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八十九章 赐名

家父李隆基 第一百八十九章 赐名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人走了没有?”

朝会刚刚结束,李隆基便召来吴怀实询问。

实际上也不用问了,既然吴怀实都回来了,那就说明走了。

吴怀实点头道:

“清早出的城,期间没有与任何人见面,盖擎正在搬家,他要住进河西进奏院。”

对此,李隆基倒是并不意外,因为盖嘉运还是希望河西与他之间传信通畅,那么进奏院肯定得信得过的人坐镇。

在盖嘉运心里,没有比儿子更值得信赖的。

你比朕有福啊,儿子只会帮你分忧,不会给你找麻烦。

他昨天派吴怀实传的旨,而且明说了,不必向朕辞行,尽早返回凉州,以免延误军事。

尽早两个字,只要是皇帝说出来,那就是当天或者第二天,绝不可能第三天。

盖嘉运领会了,所以连夜收拾行装,他与幕僚心腹先行离开,在路上与大队人马汇合。

李隆基这段时间一直在参加朝会,但是时间非常固定,不超过一个时辰,过后,官员们该去右相府的去右相府,剩下的各回本部。

毕竟李林甫和李适之已经斗起来了,他要控场。

“十八郎交构裴耀卿,到底是从哪传出来的?”李隆基看向高力士道。

高力士去哪能知道这些?我天天伺候你已经累死了,哪有功夫过问这些,于是他又看向了吴怀实。

吴怀实一愣,别看我啊,我也不知道啊。

身后再无人可推,吴怀实只能是硬着头皮道:

“风闻奏事,是御史台的事情,奴婢以为,当下的形势,御史台不会认真去查。”

事情牵扯裴耀卿,李适之恨不得裴耀卿完蛋,自然会放任言论传播,连累李琩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现在都已经焦头烂额了,哪顾得了别人。

高力士皱眉道:

“裴耀卿已经主动请辞,那么就可以查了,这种事情,圣人要心中有数,你去办吧。”

“是,”吴怀实先是答应了一声,随后又问道:

“敢问高将军,明着查,还是暗地里查?”

李隆基忍不住皱眉道:

“明着查,你能查出来?这不是打草惊蛇?”

“是,奴婢知道了,”吴怀实退了出去。

李隆基的做事风格就是这样,想做什么事情,先以隐晦的方式透露给下面,让下面人能够猜到他的心意。

这样一来,就会有人主动帮他解决这个麻烦。

有人揣摩出,他要罢免裴耀卿,于是裴、李二人交构,便在长安传开了。

当传到某种程度的时候,这件事就会被摆在台面上。

而裴耀卿先一步出招化解,算是了结了李隆基的心事,那么这件事便没有必要继续放大。

因为放大了就是一桩烦心事,李隆基现在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他又很想知道,是哪个机灵鬼这次猜到了他的心意。

“李林甫今日奏请彻查此事,还牵扯什么巫蛊之术,还牵扯郭四娘肚子里的孩子,”

李隆基双手放在暖炉上烤火,笑道:

“你说,他是被谁怂恿的?”

高力士取来一些木炭,随时准备往炉里添柴,闻言笑道:

“不是裴耀卿,就是十八郎,右相的心思都在国政上,轻易不管这些闲事,圣人明鉴,看样子是有人肚子里憋着火,想要找人算账啊。”

李隆基微笑道:“这就是朕为什么没有答应他,此事到此为止,朕知晓就可以了,旁人不必知道。”

高力士点了点头,转移话题道:

“王妃快要临盆了,宫里按例要派宫人伺候,太医署也要时常探视,以确保王妃安稳的诞下我皇嗣血脉,奴婢听王卓二人说,王妃似乎认定了肚子里怀着的是皇孙,圣人是不是可以准备赐名了?”

李隆基听到这里,先是沉吟片刻,随后问道:

“力士觉得,十八郎的孩子,要不要送去百孙院?朕的那帮儿子不安分啊,自打十八郎出嗣,他们便总是以各种借口外出,蠢蠢欲动。”

高力士一愣,赶忙道:“不合适吧?虽然这么一来,能让皇子们安分一些,但十八郎肯定不愿意。”

“朕何须他愿意与否?”李隆基双袖一卷,托在膝盖上,道:

“就这么定了,是儿子,百日之后直接送进百孙院,朕会派专人抚养,女儿的话就不必了,他自己养着吧。”

大唐重男轻女的风气,在整个历史上都算是轻的了,但是老六李瑀曾经对自己怀胎十月的妻子元氏说过一句话:生女儿自己养,生儿子一起养。

可见此风气还是根深蒂固啊。

高力士叹息一声,无话可说。

他知道,圣人还是担心隋王在外面太跳,不好控制,手里握着你儿子,你能跳到哪去?

