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二百六十四章 对错在人

家父李隆基 第二百六十四章 对错在人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卢奂是个有感情的人吗?够呛。

李琩甚至都觉得,卢奂对自己的妻子郑甲第,都谈不上有什么感情。

人这辈子,终究是要有点追求的,但是卢奂追求的是什么,李琩不知道,也看不出来。

但是对方还是答应了,会安顿好颜令宾。

可见卢奂还是非常爱惜自己名声的,中枢顶级官员纳一个妓女,会被耻笑,但是这个妓女如果经历了一些故事,那么再带回家,可就不会有人耻笑了。

颜令宾的事情,民间不知道,但是朝堂知道的人可不少,很多人都认为,卢奂应该收了人家,成全这桩风流才子与美人儿的佳话。

妓女的身份无疑是下贱的,但是颜令宾曾经可是都知,人号颜楼主,长安名妓之一。

正所谓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

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就是,名妓的背后往往有非常多的爱慕者,也就是所谓的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

很多人心里爱慕的不是自己的妻子,而是那些通晓文史,工于诗画,庄妍靓雅,风度超群,不输大家闺秀,而且最懂男人的名妓。

不夸张的说,长安但凡有这个条件的,家里都有出身风尘的小妾,或者干脆在外包养着名妓。

眼下挹翠楼的都知,叫做沈眉痕,就是老六李瑀包养的。

别人睡过的女人就不能睡了吗?自己睡过的女人别人就不能睡了吗?不是的,贵族男人不讲究这个,只要李琩愿意,李瑀现在就能派人将沈眉痕给李琩送家里。

当然了,除了正妻,你拐走别人小妾,没事,你敢勾搭人家的正妻,那是要玩命的。

武落庭是李林甫的白月光,丈夫裴光庭死后,她一人独居,日子过的倒也清闲。

李林甫时不时便会偷摸摸的到裴府找她说话,两人之间,也仅限于说话。

在外面,李林甫是高高在上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在这里,他就是个老朋友。

“你不能总是玩赖,都毁三棋了,”李林甫哭笑不得的放下棋子,道:

“不下了,照你这么个玩法,我永远下不过你。”

武落庭笑了笑,慵懒的挪动了下身子,淡淡道:

“裴敦复的事情,你不能再拖了,再这么下去,小心人家转投李适之。”

武明堂直到现在,依然住在隋王宅,她没有离开长安,是因为名义上,她还需要帮助丈夫争取一下户部尚书。

洛阳在武周时期,是大唐的政治中心,全国各地的门阀世家,都是奔着洛阳去的,但是眼下,基哥不去洛阳了,那么洛阳除了长安最大的粮食中转站这一属性之外,其它方面已经被长安远远甩在身后。

裴敦复做为洛阳最高长官,是不知足的,他想回长安,而眼下的尚书省,正好有户部尚书这个空缺,机会难得,必然是要争取一下。

一个萝卜一个坑,否则等到有人补上之后,以他的级别回长安,没有位置了。

李林甫笑道:“户部尚书,他干不了,我不是不愿意让他回来,总是需要有合适的位置,让他再耐心一些。”

眼下的六部,礼部尚书李林甫,吏部尚书严挺之,工部尚书韩择木,兵部尚书裴耀卿,刑部尚书崔翘,就空着一个户部。

但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户部没有空,这个地方一直都是李林甫直接掌管,不允许任何人染指。

人家只不过是因为已经兼了礼部尚书,再兼户部尚书,名义上权力有点太大了,就好像大唐没有他不行一样。

“我会转告明堂的,但是你这边一天没有消息,恐怕她会赖着不走,”武落庭道。

李林甫点了点头:“不走就对了,武家该出点力了,我现在的日子可不好过,偃月堂乌烟瘴气,一帮跟我对着干的,隋王的日子也不好过,你们那边有没有什么值得一用的人?”

武落庭苦笑摇头:“你掌管中书门下,不比我清楚吗?朝廷一直在打压武家,眼下能拿出手的,真没有了。”

武则天那一支,被清算的太厉害,基本也就活下来两三个,眼下都龟缩在洛阳,剩下的几房,本来武惠妃这一支是要起势的,结果中道崩殂。

李林甫也是无奈一笑,眼下武家在长安,确实没什么地位了,在洛阳虽然势大,但是没用。

国家大事,在长安,朝局大事,也在长安。

“你们是真心支持十八郎吗?”李林甫问道。

武落庭慵懒的回答道:“我不知道。”

