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北三虎

家父李隆基 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北三虎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擢(zhuo)本来是要去左威卫的,结果没走成,吏部将他的调令给压着了。

所以李琩今天在金吾卫,没见着这个人,人家没调走,竟然也不来上班了。

“我打听过了,张擢的调令是卢奂批的,如今被右相给压住了,”韦昭训打听消息的门路是非常广的,在大将军房内,将探听到的消息告知李琩道:

“张均站队了,恒山王陵(李承乾),郇国公陵(李象)的选址规划,都是李志暕当年主持的,大理寺这边已经将审出的卷宗,上交门下省审核,要给李志暕定个玉毁椟中,祸殃昭陵的大罪,门下省一旦审核通过,右相便拿李适之没办法了。”

李琩皱眉道:“牛仙客难道会让它通过?”

“说不准了,眼下形势非常微妙,”韦昭训小声道:

“这件案子对李适之来说至关重要,牛仙客想要驳回案卷,也需有站得住脚的理由,否则他也难办,毕竟这件事情,牵扯国祚龙脉,圣人也一直在盯着。”

李琩点了点头:

“牛仙客也是左右为难,一边不能得罪右相,一边又不能轻易驳回,夹在中间,够他受的。”

韦昭训忽然小声道:

“很多人认为,眼下是罢黜右相的关键时刻,所以张均兄弟和卢奂,都已经与李适之站在了一起,昨日圣人突然召见韦坚,很多人私下猜测,恐怕韦坚不会在圣人那里说右相什么好话,自曲江公之后,中枢还是第一次出现这么大规模的朋党,少阳院如果再借机报复右相,右相危矣。”

李琩一愣,一脸诧异的看向对方:

“你到底算哪边的?你可是东宫属官出身,我怎么听着,你好像在为右相担忧?”

韦昭训摇了摇头:

“大规模党争,定然会引起极大的动荡,像我这样但求朝堂风平浪静,天下平安无事的官员,是不愿看到的,因为历来的党争,韦家多多少少总是会被牵扯进去。”

没办法,长安最大的地头蛇,哪个衙门都有人,想不牵扯进去都难。

这一次的二李之争,是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的,双方已经渐渐呈现出势均力敌的态势。

李适之更多是自保,李林甫则是未雨绸缪,打算提前搬掉李适之这颗绊脚石。

对峙的局面已经形成,谁也停不下来。

李琩甚至都能想象到,这帮人在朝会上,该是如何的唇枪舌剑、剑拔弩张。

可惜了,他没资格参加朝会,看不到那些场面,只能从旁人口中获得一些碎片化的信息。

“我明天要去一趟咸阳,长安有什么消息,你派人通知我,”李琩缓缓起身,打算离开金吾卫。

韦昭训赶忙道:

“隋王要赶在朝廷的任命下来之前,举荐一个合适的人选,担任右金吾长史。”

杨銛已经是鸿胪卿了,位置空下来之后,吏部那边一直都没有动静,因为不论是李林甫还是严挺之卢奂,眼下都非常尊重李琩自己的意见,就等着李琩举荐一个人,然后他们照批。

李琩思索片刻后,道:

“大郎不是推了平准令了吗?让他来吧。”

韦昭训长子韦光宰,原本被封为平准令,但是一看那副烂摊子,立即便回家称病不干了,半年没上班,等于自动辞职,眼下已经进入守选官员行列。

韦昭训愣道:“他的资历是不是太浅了些?”

李琩笑了笑,道:“资历是需要积累的,总是在家呆着,哪来的资历?”

没有工作经验就不能上班了?

韦昭训微笑点头,平准令从七品下,金吾长史从六品上,在家坐着啥也不干,还升官了,当爹的自然乐意。

“你以我的名义写一封荐表,让武庆盖了印,递交吏部,尽快让大郎上任吧,”李琩道。

他的印玺都是武庆保管,别人他不放心。

韦昭训乐呵呵的安排去了

每天朝会过后,李林甫照样不去中书门下,而是继续返回家中的偃月堂办公。

并且始终对裴、严二人推心置腹,什么事情,都要与二人商量之后,才会定夺。

因为李林甫很清楚,眼下这个时候,这两人再反水,他才真的危险。

而他在偃月堂的议事,对杨慎矜和李志暕两件案子都只字不提,这样一来更让裴、严二人觉得,人家成竹在胸,稳操胜券。

“太府寺、宗正寺、内侍省,关于贞顺皇后的祭礼,也都准备妥当,明日会与隋王一起离京,往敬陵祭拜,”

李林甫事无巨细,将大小事宜都安排的妥妥当当,又转口道:

“韦坚开挖灞水、浐水,通渭水、连接龙首渠的工程,圣人已经批了,为时两年,那么其它各部,要全力配合。”

说着,李林甫抬起头来,看向工部、都水署等官员,道:

“不要因为人家检举我,就为难人家,公事公办。”

牵扯进工程当中的一众官员拍马屁道:

“右相豁达,宽以待人。”

事实上,李林甫是肯定要配合韦坚去做这件事情的,因为他知道,韦坚这么干,早晚会惹得天怒人怨,届时自己便可以怂恿沿途州县官员弹劾韦坚压榨平民,祸害百姓。

你自己找死,别怪我。

这时候,李岫回来了,朝着他爹笑呵呵道:

“盖擎来了,阿爷要不要见一见?”

李林甫顿时皱眉:

“他今日不当值吗?怎么有闲工夫来老夫这里?让他走。”

李岫笑道:

“我觉得盖大郎人挺好的,比盖帅客气多了,人家既然来了,或许是有事呢?”

只凭这一句话,李林甫就猜到,盖擎今日请见,很可能就是儿子安排的。

李岫这哪叫传话?明摆着是在做中间人。

裴耀卿也听出了这层意思,微笑看向李林甫,道:

“见一见吧,初来乍到,右相还是要多嘱咐一些,也好让他今后任职,知晓些轻重,不至于出纰漏。”

李林甫当下非常尊重裴耀卿的意思,于是便借机卖个人情道:

“那就听焕之的,让他进来吧。”

盖擎这个人,能屈能伸,进来之后异常恭敬道:

“卑职耽误右相议事,罪过罪过,只因有些事情,需要向右相请示。”

李林甫淡淡道:

“说!”

盖擎道:

“卑职奉盖帅之命,执掌进奏院,河西所有的军情奏报,都要经卑职的手,上呈中书门下,卑职疑问,今后是不是应该呈交到这里?”

进奏院谁来管,那是节度使说了算,吏部根本管不了,所以当下的河西进奏院,盖擎接手之后,与凉州之间肯定是重新建立起通畅的联络。

但是盖擎在长安,到底是向牛仙客汇报,还是李林甫,他得搞清楚。

他爹的意思是牛仙客,但是盖擎不这么认为,他还是觉得李林甫合适。

裴耀卿顿时皱眉,看向坐在对面的严挺之,而严挺之也同样表情惊讶。

两人对盖擎是很陌生的,只知道这小子是河西第一虎将,与夫蒙灵察、安思顺并称西北三虎。

但他们没有想到,除了领军之外,人家玩政治也挺有一套。

因为盖擎的这番话,内中的含义,其实是想参与进偃月堂的议事当中。

左领军卫将军,肯定没这个资格,但河西进奏院掌院使,就有了,因为西北有战事,做为河西在长安的情报中枢,确实有必要常来这里奏事。

李林甫自然也听出来了。

不让这小子来吧,有点不太合适,因为牛仙客在兴庆宫的中书门下不管事,所以呈报都会再转交至李林甫的家里。

让这小子来吧,又担心在自己身边埋了一颗雷,什么时候炸,不知道。

于是李林甫将目光看向了儿子,人是你带来的,值不值得信赖,你得心里有数。

李岫微微点头。

隋王妃郭氏做中间人,帮着牵线的,也就是说,盖擎是过了李琩那一关的,李岫对李琩的眼光,还是信得过的。

至少目前为止,裴、严二人还没有反水的迹象,而这两人当初,就是李琩在暗中谋划,依附他爹的,目前看来,两人作用巨大。

李林甫点了点头,眼神在堂内游弋片刻,指了指一个角落的位置,道:

“今后每日巳时,老夫给你一个时辰的时间,在这里的奏事,其它时间,还是要多顾及卫府的公务。”

盖擎揖手道:“卑职明白。”

那么今天既然来了,又恰好就是巳时,自然也就不需要走了,于是李岫吩咐下人,增设一个坐席,安排盖擎坐下,他小声道:

“巳时过了就是午时,晌午相府有堂食,你留下来。”

盖擎点头答应:“好,多谢四郎了。”

