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领军将军

家父李隆基 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领军将军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琩记得上一次来偃月堂,伙食差的要命,全都是牙口不好的老头喜欢的东西。

李林甫以前还装一装,自从偃月堂只剩下他的人之后,伙食档次瞬间拔高,吃的跟中书门下一个级别了。

虽然裴、严确实是老头,但不代表他们喜欢清淡饮食,李琩就知道,裴耀卿喜欢水盆羊肉。

眼下的偃月堂,每日餐食一百盘,三口羊,果蔬时鲜都有。

李适之也是亏的慌,拢共没在这里待多久,吃的还不好。

别以为这个级别的官员不在乎吃喝,后世物资丰富,品类齐全,才不在乎,当下这个时代,没有人不在乎吃的。

他们又不知道羊肉吃多了尿酸高,只知道会上火。

李琩反正也没有吃饭,便加了一副碗筷,跟这些人边吃边聊。

他这可不算交构,因为人太多了,你可以检举李琩交构裴耀卿,但你不能检举他交构李林甫、裴耀卿、严挺之、萧炅等等等等。

再说了,偃月堂现在等于中书门下。

我是来汇报宁王葬礼情况的,名正言顺,因为亲王葬礼,国库是要出很多财物做祭品的,但凡涉及到财政,都归李林甫管。

何况让皇帝印玺、恭皇后谱牒,你都得另外刻录,宁王的墓碑原先可没有刻帝号,你得再刻墓碑。

大唐有惯例,墓志铭都是请牛逼人来写的,然后再刻在墓碑上。

宁王的墓志铭谁写,已经定下了,李琎已经送信河北,请颜真卿操刀,等人家写好了送回来,才会刻碑。

王陵级别,不单单是下葬就完事了,后续工作依然繁琐。

李林甫这个人做事,一向是雷厉风行,他饭量不大,随便吃了几口之后,便让儿子取来笔墨。

“你们吃你们的,不必管我,”李林甫将笔尖在嘴巴里一抿,抽掉一根杂毛,开始写奏疏了。

人家真的要举荐卢奂。

李岫在旁边一个劲的发牢骚,道:

“升官是这么个升法吗?阿爷也真是让儿子大开眼界。”

严挺之喝着稀粥笑道:

“升官一直都是这么个升法。”

这就是朝局,升官的最大标准,是看形势,不是看你有多大才华,候选的那一万多名候补官员,他们无才吗?

王维、李白、颜真卿做不了中书舍人吗?写不了诏书吗?

可以的,但是他们对朝局毫无价值。

这就是为什么,官员们必须拉帮结派,只有形成派系,你才有入局的资格。

一个人单枪匹马,做到县令都是顶了天了。

“卢奂绝非上选,圣人恐不会考虑,”李琩道。

大唐的京兆尹,职能非常大,关中及周边地区最高行政长官,长安城一把手,社会治安、民生问题、水利交通,同时兼任京城的防御工作。

这个位置,就当下来说,还真是韦坚最合适,因为韦坚现在就在关中挖运河,如果能兼了京兆尹,进度无疑会加快很多。

因为不用再跟京兆府扯皮了,人家一个人全都说了算。

李林甫笑道:

“对老夫来说是上选,这就够了。”

李琩一愣,下意识就想给对方竖一个大拇指,但还是忍住了,道:

“京师一直在疯传,裴公与我交构,右相就没有查一查,是谁在传吗?”

“一直在查,”李岫代父回答道:

“但是没查到,不过我有一个猜测,隋王想听听吗?”

“不想听!”李琩抬手道:“我只想知道真相。”

不用你来诱导我,你那点道行跟你爹差远了,他都没有忽悠我,你忽悠啥?

你不就是想说少阳院吗?

裴耀卿忍不住笑道:

“圣人自有明断,这些中伤之言乃诽谤宗室,要彻查。”

“以什么理由查呢?谁去查?”严挺之配合道:

“总不能就以你说的诽谤宗室来查吧?那有人就要说了,还没查,你怎么知道是诽谤你?”

裴耀卿瞥了一眼李琩,道:

“就说有人妖言惑众,行巫蛊之术,意欲下咒隋王子嗣,这个借口就可以查了嘛。”

李琩嘴角一抽,你怎么不说是咒你家人?

