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二百五十三章 三月初三

家父李隆基 第二百五十三章 三月初三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报数!1,2,3,4,535000,需要很久。

那么杀死三万五千人,需要的时间更久。

索达赤这支大军,成为双方开战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军覆没。

慕容阿波谒那一次,至少有很多逃兵,而这一次,几乎都被杀光了。

主要是唐军这边怨气太大,投降的俘虏也是一个不留,全都被驱赶到一起,由长枪兵一枪一枪的捅死了,光是捅俘虏,就捅了整整一天。

至于往南边赤岭方向逃窜的零散贼兵,没有人会去追,因为那边逃不出去。

荒山野岭,野兽出没,夜里冻死人,这些人注定会死在山里,那是高原,山顶上的风都能将人吹走。

安贞和李光弼正在组织军士打扫战场,缴获极丰。

这些缴获他们需要整理之后,上报给韦光乘,名义上不能私吞,但任谁也会这么干。

正是因为担心军士私藏缴获,所以军中才会以缴获论功,你要是不想要功劳,那你自己留着吧。

而安思顺的骑兵损失不小,阵亡了一千多人,他现在正在临时休整,然后便会带着临洮军主力往西与李琩会合。

“节帅已经进驻绥和城,这一仗打的太痛快了,不过我们眼下两边都需要兼顾,兄长还是等一等节帅的命令吧,”

安贞找到他大哥之后,劝安思顺暂时不要乱动。

因为当下积石城那边,打的非常惨烈,到底该去支援哪边,谁去支援,还是听皇甫惟明的吧,毕竟安思顺眼下名义上,是临洮军副使,还是李琩上一次来的时候,把他撸下来的。

安思顺已经卸掉铠甲,坐在一块裸露的青石上休息,两条手臂因为肌肉使用过度,而微微颤抖着。

只听他道:

“去石堡城的肯定是我们,节帅不会让李光弼去,只会让他去支援郭子仪,守住积石城,功劳不大,夺回石堡城才是大功,节帅不可能让这份功劳落在河西军手里。”

他其实心里也清楚,石堡城方向肯定已经打起来了,自己就算过去,也应该没机会深度参与,毕竟人困马乏的,过去也是干看着。

但是呢,又必须过去,这就好比迪巴拉,我没怎么上场,但冠军金牌也有我一块。

安思顺心知,他只要过去,李琩论功必然算他一份,上一次他没有拿回石堡城,已经很丢人了,如果这次不能参与进去,让人家拿下来,更丢人。

而他可以肯定,这次石堡城必然能够夺回。

索达赤的全军覆没,这对乞力徐来说是重大打击,而绕进吐蕃大后方的河西军,也一定会配合李琩内外夹击。

我要是去的迟了,人家说不定就打下来了。

“你留下清理战场,将尸体都堆在一起,让韦光乘派手下过来吧,儿郎们也拿的差不多了。”

如果能照相,安思顺肯定给那些京观拍个照,五百里加急给基哥送去。

但是现在嘛,只能让人家韦光乘这个督军当见证人,由人家上报朝廷。

还不能让韦光乘来的太早,太早了弟兄们不能私藏缴获。

要知道,战场的缴获不只是有甲胄军械战马粮草牲畜,还有财物,这些财物的来历非常广泛,有截杀平民的,有军中赏赐的,有个人缴获私藏的,还有自己的私房钱。

别以为打仗的时候身上就不会带着钱了,尤其是那些将领,带着的可不少呢,因为财物这种东西,在战场上如果不是带在自己身边,那就不是你的了。

何况吐蕃将领喜欢在手指上戴宝石戒指,脖子上有金项圈,宝刀上也会镶嵌一些宝石,这些都是可以偷摸摸藏起来,以后找机会变卖换钱的,鄯州城和凉州城,都有这种专门帮助销赃的地方。

还有天珠。

吐蕃人辫发,戴不瑟瑟珠,云珠之好者,一珠易一良马。

大唐这边不喜欢这玩意的,瞧着不上档次,但是呢,这玩意能在西域换货物,平时也可以与吐蕃方面的走私客换马匹。

安思顺的家里,都存了一大箱子了,都是下面的儿郎私吞之后,孝敬他的,而他会折算成能在长安使用的硬通货,用来打点京官。

“我只带五千人走,剩下的都留下,等到将这里都清理干净了,你再与我会合,”

