不小的成就感。

赵立明又说道:“对了,依依姐快生了吧?”

“是的,下个月吧。”林浩宇道:“咱们也要准备一点小礼物。”

“嗯嗯.”

万人产业园的热度,在新闻报纸以及部分人工的推动之下,前者几乎告知了香港的所有识字阶层,后者则是告知了最底层的人,他们不识字,不过也是可以传递消息的。

4月底,长兴实业在观塘工厂的前方,建好了一层面积高到万尺(1000平米)的接待中心,开始成规模的为将来的工厂面试工人。

消息传出,大量人群朝着这边而来,每天上午,都有上千人,将门口围的水泄不通,不得已之下,长兴实业还请来了当地的警察局来维护治安,避免发生踩踏事件。

而面试也是分为数种,一种是技术工人或者识字较多的,这种是工厂的根基,必须有着高强制要求;

另外一种就是专门招聘普通人,也是优先选取年轻人,不过会朝着寮屋或者穷人方面倾斜,至于识别方法,倒也不算很准,但这样的人,一般也都是很瘦的.

“所有的资料,都需要是真的,谁要是作假,以后发现直接开除。”一名男子拿着一个喇叭大声吼道:“不识字的,可以让我们的人记录,你们也可以让这边的记者朋友帮你们看看。”

在香港这样的小地方,有着几十家报社,一点屁大的事情都会引起关注,更不要说这里每天都有数千人聚集前来面试了。

一名年轻记者,站在高处,拍着照片,身后一人说道:“这人可真多啊,感觉每天都有几千人。”

“是啊,万人产业园,也是不够的。”记者点点头说道。

身后人道:“不过我估计也有一些人每天都来。”

记者回道:“正常,长兴实业那边一直在引导来一次就够了,你可知道,这边第一天中午的时候,这边高管看到很多人很久没吃饭,还发了一点馒头,结果第二天来的人差点挤爆了,后来就不敢发了。”

“一个馒头?我都不知道该笑还是不该笑了。”身后人叹息说道。

记者也道:“是啊,不过这几年比以前好多了,我准备去采访几个人,现在关于杨文东的报道,都是站在太高的角度分析;

我想站在普通人角度,写一篇万人产业园对于普通人的影响,你觉得怎么样?”

身后人夸赞说道:“好主意。”

“那我去了。”记者说完,便去寻找目标了。

万人产业园的影响还在继续,金镛专访之后,不少记者也开始联系长兴集团,想要进行再一次采访。

杨文东也适度的选择了其中两家规模较大的接受了采访,一家是星系日报,这家规模比明报还要大的多,另外一家则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

采访的内容,基本上也就是跟金庸的差不多,最多就是广度上不一样。

两份报纸的内容上报后,杨文东在香港,名气也在飞速扩大,似乎有了下一代华人商界巅峰大佬的趋势。

PS: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