裴耀卿仿佛能听懂李琩心语,解释道:

“涉及皇室血脉,自然就没人敢敷衍了。”

“隋王觉得呢?”李林甫笑道。

李琩也想知道敌人在哪,猜测和确定终究不一样,只有确定了才能集中火力,否则就是茫无目的乱打一通,于是他点头道:

“裴公狡猾啊。”

李林甫忍不住笑道:

“可以是可以,但老夫必须提前奏明圣人,圣人同意了,才可以用这个理由立案。”

裴耀卿点了点头。

大佬们做事情就是这样,对外宣扬的是一回事,实际干的又是另外一回事。

只为达到目的,过程如何无所谓的。

随便一个例子,盖嘉运那三个心腹刺史,哪个的罪名也不是因为盖嘉运啊,但他们确确实实因为盖嘉运才倒了霉

李琩刚刚离开右相府,李无伤从王府赶过来了,要从李琩手里拿一份入城文牒,出城去接一个人。

眼下已经宵禁,城门早就关了,没有牌籍,谁也进不来。

李琩本来想着,进不来到外面驿站等一夜不就好了,这么着急干什么?

但转念一想,这小子对自己有大用,还是需要好好拉拢的。

“卑职杨钊,见过殿下!”

被带进王府的杨钊直接行了一个半跪军礼。

人家直呼殿下,不称王,可见没将自己当外人。

当然了,也不是外人。

“一路风尘,辛苦了,先歇着去吧,”李琩道。

杨钊嬉皮笑脸道:

“不辛苦不辛苦,深夜叨扰,实在冒犯,卑职惭愧啊。”

“不要总是什么卑职不卑职,”李琩看了看杨绛和杨玉瑶,道:

“这里又没有外人,不必拘束。”

杨玉瑶笑了笑,起身拿着小笤帚,将杨钊拉至屋外,重新清扫一遍他身上的尘土,嘟囔道:

“让你来,又不是让你拼了命赶路,不过差别几日时光,犯得着吗?”

杨钊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道:

“妹妹们没有忘了我,在圣人面前帮我说了话,才有此调任,为兄不知该如何感激,日夜兼程也只为早日见到亲人,眼下见到三娘,身上哪来的疲惫?只有高兴。”

屋内的杨绛听到这句话,忍不住翻了个白眼,看向李琩道:

“他这辈子的修行,全都在那张嘴上面了。”

“十娘冤枉啊,”杨钊喊冤道:

“我在亲人面前,可没有一个字的虚情假意。”

杨玉瑶一拍杨钊肩膀,笑道:

“十娘又不是在说你坏话,说你嘴皮子好,这是通透,擅与人打交道,夸奖你呢。”

“这样的夸奖还是算了吧,修行修的是心,没听说夸人修行修嘴皮子上的?”杨钊苦笑道。

等到两人进来之后,重新坐下,寒暄过后,李琩直入正题道:

“我也没什么要嘱咐你的,明日进宫吧,圣人自有嘱托,记住了,去了河西,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你要清楚,那地方都是些骄兵悍将,要不是你机灵,三娘他们也不放心让你去。”

杨钊忙不迭的点头道:

“我一定在河西好好做事,绝不给贵妃丢人,只恨不能常伴诸位兄弟姐妹身前,匆匆一见,即是离别,令人伤感。”

好小子,你是在问我,什么时候能从河西调回长安?

对于这个问题,李琩不能装没听懂,否则这小子将来会觉得他脑子不灵光,耍手段骗他。

于是李琩道:

“最多一两年,我这边会想办法给你调回京师。”

反应真快,以前没听说你这么机智啊?杨钊顿时一脸感激道:

“全都仰仗殿下了,我这次从川蜀带了荔枝,等下人们收拾好了,您尝尝。”

杨玉瑶一愣,顿时骂道:

“怪不得来的这么快,原来是为了讨好贵妃,我就说你这人受不得苦,这次怎么舍得日夜兼程?呵呵”

杨钊倒也坦诚道:

“玉娘现在是贵妃了,我今后可不是得巴结紧些嘛,三娘何必跟我置这种气?你要是贵妃,你就是要天上的星星,我也给你摘去。”

“哟,人家这是瞧不起咱们呢?”杨玉瑶看向杨绛,打趣笑道。

杨钊无奈道:“三娘的嘴巴还是那么厉害,看来你跟我是同道中人,都修了嘴皮子。”

荔枝,肯定是需要收拾好才能吃的,尤其是从川蜀带来,里面肯定有坏的,你都得拣干净了。

李琩与杨钊他们闲聊颇久,还是很难去看透杨钊这个人。

说他聪明吧,有时候说的话像个傻子,说他傻吧,句句话都像隐含着什么意思。

这不是大智若愚,就是单纯的性格如此,时而不着调,时而又显得睿智,总之,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

至少李琩认为,这种人绝对不是宰相之姿,宰相说话说事,绝不会给人这种感觉。

杨家确实没人啊,历史上李隆基捧这个人起来,也真是矮子里面拔将军了。

于国无益,于君有益,这也算是特长嘛。

李琩至少认为,杨钊绝对不像史书记载的那么不堪,他只不过是背了安史之乱的锅。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呢?历史上的杨钊又会以怎样的形象流传史书?

