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中的仙与大王 > 【045】叔父口才

三国中的仙与大王 【045】叔父口才

作者:薛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4:35:02 来源:蚂蚁文学

一箭杀敌,摧枯拉朽!

眼见此情此景,那并州骑中为首者,下意识握紧双拳。只抹了一眼奔流不息的渚水与跳河寻人的[琅琊众],他便转而低头望向双臂。

双臂之上,有两道升腾、摇曳的二尺[异能之火]。遐思小半刻,骑士挥手散去异火,心中有了计较。

百丈之远、凝虚作箭,败敌如唾掌而决。

莫说麾下号称“箭无虚发”的曹性,即便是自比“箭戟无双”的他,也不得不叹息一声——[仙家箭术]果非凡夫俗子可比。

可笑他吕奉先自恃修行[异火]甚速,自诩拔群超凡。然与这[仙术]一比较,却实在不值一提了。

有传言说,这黄汉升原本只是南阳宛县的一名普通曲长,平日里因“幼子垂病”而四处奔波求医。家境由此败落,其人亦面多老色。任谁也没想到,命运多舛的他,竟于这不惑之年得了仙缘。

普通一老卒得赐[仙法]就有如此之威,若他吕布得之,又将如何?

若有机会,吕某人定要往那白虎山一行。

吕布胡乱想着,一旁的荀攸也是思绪万千。燕大王曾言,他、陈琳以及远在洛阳的何大将军,都是[生具灵根者]。只要得[仙宝]点化,就可踏入仙途。不仅免去“强塑之法”的耗时费力,更可直接拥有强大的“天赋神通”。

掌霏霏雨雪、浴烈火雷霆,陆跨象狮虎狼、腾空踏鹤乘龙,挥手间活人白骨、一刹那返老还童。

只此一想,便令人心驰神往、无限憧憬。

荀攸二十又七,若论及经学、文章,他早已是海内名士。若比起官道仕途,他任黄门侍郎一职,凡政之弛张、事之与夺,皆可参议。

这等身家,换作是旧秦、前汉,怎都是个鹏徙南冥、锦绣前程。但眼下却是不同了。

时至今日,别说拿[黄门侍郎]与[仙门真传]做比较,就是与[内门弟子]放在一起,但凡有些见识的人,也都会把[黄门侍郎]抛之脑后,而一头扎进那[仙门]里。

荀攸的心里,也如此掂量。

若不是顾及荀家家主的安排、若不为报效何进的礼遇之情,他早就罢官离职,踏进那[白虎山]上、[仙弈亭]中。

不单单荀攸,[辅政阁]的陈琳、袁家的袁遗袁谭、汉军中的孙坚等人,莫不如是。

而且,近处如渚水畔,远处如天下世家、郡县寒门,也都如此想。

区别只在于,有的人,如荀攸这种,有底气参与[仙弈亭]中的“仙人棋局”,却囿于凡尘俗事、人情樊篱,一时半会去不得。

而有的人,像何大将军,文不成、武不就的。“大比”打不过、“棋路”走不通,“父老五选会”又没那个水磨功夫。当然何大将军也有些舍不得风光仕途,与“国舅爷”的身份。

不过,何大将军也算不傻。有“史侯刘辩”做枢纽,大将军府与[白虎山]“交流”甚多。另外,不管是朝堂议政,亦或是赈灾救急,何大将军向来唯[白虎山]马首是瞻。虽说因此几次触怒汉帝刘宏,但他依然如故。

何大将军只盼自己这几番“苦心孤诣”,能入得“小大王”的法眼。盼着有那么一天,“小大王”仙颜大悦,赐下一枚“仙宝”来。

他也不是没想过主动讨要,但总觉得火候不足。怕一旦张口、求而不得,就没了转圜余地,继而“仙路”断绝,“长生”成为泡影。

那就得不偿失了!

…………

渚水营寨,在那一抹箭光消逝后,静默良久。直到袁术絮絮叨叨的声音再次响起,才打破了这份寂静。

袁术要“救”袁绍,不在于那丝丝缕缕、近乎于无的“兄弟情谊”,而是因为袁家人反复数次的叮嘱、乞求。

自白虎山出发时,袁术与袁胤擦肩而过、未得一见。然在出发之前,其父袁逢多次快马投书,书札中着墨最多的一句就是“人之恩亲,无如兄弟之厚者”。

而来到渚水后,大兄袁遗动之以孝悌情,晓之以伦常理。大侄袁谭,则无只语片言,只凝着那双泪眼,叩首再三。

袁术无奈,只得用心规劝自家“不识时务”的庶子兄长。奈何这劝词,听得袁家老少眼皮直跳:“袁本初!你这鼠厮莫作鲰生之愚!再不磕头束手,负荆……”

“袁郎将为天子练兵、奉旨剿贼,何错之有?反倒是贵[仙门]所行之事,与你家燕大王之言大相径庭。”

说话的是袁绍的好友周毖。他未等袁术的“胡话”说完,就再次将方才“天子之令、大王之言”的话头提起。

他也畏惧[仙术]之威,但确实不相信眼下“小大王出游”的白虎山,有与郎将、与朝堂正面冲突的决心。

“为天子练兵,自然无错。剿灭山匪,本也是理所应当。但是你袁本初,不分善恶,一概剿之;罔顾民匪,悉数刑之。痛失怙恃的垂髫幼子何以生存?服役边关的无辜丈夫、支离破碎的家园,又将何去何从?”