说罢,安思顺便站起身,开始穿戴甲胄。

己方阵亡之将士,需要统计,还需要将尸体带回去,这涉及到一个抚恤问题。

做为将领,不可能因为自己的士兵阵亡,就不管不顾了,如果这样,他这个将军也就不要当了。

他还需要料理后事,很多将领都曾经因为阵亡将士的抚恤问题,跟上司发生矛盾。

倒也不是上面不想多给,而是这一过程比较严格,有些尸体是真的找不见了,那么找不见的到底是逃兵还是阵亡,这个不好判断。

安贞既然劝不住他这个堂兄,也就不再劝了,那边临洮军和赤水军因为缴获的问题,都打起来了,他还需要过去处理。

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这种时候是不管什么自己人的,但凡牵扯到分赃,必有矛盾。

而双方主将,有些时候甚至是放任和纵容的,谁不想自己人多捞点好处呢?

皇甫惟明眼下就站在绥和城的城墙脚下,审视着这面大战过后遍布坑点的城墙。

他刚才已经亲切的慰问了赤水军的将士,并且保证,一定会从重抚恤。

那番声情并茂,带着哽咽的慰军演讲,还是比较有作用的,军士们都是粗人,直人,老实人,比较吃这套。

李光弼眼下就跟着皇甫在城墙下方踱步,只有他们俩个,剩下的节帅府将领和赤水军将领,都离的比较远。

“光弼是善战之人啊,将来定会在西疆成就一番功业,某几可预见,”皇甫惟明边走边说道:

“我已经写信给太子,对你大加褒奖,此番绥和之战,首功是你的,我也会上奏圣人,为你请功。”

李光弼可不是老实人,一听对方这话,明摆着有拉拢的意思,还搬出太子,不会是让我站队吧?

“不敢不敢,只是协助之劳,绝不敢居首,”李光弼一脸谦虚道:

“还是仰仗大总管与节帅之威,临洮军之勇,方成此功。”

他是非常在乎功劳的,因为他想往上爬,不想当节度使的将军,不是好将军,李光弼这次是捡了个大便宜,冲击索达赤中军的是安思顺,但是俘虏索达赤的,是他的赤水军。

做为契丹人,他与安思顺的处境差不多,深知只有在藩镇才能大展拳脚,一旦去了长安就是个小趴菜,只有任人拿捏的份。

他眼下第一件想做的事情,就是凭借在陇右的战功,以及树立起来的威望,等到回去凉州,全面接管赤水军。

如果成为实质意义上的赤水军使,那么距离节帅就不远了。

皇甫惟明早就将李光弼看透了,笑了笑道:

“盖嘉运与隋王牵扯太深了,我曾经几番催促其支援,未见动静,隋王一到,他便立即出兵,真是越老越糊涂,没听说藩镇哪个节度使,是给亲王做马前卒的,他想干什么?”

你别问我啊?这话是我能随便回答的吗?李光弼呵呵笑了笑:

“盖帅有盖帅的难处。”

“他是给自己挖坟,”皇甫冷哼一声道:

“我将光弼当作自己人,有些话不便说明,你是个聪明人,能够领会的,绥和之战结束,积石城已无后顾之忧,我已传令王难得主动出击,你休整一日,也去吧。”

李光弼点了点头,他听得出,人家就是要让他站队了。

但是我没办法选择啊,我现在不管怎么说,都是在河西领军,盖嘉运愿不愿意放权给我,隋王的话分量很大。

但是太子是没有这个能耐的。

如果我现在得罪了隋王,盖嘉运给我穿小鞋,我永远没办法掌控赤水军。

“那么临洮军,是去石堡城吗?”李光弼试探道。

皇甫惟明点了点头:“他肯定会去与隋王会合,这点我不干预,我与盖嘉运的区别就在于,我虽然兼着临洮军使,但军内事务还是都交给了安思顺自己决断,反观盖嘉运,对赤水军视若私军部曲,不肯放权,光弼的难处,我都看在眼里。”

