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207章 全港热议及金镛的采访

观塘:

“兄弟,要不要租商铺?”一名中年人,靠近一年轻男子,说道:“咱房子的位置,可是靠近长兴实业未来的万人产业园的,我看兄弟你像个生意人,租下来,以后绝对发大财啊。”

年轻人反问道:“这么好,你自己怎么不做生意?”

中年人说道:“咱没这个脑子啊,之前从内地过来的,辛苦半辈子才在观塘这边买了一间房子,没想到现在赚大了。”

“运气的确不错。”年轻人笑了笑,随后问道:“那最近观塘这边生意比以前好多了?”

“好的太多了,你可不知道啊,”中年人似乎打开了话匣子,道:“以前我们这些地方,都碰不到几个外面的人,现在啊,可全都是;

伱可不知道,多少人都来到这附近了,有炒房的、有做生意的,我们家房子因为靠近马路,有好几拨人,想要花几倍价格买走呢。”

年轻人笑说道:“那你可别卖了,以后会更值钱。”

中年人道:‘当然,我又不傻。’

年轻人又问道:“那过来找工作的人多不多?”

“多啊,其实这些人才是最多的。”中年人说道:“之前寮屋火灾,观塘周边游荡的人有一些,但万人产业园的消息公布之后,很多人就来到附近了。

听说长兴集团也已经在开始招聘了,那福利可真是好啊,只要应聘上了,虽然现在不上班,但可以来工地附近干活,做做小工,也能混个温饱了。

如果实在没那么多工作,还可以预支以后的工资,先给一点基本的生活费。”

“这长兴集团的老板,还真是大善人啊。”年轻人感慨说道:“香港的资本家,我还没见过提前给工人工资的,能按时发工资的就不错了。”

中年人笑说道:“那当然,便利贴大王可是我们穷人之中出现的富豪,人家创业成功后,对自己的工人也是非常好的;

不信你可以去尖沙咀那边问问,随便谁说道便利贴大王,可都是要竖起大拇指的。”

年轻人好奇问道:“你也是在尖沙咀工作的?”

“对啊,不过只是在人家长兴集团的供应商公司工作,福利还是比不过长兴集团的。”中年人叹气说道:“可惜进不去长兴啊,我知道的晚了点。”

年轻人笑说道:“那现在就可以了,还在家附近。”

“是啊。”中年人点点头,随后反应过来:“对了,你还要不要租房子,跟你扯了半天了,看你样子像是套话的?”

“我是星系日报的记者。”年轻人立刻说道:“我想就观塘这边,因为长兴万人产业园的出现,有什么改变,做个详细的采访。”

“采访?可以。”中年人想了想也答应下来,上报纸了对他们也有好处,但还是问道:“你们怎么不去采访便利贴大王啊?”

“人家也不接受我采访啊。”年轻人笑说道:“我这种级别不够啊。”

《观塘剧变:万人产业园带来的巨大城镇商机》

4月3日,星系日报再次以更专业的角度,分析了一个万人产业园的大型工厂,给观塘这样一个曾经贫困地区,带来的无限商机与机遇。

首先,最直接一点就是大量的穷人,可以有了直接的工作,不仅仅是工厂本身,还有周边大量的服务行业,比如吃饭、游乐场、电影院等等。

第二就是当地房价与房租的大涨,第一波受益人就是本地土著,还有那些即将拆迁的家庭,他们可都是将便利贴大王杨文东列为活菩萨了,原本还得苦逼的工作,结果时来运转,转身变成可以天天收租的房东了。

第三就是部分地产资本,也开始蠢蠢欲动,派人前来观塘附近查看地形,虽然目前还没有什么动静,但后续必然会有投资,而这些投资,必然会给本地人带来足够的工作岗位,及其他经济方面的好处。

报纸内容一出,顿时又是全港热议。

之前那次曝光,也只是简单的一说了下长兴集团买下了850万尺地皮,外加即将建一个万人产业园。

可也没多少人知道,这样的一个产业园,会对当地的经济带来多大的好处,会带给香港多少人高薪的工作,大部分人也不懂。

现在报纸内容一出,所有人才知道,原来他们曾经看不起的工厂,一旦有了规模,居然能够带动这么多的经济体量。

中环,一间办公室内:

“老板,我觉得我们应该进军观塘的地产市场。”一名中年男子对着自己的老板说道。

老板点点头:“你也看好这个万人产业园?”

