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二百二十八章 亡秦者胡也

家父李隆基 第二百二十八章 亡秦者胡也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国有铮臣,不亡其国,家有铮子,不亡其家。

没错,说的就是薛崇简,太平公主与薛绍次子。

这个人是先天政变之后,唯一活下来的太平公主血脉,原因是唐隆政变的时候,就是他带兵辅佐李隆基杀入玄武门,诛杀韦皇后。

事成之后,他做了太子右庶子,成了李隆基的人。

他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剑拔弩张的关系当中,起到了非常大的缓和作用,也因多次劝谏母亲不要过度干预朝政而遭到鞭打。

所以在母亲一派彻底被诛杀之后,独有他一人被赦免,并赐李姓,视为宗亲。

他的妻子,就是裴光庭媳妇武落庭的亲姐姐,武落嵩。

不过他们夫妻都已经死了,只有一个儿子,薛和霑,如今寄居洛阳,看似闲云野鹤,不问世事,实际上是恶钱集团武家的话事人。

对啊,他姓薛,怎么成了武家的代表?因为无论是薛家还是李家,都不认他,是母亲武落嵩的娘家这边将他抚养长大的。

原因嘛,他奶奶是太平公主,所以谁都不愿跟他有任何牵扯。

武明堂这一次来长安,就是他授意的,目的就是考察李琩是否是一件合适的投资品。

去年两王薨逝,今年年初又死一个,任谁都会觉得,当今圣人再能熬,也不会熬多久,那么关于接班人的问题,各大势力之间肯定是需要未雨绸缪,因为权力交接的同时,决定了利益的重新分配。

看似太平的天宝元年,其实已经是暗潮汹涌。

正月十四,盛大的节日庆典已经开始,比之往年更为热闹。

因为今年是改元之年,不用李隆基特意交代,李林甫也知道该怎么做,整个长安已经被装扮的仿若天上仙宫。

就算后世见惯了大场面的李琩,也不得不感叹,当下的长安如同一幅海晏河清的盛世图景。

大唐的上元节,是没有元宵的,元宵是宋朝才有的,不过大唐的“元宵”已经具备雏形了。

《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茧,以官位高下,散帖茧中,谓之探官茧,或赌筵宴,以为戏笑。

面茧何物?《岁时广记·人日》记载:人日京都贵家造面茧,以肉或素馅,其实厚皮馒头馂馅也。

类似于包子,但个头和元宵差不多,区别在于一个是面皮,一个是糯米。

但是今天的隋王宅,一大清早,大家就吃上了元宵,糯米包裹着芝麻粉和糖浆,一大锅的元宵被分给了府上的每一个人。

这玩意夏天不容易做,因为需要冷藏成型,初春时节的地窖内,仍是四面寒霜,温度足够。

单是那几锅元宵,就花费了大约近三十贯,因为糯米和糖都很贵。

一般的贵族家里,自己舍得吃,但绝对不舍得让下人吃,三十贯听起来不多,但我们换算一下,那就是三万钱了。

管家张井一个月能从王府拿到的俸禄,也不过才两百钱,这都算长安管家的天花板薪资了,普通家族,管吃管穿管住就完了,一般没有工钱。

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李琩一样,有食邑,那可是吃不完的金山银山。

而隋王宅的家仆真正从李琩这里赚到的大头,是添丁,也就是为李琩提供家生奴婢,每生一个男丁,赏钱一贯,女孩五百钱。

所以当下的隋王宅,三岁以下的孩童,多达二十四个。

可以说热闹的不成样子了。

“世子三岁之后,就要在府上挑选伴伴了,府主要尽快选择聪慧机灵之童子早做培养,”王府文学裴迪回京了。

他回老家河东过完了年,趁着上元节之前,拖家带口的回来过节了。

他既然是王府文学,那肯定是负责学问这一块,教导李琩就没有那个必要了,人家不听他的。

那么下一代的学业,肯定要早做准备。

李琩点了点头:“王妃已经跟我提过这件事了,适宜做伴伴的,应该在七岁到十岁之间,王府当下适龄者有十一人,这件事就交给你把关了,选四个尽早培养吧。”

裴迪点了点:“府主放心,我一定尽心尽力。”

