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二百五十一章 后顾之忧

家父李隆基 第二百五十一章 后顾之忧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舅甥之盟至今,大唐与吐蕃之间最大规模的一场会战彻底开始了。

绥和城方向已经开打,安贞率领的临洮军主力也已经投入战场,皇甫惟明坐镇拔延山,指挥这场绥和之战。

河西方向,哥舒翰部扫清了西海北面的所有敌军,将牧民往南驱赶,已经开始在西海以北建立军镇,目标直指西海正中间位置的龙驹岛。

龙驹岛原名海心山,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这里曾经是吐谷浑皇室的牧马之地,春来牧之,马皆有孕,所生之驹,号为龙种,所以又叫龙驹岛。

占据这个地方,可以作为大唐在整个西海地区的补给中心,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拿下吐谷浑当年的首都,伏俟(qi)城。

而眼下,大斗军乌怀愿,宁寇军李朱师,玉门军张仁贤,三部共计一万八千人,正在强攻这里。

吐蕃如今的的精力全都放在了石堡城和积石城上面,已经无力向西海派兵,也就是说,伏俟城已经得不到任何支援。

但是这座城,非常难打,毕竟做过首都的地方,当年无论是大唐还是吐蕃,本来都是想摧毁这座城池的,因为这座城地理位置太过重要,无论落在谁手里,另一边的肯定吃亏。

但是吐谷浑人不愿意,这是他们亡国之后,唯一的旧国情感寄托所在,而吐谷浑在吐蕃朝廷话语权不小,所以保留了下来。

而大唐没有摧毁这里,是因为金城公主的几次恳求,毕竟吐谷浑的慕容部,当年是支持金城公主的。

金城公主如果人在大唐,是没有牌面的,也就是司空邠王李守礼的女儿,但成了尺带珠丹的妻子,基哥也是要照顾人家面子的。

而盖威的赤水军骑兵主力,以整个健康军为补给,以哥舒翰为策后军,已经长驱直下,开始频频骚扰乞力徐的殿后军莽布支。

只等到乌怀愿他们拿下伏俟城之后,便可几路大军汇合,扎乞力徐的屁眼,截断乞力徐与吐蕃王庭之间的联系。

也就是说,在伏俟城被唐军攻破之前,乞力徐需要尽快拿下绥和城,然后南北包夹郭子仪,等到拿下积石城,那么这场大会战基本就会宣告结束。

大战,是有一个必须停战的节点,这个节点很复杂,而且双方都会非常默契的认同这个节点。

大多情况下,是在一方战略极为被动,短时间内几乎不可扭转局面的情况下,那么就不得不选择停战。

如果积石城再落入吐蕃手里,那么皇甫惟明只能暂时撤兵,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再打下去都是徒劳无功,徒增损耗。

李琩今天,在自己狭小的卧房内,见到了臧希液。

平日里,是臧希液主动来见他,但是这一次,是李琩主动将对方叫来的。

“左相的信,给你的,”李琩指了指炉火边放着一封密封信笺道。

臧希液点了点头,拿过信封拆开就看。

牛仙客来信,他是意料之中的,因为他的安人军被韦光乘搅和之后,他便去信长安,希望牛仙客能够干预。

他知道韦光乘是李林甫的人,可是牛仙客与李林甫的关系也不差啊。

但是在看完信后,臧希液却哭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一个边关重将,顶级硬汉,当着别人的面抹泪,可见是内心柔软的那一部分被触动了。

“怎么了?”李琩好奇道。

臧希液擦了擦眼睛,稍许有些哽咽道:

“是左相的亲笔,我认得,但是信中所书之字体,已经是歪歪斜斜了,可见左相当下,连握笔都已艰难,我承左相恩惠多年,实不忍见如此。”

牛仙客的信是写给臧希液的,但却派人送到了李琩手里。

很好理解,这是在暗示李琩,帮我照顾照顾我的这位老下属,牛仙客现在是不好意思直接请求李琩帮忙,因为他已经无权了,觉得自己在李琩这里,已经没什么分量了。

所以才用了这种婉转的方式。

李琩接过信来大致看了一眼,内容很简单,鼓励臧希液不要因上一次的大败而丧失斗志,一切听从隋王安排,希望臧希液能够沙场建功。

这话其实是写给李琩的,既然信是由李琩交给臧希液,那么臧希液一定会让李琩看。

李琩安慰对方一番后,道:

“我听说过你们兄弟的事情,左相当年受过你们父亲的恩惠,呵护你们,这是知恩图报,人嘛,都是有感情的,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当下形势紧迫,切莫因情事伤怀,延误大事。”

