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二百二十二章 语言是一门艺术

家父李隆基 第二百二十二章 语言是一门艺术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郭淑最近在跟李琩置气,因为李琩与杨玉瑶见面的次数太过频繁。

别人不知道,她心知肚明,丈夫肯定将杨玉瑶给睡了。

但是她不会问出口,也永远不会说出来,所以心里的闷气只能撒在李琩身上,外人看上去,好像是她坐月子太过憋闷,情绪不好所以撒些无名火。

杨玉瑶经常会来探视孩子,所以郭淑熟悉对方身上的香味,而这个味道,她在丈夫身上同样闻到了。

兰方院,李琩坐在坐席上,打量着女婢瑞珠正抱着孩子在屋内慢悠悠的踱步,孩子在哭闹,所以瑞珠的肩膀左右摇晃着,试图安抚。

郭淑冷着脸坐在李琩对面,眼帘低垂,已经半晌没有吭声了。

李琩完全不知道,妻子为什么在跟他置气,他每天都会来探望妻儿,从不间断,刚开始郭淑还一切正常,但后来对他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再也没有给过他好脸色。

有时候甚至会故意装作听不到李琩说话。

四名贴身女侍和四个奶妈,几乎都看出夫妻俩在闹矛盾。

是的,李佶现在需要奶娘了,或许是因为郭淑情绪不好,导致了奶水不足,已经供应不起李佶了。

明清时期,有专门为皇室提供乳母的机构,叫做奶子府,大唐则是归殿中监负责征召。

奶娘不可能专门培养,而是殿中省通过京兆府,来了解当下长安有哪些妇人正在哺乳期,然后选拔其中奶水质量高且足的女人,来为皇室成员提供奶水。

但凡被选拔上的,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优先供应皇室。

哺乳期的女人,肯定也是刚生过孩子的,那么她的孩子怎么办呢?她需要自己想办法从家仆当中,或者是民间招募。

给皇室成员提供奶水的乳母,首先得出身好,吃得好喝的好,因为皇室成员不能吃下等人的奶水,怕吃傻了。

眼下屋内的四大奶娘,两个姓杜,一个姓杨,一个姓窦。

其中这个姓窦的,是扶风县令窦思谨的妻子,去年刚生了四胎,是个女儿,被殿中省征召之后,将女儿交给了府上的奶娘,便住进了李琩家里。

大唐哺乳,是不避讳人的,所以李琩有时候也不好意思,奶娘们开始给李佶喂奶的时候,根本不会在意李琩是否在场,撩起衣服就喂,这是神圣而温馨的情景,并非失礼。

而李琩则会立即移开目光,非礼勿视。

正因为外人在场,所以李琩一直都没有找到机会跟妻子好好的聊一聊。

但是今天,他真的需要与郭淑谈一谈了,因为西北那边传来了郭子仪的消息。

“来偏房,我有些事情要跟你说,”李琩看向妻子道。

郭淑抬了抬眼皮,看向哄孩子的瑞珠,完全没有接话的意思,仿佛李琩就是个空气。

“我在偏房等你,”李琩直接起身,出了房间之后,转过内廊,找了一间犄角旮旯的偏僻内室坐下。

他对郭淑还是很包容的,尤其是妻子正在坐月子,无论什么事情,他都不希望惹妻子生气,但是当着奶娘的面,他又不能对妻子低三下气,否则会传出去的。

惧内,在大唐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极为容易被人看贬,比如颍王李璬。

“夫人,快去吧,莫要让阿郎久等,”侍女安青上来劝说道。

郭淑内心一叹,一句话不说,起身去寻李琩。

夫妻俩重新相对而坐,郭淑侧脸相迎。

“出不了家门,确实会让人心情烦闷,不过日子一天天在过去,再熬一个半月,你也就能出门了,到时候带你去曲江池散散心,又或是终南山,”李琩柔声道。

郭淑闻言,顿时一阵心软,她不是不懂丈夫的温柔,但你睡她,这是有悖伦理啊?既是你姨子,又是个寡妇,一旦传出去,你的名声就毁了。

但是郭淑不会提这一茬,她现在只能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确实憋闷了些,又常易走神,冷落夫君了,”郭淑幽幽道:

“我身边的四个侍女,都是贴己人,夫君随时可以享用,她们的姿色并不差。”

李琩一愣,不明白妻子为什么好端端的说这些,她是想让我交公粮,都交到兰方院?