李岫微笑着拍了拍对方肩膀,便返回了自己的座位。

他的这句话,是在暗示盖擎,晌午的时候留下,右相会与你单独会面。

而这场会面,将是两人彼此试探对方虚实的一个过程。

盖擎已经准备好了,他想要化解李林甫对他爹的仇怨,这样一来朝廷对河西的苛待,也许会适当减轻,对儿郎们来说是好事,对他们父子来说,也是好事。

他是完全不看好牛仙客的,傀儡当久了,威望尽丧,李适之已经有取而代之之心,左相的位置能不能保住,都是个问题。

而他也通过妻子卢氏得知,隋王与李岫,关系相当铁,那么基本可以证明,隋王是倾向右相的。

盖擎与李琩两次见面,唯一的印象是:高深莫测。

那么这样一个人,应该不会选错,先跟着他走一走,探探长安水深水浅

张擢的调动事宜,上报吏部之后,卢奂非常痛快的就给批了,肯定不是看张擢的面子,而是对方的爹张九皋在背地里安排的。

准确来说,还是人家张九龄遗留在朝堂的人情。

“儿子现在是进退两难啊,大理张卿希望我留在右金吾,衙内事务,都要暗中透露给他,”张擢一直等到亲爹散值回家,上前服侍更衣道:

“阿爷的决定是对的,这种事情咱们不能牵扯,可是我的调令被右相给压下了,若故意不去当值,恐张卿看出咱们退避的意图。”

今年五十二岁的张九皋,更衣之后,先是喝了杯温水暖暖身子,随后手里握着一个暖炉盘腿坐下,陷入沉思。

他们家一直以来,跟张氏兄弟的关系都是非常不错的。

因为他大哥张九龄的引路人就是张说,两人也结拜为同宗兄弟,也就是说,自己儿子称张均为兄长,张均见了他,还要叫声叔叔。

如今张氏兄弟与隋王持续交恶,所以一直以来都从儿子张擢这里,探听右金吾的情事。

视衙署为家院,待金吾如家仆,行一家之言,任人唯亲,这就是张氏兄弟打算弹劾隋王的理由。

如果当下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碍于多年交情,张九皋也只能允许儿子在暗中帮忙。

可眼下的形式不对劲啊,李林甫和李适之已经干起来了,张氏兄弟也卷了进去,这样的党争终究是要有个结果的,如果李林甫败了还好说,如果是李适之输了呢?

儿子是不要跟着遭殃?

这可是要命的纷争,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党派争斗最后被砍头定罪的,从来都不是党魁,而是下面一些无关紧要的人拉出来背锅。

李志暕不冤吗?他有什么错?卷进局势当中,就不分对错了。

“你大伯当年与哥奴之争,最后被杀的,只有周子谅、王元琰,”张九皋沉声道:

“这叫外重内轻,周王二人,不过是两派朋党之间争斗的垫脚石,事情从他们而起,从他们而终,上面的人,输了的不过是降职,将来还会起用,如裴、严二人,但下面的,则只有死路一条。”

这就好比双方对弈,中间一张棋盘,你既然成为棋子,随时都有被吃掉的可能。

张氏兄弟利用自己儿子探查隋王的日常动向,那么将来一旦行弹劾之事,儿子就成了关键证人。

斗不倒隋王,儿子立即就会出事,这不是张九皋想要看到的。

“拖吧,你写一封告病书,派人交至右金吾,就说染病休养,朝堂的形势没个结果,不要出来,”张九皋淡淡道。

张擢叹息道:

“装病也没那么容易,怕是不少人都能看得出,儿子是在装病,万一张卿来探望,岂非窥破?”

“那就真病,”张九皋道:

“去院子里洗个冷水澡,多泡一会。”

张擢嘴角一抽,一脸无奈。

大冬天的泡冷水澡,感冒的几率有八成,但问题在于,古代的感冒有轻有重,轻的熬过七天的周期,也就差不多好了,重点的话,会引出各种疾病,甚至挂了。

一是怕发烧,二是怕发炎。

感冒这种病,是治不好的,只能靠时间来身体自愈,后世的感冒药治的不是感冒,而是缓解症状,药盒子上不是都写着呢吗:咳嗽、咽痛、发烧、头痛、流鼻涕,人家可没写治感冒。

关键问题是,你不知道人家张均什么时候来探望,万一七天之后呢?那我不是白病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续上,病了之后再接着病,这就有点冒险了。

“我会主动诱使他,尽早来探望你,总之要拖至形势明朗,再做决定,”张九皋老谋深算,宁愿儿子患病,也不能掺和进党争,患病死亡的概率千分之一,党争死亡的概率二分之一,这都不用算