“对,本来我也只是知道这件事,但星系日报详细报道之后,我又查看了下日本一些大型工厂附近的经济,是真的影响巨大。”

中年男子说道:“一个小城市的人,都靠着一个工厂生活,然后只要工厂不出问题,那这个地方的所有人,就都会有着长期稳定的收益。

不仅仅是工厂的工人,工人们拿钱回家,家里人会消费,消费会带动各行各业,这些各行各业的人也会消费,带动更多的人,经济循环之下,所以万人的工厂,可能能够养活几十万人。

而这些人,都是需要房子的,这就是我们的机会了,越早进入越好。”

“嗯,不错,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老板点点头说道:“我现在也是明白了为什么长兴地产之前大规模在观塘买地了,原来是内部消息了。”

“有了这样的工厂,何愁不好做地产啊。”中年男子笑说道:“不过,他们吃肉,我们还是能喝一杯汤的。”

老板说道:“那行,立刻去附近考察,不过我估计港府肯定也会准备在那附近拍卖地皮了,他们可是精明人。”

“是啊。”中年男子说道:“不过不管怎么样,我们可以先买旧楼,趁着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先行一步。”

“行,放手去做吧。”老板答应说道:“有合适的,我肯定会同意。”

“是。”中年男子回答道。

香港不少的地产商人,也都开始发现了未来观塘的价值,大动作还没有,但也都来考察了。

于是,观塘的地皮价格,开始了上涨,长兴万人产业园第一波收益群体,开始得到了自己的好处,不仅仅是工业园周围,而是几乎整个观塘,特别是城镇中心,这里永远是地方经济的核心。

将军澳:

一群穿着补丁的男孩,正在以碎布帮着其中一人受伤的手部止血。

“阿龙,咱们还是别混帮会了。”一名少女有些泪目的说道:“我怕你哪一天,真的会被砍死啊。”

手上的阿龙说道:“我也不想啊,可不混帮会,咱们吃什么。”

“其实,有一个去处。”旁边一个年纪更小的男孩说道:“我上次在一家报亭附近捡废纸,听到有人说,观塘那边来了一个超级大的工厂,是便利贴大王杨文东的工厂,马上就要招人了。”

“便利贴大王?”阿龙听到名字后,都快忘了手中的伤口,说道:“真的?我早就听说过便利贴大王的工厂工资很高,还经常发很多吃的;

就是在尖沙咀,离我们这太远了,想去也去不了。”

刚刚还有些泪目的少女开心说道:“那我们赶紧去试试吧,观塘离我们这很近唉,以后来回上班也不麻烦,总比我们这样跑去打架,要好多了。”

“但是想脱离帮会,很难啊。”阿龙有些害怕。

小弟说道:“龙哥,你就说你手受伤了,以后不能打架了,帮会那边,也不至于为难你,顶多不给我们钱了。

我们要是能够进工厂,他们也不会管我们的。”

“好,那走,去试试。”阿龙也下定决心:“能有工作,谁还愿意去打架啊,实在是之前将军澳附近,没什么工厂啊。”

“嗯,不过还是等到你的手好一点再去吧。”少女担心说道。

阿龙点点头:“好。”

4月4日,港华大厦,杨文东迎来了一位客人。

“查先生,好久不见了。”杨文东笑着对金镛说道。

金镛笑说道:“是啊,好久不见了,想不到杨生不声不响之间,就放出了一个这么大的新闻,我知道后,可是感慨万分啊。”

“怎么说?查生难道在观塘也有不少物业?”杨文东笑了笑问道。

“那倒不是。”金镛摇摇头说道:“当我听到你这个产业园能够在观塘招聘万人的时候,心里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那么多的灾民,终于有活路了。

之前我也在明报上呼吁社会各界为他们捐款,可一切也只是杯水车薪,还是杨生的方法好啊,现在不但解决了温饱,他们估计很快都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了。”

杨文东跟着说道:“也算是各取所需了,我本身,也是需要大量人为我工作的,而且能够帮助这些人,我也算是很开心的。”

这倒不是虚情假意,能够帮助他人,是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点的善意,只不过很多时候,帮人没有好处,可能还有坏处,于是就又被私心或者自我保护的意识所掩盖了。