臧希液点了点头,不再吭声。

事实上,他的父亲包括他们兄弟几个,以及牛仙客,都是信安王旧部,但是呢,李祎返回长安之后,对他们撒手不管了,只有牛仙客一直在帮衬着他们兄弟。

皇甫也是信安王旧部,但是派系当中也是很复杂的,领头羊在,聚是一团火,领头羊没了,散是满天星,自然各自另立炉灶了。

所以臧氏七兄弟,眼下都是跟着牛仙客,可惜这个大后台,已经失势了。

而李琩也从牛仙客的信中,看到了另外一层意思,对方有意将他的心腹,托付给李琩照顾。

虽然李琩不理解牛仙客为什么选择他,但他自然是非常乐意的。

于是李琩道:

“我一直认为,当下形势,是反攻石堡城的良机,绥和城牵扯住了索达赤部,盖威当下,也一定抵达乞力徐的后方,不然对方不会这么急切的想要拿下绥和城,但是其他人都觉得此举过于冒险,你认为呢?”

臧希液仔细琢磨着李琩这番话,闻言道:

“之所以大家认为艰难,是因为石堡城在贼军加筑防线之后,确实固若金汤,我军此时出击,若是索达赤回头,又会陷入包夹之境,陇右当下,已经无应援之兵,确实非常冒险。”

如今可以暂时抽调的,只有安人军、镇西军,白水军,加起来一万八千人,在当下的形势下,具备攻城实力,但形势一直在变,如果皇甫请求从湟水一线抽调三军进入绥和战场,那么就不要再提什么反攻石堡城了,已经没兵了。

但李琩一直都觉得,当下是一个千载良机,如果他现在攻石堡,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正如李光弼进驻绥和之后造成了当下的乱战形势。

首要关键,其实就是在盖威身上,如果对方能察觉到陇右正在强攻石堡,选择不惜代价冲击乞力徐的殿后军,那么乞力徐在首尾都需要兼顾的情况下,将被迫做出一些选择。

被迫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一定是对大唐有利的。

“若我以你为先锋,你敢不敢打?”李琩直视对方,沉声道。

臧希液一愣,惊讶的看着李琩的双眼,沉吟片刻后,咬牙道:

“敢!”

李琩笑了,看向一旁的武庆道:“让韦光乘来一趟。”

既然选择让人家臧希液打前锋,自然需要解决人家的后顾之忧,而臧希液所顾忌的,都在韦慌乘这个挖他墙角的人身上。

李琩要做这个和事老,韦光乘是不会不给面子的,他只是担心安人军眼下多为新军,战斗力堪忧,是否具备攻坚能力。

而臧希液则是直接拍胸腹,你只要让你的人都听我的,这一仗就能打。

开门见山之后,双方达成一致。

于是李琩立即派人传信镇西军,白水军,来鄯州召开军事会议。

白水军使是王难得兼领,他当下在积石城,而副使,是王难得的拜把子二哥杨景晖。

当天夜里,杜希望与杨景晖二人进入城中。

当他们听到李琩的计划之后,也是目瞪口呆。

“是不是再等等?等到西海方面形势明朗,我们再出击,似乎更为合适,”杜希望是个沉稳的人,特别适合在无战事的情况下帮朝廷管理藩镇,与牛仙客的属性差不多,属于发展自身,固守壁垒的守成节帅。

但是当下这种情况,需要的是盖嘉运这种对外强硬的作战派节帅。

韦光乘摆了摆手,看向杜希望道:

“刚开始,我们认为吐蕃的后勤会撑不住,但现在不一样了,他们已经死了十来万,十几万张嘴巴不用再吃饭了,防线收缩到只剩下石堡城和积石城,但是我们呢,我那天已经跟大家交底了,眼下的储备只能再坚持一场大战,中书门下一直在催战,你们也是知道的,为什么?因为陇右正在拖垮财政,我做为观察使,是为朝廷监督藩镇,凡事要站在朝廷的角度考虑,你们不想战,等到彻底拖垮国库,想战也没有机会了,届时补给不足,朝廷将被迫下令陇右休整,那时候就是跟你们算账的时候,希望大家能看清形势。”

这话一出,杜希望不说话了,他很明白这个道理,朝廷将来算陇右的账,首当其冲的就是他这个丢了石堡城的罪魁祸首,接下来才轮到建制差点打没的臧希液,以及反攻未果的安思顺。

反观李光弼和郭子仪两拨外人,反倒是建了功的。

盖嘉运是真狠啊,生生将陇右拖到这步田地,这个狗日的,杜希望在心里骂道。

“我没意见了,”杜希望道。

臧希液嘴角微动,看向杨景晖道:

“你呢?”