李琩回到家里的时候,宁亲已经走了。

被郭淑忽悠的将事情全盘脱出,最后又被郭淑连哄带骗的劝走了。

其实宁亲胆子很小,以前就怕李琩,今天来,也是好不容易壮着胆子来的,与郭淑友好亲切的交流一番后,那股子硬气已经没有了,所以郭淑其实都没怎么劝,人家就主动回去了。

因为宁亲已经害怕见到李琩了。

“我这个阿姐,我自小对她便没有任何成见,其实李绍本性也不坏,奈何造化弄人,”

李琩趴在厅内的软塌上,由着婢女安青为他按摩背部,说道:

“驸马当中,张垍是为数不多在家里比较硬气的,就是因为宁亲太软弱,你该留一留她的,我跟张垍的仇怨,跟宁亲可没关系。”

郭淑在一旁笑道:“她确实非常胆小,今日聊过之后,我也算看出来了,这在一众公主当中确实不多见,当时我已经看出她自己想走,所以才顺水推舟,给她个台阶下。”

郭淑在知晓事情的整个过程后,便一直在暗示宁亲,他们俩这是打架,不是驸马一个人挨打,意思就是,两个人都吃亏了,谁也没占便宜。

既然驸马回去腹痛难忍,那么十八郎肯定也是受了伤的,这么晚没回来,说不定就是在皇城治疗伤势。

先动手的肯定是李琩,这点错不了,但是李琩肯定也留手了啊,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揍一个快四十的中年人,没将张垍揍的鼻青脸肿,这都是手下留情了。

宁亲就这么被郭淑一个劲的忽悠着,转念一想也是啊,两人打架肯定还是有分寸的,毕竟是一家人,不会下狠手,自己只是听了丈夫的一面之言,还不知道李琩是否也受了伤。

如果是这样,那么等到李琩回来,说不定还会反咬我一口。

宁亲想通这一点,就赶紧溜了。

“对了,你还没有告诉我呢,为什么跟驸马起冲突?”郭淑问道。

接着,李琩就跟她讲了讲事情的来龙去脉。

“活该,这兄弟俩总是跟咱们做对,是该给些警告了,不然他还要以为咱们是面团捏的,”郭淑完全赞成丈夫的举动。

夫妻俩聊了一阵后,李琩岔开话题道:

“你阿爷有给你写信吗?”

郭淑摇了摇头:“没有,但是大兄有信送来,就是解释了一下军情重大,阿爷没有时间去鄯州见你,需尽快赶回灵武。”

说罢,郭淑蹙眉道:“他做的不对,他在忌讳什么?就因为你是他的女婿?”

“还是要避讳一些的,”李琩道:

“其实我也没有做好见他的准备,你阿娘已经上路了?”

郭淑嗯了一声,随即幽幽一叹。

虽然她的母亲王氏不在京师,住在华阴,但是毕竟距离长安不远,探视也方便一些,如今可倒好,亲爹亲妈三个哥哥,都去了灵武,三个姐姐早已嫁人,也是相隔一方。

她现在的身边没亲人了,也就剩下叔伯了。

反观韦妮儿与杨绛,人家的亲人全在长安,平日里根本不愁没有说话的人,而她呢,刚出月子,正想出去好好游玩,却发现没个作伴的。

李琩自然了解妻子的苦处,闻言道:

“大娘的丈夫,现在还是成都县令对吧?”

郭淑点了点头:“去年刚调任的,大姐来信说,是沾了我的光,唉,我已经有五年没有见过她了。”

确实是沾了李琩的光。

因为李琩那个时候与卢奂交往非常密切,见过守选官员名单,自然看到了郭淑大姐夫的名字。

李琩当时就暗示卢奂,人家是个进士,守选两年了,赶紧安排一下吧,卢奂当然非常乐意了,因为郭淑的大姐夫,叫卢让金。

卢奂其实一直在帮助守选进士早早履任新职,但是李林甫一直压着,后来有李琩帮忙,所以卢让金顺利通过,担任成都县令。

成都县做为川蜀首府,属于次赤县,绝对的好地方,做过这里的县令,将来升迁,踏板就比较高了。

别看是在川蜀,实际上在大唐,川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四川也是关中非常重要补给基地。

也许大家不愿相信,四川补给关中,不是走陆路,陆路都是轻货或者行人,真正的大宗商品,是从四川顺江而下,抵达扬州,再经黄河、运河溯河而上,经洛阳过渭水抵达长安。

等于是绕了大半个中国,才将货物送进了京师,看似费时费力,实则不然,以当下的条件,借助水利,才是最省钱省力的。

安史之乱时期,四川和江南的物资在第五琦的调度下,会沿着长江全部送往武汉,将长江中游的枢纽中心武汉做为中转站,沿着汉江经襄阳进入汉中地区,随后北上补给身在灵武的朔方军,这便是上津道。