李光弼笑了笑,微微点头。

放在平常,皇甫惟明不会说这些话,但是眼下,他感受到了极大的危机。

未来的大唐,在皇权交接的事情上面,很可能会重走老路,这种事情仿佛是老李家避不开的诅咒。

隋王的威望越高,少阳院的威望就越低,太子的处境就越发艰难。

所以皇甫惟明希望拉拢李光弼,不单单是因为此人有希望获得更大的官职,而是因为这个人,是圣人放在河西的。

那么李光弼应该可以跨过中书门下,直接向圣人奏事,如果此人倒向少阳院,对太子来说大有好处。

也正因如此,一向谨慎的皇甫惟明,今日难免有些交浅言深了。

聊着聊着,他不说话了,沉浸在自己的思考当中,以及对大唐将来会发生的动乱流血而深深忧虑。

他是一个合格的臣子,也是一个尽职的主帅,也是一个好人。

但是好人,不一定会有好下场

石堡城外围的牛盲岭,烽火堡、高台岭防线,绵延二十五里。

像这样的城墙堡垒一体化防御工事,你打哪都不合适。

进攻方肯定主攻一点,但是你主攻的地方,贼军势必会提前一步增加防御,你在山脚下,人家在山上,将你看的一清二楚,你刚开始登山,人家就已经准备在你攀登的方向以逸待劳。

安思顺就是吃了这个亏。

但是眼下,镇西军与白水军,没有一点攻山的意思,而是派遣士兵,在安全距离之内,开挖步道。

登山,没有谁是直线攀登的,因为膝盖受不了,即使一路给你铺设台阶,等你上去腿也软了。

避免大腿做出过多的高抬动作,是最为节省体能的方式。

所以唐军这边开挖的步道,呈Z字形,虽然大幅度的增加了登山的时间,但也大幅度的节约了军士的体力,是非常划算的。

那么吐蕃方向,肯定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你挖出几条登山捷径,所以频繁派兵骚扰。

贼军一下来,唐军就下去,贼军返回去,唐军又上去,这样的反复牵扯,就是给臧希液方向提供援护。

臧希液是从昨夜开始行军的,这个人这一次,是真玩命了,身先士卒,带着自己的先登军,以及安人军一万大军,沿着倒淌河往石堡城腹地穿插。

这是非常冒险的一条路线,因为河边道路狭窄,两岸悬崖高耸,是伏击的绝佳场所。

吐蕃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早已埋伏数千军队,将提前准备好的石块从悬崖上抛下。

这样的高度,鸡蛋大小的石头落下来,就能砸死人。

轰隆隆的巨响在山谷之间反复回响,如遍地惊雷。

长达六里的河谷之中,除了贼军铺设的拦路虎之外,没有遭遇任何吐蕃军,因为他们不能在这里,否则也得挨石头。

惨叫声不绝于耳,但是没有人敢后退,因为这一次,李琩亲自做督战队。

尸体遍布整个峡谷,鲜血已经将倒淌河染成了猩红。

不过在天亮的时候,臧希液还是顺利抵达回弯地区,这是倒淌河在石堡城方向范围内,唯一的一处大空地,吐蕃守在这里的五百军士,被臧希液在二十分之内杀溃。

然后他便一刻不停,带着将士们沿着取水小径,往石堡城摸去。

下晌的时候,他们在半山腰做休整,远处的石堡城已经在望,城内的贼军也看到了他们。

“进来多少?”臧希液浑身是血,询问麾下的参军道。

参军也是灰头土脸,遍体鳞伤,望了一眼山下路径两旁躺满的正在休息的军士,道:

“还不知道,但一定非常惨重,我这就下去清点人数。”

臧希液点了点头,他还不知道安人军的具体伤亡,但是他的六百先登军,折损了两百人,按照这个比例来看,一万大军入境,至少阵亡三千。

不过眼下的战果已经很好了,至少他们可以看到石堡城了。

会跟着他打石堡城的除了先登军,只有一千五百人,剩下的有布置在回弯的,还有继续沿着河谷行军,往前布防的,以免贼军杀过来,断了他的后路。

这时候,往前探路的斥候回来禀报:

“再往前走,有十三处藏兵,人数不多,每队五十左右。”

是的,听起来是真不多,但足够让臧希液喝一壶了。

这里只是石堡城守军取水的小路,不是大路,又是在群山之间,完完全全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局面。