大概率还是奸臣,因为他还有李绍那一关要过,就算他扳倒李绍,另立新君,还会是奸臣,因为新君肯定还要清算他。

做官,真的别做那么大,权臣最好的出路,杨坚已经给你们演示过一遍了,当然了,难度五颗星

从藩镇调一个人回来,很简单,但如果从战场调一个人回来,就比较不容易了。

因为他牵扯进了一场战事当中,临阵换将一直都是大忌。

明知是大忌,李隆基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因为盖擎万一有胆子不奉诏,那么这边基哥就有借口对盖嘉运下手了。

明知长安是刀山火海,但是盖擎还是来了,他前脚刚一走,接手赤水军的李光弼便吃了一场败仗,无奈之下只能采取龟缩防守,保存实力。

一场战事的胜败,对于整个朝局来说,不过是一颗石子落入湖水,虽有涟漪,但很快便会重归平静。

盖擎和杨钊都来了,那么李隆基选择先见谁呢?

自然是盖擎。

“好一副龙精虎猛相,燕颔虎头,威风八面,朕就喜欢这样的儿郎,”李隆基在花萼楼,接见了盖擎。

身边只有高力士和杨贵妃。

盖擎刚到城外的驿站,便被负责接引的吴怀实连夜给领进了宫,根本没有机会与任何人见面。

此人样貌非常霸气,李隆基在盖擎身上看到了年轻时候盖嘉运的影子,甚至青出于蓝。

如此猛将,朕也是亦喜亦忧啊。

“河西如何了?听说祁连城打了几仗?”高力士问道。

盖擎点了点头,掷地有声道:

“回高将军,敌军分四路围攻祁连城,皆被我军击退,但伤亡并不严重,我防线固若金汤,敌军无隙可乘,故不能大举进击。”

“好孩子,”高力士点了点头,不说话了。

李隆基笑道:

“朕早就在长安听说过你,我大唐万里边关,军之大,无出赤水,你能管理好赤水军,可见虎父无犬子,深得盖卿治兵之道,朕这次召你回长安,想必你一定心中疑惑吧?”

盖擎一愣,赶忙道:

“臣不敢揣度圣意,只知唯命是从,得诏之后便星夜赶来,以便圣人垂询。”

那么高力士就可以继续了,只听他道:

“陇右河西将有大战,盖帅于国有大功,他的长子,朝廷是要厚待的,你在赤水军太过危险,这就是圣人为什么召你回来,而不是二郎盖威,听说你还没有儿子?”

他的意思是,前线打仗太危险,你们两个兄弟是嫡子,怕你们都死了,调一个回长安,是给你们老盖家加层保险,以免绝后。

盖擎比他那个爹可聪明多了,因为盖嘉运是生生打出来的战功,莽夫性格,而盖擎从军之后,他爹在他身边安排了一群幕僚,所以这小子打仗是靠脑子。

今年三十一岁,四个闺女,没儿子,他那弟弟倒是有儿子,但盖威的性格无法独当一面。

盖擎心中冷笑,面上恭敬道:

“为国效死,为圣人尽忠,臣职本分,但尊圣命,尽职尽忠。”

“好儿郎!”李隆基拍手道:

“盖卿有子如此,为国又立一功,左领军卫将军,是你的了。”

“臣谢恩,”盖卿跪地道。

只要进了长安,他就是小蚱蜢,盖擎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命运是被别人攥在手里的,他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听从安排,然后再想办法。

因为他不知道,如果拒绝留京,会是怎样的结果。

接着,李隆基又询问了一些河西的事情,便让盖擎退下去了。

侯在殿外的杨钊见到人家袍服上的河西徽记,笑呵呵的拱了拱手。

盖擎也微笑还礼,随后离开。

等到杨钊进入花萼楼之后,李隆基和高力士已经不在了,只有杨玉环。

人家基哥可没有那个闲工夫跟杨钊扯淡,去了河西怎么做,自有杨玉环来吩咐,又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不就是盯着点盖嘉运嘛。

没能见到圣人,杨钊无疑是非常失望的,尤其是杨玉环也没有给她好脸色。

毕竟关系比较尴尬,近亲吧,不太近,远房吧,又不太远,杨玉环也没什么好说的,大致嘱咐一番后,便让杨钊走了。

送来的荔枝,杨玉环看都没看一眼,川蜀的荔枝长安又不是没有,我要的是岭南的。

要么说拍马屁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呢,给杨贵妃送荔枝,竟然拍到了马腿上,杨钊也很无奈。