比如前世的“扶老人”,在某个事情还没有扩大之前,很多人还是愿意的,但在那之后,没“亿”点资产的,正常人还是真的不敢上去的,就怕一不小心自己倾家荡产。

“能够这样长久的互助,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啊。”金镛赞叹说道:“恐怕整个香港,也就只有杨生能够做到这点了。”

“所以,我也非常看重工业的发展。”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希望有一天,我的工业规模,能够比现在还要大几倍甚至十倍,这样,就能几乎覆盖香港的大量普通人了。”

金镛笑说道:“那我真心预祝杨生能够成功了。”

“多谢。”杨文东又问道:“查生,你这次来,是为何事?”

他可不觉得金镛过来,就是为了吹捧一下自己,肯定有着其他目的。

金镛笑了笑,回答说道:“我想给你做个正式专访,我知道这几年,你一直没有接受各家媒体的专访,可能你不太喜欢太过高调。

但现在的情况和之前不一样了,这个万人产业园,让你直接成为了香港最知名的华人商人,港府那边对你以后的策略,肯定也会不一样;

所以继续保持低调,没什么意义了,相反,你更应该保持高调,成为香港最知名的人士,成为一句话足以影响香港经济的华人才对。”

“倒也是。”杨文东也点点头,不同时候,对外策略也是不一样的。

之前保持低调是因为自己的工业与香港其他人关系不大,主要市场又不在香港,加上事业刚刚起步,对于人身安全方面,也比较担心。

而现在工业规模已经太大了,大到港府需要依赖自己来解决实业问题甚至社会稳定问题,同样,自己的工厂带来的衍生经济效应,还能够影响当地的地产。

跟之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至于安全方面,通过这几年的投入,自己身边也有了几十人的专业团队了。

金镛又道:“所以我就想做个专访,杨生以为如何?”

杨文东则说道:“查生,在商言商,就算要做专访,不是应该由我自己的报社来负责吗?”

金镛回道:“自然也可以,你的报纸与我的明报客户群体不一样,其实没什么冲突,我们完全可以一起上映这个专访内容。”

“这样可不行。”杨文东则反对说道:“或许没坏处,但我也没好处啊。”

金镛笑说道:“杨生可真是一个合格的商人,那这样,我听说你收购了不少影院,以后是想进入电影领域吧?我给一部的影视版权给你如何,换这个机会?”

“随便哪一本?”杨文东问道。

“对,射雕、神雕都行。”金镛回答道。

杨文东想了想,答应说道:“那可以。”

这种专访,他或许会照顾一下自己的报纸,但更重要的是将内容传播出去,让整个香港人都知晓。

借助明报,也算是一个方法,金镛的名气也非常大,特别是是在普通群体之中。

金镛笑说道:“好,那这些是专访内容,你先看看。”

“查生看来是早就做好准备了。”杨文东接过纸张,看了眼。

上面的问题有三个;第一是创业过程描述,第二是未来规划,第三就是对香港经济的看法。

中规中矩,也没有什么突兀的问题,这种专访一般都是善意采访,采访之前也都协商好内容了,

金镛问道:“需不需要准备一下?”

杨文东说道:“没什么好装备的,我就先说一下,你这边记录好了,后面上什么内容,再协商。”

“行。”金镛点点头:“那就先第一个问题。”

杨文东想了想说道:“创业过程的话,其实跟社会上传播的也大差不差,不过有一点区别.”

人们都爱白手起家的富豪,所以杨文东的故事,有时候也被吹的太过分了,只是之前他从来没有纠正过,因为没必要。

现在也算是借着这个机会,官方正版的描述下了。

杨文东一边说,金镛则是一边记,过了差不多半小时,才算完成第一个问题,除了一些重要事情不能说的,其他的,杨文东也都讲了出来。

“哈哈,杨生的创业经历可真是精彩。”金镛夸赞说道。

“还行吧。”杨文东笑了笑。

金镛又问:“那未来的规划呢?”

杨文东回答:“这个问题就比较笼统了,关于我未来产业的规划,我不方便说很多,这是商业机密。

不过会影响到外界的规划,我可以说一点,就说长兴实业,虽然现在它的规模可以说是香港第一工厂,但这也只是开始;

在未来,长兴实业还会有更多的新产品,根据我的估算,会带来比现在更多的就业岗位。”

“这可真的是个好消息啊。”金镛问道:“那还是会在观塘投资吗?”