杨景晖笑了笑,看向李琩道:“卑职一切遵从隋王指令。”

李琩点了点头,起身道:

“那就这么定了,韦寺卿坐镇鄯州,我跟你们一起南下,三天之后,三军开拔,不得延误,否则军法从事。”

众将纷纷起身,叉手道:

“喏!”

一场战争,史书上的记载往往是非常简洁的,某某以一万人战胜谁谁的两万人。

但真实的战场,非常之复杂。

盖威从陇右带出来的军粮已经耗尽,但是他爹那边给他补上了,就是健康军。

骑兵外出,一般都是携带干粮的,战马充裕的情况下,行军和冲锋还需要换乘。

但眼下的赤水军肯定不宽裕,因为三万人分成三个部分,全都参战了,一万三千匹的战马,如今都处在高负荷状态。

屁股后面有健康军的补给和哥舒翰的策应,盖威一万铁骑分作四大部分,他自领一千人为居中指挥,剩下三部,由三名突将统领,一个是王君毚的三子王晖,这是盖威的表弟,一个崔昇的儿子崔浔,这是表哥,一个是妻弟张国维。

瞧见了没,打仗就得这么干,必须靠自己人,因为只有自己人才会在出了状况之下救你,而且大家是利益共同体。

藩镇军士,绝大多数都是文盲,也就是说,他们心里的道理准则,只是从小长大所见所闻的认知,没有从课本上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军中又没有文化课,能约束他们的只有军法,以及长官对他们的爱护。

但是这两项约束,在生命遭受威胁的情况下,是可以抛弃的,那么血缘关系、裙带关系、过硬的私人关系,就成了上司与下属之间维系的纽带。

所以领兵之道,往深了说,也是那句话:用自己人。

三个亲戚各率三千人,他们的麾下,同样也是只有自己人能掌权。

三千骑兵为一级作战编制,也就是说,骑兵在一定范围之内,三千人是极限,不能再多了,盖威纸面上的一万人,不是一万人扎堆在一起,实际上,非常的分散。

眼下王晖的三千铁骑,已经分成了十几个部分,覆盖区域高达方圆十五里,每人都携带五天的干粮,见到牧民可以烧杀抢掠,以作补给。

历史至今的所有战争,参战各方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不杀平民。

但是我们要知道,这只是嘴巴上说说而已,历史上没有一场战争,是不杀平民的,根本就没有心慈手软这一说,自己人都照杀不误。

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一百人为旅,有旅帅,五十人为队,有队正、副,十人为火,有火长。

千人为军,主官为马步军都虞侯,下设虞侯和将虞侯,三千人,那就是突将了。

三大部分骑兵,如今已经出现在乞力徐的大后方,因为太过分散,所以莽布支的殿后军,几乎随时随地都能见到大唐骑兵的身影。

尤其是挑着赤水军的旗帜,这对他们造成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巨大的。

王晖的任务,是探查乞力徐的后勤补给线,以及对石堡城战场的身后形势,做一个清晰的掌握。

“我就说嘛,吐蕃哪来的这么多军资,原来他们也快扛不住了,乞力徐只有三条补给,还是两日一送?”王晖眼下正在一处山坳下的帐篷内,接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军情汇报。

只见他朝麾下众人道:

“这些人吃不饱啊,饿着肚皮在石堡城吹冷风呢,如果我们切断他们的补给,乞力徐是不是会饿死在石堡城?”

“不行!”麾下一名将领道:

“吐蕃王庭不可能坐视乞力徐失去补给,我们现在插进去,肯定会招来王庭大军,所以切断补给的时机要掌握好,一次建功,总好过不断消耗。”

王晖笑指着对方笑道:“你小子,不愧是我阿爷调教出来的,没错,我们现在不能动,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

王晖拥有作战自主权,也就是说,他只要觉得时机合适,是不用请示盖威的。

战机一闪即逝,哪有那么多功夫请示,等你请示完了,机会也没了。

盖威眼下坐镇后方,于一处溪涧旁扎营。

骑兵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必须靠近水源,所以想要找到骑兵大部,找有水的地方肯定错不了。

他现在也在等待时机,机会从哪来呢?从分布在南边,监察范围广达百里的军情里面寻找。

他帐下的幕僚正在将每一件奏报做记录整理,军情奏报全部都是口述,没有书信传递这一说,所以要记录下来,多看几遍,从中寻找机会。

“莽布支已经布阵防御,冲阵的代价太大了,”

盖威眉头深锁的阅览着一封封的军情记录,揉着额头道:“我们现在的位置,想要打好这一仗,必须与陇右有呼应,派去赤岭的斥候有没有新的汇报?”