关羽声音沉凝,一如汹涌浪潮下的暗礁,继续道:“你[异能署]于太行山中,捕杀兽禽、不留幼仔,采挖药草、断绝根茎。尔等倒是得了一时爽快,却害得无数‘赖山中猎物草茎为食、为生’的山民们缺衣少食。若再逢一个凶年饥岁、旱涝不均的年景,不知会有多少灾民流黎,骷髅骴骨。”

关羽出身草莽,因流落江湖的个人经历,见多了“满路哀鸿、百室流离”,对“庶民”二字深有体会,对所谓的“钟鼎之家、官宦豪族”更是深恶痛绝。

关羽入[仙门],一是感小大王知遇之恩,二是对[仙术]有好奇之念,三就是对[仙门四规]尤其[仙佑众生]一则的认同了。

仙佑众生,不佑而反欺凌者,当罚、当打、当杀!

可惜,他的感受、他的想法,名门望族、世家子弟出身的袁绍等人并不能体会到。关羽洋洋洒洒一大段话,只说与那南风听,半点没入袁绍几人的耳。

姿貌甚伟的袁大盟主,依旧一言不发。周毖继续道:“太行山中,匪寇此起彼伏。你关云长只顾着‘民匪’之别,又怎知那匪寇、山民早就混做一体。有吃食,为良为民;无吃食,为盗为匪。如何分得清?”

“如食可果腹、衣可遮体,谁还愿去落草为寇?”关羽沉声道。

周毖轻蔑一笑:“食果腹,还盼着食肉糜;衣遮体,还盼着衣狐裘。人心不足,巴蛇吞象。关云长,你只怜那游手怠惰、不事生产的刁民,怎不为过往的商旅走卒想一想?”

“劫财的当罚、害命的当杀,这没什么好说的。不过,那些安分守己的良民,如何在你周仲远口中,就成刁民山匪了呢?”关羽扬起卧蚕眉,凤目中杀气弥漫。

周毖丝毫不怵,反问道:“你怎知是良民?”

关羽望向身侧的李进,李进走上前,朗声道:“魏郡、曲梁县、中乡、漳西里,赵氏一族,男丁二十五口、妇幼老弱三十七口,被杀者九、逃亡者二十一,余者囚于曲梁县县狱中。”

“魏郡、涉国、东乡,大槐里,王氏一族,男丁三十五口、妇幼老弱六十八口,被杀者七、逃亡者十九,余者囚于涉国县狱中。”

“赵国、易阳县、治陶乡、大泽里,孙氏一族,男丁一十三口、妇幼老弱五十六口,被杀者十一、逃亡者二十七,余者囚于易阳县县狱中。”

“常山国,元氏……”

方圆一二里内,人人都觉得每一字、每一句都清晰入耳。

各[异能]组织、世家子弟、三千胡骑,都惊异于[仙术]的妙用无穷。周遭的行商坐贾、贩夫走卒,却在听到“二十五、三十七、五十六”那一个个数字时,忍不住感叹“人命如蒿草”。

而在渚水营寨上,许攸、周毖、韩馥等人的面色越来越难看。颜良忍不住叫道:“大泽里孙氏,暗通山匪、阻挠剿匪大事,如何杀不得?!”

奈何颜良嗓门虽高,却不敌[仙术]妙法。吼得嗓子都破音了,在场的人也只顾得听那李进说话。

一刻钟后,李进住了口,颜良已然声音嘶哑。文丑张口要继续喊,却被周毖阻止住。

“且不论民匪之别,即便是郎将有错,自有天子责罚。贵[仙门]私启刀兵、聚众以对,置天子于何处!置汉律于何处!”周毖厉声喝道。

此言一出,万众瞩目。

天子?汉律?今日是要撕破面皮,引动“朝堂”、“仙家”大动干戈的节奏吗?

[仙盟]一方、并州数骑、皇甫嵩孙坚一行、[辅政阁]荀陈几人,乃至[卫乡僤]、[琅琊宫]等山南水北的异能组织,全然望向[仙门]、尤其几位[真传]所在处。

李进、关羽蹙眉,潘凤、巫罗怒目,夏侯惇则将目光转向[燕云]处。然不待诸[真传]出言应对,就听有人大怒道:“周仲远,你这贱婢,要害我家侄儿无父乎?!”

周毖闻言一窒,凛然之势散去七八分:“袁公路,你莫要胡乱纠缠!”

“某胡乱纠缠?”袁术心中恚怒更盛几分,“若非尔等狗彘之辈唆使,怎有他袁本初立[仙盟]、设[异能署]、与[白虎山]作对的一派荒唐?”

“粗鄙!”被骂狗彘的周毖气急攻心,五指抖索着说不出话来。且不说许攸几人如何,他周毖来时,[仙盟]、[异能署]早已成定局,何来“唆使”之辞?

另一旁,袁遗长长叹了口气。袁谭面上虽无异色,心中却不知怎么生出一股子羞耻感:“叔父…叔父好口才…”

官军营寨上,袁大盟主眼见身侧的友人同僚、麾下的文臣武将,皆面沉如水。他不禁在心中暗啐:“当死的夯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