没错,郭淑就是这个意思,按照大唐的习俗,她的女婢本来就有陪睡的义务,就算生下李琩的孩子,也得管她叫妈,名义上是她来抚养,而这些庶出,都会依附在嫡子李佶下面生活,从而在府内形成一股拥护李佶的力量,便于稳固长子的地位。

还有一点就是,她不希望李琩还有余力,去睡府外的女人,像韦妮儿杨绛这类的,郭淑非常支持,就算云娘也是,毕竟都留在了家里,而不是便宜了外面的贱女人。

她对杨氏姐妹的排斥,是永远都不会消退的,只是隐藏起来而已。

“跟你谈点正事,你的父亲已经抵达陇右,正在开赴积石城,”李琩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顿时让郭淑心弦紧绷。

她知道西北正在打仗,而父亲被调去支援陇右,本来这几天便一直在忧心这件事,如今骤闻父亲抵达战场,瞬间揪心起来,道:

“阿爷擅领兵,定然攻无不克。”

这种时候,是不会说那种不吉利话的,比如:阿爷不会有事吧?

因为人们最怕说出口的坏事最终应验,从而认为是自己一语成谶,罪在己身。

李琩点了点头:“换作从前,郭子仪升官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如今,即使是些微末的功劳,他也可以扶云直上,这次我们就等着为他请功吧。”

从杨玉瑶那里得知李适之会帮忙之后,李琩几乎可以肯定,一定是出现了什么事情,才会使得李适之认为当下帮李琩争取左卫,是合时宜的。

本来还想着让韦妮儿从高力士夫人吕氏那里探听一下,结果牛贵儿派人给他传话,圣人打了招呼,让李适之找机会推一推。

李琩从而判断出,自己的老爹打算扶持自己,压制太子。

那么在朔方地区,王忠嗣虽然对圣人绝对忠心,但也总是帮着太子说话,这一点基哥非常不喜欢,虽然他对王忠嗣非常的信任,但是皇帝,不可能完完全全信任一个人。

那么在朔方,就非常有必要扶持一个跟太子不对付的人,李琩的老丈人几乎是不二选择。

只要在陇右建立功勋,李隆基这边一定会将郭子仪提上来。

郭淑非常害怕,不敢询问丝毫关于战事的事情,而李琩也担心会影响到妻子的心情,所以专挑好的来说。

石堡城被攻破之后,积石城方向的贼军也发起了全面进攻。

这条线上虽然只有五万人,但那是吐蕃的绝对精锐,来自卫如的赞普亲卫军,重装步兵,由小贵族和平民组成,主帅更是尺带珠丹的儿子琅支都。

而积石军只有七千人。

眼下的陇右战事,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石堡城东北方向,已经呈决战之势,陇右的精锐全部投入其中,随着李光弼赶到,西北两大王牌赤水军和临洮军,将作为决战之主力,围绕石堡城,与入境之贼军展开全面厮杀。

他们必须速战速决,然后抽出手来支援积石城,否则积石再丢,陇右将会陷入完全被动。

那么另一块战场,便是积石城了,郭子仪的任务就是协助积石军,拖至石堡城方向的援军抵达,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因为朝廷这边下的是死命令,也就是说,见不到援军,郭子仪不准撤。

这样的消息,李琩肯定不敢说给郭淑,否则以郭淑的性子,只怕再也睡不着了。

“韦光乘做为督军,已经在陇右道紧急招募健儿,听说已经募兵七千人,充入安人军,由臧希液统领,”李琩继续道:

“关中这边,军械粮草也正在源源不断供应,吐蕃跟我们是耗不起的。”

郭淑已经完全听不进这些安慰的话,不过她这个人还是很坚强的,并没有哭哭啼啼乱了阵脚。

不过她肯定需要丈夫的怀抱,所以主动起身来到李琩身边,依偎进李琩怀里。

“今后入宫,夫君定要来我这里更衣,你答应我,”郭淑小声呢喃道。

李琩一愣,脑中飞速旋转之后,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了。

因为随着妻子入怀,李琩闻到了郭淑身上特有的味道,这个味道与自己这几日身上的味道不一样。

“好,我答应你,”

李琩点了点头,庆幸妻子拐弯抹角的提醒,这要是让基哥闻到,怕不是要出大问题

大唐官制,分为台省官和卿监官两类。

台省,就是三省和御史台,这属于政务职官。

卿监,便是内侍省、秘书省、殿中省和九寺五监,属于事务职官。

政务和事务的区别在于,政务是整个皇朝运行的总体框架,而事务是在这个框架中负责具体操作和执行。

那么政务,肯定是大于事务的。

所以我们要清晰的了解,御史台大夫,跟六部尚书,是一个级别,虽然尚书是正三品,大夫是从三品。

但他们在朝堂,实际上是平起平坐的。

这就是为什么,李适之看上的只有左相这个位置,而不是什么尚书,他的刑部尚书都让给了崔翘,可见人家的目标只有宰相。

眼下距离上元节还有四天,而上元节,是一年当中,戍卫工作最复杂的日子,因为节日三天,太热闹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外地人,都会入京。