伴伴,就是大伴,会与主子一同成长,伴读,陪玩,伺候等等,反正职能很多,通常要比主子的年龄大个三五岁,方便照顾。

他们在成为伴伴之前,是要学习一些东西的,学的便是如何陪伴自己的主子,以及培养忠心。

李琩没有伴伴,因为他是宁王妃亲自抚养,三岁之后便跟着李瑀他们一块玩耍,六岁进宫身边就成了内侍,那是纯奴婢了。

伴伴虽然也是奴婢,但却是高等的,因为他们会跟随主子一起得势,而且肯定会升籍,将来混成啥样,全看主子有多牛逼。

王毛仲就是李隆基出阁之后的伴伴,都混成辅国大将军了。

李琩吃过元宵之后,便出门了,因为今天有正事要做。

右金吾在韦昭训的安排下,已经盯死了那个史敬忠,不怕他不出门,因为上元节,只要你两条腿还能下地,就肯定会出门。

做为一个和尚,这个人混的还是相当不错的,哦对了,人家还俗了,除了还是光头,与和尚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他今天牵了一头黑驴,驴子背上驮了一名面遮白纱的女子,便出门游玩去了。

其实长安的风气是很开放的,女子出街不会遮面,甚至都有女追男,只要被人家女孩相中了,人家自己就会主动邀请你参加一些私密的小宴会,加深感情之后,就是谈婚论嫁了。

大家族不是所有的子女,婚姻都会考虑政治,庶出的子女你想考虑,人家别人也不考虑你啊,所以大多的女追男,都是庶女追,嫡女的婚姻没有自由。

榜下捉婿在大唐是司空见惯的。

那么史敬忠为什么要给明珠蒙上一层面纱呢?原因很简单,这不是你可以匹配的女人。

也就是说,你的身份地位,不该拥有这么美貌的女人,所以呢,就会被人惦记,即使他现在是杨慎矜的御用术士,但依然没有牌面。

别人不怕他,怕的只是杨慎矜。

但是这样的节日,大家都喝了酒,醉酒之后的胆子是平常的好几倍,会不会惧怕杨慎矜可就说不准了。

那么史敬忠就只能尽量低调一些,避免招惹麻烦,否则明珠的美貌被别人发现,有可能就不是他的了。

美女在大唐,永远不是下层人的资源。

“这样乱溜达,想要撞上也不容易啊,”河西兵高见一直在缀着史敬忠,朝一旁的马敦道:

“裴夫人等在东市,东市在巳时会有百戏,妖僧会不会过去,说不准啊。”

马敦皱眉道:“看情况,他要是不去东市,就请裴夫人从东市出来,盯了一天一夜,他终于将这个女人带出来了,机会难得,不能失手。”

换做平时,在金吾卫的帮助下,在长安偶遇一个人,简直不要太容易。

但今天是正月十四,人山人海,密密麻麻,马敦他们要不是金吾卫,也是寸步难行啊。

而杨玉瑶出行,是要乘坐马车的,像今天人头攒动的情形下,坐马车只能在道路比较宽阔的地方。

而道路宽阔的地方,今天都有表演,也是人们争相赶赴的地点。

李霅今天也出门了,因为事关重大,只要能扣下那个明珠,杨慎矜百口莫辩,必然死路一条,这关系着他父亲在朝堂的局面。

李晟推开人群,进入一家热闹的酒铺,在角落里见到了李霅,随即上前小声道:

“人没去东市,往长安县去了,兴许是觉得挤不进去,卑职已通知裴夫人立即离开东市,否则午时一到,朱雀大街有大戏游行,就过不去了。”

李霅微一皱眉,小声道:“隋王也去了吗?”

李晟愣道:“我们殿下怎么可能掺和?”

也是啊,这事他还真就需要置身事外,李霅起身点头道:

“你们盯紧点,我这就去长安县。”

眼下的长安,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就等着杨玉瑶亲自出马,索要明珠。

这事只能她来干。

要么说河西兵大多脑子不太聪明,高见和马敦,就没有想到用堵路这个办法。

人家王人杰终究是做过副将的,更加机灵一点,他接收着来自各方的消息,开始判断杨玉瑶的行进路线,从而令金吾卫堵路封街,将史敬忠往杨玉瑶的方向驱赶。

其实也不算堵路,就是高声吆喝,哄骗行人前面走不通了,你们赶紧绕道吧。

封街这种事情,没有韦昭训的手令,都不敢这么干,而没有特殊情况,韦昭训也不敢在上元节封街,游玩的人群又不是只有平民,贵族多了去了。

近千人跟着倒了霉,因为史敬忠而错过了好几场戏乐表演,在长安县绕来绕去,最终迎着杨玉瑶的车队拥挤了过去。

贵人出街,车驾是需要让行的,杨玉瑶眼下的身份太高了,圣人的姨子,所过之处,巡查京师的卫士都会帮着维持秩序,驱赶行人让行。

金吾卫已经给杨玉瑶的车夫打了手势,示意人已经进入范围。

而杨玉瑶的车厢内,眼下就坐着春草和绿草。

两人一人一边,掀开车厢帘子观望长街,寻找着史敬忠的身影。

“夫人,就在前方北侧的茶肆下面,那个光头很好认。”

杨玉瑶点了点头,朝车厢外道:

“裴忠,人便是茶肆下面那个秃驴,等到近了,将人给我带过来。”

车夫点了点头,俯身朝着左右的仆从低声吩咐了一番

即使是上元节,拥挤成这个样子,骑行的人也是有的。

贵妇一般是步辇、马车,少女会骑驴子或马,还有骑牛的,年轻男子大多就不选择骑马了,因为找拴马桩不容易。

那么这些牲口,肯定会拉屎,而它们的屎在拉出来的一瞬间,就会被人收走。

不是官府负责街道环境的人来收拾,大多是一些孩童,因为牲口屎是肥料,拿到道观寺庙是可以换胶牙饧的。

所以眼下的街道上,可以见到很多孩童正在吃着胶牙饧,左手用来抓屎,右手用来吃糖。

杨玉瑶的随行婢女开始拿着箩筐走向街道两侧,为路人分发甜食。

这么做,是为了找借口留在原地,毕竟车队堵在路中间阻塞交通不像回事,但你要是发吃食,想堵多久堵多久。

捡便宜这种事情,谁都想干,武明堂还顺人家的灯笼呢,史敬忠又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见到是杨玉瑶府上在发吃食,自然也凑了过去。

一名杨家的奴仆借机摸了过去,拍了拍史敬忠后背,道:

“可是洛阳僧史敬忠?我家夫人有请。”

史敬忠一愣,下意识的看向杨玉瑶的车厢,连忙点了点头道:

“稍等,我有一家眷,这便携她上前,向夫人见礼。”

说罢,史敬忠赶忙返回茶肆下面,拉着骑驴的明珠就往杨玉瑶的车厢走过去。

对他来说,这是一场富贵,那么接下来的对答,决定了他能不能攀上杨玉瑶这颗大树。

素闻贵妃的姐姐豪爽大方,一掷千金,肯定比杨慎矜大方多了。

“上元安康,小人拜见夫人,夫人乐善好施,必添福荫。”

杨玉瑶在车厢内,拿着一根细竹竿子挑起一角帘子,看向车外道:

“听闻你擅占卜卦算,妾身有一迷惑梦境,需请开解,可于我同行找一僻静之处,详解一二。”

史敬忠眉角一动,大喜道:

“愿为夫人效劳。”

车厢内的杨玉瑶沉默一阵后,目光看向骑驴女子:

“汝妻?”

史敬忠赶忙道:“回夫人,是小人的妾室。”

“请她登车,你骑驴跟随,”说罢这句话,杨玉瑶便放下了车帘。

史敬忠当场就犯疑了,你不是找我解梦吗?找我的女妾干什么?

但是他抬头看了一眼周围彪悍的裴府奴婢之后,不敢拒绝,赶忙点头应了一声,扶着明珠下驴,然后送上马车。

一入车厢,明珠顿时一愣,因为她见到了旧识,春草和绿草。

与此同时,马车缓缓启动。

隐藏在周围的金吾卫相视一笑,他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将史敬忠与杨玉瑶的车队做切割。

史敬忠就算在后面喊破喉咙,裴府的家仆也只是朝他挥挥手,示意他跟上,但是他肯定跟不上。

“吆喝什么呢?那个秃头!再敢胡胡咧咧,抽烂你的嘴!”金吾卫看似维持秩序,其实只是冲着史敬忠一个人来的。

这种场合就不要得罪金吾卫了,因为他真的会抽你。

带着一头驴本就麻烦,加上人潮汹涌,史敬忠渐渐的,连杨玉瑶车队的影子都看不到了。

他现在已经有点觉得不对劲了。

杨玉瑶的车队已经在另外一条街调转方向,一路上都有卫士开道,以确保能够尽快的返回家中

老百姓找术士卜算,一般都是给家人算,算算孩子将来会不会少吃一点苦,父母身体是否康健,人生是否平安,再大点就不敢算了,他们一般不会算是否大富大贵,因为肯定不能,八辈子都不能。

