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二百二十七章 谶书

家父李隆基 第二百二十七章 谶书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正月十三,是没有宵禁的,人们也只有在每年当中的几次节日里,可以夜晚在街道上游耍。

这其实是非常有趣味的事情。

比如捉迷藏,今夜长安的每一个角落里,几乎都有孩童在捉迷藏,甚至还有大人。

因为人们的娱乐活动太枯燥了,所以大人们也会玩。

大街小巷挂满了灯笼,还没到子时,已经有不少被偷盗了,这种现象无法杜绝,只能怪你没看好。

武明堂眼下的手里就拎着一盏白帽方灯,非常的精致,应该是出自大户人家,被她给顺走了。

一人一灯,搭配的异常和谐。

老黄狗像个跟屁虫一样跟在后面,灯笼就是他给人家取下来的,他觉得能为这样的美人儿服务,是一种荣幸,似乎武明堂只要一句话,上刀山下火海,他也愿意。

“老黄,”武明堂又转过身来,微笑着朝老黄狗招了招手。

老黄狗屁颠屁颠的就过来了:

“夫人有什么吩咐?”

“我的人都没你的本事,你看那盏灯,”武明堂指向远处街道的一盏四角蝴蝶灯,道:

“好看吗?”

老黄狗的目光随着青葱般的手指看了过去,像是吃了迷药一样,点头道:

“好看。”

“那就有劳你了,”武明堂甜甜一笑,她虽然年纪大了,但却有一颗少女心。

老黄狗二话不说,便穿入人群当中,众目睽睽之下,动若脱兔,几下利落的攀爬,便将灯笼取下,然后在几人的叱骂声中,一溜烟的跑了。

武明堂看在眼里,微微一笑,朝着安兴坊的隋王宅返回。

在大门口,她正好撞见了返回王府的李琩。

“还早呢,表姐应该多游玩一些时候,毕竟来一趟长安也不容易,”李琩走上前笑道。

武明堂却是美眸眯起,仔细的打量了一番李琩的面庞后,道:

“在外面偷吃了?”

李琩一愣,你是神仙吗?这都能看出来?

“表姐说笑了,咱们进府吧,”李琩直接岔开话题,率先登上台阶。

武明堂笑了笑,紧跟其后道:

“我有话要跟你说,你呆会来紫烟阁一趟。”

紫烟阁,就是东宅的那座庭院,原本就叫这个名字,因为院中有一二层阁楼,好像是宋复哪个女儿出嫁前居住的地方。

所以女孩出嫁也叫出阁。

李琩其实对自己这位表姐的突然到访,也是充满疑惑,你要只是我表姐,自然不会多想,但你还是裴敦复的老婆。

尤其是刚才老黄狗偷偷凑过来,小声禀告李琩,武明堂今晚去了裴府。

裴府眼下只住着一位贵妇人,武家大宗的两个贵妇见面,会说些什么呢?

兰方院那边,郭淑已经睡下了,李琩本来还打算见见妻儿再说,如今倒也不必了。

当他进入紫烟阁的时候,武明堂正在卸妆。

她和杨玉瑶是两个极端,她脸上的化妆品多的一批,发髻上的配饰更是满满当当,要么说贵气呢,单是那些发饰,就值老鼻子钱了。

武明堂很有钱,因为她家没有被抄家,她的爹妈武延秀和安乐公主,死于唐隆政变,但是李旦下诏以二品的礼仪安葬,家产全都保留着呢,不比杨洄的妈差多少。

杨洄的妈,是武明堂的亲姨妈。

韦皇后四个女儿,老大永泰公主,丈夫武延基,这是武明堂的亲大伯,等于是大姨妈嫁给了大伯。

老二长宁公主,儿子杨洄,老三永寿公主,嫁给了京兆韦彭城公房,女儿韦秀就是李隆基的顺妃,就是她当年帮忙,将韦妃嫁给的太子李绍。

老四,就是武明堂的亲妈李裹儿,历史记载,就是韦皇后和李裹儿毒死了李显。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唐隆政变,眼下是韦武共享天下。

而唐隆政变,距今不过三十年。

卸妆之后的武明堂,就连李琩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怪不得觉得你皮肤不好,感情是被胭脂拖累了,卸妆比化妆好看多了,费那个劲干什么?

武明堂眼下的脸蛋,才算是真真切切的解释了什么叫剥了壳的煮鸡蛋,白嫩光泽,吹弹得破。

“走吧,去外面坐一坐,”武明堂重新披上披风,令侍女提着火炉来到屋外的廊下坐下。

李琩一脸无奈,大冷的天为什么不在家里?