以前吧,洛阳的上元节也极具规模,山东河北那边有条件的大家族,可以去洛阳过节,但是眼下,李林甫为了缩减开支,洛阳的节日庆典非常一般,远不如京师盛大。

上元节来不了长安观灯,说明你们家条件不行,所以有些家族打肿了脸也要充这个胖子。

安排戍卫工作,就是李林甫的事情了。

除了北衙四军,南衙十六卫都会分到任务。

李适之也正是借着这个机会,在兴庆殿说道:

“左卫为十六卫之首,职权之重,仅次于北衙,济王不理事务,是不是应该换一位大将军全权总理?”

一听这话,李林甫几乎没有丝毫犹豫,便断然拒绝:

“亲王领卫府大将军,这是惯例,济王无闲,长史嗣鲁王李颖可以代为主持。”

济王环明明是无权,到了李林甫这里,成了无闲,可见语言是一门艺术啊。

崔翘也是一脸懵逼,奇怪的看向李适之,你想干嘛啊?虽然济王没什么牌面,但你明着剥夺人家的挂职,这不是得罪人吗?他招你惹你了?

“你真能管闲事,卫府大将军的任命,在圣人,你还是管好你自己吧,”萧炅一点不客气的说道。

杨慎矜更是嗤笑道:“我倒是很有兴趣知道,李宪台举荐何人?你这是又打算为哪个自己人谋前程啊?”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李适之冷笑道:

“隋王出嗣,身兼三职,三职事务都处理的井井有条,他是圣人亲子,如今在左卫却屈居嗣鲁王之下,你觉得合适吗?”

虽然李琩眼下也是嗣王,但明摆着,人家跟亲王是一个级别的,甚至超过了大多数的亲王,那么李颍骑在李琩头上,肯定是不合适的。

杨慎矜听到对方竟然是举荐李琩,顿时一脸诧异,怎么回事啊?你想挑拨离间?

李林甫自然更要多想了,你特么挖我的墙角是吧?

萧炅反应极快,立即道:“李宪台怎么知道右相要举荐隋王出任左卫大将军?你不会是昨夜跑右相府家里偷听墙角了吧?”

一句话,将李适之这份举荐人情,至少拉走了一半。

“右相府守卫森严,我哪进得去?日间光明正大走正门,都不让我进,何逞半夜?”李适之道。

他是暗讽李林甫不让他参加偃月堂议事。

既然你排斥我们,那我们就另外成立一个小政府,跟你分庭抗礼。

他完全可以做到,因为卢奂那帮宰相二代集团,眼下跟他站在一起。

“今后若是旁人举荐官员,是不是到最后都成了右相举荐?”卢奂淡淡道:

“右相是想在朝堂行一言之事?”

陈希烈呵呵道:“国宝郎行污蔑之言,总是说的头头是道,隋王乃圣人亲子,也算举荐吗?皇子成年之后为圣人分忧,本就为分内之事,而隋王已经证明他足以独当一面,右相这叫奏请,不叫举荐,你得分清楚。”

他是门下省黄门侍郎,牛仙客返家养病,主官之位空悬,他是最惦记的。

眼下左相的位置,排队顺序依次为李适之、杜希望、韦陟、萧华、崔琳等等,他的排位并不高,因为他这个政务官,对政务不够专业,他的专业是道学。

那么想要排除万难登上这个位置,只有李林甫可以帮他做到,所以陈希烈现在必须对李林甫唯命是从。

“举荐二字,出自太府杨卿之后,你们谁听到李宪台说了这两个字吗?”韩朝宗也下场助阵。

大理寺卿张均则是一脸懵逼,怎么回事?李琩这是又要往上走了?去年那么多人搞他,他竟然还能往上爬?