祭奠武惠妃,可不是一场简简单单的祭礼,真要按照规制,祭礼会办的非常大。

因为人家是皇后。

如今长安没有祭奠礼仪,因为基哥不乐意在宫里看到这些,所以都在咸阳东四十里的敬陵举办,李隆基亲撰祭文,武姓外戚,也都要参加。

其中自然有武敬一,也就是杨琦的老丈人,中书省右散骑常侍。

咸阳城内的驿站,李琩等人在一座厅堂内烤火聊天,韦妮儿一直在逗弄着五岁的杨说,这小子非常活泼,诸事无忧,但历史上,他会和他爹杨洄一样的遭遇,成为一个拖油瓶。

历史上嗣岐王李珍谋反失败,牵连杨洄,杨洄被赐自尽,咸宜带着孩子改嫁了博陵崔,这与长宁公主带着杨洄改嫁苏兴一个路数。

李琩望着四岁的外甥,心里也多少有些不忍,他也担心自己宫变失败,牵连无数。

人嘛,总是有软肋的,而软肋大部分情况下,就是孩子。

“父皇本来有意,让十王宅那帮人同往敬陵祭奠阿娘,但是李琮带头上表,认为阿娘不是他们的嫡母,所以在长安着缌麻,遥祭即可,”咸宜咬牙切齿道:

“皇后不是嫡母是什么?这帮狗东西,也不瞧瞧他们的生母都是些什么货色。”

太庙,肯定会供奉皇后的牌位,但是当下没有,因为在太庙,每个皇帝都有属于自己的庙庭,里面会供奉自己夫妇的牌位以及配享庙庭的功臣牌位。

但是李隆基这不是还没死嘛,他还没有自己的庙庭,那么武惠妃的神主牌位,自然进不了太庙,而是与一众过世嫔妃,暂时寄存在宗正寺。

十王宅这帮人要想在长安祭奠,只能在宗正寺,朝着西边咸阳方向,磕几个头就算完事了。

李琦皱眉道:“你就别说了,将来庙庭当中谁是皇后,还说不定呢。”

“二十一郎说的没错,”武敬一道:

“就目下来看,太子将来继位,断然不会尊贞顺皇后,肯定会扶正其母杨氏,这是无法更改的事情。”

李琩点了点头,李绍继位,为了彰显自己的名正言顺,肯定要追封母亲,这是每一个皇帝都会干的事情,基哥不也是这么干的吗?人家更早,当太子的时候就追封了。

我都是皇帝了,皇太后不是我妈,还能是你妈?

说到这里,咸宜一脸幽怨的瞥了自己哥哥一眼,在她看来,你当年争气一点,太子就是你的,那么阿娘的皇后之位,谁还能改的了呢?

杨洄察觉到妻子的神色,赶忙转移话题道:

“李志暕这一次真的跑不了了?”

武敬一皱眉道:

“说不准,就看门下省怎么定了,牛仙客借口身体不适难以费心劳累,将案子甩给了陈希烈,陈希烈也不愿意接,正借口审复案情,暂时拖着。”

中书省,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武敬一在这个地方上班,只有他不想告诉你的,绝对没有他不知道的。

因为门下省的所有事情,都会与中书省共同探讨议论。

“终究是宗室,八议免罪,罪不至死,就看李志暕这次愿不愿意帮李适之扛一回了,”做为家奴的牛贵儿,自然与李琩的妹妹李善安一起来了。

只见他往炉子里添了些柴火,笑道:

“宁王若在,有他老人家坐镇,乱子不会大到哪去,但当下嘛,宗室没有主心骨,李志暕也担心自己过不去这道坎,没有宁王做保,他未必会帮李适之扛一扛。”

武敬一点了点头:

“所以我才说,一切都还说不准,李志暕有两个选择,一是驳斥那些僧道,认定他们查验皇陵龙气的结果并不准确,毕竟勘察的人那么多,认为有问题的,只有六个,二嘛,就是往下面推,他在宗正寺只是决策,真正选址营造的是下面的官员,李志暕眼下还没有做出选择,他只是一味的喊冤,只承认自己有渎职之过,其他一概不认。”

牛贵儿笑道:“渎职之过,到了张均嘴里,就成了玉毁椟中、祸殃昭陵,可见李志暕这次的罪名大小,还是在右相,他其实是在等右相出手。”

杨洄皱眉道:“可是右相迟迟没有动静,偃月堂议事,从来没有提到过案子的事情。”

“这就是右相的厉害之处了,”牛贵儿笑道:

“以不变应万变,他应该是在等待时机,或者说,是在等崔翘调查太府寺的结果,看似两件案子,实际上只是一件”

李琩一直在默默的听着,并没有参与谈论,别人的看法可以做为参考,但不能全部认同,他自己要在这些信息当中抽丝剥茧,认真分析。

今天在场的这些人当中,除了他之外,都可以将如今的两党之争做为笑谈。

但是他不行,他已经置身其中了。

他虽然对张擢并不是很了解,但至少知道,这不是一个会轻易旷工的人,他看过人家的出勤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