交构裴耀卿,这件事是完全可以办了李琩的,因为李琩确实与裴耀卿关系匪浅。

只不过圣人不愿意掀起这么大风波而已,说白了还是看形势,十八郎再张扬,人家没有卷进党争,这叫无形无势,所以有人扯出裴耀卿,就是想将十八郎扯进形势当中,结果人家裴耀卿也退出了。

那就无所谓了嘛。

“使人僈然如乡疾风,不能息,俗作僾,若是儿子,便叫李僾吧,”李隆基淡淡道。

高力士的文化程度还没高到这个地步,他不懂这个字的意思,只是赶紧取来笔墨,请李隆基写下这个字之后,只觉得此字极好。

既然有个爱字,那肯定很好,而皇孙们这一辈,又都是单人旁。

“好字啊,奴婢这便派人送进王府,”高力士笑道。

李隆基古怪一笑,摆了摆手:

“去吧。”

给皇孙赐字,也是有流程的,叫做赐名制。

唐朝不称诰,而称制,其实是一个意思,意为上告下,也有告诫、劝勉的意思,比如《诫宗属制》。

那么肯定要经过中书省,中书省这帮人的文化程度,那就相当高了。

韦陟、萧华,以及那位最会写材料的孙逖,见到这个字之后,脸色铁青。

单人旁的字那么多,为什么偏偏选了这个?

“圣人是深思熟虑之后,选的字吗?”韦陟看向高力士,问道。

人家这个问句就很有学问,如果是深思熟虑,那么这个字就改不了,如果是临时起意,还有挽回的余地。

这不是一个好字,这个字非常复杂,寓意很多,但其中有一层意思:令人紧张、担忧、模糊、看不清楚。

爷爷给孙子起这个字,不合适的。

高力士从三人的表情中,也看出一丝不对劲了,皱眉道:

“圣人言,使人僈然如乡疾风,不能息,俗作僾,这个字有什么问题吗?”

三人对视一眼,心知这个字改不了了。

因为圣人都将这层含义给你捅出来了,什么意思,仿佛置身于疾风之中,一刻不能休息,这不就是紧张吗?

也有模糊和不确定的意思。

那么圣人的心意很明了了,他对这个孙子的诞生,不满意。

萧华脸色肃然道:“要改,不能用这个字。”

“圣意已定,你怎么改?”韦陟面无表情道。

孙逖则是看向高力士,道:

“这个字不太好,还是请高将军拿主意吧。”

高力士面无表情的端坐着,一言不发。

三人都看不透人家到底在想什么,就这么安安静静的等着。

以高力士对圣人的了解,这个字恐怕是改不了了,因为圣人多半是想了很久,今天才会这么利索的脱口而出。

也就是说,这个字,圣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在警告十八郎。

可是名字是要伴随人一生的,还未出世的孩子,就给取个劣字,实在是太过冤屈了。

“你们等我消息,暂时不要拟制,”高力士起身道。

萧华点了点头:

“高将军放心,没有您的消息,我们不会动笔。”

送走高力士之后,萧华眼神复杂的看了韦陟一眼,但他什么都没有说。

中书省不是没有拟过劣名,相反,还很多,因为取名字本来就包含着圣人对某些人的态度,有些态度不能明说,那就通过其它渠道。

赐名,基本上等同于圣人对某人的态度,比如刚死的那位李守礼,他的名字,就是武后对其的态度。

但这次不同,这是你亲孙子啊。

花萼楼,

想要争取一下的高力士,还是胆怯了,他话还没说完,李隆基只是瞪了他一眼,他便退了。

高力士知道那个眼神是什么意思

李琩今天不在家,当他傍晚回到王府的时候,只见郭淑的眼睛已经哭肿了。

同时在堂内的,还有王府文学裴迪,王府东阁祭酒严迪,一个是文坛元帅张九龄幕僚出身,一个是进士及第,这俩人是王府内文化程度最高的。

裴迪叹息一声,将中书省送来的赐名制递给李琩,道:

“下晌送来的,殿下看看吧。”

李琩对这个字也不了解,于是询问两人之后,大概知道意思了。

那么他就要考虑了,这件事,是忍,还是不忍。

如果选择隐忍,就能够代表自己读懂了基哥的警告,以后会老老实实?

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屏气吞声,好多成语都在告诉人们,一个选择隐忍的人,其实并不能让人放心。

李琩坐下之后,脑子一直在飞快的运转着,他分析这件事,是站在李隆基的角度出发,这样才方便他找出破解之法。

说到底,基哥是不满他近来太张扬,对他不放心,那么怎么才能让他放心呢?