两派人争论的不可开交,随着李林甫一声干咳,抬手打断众人斗嘴,朝李隆基道:

“臣以为隋王出任左卫,是合适的,既不是臣举荐,也不是李适之举荐,而是隋王份所应当,他应该为圣人分忧。”

李隆基面无表情的扫视一眼殿内群臣后,点了点头:

“准。”

随着李隆基金口一开,李琩的左卫大将军,算是彻底落实了。

那么右金吾卫谁来接手,有人建议李琩兼任,有人另选他人,最后还是李林甫建议,直接让韦昭训给上来了。

按理说,韦昭训的出身,可以出任这个位置,但他的履历不够,不过李隆基还是同意了。

因为人家的嫡女,给他的儿子做了孺人,那么提拔韦昭训,也算是对韦家的一个弥补。

十六卫,是有轻重之分的,左右卫毫无疑问是最牛逼的,而左右金吾卫,就是巡查京师,因为人数过少,所以这两卫的大将军,其实也不需要过高的履历和威望。

韦昭训是完全合适的。

李适之完全不在意李林甫跟他抢这份人情,因为他早就提前告诉李琩了。

没想到吧,他跟我现在也有合作,而且是斩除你的左膀右臂

州相当于地级市,那么郡自然也是一样。

但是郡和郡之间,肯定是不一样的。

一个荥阳郡,辖下十一个县,但是柳城郡,户九百九十七,口三千七百八十九,领一县:柳城县。

换句话说,这跟一个县,其实也没啥区别,而且人口还不如河南地区一个县的一半。

因为它是边关嘛,之所以划归为郡,是因为地理形势需要,不能因为人家只有一个县,就划归到其它地方。

毕竟柳城郡是平卢节度使的大本营,统辖平卢军、卢龙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等等,管兵三万七千五百人。

节度使为安禄山兼安东都护,副使为贾循兼任柳城太守,前宰相苏颋的人,柳城郡丞,就是高尚了。

高尚的任命文书,吏部已经发下来了,他准备准备就可以上路了。

李琩其实觉得很不好意思,自己的属官本来有个富贵的前程,结果杨玉瑶这么一搞,直接给人搞到边疆了。

名义上,一郡之丞,实际上,一县之副。

不过按照官员制度当中的循资格来看,这样的任命也是合适的,难道让高尚去河北或者河南的一个郡担任郡丞吗?不够格啊。

“府主千万不要这么想,外放边关磨砺,是我最好的仕途捷径,”高尚并不认为去柳城是什么苦差事,在属官院与李琩边饮酒边道:

“高某出身寒微,能走行政官的路子,已经是天大的机缘,朝廷一直都厚待边疆官吏,届时我只要在任上干出一些成绩,通过吏部大考,自然会被提拔使用,我在那边,也绝不会给您丢人。”

朝廷看中藩镇地区的官吏,其实还是源自于他们受的罪比较多,这跟后世差不多,疆新和藏西的编制确实是得到优待的。

而行政官,一直都是仕途当中的香饽饽,因为它的上升途径也必然是行政官,大白话讲,就是县里升市里,市里升省里,省里升京官,然后进入中枢。

所以高尚眼下的安排,其实要超过颜真卿,因为颜真卿只是裴宽的幕府成员,是个掌书记,并不算是大唐的行政官员,不过人家跟着省级一把手,将来出任县郡一把手,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颜杲卿做为范阳节度判官,已经属于省一级的行政官,更加厉害。

李琩叹息道:“我是不忍不危赴任远方,相隔万里,再见不知何日,不过你放心,我这边会一直记着你的事情。”

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李琩如今就任十六卫之首的左卫大将军,绝对算的上高尚在京师的大靠山。

有李琩在,他去了地方没人敢欺负他,将来升官也会比别人更快。

但是李琩不会跟安禄山打招呼,让对方照顾照顾高尚,因为安禄山很可能与基哥单独加了微信,两人之间可以私密联系。

他不用打招呼,是因为高力士已经打了招呼。

但是高力士否认高尚是朝廷派去的,而是说高尚是隋王举荐的,以免安禄山认为朝廷对他不放心,有意监视他。

“孝娘的事情,就拜托府主了,”高尚叹息道:

“不瞒您所,我其实并不喜欢李无伤这个人,但是他对孝娘确实是一片真心,那么有这些就足够了,比我这个做阿爷的强。”

说罢,高尚从自己的床底下拖出一个破旧的小木箱,里面是他的身家,没有多少钱,其中大部分还是从李琩这里领的俸禄。

穷怕了人喜欢存钱,正如挨过饿的人节约粮食。

高尚平时节衣缩食,俸禄全都攒下了,重新关上箱子后,高尚道:

“就算是高某人给孝娘准备的嫁妆吧,府主不要告诉她是我准备的,否则她不会要。”

李琩没有拒绝,点头道:

“那你到柳城的盘资可足够?”

“有的,”高尚点头道:

“一路官驿,都是吏部挂账,国宝郎跟我打过招呼了,他是冲着您的面子。”

李琩笑了笑:

“一路珍重,盼你我主仆早日重逢。”

高尚站起身,撩起下摆,郑重其事的向李琩行了一个大礼。

“高某此生惟府主一人,绝不相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