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九十四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

家父李隆基 第一百九十四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下的朝堂,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那就是宰相二代集团。

虽然开元时期的这些宰相们,普遍任职时间不长,权力也有大有小,但不管怎么说,起码将儿子都安顿好了。

牛仙客是个例外,他的嫡子死了。

死在了魏州刺史的任上。

所以如今的牛仙客意志消沉,打算就这么浑浑度日,老死在左相任上,又或者,过几年身体实在不行了,让出位置,被封个什么太子少保之类的荣誉官位,这辈子也就算交代了。

他这个人,有着极强的政治眼光和敏锐的嗅觉,从一个边疆小吏,一举成为门下省侍中,这样的晋升之路,在整个唐朝时期都属罕见。

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人足够屌。

虽然历史上有人评价他:凡相者,必委以政事,如玄宗时牛仙客、陈希烈,可以谓之相乎?

其实牛仙客吃亏就吃亏在,出身太差,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朋党,等到他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儿子死了,那股子心气也就没有了。

“左相打算如何自处?眼下的情形,你总是要选一边的,”

中书门下,御史台侍御史姚闳(hong),来这里办理公务,期间趁着别人都不在,朝正在打瞌睡的牛仙客小声道:

“这么大的事情,左相推给陈希烈,终究是不妥的,圣人将来只会找你问话,不会找陈希烈,届时你该如何应对呢?”

牛仙客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双目呆滞道:

“近来身体抱恙,精神不振,难以处理省内事务,唉我这把老骨头,距离致仕也不远了,说吧,你有什么要求,趁我还有口气,帮你办了。”

姚闳是谁呢?姚崇的孙子,牛仙客担任朔方节度使的时候,召其为节度判官,回到长安后,也将此人调了回来。

姚闳以及他的三叔礼部侍郎姚弈,都是跟着牛仙客混。

大唐有一习惯,你的恩公快退休的时候,你得赶紧提条件,趁着人家还没下去,可以给你紧急安排一下。

这种行为,双方都是获利的,我提拔你上来,那么你今后就得照顾点我的子孙,我有什么事找你,你得给我办了。

比如张嘉贞提拔了韩朝宗,人家就没有忘了这份恩情,对待张延赏相当不错。

毕竟是自己带出来的人,牛仙客心里一直都记着,这次姚闳来的蹊跷,他自然猜到,对方有求于他。

姚闳笑道:“我没什么想法,只是觉得左相眼下的处境,有些不妙啊。”

牛仙客眼角一动,淡淡道:

“不妙在哪?”

姚闳小声道:“我是您的人,左相莫怪卑职言重了,您担任黄门监以来,大权旁落,形如傀儡,我没有说错吧?”

牛仙客双目一眯,半躺着的身子缓缓坐起,冷冷道:

“怎么?本相竟如此不堪?你都敢编排我了?”

他们俩的关系是非常近的,姚闳原先相当于牛仙客的幕僚了,彼此交谈也是无话不说,但从来没有像这次一样,明摆着有些奚落自己的上司。

牛仙客这个人呢,眼下最要面子,人嘛,没有什么,往往最渴求的就是什么。

从张九龄那张臭嘴开始,瞧不起他的人比比皆是,就因为出身不好,但是担任宰相之后,碍于他的职位,没有人敢明着这么说。

今天好了,被自己原来的下属给挑明了。

姚闳叹息一声:

“您沦落至此,最不忍痛心者,莫过于卑职了,您觉得卑职是出于公心也好,私心也罢,您今朝之境遇,皆拜右相所赐,堂堂左相,被排除在中枢议事之外,卑职心中的愤怒实在无言以表,也只能跟您发发牢骚。”

这个人废了,今后指望不上了,他在挑唆我?牛仙客淡淡一笑,道:

“能者多劳,右相如此安排,也是顾及老夫的病体,老夫若是身体康健,自会主动为右相分担一些,如今嘛,也是有心无力。”

他说话滴水不露,尤其是当下不再信任对方,那么姚闳在他这里,几乎就是外人了。

姚闳顿时着急道:

“左相之疾,并不影响您处理国事,您不能再这么沉沦下去了,如今的形势,您就算想要置身事外,恐怕也不能了,卑职回到长安以来,与卢奂、魏珏,宋昇,陆泛等人多有交集,只要左相愿意,他们皆以您马首是瞻。”

他口中的这些人,就是宰相二代集团,这帮人都是宰相之子,他们的父辈关系就不错,一直延续到了他们这一代,形成一股潜力庞大的政治集团。

但是这个小团体有个弊端,那就是没有领头羊,卢奂跟他们是平辈,虽然级别最高,但是想要领导这些人,做不到。

眼下他们盯上了牛仙客,想要将牛仙客推出来,将朝堂这汪水搅的更浑。

牛仙客会在乎这些吗?根本不在乎。

他本来就对这些出身高门的官二代看不顺眼,更别提合作了,他们骨子里,是看不起自己的,再说了,他能猜不到这帮人是想利用他?