武明堂挥了挥手,侍女们全部退下,她这才拿起一个暖手的小炉抱在怀里,仰头望着天上的圆月,道:

“我在洛阳的时候,几乎一半时间,是白天睡觉,晚上静思修行,我身世凄凉,哥哥姐姐早亡,独留下我一个,身边从来都没有一个值得倾诉心事的人,以至于我不相信这世上的任何一个人。”

李琩点了点头:“兄弟姐妹,有时候也不一定信得过。”

武明堂讶异道:“嫡亲兄妹不一样的,你有咸宜李琦他们,比我强多了,我不喜欢跟人打交道,因为会让我觉得生无可恋,只有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仰望夜空,才会觉得自己还有好多事情要做,你明白这种感觉吗?”

我特么怎么可能明白?李琩摇了摇头:

“我没太听懂表姐的话。”

武明堂笑了笑,指着月亮道:“那你就看看月亮,什么都不要做,只是静静的看着,你可以胡思乱想,但不要移开视线。”

你不会是在PUA我吧?李琩挑了挑眉,抬头看向夜空。

武明堂没有再出声打搅,就这么静静的陪伴着,而李琩也确实开始了胡思乱想,他想到了很多事情,方方面面全都有。

越想便越沉迷,不知过了多久,才被武明堂的轻声呼唤拉回了思绪。

接着,武明堂道:“你现在再将目光移到院子里,四下里看一看。”

李琩依言而行。

片刻后,武明堂道:“有什么感觉?”

李琩眉头紧锁,长长吁出一口气,沉默半晌后,喃喃道:

“望月时所想,仿佛皆为空幻,再看院中光景,好像被拉回了现实。”

“哈哈”武明堂掩嘴笑道:

“还不错,能有这样的感悟,说明你小子脑子还灵光,所以啊人如果一直被当下的事情羁绊,什么都不做成,因为现实的烦恼太多了,它会让你沉沦,从而随波逐流,所以你要去幻想,去思考,一切空幻的事情并非不能实现,古今成大事者,做的哪件事不是让人看起来匪夷所思呢?”

李琩瞠目结舌,表姐啊,你这是在点拨我吗?

“我今后会按照你的法子试一试,”李琩道:

“至于有没有表姐这样的心境,看造化吧。”

武明堂颇为欣慰的点了点头:“跟我讲讲西北的事情吧。”

李琩皱眉道:“我并不清楚,表姐是找错人了,再说了,你关心那边的战事做什么?似乎不该是你好奇的事情。”

武明堂笑道:“我好奇的事情多了去了,包括你今晚与谁私会。”

“表姐说笑了,”李琩顿时老脸一红,你是有千里眼吗?难道男人在做完那种事情之后,会有什么面部特征?

武明堂嗤笑一声,指了指自己的腮下。

李琩一愣,顿时会意,赶忙摸向自己的腮帮子,好家伙,有一抹红,这是张盈盈嘴巴留下的?

幸好今晚没见着郭淑,否则定会问他个过来过去。

“偷吃都不知道将屁股擦干净,第一回吗?”武明堂挑眉道:

“今后留心点吧,真是个笨蛋。”

李琩颇为窘迫的将脸转向夜空。

武明堂笑了笑,淡淡道:

“西北的问题,在于皇甫与盖嘉运不和,指望他们两个通力协作是不可能的,就算有圣旨,都不可能,因为他们俩的不和,本就是朝廷一手促成的,现在又希望他们和睦了,拉的回来吗?”

“合作是需要真心的,真心的去做一件事情才能做好,”武明堂看向李琩道:

“所以朝廷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另派一人过去压阵,级别要高于节度使,方便调度指挥。”

李琩呵呵道:“你别看我呀,我哪有那个资格?”

武明堂蹙眉指向月亮,嘲讽道:“你连想都不敢想,自然没有那个资格了,所以啊,你只能沉沦于现实,任由太子继位之后,将这座宅子斩尽杀绝。”

李琩没有说话,因为他猜到,自己这个表姐确实是来忽悠他的,刚才还以现实与虚幻来PUA他,我一个穿越者,直到现在,都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虚幻的,用得着你给我洗脑?

武明堂见李琩不吭声,继续道:

“别以为你现在是什么左卫大将军,其实与你当初遥领朔方一样,都是虚名而已,只有威望和功绩,才是你的立身之本,这就是为什么盖嘉运不好动,李祎动不了,改元之年,圣人是容不得败绩的,无论如何,西北都不能有事,所以另派大臣坐镇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你,是有机会的。”

“不,表姐说错了,”李琩淡淡道:

“朝廷如果真的这么决定,那么这个人非我莫属,而不是什么只有机会而已。”

武明堂顿时一愣,仔细端详李琩的脸庞良久之后,起身道:

“我就知道你刚才在装傻,这很好,你确实变了,记住,你现在需要的是威望,没有人会将左卫大将军放在眼里,但是边关统帅,任谁都会敬你三分。”

说罢,武明堂道:“如果不需要我侍寝,那么你可以回去了。”

李琩一愣,二话不说迅速起身,扭头就走。

实在是受不了你,怎么什么话都能从你嘴里说出来?