一名幕僚握笔抬头:

“石堡城方向,一如既然,索达赤的大军深入湟中,不知去向,他们的动向,应该还有几天才能传回来,这一次贼军很反常啊,他们竟然敢进鄯州?”

盖威皱眉道:

“可见我们的动向一直都处在贼人的监察当中,我军离开鄯州,他们便进去了,这是没将安思顺放在眼里啊,安胡子与阿兄齐名,岂是易于之辈,来自赤岭以北的军情,要第一时间送到我这里。”

幕僚们点了点头。

盖威现在,主要就是在掌握和分析各种战场信息,对另外三部主力,没有任何部署安排,全凭他们自己决断。

因为他爹曾经说过,亲眼见到有时候都会看错,何况你都没有见到。

没有亲临前线,他是不能冒失指挥的,否则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他来这里,本就是李琩安排的,要在乞力徐背后来一场大动作,那么他认为,李琩应该也会在陇右有所动作,所以等他收到关于李琩的动作之后,才是做出选择的时机

哥舒翰想要证明自己,或者说,证明盖嘉运选择他掌管这支赤水军,没有选错人。

所以他在西海北面打造新城的同时,也从各方征集了六十艘小艇,亲自带了八百人,就往西海中心的龙驹岛去了。

青海湖上一共只有五个岛,最大的不是龙驹岛,而是沙岛,这个岛就在哥舒翰即将打造的新城方向,距离河岸只有五里地,因为距离河岸太近,那么它就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

而且岛上多为沙砾覆盖,植被非常少,但是呢,这里是青海湖鱼鸥的主要繁殖地,所以哥舒翰的军队,一直有人来这边偷鸟蛋。

龙驹岛做为唯一一个地处湖心的岛屿,又适宜放牧,无疑是一块绝佳的战略要地。

岛上有驻防的吐蕃军士,人数不多,但修建有堡垒,也是易守难攻。

哥舒翰是摸黑来的,也是摸黑进攻堡垒。

所以这一战,从夜里一直延续到了第二天早上九点,才算彻底结束。

这里一旦拿下,可作为大唐在西海地区的主要补给地,往西登岸,便是伏俟城。

哥舒翰留下两百人驻守岛上,便又打算带人南下与盖威汇合。

因为他很清楚,这一次河西远击,最大的功劳在盖威所在的地方,但是他做为盖威的策后军,肯定不能将人都带走,所以他将赤水军交给了凉州副守备安重璋(李抱玉),自己只带了一千马军,两千步军,便在第二天南下了。

与此同时,湟水一线的大军,也准备开拔了。

李琩这一次要亲临战场,不是为了抢功,而是鼓舞士气。

下属总是喜欢在领导面前有出彩的表现,古今相同,士兵们知道主帅亲自坐镇,自然更为卖力,若是被主帅一眼相中,那便是飞黄腾达了。

盖嘉运身边不少将领,都是这样发家的。

“安人军为中军,镇西军左翼,白水军右翼,能拿出来的工程器械全都拿出来了,”

韦光乘在节帅府见到李琩后,道:

“此战若是功成,隋王在朝堂便站得稳了,每日常朝,应该会有一席之地。”

“你想多了,”李琩正在试戴他的盔甲,闻言笑道: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是不敢犯错的,稍有差池,不知会有多少人落井下石。”

韦光乘在一旁时不时上手帮李琩整理盔甲,道:

“有右相在,那些人翻不起什么浪来,当然了,还是要谨慎,若是情势不利,便早早撤回来,我那些关于军资补给的话,都是吓唬他们的,您在陇右,右相无论如何,都不会拖你的后腿。”

李琩一愣,转身道:“你现在才跟我交底啊?”

韦光乘哈哈一笑:

“右相负责总务,杨洄负责调度,我负责出纳,我们还真能让您断了补给?就是砸锅卖铁,也会给您交上来。”

李琩顿时哭笑不得道:“为什么现在才说?”

韦光乘正色道:

“因为大军就要开拔了,以前不说,是怕您无后顾之忧,不敢自作决断,现在说,是让您无后顾之忧。”

李琩笑了笑:“你呀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