贵族卜算主要是问吉凶,因为这俩字对他们太过重要了,生怕沾染丝毫邪祟亦或是撞了霉运,导致家庭走下坡路。

那么高官就玩的比较大了,尤其是顶级大官,他们直接就玩上谶书了。

不论你手里的谶书,到底是姜子牙写的,还是诸葛亮写的,其中大体框架差不多,破解之法也是大同小异。

画符之术更是跟道家完全一样。

每一种符箓,都有其特定的作用,一笔一画怎么写,不是乱来的。

史敬忠做为一个和尚,跨专业了,也擅长画符,而明珠早年,就是在一旁辅助调墨的,也就是朱墨,朱即朱砂,墨即烟墨。

据明珠交代,杨慎矜每天身上都带着一张符,是为了吸纳灵气,巩固根本。

就这一条,他就得完蛋。

历史上,杨慎矜最后倒霉,是因为跟李林甫翻脸了,加上王鉷举报杨慎矜有克复隋室的想法,基哥大怒之下,掀起了一场大案,被牵连的大官多达十余人,亲族更是无数。

而杨玉瑶带明珠见李隆基,是导火索,因为基哥就是从明珠那里得知,杨慎矜常与妖人术士来往,但是并不知道杨慎矜玩谶书。

因为明珠知道事情很大,根本没敢说。

包括这一次,明珠对于谶书的事情也是滴水不漏,不论杨玉瑶怎么盘问,都说不知道。

这就是为什么,杨慎矜对她这么放心,人家的嘴巴确实严。

但春草,是实实在在偷看到谶书的,她非常确定,杨慎矜确实有。

“你对我隐瞒,不要紧,但是圣人面前,无论你多大道行,都要现出原形,”杨玉瑶起身冷笑道:

“你跟我入宫吧。”

明珠浑身剧颤,直接晕厥了过去

兴庆宫,李隆基在得知杨玉瑶来意之后,脸色瞬间一变,大好的过节心情也烟消云散。

先不说杨慎矜到底有没有谶书,你身上带着的符箓,是吸谁的灵气呢?

你是太府卿,太府寺在皇城,你敢吸朕?

李隆基不怒自威的坐在帝座上,脸色阴沉的朝着高力士抬了抬手指:

“立即派人去杨慎矜府上,不要声张,见到人之后立即搜身,如若搜到妖符,即刻缉拿!”

高力士点了点头:“派谁去合适?”

李隆基双目一眯,道:

“就让李适之去,吴怀实盯着。”

高力士点了点头,与一旁的内侍吩咐一声,后者下去传达旨意。

不得不说,李隆基的心智非常之牛比,他明知道杨玉瑶在明珠身上什么都没问出来,是因为对方有顾忌,那么朕现在,就消除你这层顾忌。

是的,只要杨慎矜好好的,明珠打死都不敢说,但既然圣人已经派人去捉拿了,那么她可以老实回话了。

只见她突然大哭出声,跪地哭诉道:

“圣人明鉴,杨太府常与僧道修习法术、推演星象、解说谶书、设坛驱邪,圣人当面,贱女不敢妄语。”

杨玉瑶一愣,好家伙,果然还是得圣人啊,刚打照面就现形了?

李隆基浑身一震,双目圆睁,拳头紧握,急怒攻心差点吐出一口血来。

怪不得你当初诬告李适之坏了皇陵风水,原来你一直在钻研这类旁门左道?

“行家啊”李隆基嘴角狰狞道:“他与何人解谶?”

明珠一口气回答了十几个名字,其中有几个道士,就连李隆基都认识。

这下好了,李隆基气的双臂都颤抖了。

因为能被他认识的道士,必然是得道高人,多少有些通玄法术,如今竟与杨慎矜钻研妖术?

高力士赶忙上前,拍着李隆基后背道:

“王夙,史敬忠等妖人,当初都是被派去勘验皇陵风水的,如今看来,李宪台先前确实是被奸人污蔑,是杨慎矜在暗中使坏啊。”

李隆基但凡气到这个地步,高力士那是肯定不会帮别人说话的,否则他都得跟着倒霉。

虽然他有些惋惜,惋惜杨慎矜晚节不保。

“抓!凡与此事相关者,一个都不能让他们跑喽,”李隆基气的脸色都青了,一旁的杨玉环都吓坏了,搀扶着李隆基不停的轻声呼唤着。

杨玉瑶见此情景,也是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因为事情是她捅出来的,第一次对付顶级官员,害怕呀。

谶书这玩意,之所以被皇帝这么忌讳,就是它预言的东西都太大了,涉及王朝兴衰,各地灾害,奇人异事,神灵祭祀等等,是一本百科全书。

为什么要解?就是因为它涉及的面非常广,但字数又太少,让人看不懂,所以需要研究其含义。

里面的图谶到底什么意思,一人一个说法,反正极为容易拓展人的想象空间。

“亡秦者胡也”这句话是被一个不知名方士搞出来的图谶,直接引发秦始皇派蒙恬率领三十万精兵攻打匈奴。

而事实证明,另一句谶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蒙对了。

但是呢,还是被圆回来了,“亡秦者胡也”也可以是胡亥嘛。

所以这玩意,很玄的。

后世很多专家都迷糊,别说李隆基了。

陈玄礼再一次露面了,但凡他露面,那就绝对是大事中的大事,两千龙武军在兴庆宫整队完毕之后,分成十二队奔赴长安的十二处地方,缉拿所有相关人等。

杨慎矜真的完蛋了,比历史上提前了五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