看样子将来调回长安,还得指望十娘在隋王那边帮着说话,你架子大,咱不敢求你

盖嘉运的宅子在升道坊,隶属于万年县,从东边的延兴门一进来就是。

在西北那么多年,挣没挣着钱,看宅子说话。

他的宅子,至少都有右相府八成奢华了。

古代就是这样,钱都花在衣食住行上面,有那个条件的,住的地方尤其投资巨大。

历史上盖嘉运出事之后,他的宅子被朝廷没收,后来成了元载在长安的两大宅邸之一,一个藏钱在安仁坊,一个藏女人就是盖嘉运宅了。

盖嘉运听说儿子回来了,当时便愣在了客厅,他正在跟幕僚们就近来河西的几场战事做复盘。

还是他的次席幕僚崔昇,出去迎接。

一见到儿子进来,盖嘉运长长的叹息一声,闭上双目。

厅内的气氛也随之凝重起来。

能在这个时候召回边关大将,中书门下是不行的,所以盖嘉运心情非常差,已经在心里大骂李隆基祖宗八代了。

“给了个什么职位?”盖嘉运脸色阴沉道。

盖擎坐下后,表情平静道:

“左领军将军,归右相节制。”

首席幕僚陆邡沉声道:

“圣人还是不信任府主,这是拿大郎做人质啊,您这个节度使,快到头了。”

盖嘉运点了点头,他已经猜到,圣人现在没拿下他,是河西不能没有他,等到这次的大战结束,他也就差不多了。

届时儿子在长安,由不得他不肯卸任。

自己还眼巴巴的想着与圣人之间建立了联系,今后在河西的奏报可直达天听,这下好了,玩我呢?

“我们需设法应对,眼下看来,将来丢掉节度使,也不可能像牛仙客一样拜相了,”崔昇叹息道:

“圣人明摆着是在暗示我们,府主该退了,您若能退的稳当,大郎将来的路就走的顺当。”

陆邡脸色凝重道:

“不一定,如今奸臣当道,府主肯退,大郎将来也恐被压制,盖氏一门,府主过后,恐难再出兴家之子。”

盖嘉运双目一眯,沉吟半晌后抬手道:

“眼下形势微妙,李适之已经与李林甫正式翻脸了,两派之间鹿死谁手,犹未可知,隋王劝我不要站队,但当下,我不得不做出选择了,支持李林甫,大郎将来出头无日,惟有李适之,方可为我儿留一线机会。”

“长安到底什么情况?”盖卿问道。

他这么一开口,立即就有人将当下的形势详详细细陈述出来。

毕竟盖擎这个人是非常有主见的,平时很多事情,盖嘉运都是询问儿子的意思,有培养的心思在内,但盖擎无疑已经培养出来了。

“我们不能妄动,至少现在不能,”盖擎沉声道:

“右相担任宰相已经六个年头,朝中上下依附者众,李宪台能不能伤其筋骨,还说不准,就以咱们的立场来看,你要军需,是希望朝右相要,还是李宪台呢?”

陆邡点了点头:“自然还是右相,李适之盯着的是左相,将来就算上去了,财政大权也落不到他手里,实因无此才能啊。”

不管如何,众人对李林甫的理财能力,还是非常认可的,只要是合理的要钱,李林甫都没有让藩镇失望过。

而站在藩镇的角度,谁能给我钱,我听谁的。

盖擎还是那副淡然的表情,笑道:

“所以右相倒不了,右相倒了,藩镇军需找谁要去?眼下的朝堂谁能担得起这个重担?左相尚且不行,何逞李宪台?”

说着,盖擎看向其父道:

“阿爷万不能得罪右相,还要客气些,您放心好了,我在长安绝无任何问题,权力该放手时则放手,无权总是好过无命。”

“有道理啊,我们就是看不开,舍不下,才不能像大郎这样坦然,”陆邡看向崔昇,笑道:

“咱们都老了,是该让后辈们上来了。”

盖嘉运摇头苦笑,看向儿子道:

“你的这番说辞,与隋王如出一辙,要不是为父知道你二人素未谋面,差点要认为你们是知己好友了。”

谈到李琩,盖擎顿时正色道:

“隋王如今便在旁观,阿爷却心急掺和,可见隋王的劝告你没有听进心里,不过无妨,接下来便由儿子在长安,与他打交道。”

在座之人都很清楚,盖擎回来,那么盖嘉运肯定就得走了。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圣旨来的那么快,几乎与盖擎前后脚抵达。

“圣人也是担心阿爷掺和当下的事情,所以着急让你返回河西,”

盖擎将诏书看完收好,云淡风轻道:

“进奏院交给我,阿爷安心上路吧。”

年纪大的人,儿子就是他的主心骨,这是每一个男人都避免不了的人生走向。

即使性格再强势,早晚有一天也会向儿子服软。

因为你人生的最后那几年,是人家说了算。

盖嘉运一脸欣慰的捋须笑道:

“吾儿在京,为父无忧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