“这个我不确定,但应该会在香港。”杨文东回答道。

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模糊化处理,回答准确了,反而可能会给以后带来麻烦,因为肯定回答,甚至可能会导致观塘房价进一步暴涨。

虽说短期内,也会让长兴地产收益,可长期以后,如果不在那投资了,反而会引起负面效果,可能会得不偿失。

金镛点点头道:“能在香港,就很不错了。”

“我是香港人,自然愿意在香港投资,帮助香港华人摆脱贫困。”杨文东笑说道。

“哈哈,我们华人的确应该这样。”金镛又问道:‘那第三个问题,关于香港的未来,你怎么看?’

“我非常看好香港的未来,所以我目前的所有资产,几乎都在香港。”杨文东回道:“我相信,迟早有一天,香港能够成为亚洲最富裕的城市,堪比东京。”

“堪比东京?”金镛愣了下,问道:“杨生,你这个比喻,是不是太夸张了点?”

杨文东摇头说道:“并没有,东亚国家的文化,都是一直追求努力奋斗的,日本跟我们华人一样,只不过早发展了几十年;

只要给我们和平发展的机会,我相信,我们华人,一样能够取得成功,甚至更强。”

这一点,前世他穿越之前就是证据,不仅仅是内地,其他如韩国、湾湾的经济都很不错。

东亚华人区文化带,只要有发展的机会,就能崛起,虽说也有很多外在原因,可几个地方都成功了,就肯定有相同内因的。

金镛点点头说道:“杨生的理解,的确不一样。”

杨文东又道:“香港的经济,虽然也有港口优势的原因,但大量的工厂,能够成功,也一样是我们华人的努力。”

金镛点点头:“是啊,的确如此,香港这些年的发展,是真的很快。”

杨文东赞同道:“对,而且我估计未来十年,会发展的更快,特别是工业;

查生,借你的报纸传递一个消息出去,我非常看好电子产业的未来,在香港的工厂主,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往这个方向试试。”

“电子产业?”金镛也知道是什么,随后问道:“杨生似乎并没有投资电子产业啊?”

“目前还没有。”杨文东笑了笑。

电子产业,他自然不会放弃,甚至很早之前他就考虑到,但一直没有亲自下场。

一个是现有的工业产能就足够他头疼的了,再来几个爆款产品,生产不过来或者出质量问题就麻烦了。

第二则是,可能就算有爆款产品也生产不出来,因为香港这边没有电子产业的根基,这需要大量资本的进入才行,要不然,即使杨文东这边有什么高创意电子产品,但原材料需要全部进口,那就还是给别人白打工。

所以,如果能够催动香港工业资本早进入电子产业,对他也是有好处的。

“哈哈,好,看来杨生以后会在电子产业再出新辉煌了。”金镛笑了笑,道:“那我们再讨论下,香港的地产市场?这应该也是很多人关注的。”

杨文东摇摇头说道:“这个产业我没什么好说的,我虽然有一些物业,也有地产公司,不过不算是我的主业。”

虽然他非常看中地产,但这是因为地产能够带来巨大的财富。

但绝对不会将地产作为自己的核心主业,顶多成为之一。

金镛点点头道:“那好,这个问题,的确有些不太好讨论,那今天的采访就这样,等明天我将内容做好了,再送你看一眼;

你这边确认没问题,我这边可以与港华日报,一起发布。”

“行。”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金镛又说道:“杨生,这个采访内容,估计是能够小幅度影响香港经济的,所以作为朋友,我需要建议你,以后接受其他采访,可得谨慎发言了,因为你的影响力,已经非常大了。”

“明白,多谢提醒。”杨文东说道。

当影响力足够的时候,一句话,的确可以决定一个地方的短时间经济了。

这也是未来的常态了。

第二天,金镛又亲自将赶好的内容送了过来。

杨文东看了一眼,与昨天的采访内容差不多,不过报纸上的文字自然不可能是口头用语,金镛还以他的文采,加了很多描述的词,让整个内容变的更加有趣。

“怎么样?”金镛喝着茶问道。

杨文东道:“可以,就这么出吧。”

“那好,我这去找秦志业秦生。”金镛笑了笑说道。

PS:求月票

晚上一章会晚一点,大概11点左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