当时坐镇汉中肩负这一重大任务的,就是汉中王李老六。

“让你大姐回来吧,我明天会去偃月堂,届时找右相谈一谈,”李琩道。

郭淑一愣,忙不迭的点头,有亲人在身边,总是好的,否则她会觉得自己孤独凄凉

子夜时分,李无伤回来了,带着那三十副甲胄回来了。

这种事情晚上干是最好的,不容易出纰漏,别看右金吾的大将军眼下是韦昭训,其实这个地方,一直都是李琩的,从上到下都是李琩的。

“坐的是都水监的船,拉的是将作监的货,我在水门卸掉铠甲之后,剩下的货物已经送进了都亭驿,”李无伤掀开围布,露出了里面扎放整齐的铠甲部件,道:

“船上都是铁货,吃水太深,白天过关太显眼了。”

这些铠甲眼下都被存在在一座庭院的正屋,不会存进库房,以免太多人知道。

掌灯之后,李无伤和牛五郎开始拆开其中一些部件,就要在李琩面前组装。

像这类制式铠甲,它不是成套的,而是臂甲扎一堆,胸甲扎一堆,连接用的皮索另外扎在一起。

如果是老手,组装起来不费劲,牛五郎就是老手。

军器监打造铠甲,也是因地制宜的,关中驻军叫做诸卫甲,其它藩镇叫做方镇甲,两种甲制式相同,

它们的形制是一样的,就是在一些微妙的细节之处有区分,还有就是使用不同地区铁矿造就的颜色差异,方镇甲没有关中的看起来漂亮。

打个比方,就是警fu和城guan服的区别。

大唐的主要铁矿产区,有三百二十八府、一千五百七十三县,南北方各占一半。

北方则是山西、河北、山东,这就是为什么军器监设置在太原,因为这里是北方最为易守难攻的超级军事重地。

牛五郎组装好一套铠甲之后,穿戴在身上,李琩一眼就看出,这玩意不能出现在长安。

准确来说,不能出现在白天的长安。

因为太好认了,颜色发暗,一看就是河东和范阳的方镇甲,陇右河西偏明亮,与长安区别还不大,但眼下这些,太好认了。

这样的甲胄出现在京师,真够扯犊子了。

造反要是用这些甲,得嘞,目标全是我,压根都不用区分。

牛五郎仔细辨认甲胄上的一些印记,道:

“确实是军中制式,也确实是出自北都军器监,是范阳甲。”

李琩心里直翻白眼,这买卖做的,太滑稽了点,我一个长安人,买了一堆范阳甲,自己给自己加难度啊?

关键是,还有一笔大货呢。

李琩摆了摆手,嘱咐李无伤看好这堆甲胄,没有他的命令,无论是谁都不能进这座庭院。

这件事还是需要再跟达奚盈盈商量下,看看能不能退货。

达奚盈盈肯定不知道李琩是要造反,以为李琩只是自卫,准备一些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李琩也是大意了,只觉得陇右甲与诸卫甲区别不大,范阳那边应该也差不到哪去,谁知道颜色区别这么大。

军器监是不是在糊弄范阳啊,是不是偷工减料了?淬火不纯啊。

铁矿石区别再大,也不至于一边出来是偏亮的,一边是偏黑啊。

这个问题,见到杨洄了得好好问问

翌日,偃月堂。

李琩的心思完全就不在堂内讨论的议事当中,一直在盯着杨洄的方向。

他已经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就看杨洄这小子肯不肯配合,那就是将那笔大货运到太原,一比一的比例,换城诸卫甲。

这么干的话,肯定是要伪造一些手续的,不然你说不清这些甲胄的来历,会出事的。

期间,李琩听到了卢奂提及铨选的事情,五月份科举就要开考,考过之后,必然会有一大堆新的人事安排,那么必然就需要对当下旧的人事变动一下,给人家进士们腾地方。

所以说,每年的大考,与其说是在检验官员们任职是否合格,还不如说就是故意找那些不合格的办掉,给新生代腾位置。

趁着这个话题,李琩也大大方方道:

“我这里有件事情,还需要国宝郎帮忙解决一下。”

卢奂愣道:“隋王请说。”

李琩道:“将成都县令卢让金调回长安吧,王妃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日子苦闷了些。”

一听这话,堂内众人纷纷交头接耳,询问这个卢让金与隋王妃到底什么关系,知晓答案后,大家也是纷纷笑出声。

没错,当着整个中枢大官的面,李琩都能将徇私这种事情正大光明的说出来,有时候直言不讳,反倒是更有效果。

李适之知晓之后,捋须笑道:

“人之常情,王妃为我宗室添嗣,大功一件,有什么要求,都是可以提的,颍川侯父子守疆,赤忠之家,兵部应该考虑人家的家眷安顿事宜,今日本不该隋王主动提出来的。”

说罢,李适之看向卢奂:“你说是吧?”