望着李琩离开的背影,武明堂笑了笑:

“竟是个老实人?他还当真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李隆基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唐隆政变联合太平公主,诛杀了当时大权独揽,以皇太后摄政,打算走武则天老路的韦皇后。

当时,宰相宗楚客、太常卿武延秀(武明堂爹)、司农卿赵履温、国子祭酒叶静能,外加京兆韦,劝说韦皇后登基称帝。

也就是因为这件事,触犯了太平公主的底线,这才下决定发起政变,扳倒韦皇后。

我们首先要明白的一件事情就是,太平公主是绝对不允许再次改朝换代的,拦不住武则天,那是她拿她妈没办法,但韦皇后不行。

那么太平公主第一个想到的盟友,自然是她的亲哥哥李旦。

李旦当时做为辅政亲王,权利不小,就是胆子不大,下不了决断,但是他有一个胆大的儿子。

李隆基没有太平公主的帮助,是根本不可能成事的,两人当时合作的时候,分工明确,最危险的事情李隆基去干,杀人之后的局势,太平公主来摆平。

所以最后便出现了分赃不均的局面,因为李隆基是动武的,太平公主是动文的,以至于李旦上位之后,朝堂的权臣一半都是太平公主安排的。

李隆基冒死办成的事情,最后被人家夺取了胜利果实,所以两人翻脸是迟早的事情。

那时候的李隆基硬实力不足,但却已经建立了极高的威望,因为是他扶大厦之将倾,将李唐从又一次改朝换代的边缘当中给拉了回来。

这就是他可以跟太平公主斗法的最大本钱。

威望,真的特别重要,它决定了会有多少人愿意跟着你混。

武明堂的提醒,其实非常重要,因为她在暗示李琩,你唯一可以拉太子下台的方式,就是建立威望。

否则就算太子被废,十王宅里那么多人,还会下场跟你争,但如果你有足够的威望,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朝臣站在你这边,从而给皇帝造成压力,促使他不选你都不行。

李琩回到韦妮儿的栖子院之后,没有进屋,而是学着刚才的样子,坐在廊下望月。

如果西北的走向,真的如武明堂猜测的那样,朝廷必须派重臣前往压阵,那么眼下,似乎只有自己合适。

首先,派去的重臣不需要熟谙兵事,因为他的任务本来就是调度双方,促成精诚合作,其实就是个和事老。

再者,眼下的朝堂,除非李祎出山,否则找不到能够压制皇甫、盖嘉运的合适人选,王忠嗣现在都差得远呢,牛仙客就算没病,也不行,因为盖嘉运跟他本来就是平辈,他管不动。

那么做为曾经有过一次西行经历的李琩,无疑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皇帝亲子,级别高,足以压制藩镇节帅,而且与两个人都打过交道,再次合作也不算生疏。

眼下的陇右战区,赤水军李光弼,是跟着李琩去的河西,老丈人郭子仪的生力军也到了。

那么想要找出一个比李琩更合适的,几乎没有。

这个任务其实就是调节各方关系,但却能够混一个天大的荣誉。

当然,前提是打胜仗,败了那就是罪名了,就是污点。

李琩思考了很久,你还别说,这个可能不小,眼下的吐蕃,已经撤走了各路大军,独剩下石堡城和积石城方向。

换句话说,河西盖嘉运,应该可以抽出手来,提供更大的支援。

但是盖嘉运显然没有这么干,因为他需要考虑自己,万一我将河西军抽调走了,吐蕃杀了个回马枪,罪又在我。

确实,两边真的不可能通力合作,都在考虑自身。

也就是这时候,管家张井来了,说是杨玉瑶从东宅后门进来了,本来张井要将对方往这引,结果杨玉瑶听说鸠占鹊巢,直接奔着紫烟阁去了。

“会不会吵起来啊?”张井一脸担忧道。

李琩笑了笑:“你当她们是什么?两个泼妇吗?”