“你什么意思?卢奂请你做的说客?他不要这个京兆尹,对吧?”牛仙客一针见血,直接将姚闳给看穿了。

卢奂当下有铨选之职,这是非常大的权力,除了宰相之位,基本没有任何岗位能够诱惑的了他。

但是李林甫现在全力在推举卢奂出任京兆尹,甚至都放弃了萧炅,就是要将卢奂踢出吏部。

而卢奂在背地里,也与韦坚碰过面,暗示对方自己对这个职位没有想法,让韦坚尽力去争,所以韦坚才豁出去,将自己修运河的所有计划,一股脑全跟基哥说了。

从前不肯交底,是担心别人知道了他的计划,从中作梗,坏了他的事情,眼下形势混乱,正是趁乱而起之时。

姚闳也非常痛快,点头道:

“我们希望左相能够举荐韦坚,出任京兆尹。”

“我们?”牛仙客并没有动怒,只是微笑道:

“你跟他们,已经成我们了?看来老夫是真的老了,好吧,时机合适,我会帮你们在圣人那里说话的。”

领导就是这样,不拒绝你,但会不会给你办,你是不会知道的。

“时机合适”这四个字,也许是一两天,也许猴年马月。

接下来,牛仙客一如往常的与姚闳又聊了半晌,后者心满意足的离开了,根本没有察觉出牛仙客有任何异常。

当你决定不再信任一个人的时候,千万不要让他知道,继续虚与委蛇,是最好的办法。

牛仙客揉了揉脖子,重新躺在摇椅上,唤进来一名官吏,吩咐道:

“腿脚又不适了,请按摩张博士。”

在他的身后,是高高挂在堂上的那块匾额:坐而论道

窦锷还是当官了,做为顶级外戚,是不会长时间在家守选的,在陈希烈的帮忙下,去了刑部担任司门员外郎。

他对这个官职还是非常满意的,因为刑部司门司,掌管的是天下二十六关的国门开闭,也就是蓝田关,潼关,蒲津关等关卡,以及往来关卡籍赋的审查。

不过窦锷只是二把手,是个干事的,不是说了算的。

他其实对司门司的业务,没什么兴趣,反倒是经常去刑部司打听消息。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站在了李适之这边,窦家也一直在观望,等到形势再清楚一些,他们也会下场。

鹬蚌相争,他们想做得利的渔人。

整个长安都知道,李琩与裴、严、卢三人走的比较近,裴耀卿主动卸任京兆尹,算是暂时过关,但还有严、卢。

而卢奂,便是窦锷心里的头号大敌。

这天夜里,

“你给我盯好了,只要李琩再与卢奂见面,你立即派人告诉我,”窦锷在一条犄角旮旯的巷弄里,对一名正在巡查的金吾卫说道。

他在右金吾干了好几年,没有自己人是不可能的。

卫士徐重道:

“他们俩已经有日子没见过了,国宝郎现在每日散值之后,除了返家,没有去过其它地方。”

窦锷眯眼道:

“这方面,我会想个办法,你只需及时通知我他们会面的地点即可,要多加小心,不要让人怀疑你。”

这不是废话吗?干这种事我敢不小心吗?徐重点头道:

“属下会多加留意。”

“好!”窦锷拍了拍对方的肩膀,道:

“事成之后,我会设法将你调离金吾卫,继续跟着我,我已经派人给你家里送去一笔钱财,足够你挥霍数年有余。”