“我说不管用啊,”卢奂笑了笑,看向李林甫道:

“眼下京师无缺啊。”

长安的人事任命,全都在李林甫手里,卢奂权力有限。

牛仙客过世之后,铨选四贵三缺一那个位置,自然被李适之补上了,所以李适之才直接跟卢奂讲,实则两人是一唱一和,说给在座的所有人听,李林甫把持铨选,不给他们三个分权。

李林甫看想李琩道:“无缺就找个缺,总不能让王妃身边连个说话的亲人都没有。”

“那好,位置我来选,”卢奂直接道,他这是要借机插手长安的人事任命。

眼瞅着对方见缝插针,李林甫也不在意,继续讨论关于今年的大考事宜。

午饭的时候,李琩托李岫帮忙,在相府内找了一处幽静之地,与杨洄单独见面。

他在右相府已经很自由了,就像李岫在隋王宅也一样自由。

大致将事情详述一遍后,李琩望着脸色铁青的妹夫,道:

“怎么样?能不能办。”

杨洄叹息一声:“你要这么要军械干什么啊?造反啊?”

“你还看不出来吗?我和太子将来早晚有一场硬仗,不提前准备的话,我全家都得死,”李琩故意夸张道。

杨洄撇了撇嘴:“真要到了那个时候,再多的军械也没有什么用,你得控制军府啊。”

说着,杨洄自己接自己的话道:

“噢这一点你好像已经在做了。”

“你就说能不能办吧,”李琩道。

杨洄点了点头:“麻烦是麻烦了点,风险太大,所以我需要谨慎处理,要做到万无一失是需要时间的,范阳这帮狗东西,竟然在私底下售卖军械,我要是捅出来,够裴宽喝一壶的。”

李琩顿时嗤鼻道:“裴宽会这么干吗?你也不用脑子想想?人家可不像你,马掌都吞,你要是能扣下点军械甲胄,我至于花这个冤枉钱?”

杨洄顿时喊冤道:

“我哪来的胆子?西北的军资调度,多少双眼睛在盯着我,本来想着他们用马掌的地方不多,所以留了一些,现在好了,河西跟朝廷开口要马掌,我还得想办法抹了这笔账。”

“不用管盖嘉运,”李琩道:“他无论要什么,都只是形式,他要的只是是西海郡,朝廷这边除了西海郡,什么都不会给他。”

“还有一个难点,”杨洄道。

李琩道:“你说。”

来自范阳的这笔军械甲胄,这都是有编号的,军器监出库是打了印记的,想要送到太原只有一个借口,那就是送错了,本该是给长安送的,结果给范阳送过去了。

这样一来,就能给李琩一比一换成诸卫甲,然后神不知鬼不觉的混在军器监的官车当中,给李琩送进长安。

杨洄之所以能做到,就是因为他既是供货方,又是采购方,军器监送进长安是给卫尉寺送呢,韦光乘不在,就是他说了算。

但是呢,北都军器监的出纳记录还是要做完善的,那么难点来了,范阳负责这一块的是掌书记,而掌书记是颜真卿,他的笔迹模仿不来。

至于节帅府印玺,杨洄可以私刻,但字迹是真难模仿啊。

而颜真卿需要写退货公文,这些文件都是不会让外人知道的,只是为了应对万一,万一出了问题,那也是颜真卿的锅。

一般是不会出问题的,如果有预兆,也可以在档案库放把火嘛,方法多的是。

“我还就不信没人能仿的他的字,这件事交给我,”李琩道。

杨洄点了点头,小声嘱咐道:“小心一点,让人知道了,咱俩就等着掉脑袋吧。”

“不要说的那么严重,”李琩笑呵呵道:

“现在执掌中枢的是右相,没有人可以诬陷咱们。”

杨洄点了点头:“那倒也是。”

不怕你干坏事,就怕干了坏事,上面没人能给你摆平,就算这件事被太子党发现,拿来对付李琩,李林甫反倒会高兴,因为他可以借机反过来咬死是太子在污蔑李琩,故意构陷隋王。

所以啊,世事无对错,对错在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