说罢,李琩起身,重新朝着东宅方向走去,一路上见到好多返家的家仆,大家也都去外面寻热闹去了,很多人今晚都不会回来。

一年到头攒的那点钱,说不定这几天就会全部花光。

而李琩正巧在东宅撞上了高尚的女儿高孝娘。

对方眼下已经脱了贱籍,在东宅的绣房工作,一群小姑娘见到李琩之后,赶忙退往一边低头行礼。

李琩只是打量了一眼高孝娘,并没有说话,就这么擦肩而过。

紫烟阁外,杨玉瑶已经出来了,见到打着灯笼迎面而来的李琩后,无奈的摇了摇头:

“我竟然不知道你家里又住进来这么一位。”

她这几天没有进宫,自然不知道她的妹妹已经跟人家武明堂切磋过了。

“大晚上的,有事?”李琩的目光看向杨玉瑶背后的几张陌生面孔。

杨玉瑶点了点头:“找个地方说话。”

另外一座无人居住的庭院,张井先是派人送进火炉烘暖房子,随后又找了一些吃食和美酒,这才退了下去。

房间里,只有三个人。

李琩、杨玉瑶、春草。

是春草,不是绿草,这是两个人,前者是李霅从冯用之那里找来的,后者是杨玉瑶从王焊那里买来的,都曾是杨慎矜府上的侍女。

绿草,李琩已经见过了,我见犹怜,极易引发男人的保护欲望。

而眼下的春草,则是娇俏可人,圆圆的脸蛋上挂着一对梨涡,非常可爱。

杨慎矜确实有品位啊。

要么说穿越到古代,最好是大户人家,因为可以享受到后世没有机会享受的东西,要是穿越成穷苦人家,那就是吃后世没有吃过的苦。

“你将那些事情,再说一遍给他听听,”杨玉瑶朝绿草道。

绿草点了点了头,偷瞄了李琩一眼后,开始叙述起来。

古代人都迷信,这是众所周知的,要不然“封建迷信”四个字也不会常常被放在一起使用。

道士、僧人、各类术士,就是吃了这个福利,所以他们在古代活的非常滋润,实际上在后世,也有许多这样的人存在,他们非常赚钱,求上门来占卜问卦的,排队的人跟景区似的。

那么迷信这种东西,到底存不存在,谁也说不清楚。

都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后世很多人也信这个。

那么当下的大唐,除了李琩之外,几乎人人都信。

杨慎矜自然不是例外,他家里有僧有道,负责卦算日常吉凶,听绿草说,杨慎矜是非常讲究的。

今日几时几刻出门,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走哪条路,什么日子要避讳什么人,都有一套说法。

人家每晚散值回家之后,都会有一封卦图放在他的卧房,提醒他明日该注意什么。

简直就是看着老黄历过日子。

既然都这么迷信了,自然就躲不开谶语了。

谶语就是预言,预算将来会发生的事情,这很正常,即使后世,也会有人找人算卦,看看我能不能考上大学,看看我能不能生个儿子,看看我能不能发大财。

长安背地里玩这个的绝不在少数,但是高官们,是不准这么干的。

因为影响太大了。

为什么呢?因为这玩意不是顺口胡诌的,有一种东西叫谶书,专门记载了怎么解谶。

汉王充《论衡·实知》记载:孔子将死,遗谶书曰:不知何一男子,自谓秦始皇,上我之堂,踞我之牀,颠倒我衣裳,至沙邱而亡。

这句话传播的相当广,以至于人们对谶书深信不疑,都想借此来预见未来。

谶书不是孔子写的,但是那些僧道术士手里的谶书,可以写成是孔子写的,当然,老子、庄子、鬼谷子都可以。

反正得是名人。

要是李琩写的,那也没人信啊。

而被杨慎矜引为至宝的那本谶书,听春草讲,竟然是姜子牙写的。

不会是封神榜吧?李琩顿觉哭笑不得。

他在这笑,杨玉瑶则是一脸诧异的看向李琩,因为她不明白李琩为什么要笑?这么严肃的事情,你怎么能笑的出来。

“也就是说,杨慎矜经常与那些僧道研究谶书?”李琩问道。

春草点了点头:“奴婢只见过两次,听不明白,惟有侍女明珠,可解其中一二。”

不愧是杨慎矜的侍女,说话都文绉绉的,李琩点了点头,看向杨玉瑶。

杨玉瑶朝着春草挥了挥手,等后者退下后,道:

“李霅都跟我说了,我出面拿人,得罪右相几乎是避不开了,不过也没什么,既然支持李适之,得罪他也是早晚的事。”

李琩笑道:

“无妨的,李林甫没有你想的那么小心眼,人家看的是大局,你有用一天,他都不会跟你翻脸,如果真是小肚鸡肠,他能坐到如今的位置?”

杨玉瑶叹息一声,随即问道:

“武氏来长安做什么?”

李琩摇头一叹:“鬼知道她来干什么,反正不是过节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