什么人最让人放心?笨人、直人,傻瓜,愣头青,贪财好色,但绝不是懂隐忍的人。

想通这一点之后,李琩笑了,父子博弈有时候确实让他觉得很有趣,因为会让他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别人是看不懂他和基哥之间的过手拆招。

于是李琩看向郭淑,笑道:

“四娘无需担心,这个字咱们不用。”

郭淑一愣,梨花带雨的看向自己的丈夫,女子以夫为主心骨,她现在只能指望李琩了,儿子若是真的取了这个名字,那可真是抬不起头来了。

接着,李琩朝裴迪道:

“我阐明意思,你来润色,今晚就让王卓递一封奏疏进宫,请父皇另赐新名,言辞激烈一些。”

裴迪一愣:“不妥吧?”

怎么不妥?李琩笑了。

我得让基哥知道,我很愤怒,因为这代表我是一个正常人,正常人遇到这事,愤怒是该有情绪。

那么基哥希望我是一个正常人,还是非同常人呢?

老李家的取名传统,没有明朝老朱家那么严谨。

因为老李家总是习惯给你改名。

今天叫这个,明天就叫那个,今天还是字辈,明天就跳出去了。

究其原因,家族太庞大了,又喜欢用单字,所以经常跟人家撞名,撞了名字之后咋办?要么别人改,要么我改。

什么情况下我改呢?那就是同名之人威望高,地位高,又或者已经死了不方便改,那么就是宗室来改。

李琩原名李清,宗正寺查过吏部备档,候选官员里叫这个名字的人,大概有几十个。

一般情况下,不能与皇帝和太子同名,同音都不行,其他皇子是无所谓的。

太子李绍在历史上频繁被改名,最后定了个亨字,就是因为改来改去,同名的还是太多。

历史记载,绍与宋太子名同,改为亨。

这个宋太子是谁呢?南朝宋刘裕的后代里,有一个刘绍,但不是太子,还有一个刘劭。

说的就是这个刘劭,此人在史书上被记载为南朝宋第四任皇帝,但是,史学家不认,因为他是自立,不是接班。

这小子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位通过“弑父”手段,夺取皇位的皇帝,关键他还是嫡长子,而且被立为皇太子。

这位太子就是因为巫蛊之祸,亲爹要废了他,结果这小子把爹给废了。

所以当下,人们习惯称他为宋太子,因为其帝位不被承认,也没有谥号。

李绍的绍,和刘劭的劭,不是一个字,但是两字同音,所以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一旦提出来,基哥立即就会给李绍改名。

因为他可不希望李绍走刘劭的路子。

李琩的奏疏被送进兴庆宫,第一个看到的自然是高力士。

高力士当时就慌了,这小子这么勇吗?都敢反驳了?言辞还挺激烈。

一时间,他都犹豫这封奏疏呈给圣人的时候,他该怎么帮忙说情。

他肯定不敢淹了这道奏疏,那是欺君。

想来想去,高力士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只不过令他非常意外的是,圣人看完奏疏之后非但没有一丝恼怒,甚至还笑了。

“桌子上还有几个字,你拿给中书省,让他们选一个吧,”李隆基随手将奏疏放在一旁,便拿起一卷乐谱阅读起来。

似乎这件事情对他来说,无关痛痒。

嘶~~~高力士品味出一点东西了,你们爷俩在干嘛啊?斗法呢?

龙案上,有一张纸,上面还有三个字:伓、偡、伉。

这三个字是不是好字呢?高力士直接拿着去了中书省。

今晚值班的是孙逖,当他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整个人都轻松了,这三个也不算好,但比那个强多了,只见他捋须笑道:

“既然是圣人赐名,自然首选第一个伓字,待隋王再添子嗣,可依次用偡、伉。”

高力士笑了笑,你是真机智啊。

圣人让中书省选,而你这么一选,等于还是圣人选了,因为你是按照圣人三字的书写顺序来定的。

“那就这样吧,”一桩令人头痛的事情解决,高力士也是一脸轻松:

“明日便送去隋王宅。”

赐名的闹剧虽然结束了,但是郭淑的心结无疑是落下了,接下来几天总是闷闷不乐。

因为这么一闹,圣人的态度,她已经清楚了,人家不待见自己的儿子。

这也是李隆基此举的目的,意思就是让李琩夫妇知道,别看你跑出来了,小日子挺滋润,朕不待见你们,哈哈哈哈

郭淑距离生产已经不远了,肚子大的都已经影响行动,最近的王宅内,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做任何事情尽量降低声响,以免惊扰了王妃。