“钱是小事,给您办事,不谈钱,”徐重笑道。

窦锷点了点头,四下顾盼一番,确定没有人察觉,这才悄悄离开。

殊不知,就在他俩碰头的地方,一墙之隔的民宅当中,墙角下蹲着一个阴影。

他的姿势很古怪,像是在拉屎,其实不是,只是尽量将自己的身体目标减至最小,这是斥候出身的人,常用的路数。

要么趴着,要么蹲着。

很久之后,此人听到隔壁巷子里又有脚步声传来,声音忽走忽停,半晌后,才缓缓离开。

夜色中,蹲在墙角里的这个人,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森然的獠牙。

又耐心的等待了片刻,他才如猿猴一般,攀墙离开,动作行云流水,没有发出丝毫动静

徐重是一支金吾卫的领队,他们这队人只有十个。

金吾巡街,是不扎堆的,一队人负责一片区域,然后每个人负责扫一片,来回巡视即可。

他们这一队,今晚在嘉会坊,因为这里的灵安寺晚上有庙会,人比较杂乱,所以金吾卫晚上有巡街。

有庙会的里坊,坊门会关闭,在庙会当日允许行人夜间在坊内行走,但不可以离开里坊,当然了,你也出不去。

除了右金吾卫之外,还有左领军卫的十个人,左卫的二十人,还有右武卫的二十人,今晚将这里包片儿了。

名义上,金吾卫要巡查,负责坊内安保。

但实际上,不出事,他们不会冒头,甚至看见出了事,也不会去管,而是由坊内的坊吏出面,或者不良人,这些人都解决不了,卫府的才会出来干预。

老黄狗之所以盯上徐重,就是因为平日里徐重总是在打听其它队伍的事情,你身为火长(十人为火,有火长),不操心自己的队伍,打听别人的事情干什么?

人家其他人都是上班摸鱼,就你什么都想知道。

斥候出身的警觉,让老黄狗一直都在盯着徐重,今晚庙会他看到有一个生面孔将徐重叫走,于是悄悄跟了上去,便听到了那一幕。

他只是听到了,没有见到,并不知道跟徐重接头的那个人到底是谁。

翌日,

金吾卫所有的巡检游奕,只有在每月的初一十五,才会去右金吾卫衙报到一次,初一领取俸禄,十五是日常损耗之物,除此之外,他们每天上班点名的地方,都是辖区的一间小卫所。

卫所一般负责管理五十人,长官叫亭长,负责行政事务。

老黄狗找了个借口,跟亭长请了个假,便打算去一趟金吾卫衙,将昨晚的事情汇报给李晟。

他和李晟摔跤,正大光明,这是军中的风气,不管打成什么样,事后都不会找后账,更别提记仇了。

李晟现在是他的头,金吾卫的各级官员,对他们这帮人河西兵是比较放任的,因为大将军隋王放了话,这些人只能李晟来管,所以请假是很容易的事。

没有着甲,只穿着一身平常粗布衣服的老黄狗,还没有离开辖区的街道,就被身后赶来的徐重喊住了:

“老黄,听说你请了假,是有什么事情吗?需不需要我帮忙?”

徐重是个分外小心的人,但凡当内鬼,不小心早死了,昨晚刚与驸马碰头,今天老黄狗便请假,蹊跷啊。

因为老黄狗除了与河西兵闹事那一回,每次都是早早去卫所点卯,准点下班,千篇一律从未变化。

所以这次突然请假,让他起了疑心。

老黄狗咧嘴道:

“马敦的事儿至今没个说法,我得去问一问。”

一身金吾铠甲的徐重笑道:

“不要着急嘛,咱们隋王是护短的,人肯定不会有事,你这不是操闲心吗?怎么?你还能将人捞出来啊?”

老黄狗咧了咧嘴,猜到自己冒失,引起了对方的怀疑,他是斥候,擅长打探军情,但不擅长说谎,所以当下这种情况,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应付,于是道:

“你就别管我了。”

说罢,他摆了摆手,人便这么走了。

徐重面带微笑,注视着对方离开,老黄狗的举动,更加深了他的怀疑。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昨晚的事情一旦露馅,驸马屁事没有,我可就完蛋了。

徐重在内心挣扎片刻,猛一咬牙,匆匆离开。

长安的地痞流氓,是非常多的,混得好的直接便进了卫府。

徐重就是其中之一,他爹本来就是南城某一个地方的流氓头子,手底下的马仔还不少,后来被金吾卫收编,负责收保护费及维护那一区域的日常稳定。

徐重算是子承父业,接了金吾卫的差事,也接收了他爹的那帮马仔。

老黄狗从永平坊出发,要去右金吾卫衙所在的布政坊,至少有四十分钟的路程,这还是腿脚快的。

其实最省事的办法,是在永安渠坐船,一路北上,但是坐船要花钱,像老黄狗这类人,在女人身上非常舍得,私下里抠搜的要命,十五个钱的船资都舍不得花。

他也非常谨慎,沿着永安渠旁的道路一路向北,期间一直留意周遭的情形。

刚经过长寿坊,他便发觉被人盯上了,至少有四五个人已经缀着他走了很远的一段路程。

看那些人的打扮,基本可以确定是京师的地痞混混,毕竟老黄狗进了金吾卫之后,经常跟这类人打交道。

他们的穿着与别人不同,似乎生怕人们不知道他们是地痞。

不想节外生枝,所以老黄狗加快脚步,在前面一处船点停下,等了一艘乌篷船,忍痛花了十个钱,登船走了。

结果他还是被人被追上了,不多时,前面突然出现三条船,横在渠中,拦住了老黄狗所在乌篷船。

“一群王八养的杂种,”船夫碎嘴低骂一身,弓着身子朝前面赔笑道:

“小老儿这个月的俸钱已经交了啊”

话还没说完,船夫已经被人一把拉了过去,扔进了对面的船舱,接着便有七八人突然登船,将舱内为数不多的几名乘客吓的不敢吱声。

其中一人右手背在背后,握着一根短棒,在前面几人的遮挡下,骤然朝着老黄狗的脑袋砸了过来。

老黄狗嘴角狞笑,双臂探出。

船舱内顿时乱成一团

一辆牛车,出现在永济渠的岸边,缓缓而行,驾车的是个老头,人家是车行的。

雇车的是个满嘴獠牙的丑陋男子,眼下就坐在车上,右手食指挑着金吾卫牌籍,时不时朝着沿途的行人晃动,让大家都看的真切。

金吾拿贼,这样一来,就没人过来好奇询问了。

牛车后面,拴着五个人,鼻青脸肿的五个人,双手被缚,被牛车拽着走。

剩下那几个当时跳水跑路了,老黄狗不会游泳,奈何不了人家。

而这些人背后,还跟着一名披甲的金吾卫,王人杰,本来在河西,都已经做到副将了,结果这小子将他麾下儿郎们的军饷变卖,在凉州养了一个女人,被盖嘉运夺职,贬成了小卒。

要不是他军功太高,直接都砍头了,因此常被河西人嘲讽为:早晚死在女人手里。

王人杰不是白压阵的,有他在,等闲十来个人,别想在他眼皮子底下将人劫走,五十名河西兵当中,李琩最中意的就是此子。

金吾卫衙房,

李晟一身伤势,腰都直不起来,整个人伛偻着,像是一个老头。

自打能下地行走,他便来了卫衙,方便等待马敦的消息。

与老黄狗的比试,其实是他输了。

见到老黄狗之后,他仔细的询问了整个事情经过,便立即派人往咸阳,将此事禀告李琩。

“我来审这几个人,六叔带人去一趟永平坊,将徐重缉拿,”李晟找到武庆,请对方出面拿人。

武庆心知事大,不敢耽搁,点了十个兵便直奔永兴坊

“完了你们真是一群废物,”

徐重得知人没弄死,反倒自己人被抓了五个,心知自己这次肯定跑不了了。

他也没心情再叱骂这些手下了,赶紧回家收拾行李,带着老婆孩子和两个小妾,当日便离开了长安城。

不过他倒是不忘派人将事情通知窦锷,让对方有个心理准备,这不是讲义气,是给自己留条后路,免得被窦锷派人灭口。

“这件事说不清楚了,人都被抓了,”左卫将军窦铮刚刚散值,便在家里见到了堂弟窦锷。

他没有责怪对方办事不利,事情已经发生了,应该思索解决之法,而不是埋怨。

窦锷深吸一口气,道:

“来的路上我都想明白了,这次必须先下手,弹劾李琩私养河西兵,我们先出手,他们再揭露这件事,别人会认为这是他的报复手段,徐重这小子嘴巴严,不能灭口,就算被抓到,也不会卖了我,再者说,徐重也只是猜测有可能被偷听到了,并不能确定,那天晚上我离开之后,特意还派人回去转了一圈,周遭绝对无人。”

窦铮皱眉道:

“事情发生,要做最坏的打算,到底听没听到,已经无所谓了,我现在便去一趟十王宅,提前打个招呼,明日你便去大理寺检举隋王,别去刑部和御史台。”

“明白,我现在就回家写尺牍,”窦蔡点了点头。

由下告上之词,则为奏疏,有同辈相告之词,则为书启尺牍。

窦锷和李琩就是同辈,他的媳妇,是李琩的姐姐昌乐公主,颍王李璬的同母妹。

他们窦家,眼下与十王宅的庆王琮、荣王琬、仪王璲、颍王璬是一个派系的,但是荣王琬因与李琩交好,所以他们针对李琩的事情,并没有让李琬知道。

十王宅并不安分,尤其是李琩出嗣之后,更是蠢蠢欲动。

老李家开国至今,就没有过顺利接班的时候,邠、宁二王相继过世,自然会让人觉得,圣人是不是也快了?

那么有那个心思的人,自然要早做谋划,因为基哥一挂,他们就可以离开十王宅。

出来之后是孤立无援,还是一呼百应,眼下正是绸缪之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