臧希液笑了,一点没当回事。

他是真不怕,因为他有重甲军,就喜欢跟你贴身干。

不要小看这剩下的四百重甲兵,昨晚的行军,一个人的甲胄,需要分摊给四个人背着,可想而知他们的甲胄有多重了。

臧希液用来攻城的一千五百人,有一千多人,就是为了将重甲给背上来的,剩下的就被背着弩车的各种零件,等到达布置地点后,主要就组装那六架弩车。

弩车虽然做了改造,体积变得非常小,但是箭矢还是原来的长度,中间一根三米三,左右各三根,长三米。

石堡城还有一个名字,叫铁刃城,源于它周边隆起的山峰彷如刀刃一般,将其簇拥其中。

也就是说,它的地势不是最高的。

如果居高临下往城内发射弩炮,可想而知威力有多大。

臧希液缓了一口气之后,便下令先锋军配甲,将身上的干粮和水囊扔掉,就这么慢吞吞的朝着石堡城方向移动。

一路所遇拦阻,都挡不住他们这拨狠人,叮叮当当的声音刺耳难当,但落在先登军耳中,却是非常悦耳动听,因为那代表着甲胄在发挥作用。

臧希液负责开路,身后的军士负责快速寻找合适的地点布置弩机。

这玩意的射程,官方说法是300步。

“连珠快箭,无远不及”,只是夸张的形容手法,实际上300步肯定没有,200步的话还差不多,这还是将抛射距离也算进去了。

大唐的一步,是李世民左右脚各走一步的长度,大约为五尺,也就是1.514米,那么200步,就是300米,这是正常射程。

抵达一处山坳,臧希液皱眉望向遥远的南方,他能够隐隐约约的看到,远处的一块平原上,无数人如同蚂蚁搬大小,正在互相穿插。

而乞力徐的大营,也落在他的眼中。

“留人在这里,要眼力好的,盯着点那个方向,”臧希液吩咐一声后,便继续赶路。

而他看到的,自然是盖威了。

还有哥舒翰

乞力徐的中军大营,肯定是不敢放在石堡城的,这个地方太危险。

臧希液看到的贼军大营,距离蚂蚁穿插的地方,还有很远的距离,盖威眼下正在强攻莽布支的殿后军。

纵观整个西北,就没有比这支骑军兵力更强的了。

盖威是昨夜收到的消息,隋王亲自带兵攻打石堡城,这就是他要等的消息,也就是所谓的呼应。

于是他当夜发布总攻号令,三路骑兵分三线突进,将莽布支的殿后军三面包围,不断穿插,又是放火又是冲阵,直将个莽布支军打的支离破碎。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乞力徐已经是心生退意了。

因为他最为担心的事情,就是伏俟城一旦被拿下,攻打伏俟城的河西军势必南下,将会直接切断他的退路,到了那个时候,想走都走不了了。

但是他又不敢走,因为他一走,等于将积石城那边的郎支都给卖了。

人家是赞普的儿子,要是被我给坑了,我回去不好交差啊。

陇右战场有个李光弼想立功,河西这边有个哥舒翰。

这个人带着三千赤水军已经越过莽布支的殿后军,掩杀到了乞力徐的大后方。

这个时候,选择进赤岭,那是将自己彻底置于孤立无援之境,乞力徐撑了三天之后,无奈之下,选择撤军,将石堡城方向的三万人全都抛弃了。

事实证明,人家撤的非常及时,既保存了中军,莽布支的殿后军损失也不大。

因为他们前脚刚走,从伏俟城下来的大斗军,宁寇军,玉门军三部,便已经抵达战场。

哥舒翰没有休整,直接便带着赤水军进了赤岭,往石堡城方向去了。

那么战局发展成这样,已经算是尘埃落定了。

但是在眼下的积石城,上演了一出更为惊心动魄的大战。

郎支都麾下的,是吐蕃王庭精锐,又有莫贺吐浑麾下的三万人,一开始占据着绝对优势,欺负郭子仪兵少将寡,完全是在压着打。

积石城外围的防线已经全部被他拿下,但就是攻不破积石,郎支都无数次都觉得,马上就要拿下积石城了,但又硬生生被击退回来。

于是他开始频频派人在城下辱骂叫嚣,说大唐的都是孬种,没有一个人敢跟他正面对决,全都是缩头乌龟。

他是盼着郭子仪能出来跟他干,但是出来的不是郭子仪,是一个狠人。

王难得不是那种受不了辱骂的人,实际上他在城墙上听着那些辱骂,乐呵呵半天呢。

要是自己人骂他,他受不了,吐蕃骂他,他无所谓,因为他觉得何必与犬吠计较呢?

让李光弼骂他一句,你看看他上火不上火?

之所以他率兵出城应战,那是因为皇甫的命令下来了,绥和大胜,积石转守为攻。

郭子仪都快累死了,这差事肯定不能让人家干啊。

于是王难得自领一千五百人的骑兵出城,直接冲击郎支都的前军阵地,李光弼和李思恭分别带着赤水军和积石军出城列阵,做为掩护。

郎支都身为主将,经验就浅了,人家乞力徐是躲在后面,他倒好,在前面,还竖着他那杆统帅大旗。

这种情况下,王难得能放过他吗?

厮杀之中,被王难得刺于马下。

这下好了,三军无帅,中贡论莫贺吐浑临时接手指挥权,抢走郎支都的尸体后,便下令撤军了。

陇西之战,至此结束。

今日是三月初三,李琩抵达鄯州也就月余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