就连一向咋咋呼呼的杨玉瑶,进出宅院也是小心翼翼,那鬼鬼祟祟的样子,让李琩啼笑皆非。

杨洄眼见杨玉瑶如同一个小偷一样从大门口进来,见到院子里的他和李琩,只是摆了摆手,便带着婢女轻手轻脚的返回庭院,顿时哭笑不得道:

“三娘真是一个有趣的女人。”

他这几天,每天都会来李琩这里报到,一来,李琩要通过他,知晓近来朝会的情况,再者,他媳妇在这啊。

咸宜即将当姑姑了,能不兴奋吗?她生过孩子,是有经验的,所以直接住进了哥哥家,以便随时照顾郭淑。

姑嫂关系,至此上升一个台阶。

“丢了一个京兆尹,对裴耀卿损失不大,人家照常参加朝会,与以往没什么区别,”杨洄刚刚探望过王妃,与李琩出来在院子里溜达道:

“崔翘在刑部,用的都是李适之的老人,每天都在太府寺查账,杨慎矜看似紧张,我觉得,他一点都不紧张,三天了,也没见查出些什么东西,这个老狗掌管太府寺这么多年,账目早都做的干干净净,不拿平准署的事情说事,动不了他啊。”

杨洄还是非常执着于将平准署的亏空摆到台面上,既能办了杨慎矜,又能对付韦坚,双赢。

他不是不知道韦坚是在给圣人捞钱,但是他觉得圣人反正不会认,韦坚又不敢卖,这个罪名是可以站得住脚的。

账本,是非常非常之复杂的东西,李琩以为自己后世的知识,可以理顺当下的账目,实际上不行,完全不行。

这玩意需要极高的数学天赋、强硬的计算能力,超高的记忆力,以及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上手难度很大的。

好的会计在哪都吃香。

眼下太府寺的账目就是这样,大家都觉得,它不该亏空,但是看过账本之后,又觉得似乎亏空了,可又没有亏空。

收入、支出、预算、结余、库存,哪一项都是相当复杂,本部自己查,都极为消耗时间,更别说是外人查了。

一个会计一个账本,别人很难查明白。

“你想对付杨慎矜,就不要牵扯别人,尤其还是韦坚,”李琩淡淡道:

“李林甫都拿韦坚没办法,你能将人家如何,牵扯他进来,说不定都能将杨慎矜给洗干净。”

杨洄叹息一声,道:

“你不知道,这个老狗一直在拉拢族内一些素有威望的长者,拉拢是要花钱的,我跟他耗不起啊,他管着油水衙门,捞够了,卫尉寺那是什么地方,能捞吗?眼下已经有人对我其疑心了,认为我阿娘是不是真的给我留下巨额资财,才能跟杨慎矜耗这么久,再撑下去,圣人都要怀疑我了。”

李琩忍不住哈哈大笑。

世事如此,你想让别人支持你,没有好处怎么可能?杨慎矜的爹就是大唐的会计,他也是,所以家财极为丰厚,在长安也是数得上的人物。

有人就要说了,这不是贪污吗?

什么叫贪污?你能查到,那是贪污,查不到就不是了。

人家李隆基难道不清楚,各司衙门管账的,多多少少都有这种现象吗?杜绝不了的,只是贪多贪少而已,何况杨慎矜确实没有贪多少,人家的钱靠的是自己的理财能力,然后借用职务之便,赚来的。

李林甫那双眼睛,白天黑夜都在盯着国库,谁敢明目张胆的贪?

杨慎矜要是大贪,早就被李林甫拿下了。

“你阿娘给你留的那些产业,想办法处理一些,早晚是个祸害,”李琩建议道。

杨洄叹息一声,小声道:“不好处理啊,长安这么多眼睛盯着呢。”

李琩忍不住笑道:

“慢慢来,三娘眼下与王元宝正在合作,你可以让三娘帮你想想办法。”

杨洄顿时一愣:

“她不会把我卖了吧?你信得过她,我可信不过。”

“你给她点好处,我从中作保,这样总可以吧?”李琩笑道。

杨洄对李琩还是信任的,一般情况下,做妹夫的不可能对妻兄这么信赖,但杨洄家里管钱的不是咸宜嘛。

咸宜百分百信任李琩,就足够了。

其实李琩就是要帮杨洄将这些产业洗干净,怎么洗?参与大宗交易,有大额收入,再改换一些名目就可以。

眼下的长安,杨玉瑶的生意做的可不小,琉璃之王,最大的建材供货商。

不愁没工程,没人敢赖账,日进斗金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