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八十二章 西市

家父李隆基 第一百八十二章 西市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杨洄眼下正不停的在族内奔走,希望大家能认可他,由他来主持宗族事宜。

而杨玉环那边,他也没少奉承巴结,因为他对观国公还是不死心,希望杨贵妃能够影响圣人,准许他袭爵。

只要袭了观国公,那便是名正言顺。

他在网罗族内,人家杨慎矜也在这么干,两人眼下的争夺,颇类似于争夺村支书。

观王房有七个大支,还有两大辅助。

七支便是隋朝观王杨雄的七个儿子,七房在唐朝出了三个宰相,四个尚书,杨洄是长房出身。

两大辅助就是杨雄的两个弟弟,武则天外公杨达一支,还有隋朝邗国公杨士贵一支。

杨达这一支,就是太子李绍生母这一房,杨士贵这一支也多在中枢任职。

李武韦杨四大家嘛,杨家是非常牛逼的。

杨洄要走的路子,就是袭封观国公,在家族的支持下,登上宰相之位。

杨慎矜也是这么想的,如果弘农杨氏能够全力支持他,那么他便有了与李林甫分庭抗礼的资格,不用再看人脸色。

李林甫知道这俩人打的什么主意,所以故意让他们内耗。

而李琩清楚,这两人都在做无用功。

李隆基不可能允许弘农杨氏团结。

李琩自然是要劝一劝自己这位妹夫的,毕竟杨洄太执着了。

“呵呵自以为聪明,我阿娘留下的产业,任谁来查,都别想查到丝毫端倪,何况还有咸宜顶着,”

杨洄在皇城内见到李琩,闲聊几句后冷哼道:

“这条老狗,想算计我?他也不看看自己那把老骨头还有几斤重。”

李琩呵呵道:

“总之,你多留心点,人家既然朝这个方向查,肯定是得到了什么线索,圣人对你阿娘可是从来没有放心过,你又不是不知道?”

“放心吧,我会安排好的,”杨洄道:

“你刚才说,我不应该拿平准署的事情对付杨老狗,我知道你在顾虑什么,可你不知道的是,太府寺现在的亏空太大了,右相一点没有补亏空的意思,今年年底的禄米肯定是发不下去了,届时圣人问罪,正是弹劾老狗的最佳时机。”

长安的官员,俸禄基本来自于太府寺的左右藏,左右藏被韦坚侵蚀的够呛,不是说没钱,而是被韦坚那么一搅和,资金链出了问题,眼下是寅吃卯粮。

如果李林甫能够从户部国库调拨一些过来,就可以维持太府寺的正常运转,但问题是,河西、陇右、朔方,都在要钱。

朔方已经在总动员了,李隆基招谕回纥、葛逻禄、拔悉密等部落,配合朔方军,要对东突厥来一次大手术。

王忠嗣随时都有可能率军北上,直扑突厥王庭。

李林甫也没钱给太府寺调拨。

李琩皱眉道:“太府寺的亏空说到底,谁也没贪,你揪着不放,只会查到不该查的人身上,到时候别偷鸡不成蚀把米。”

真正侵蚀左右藏的,是李隆基的内库。

“禄米发不下去,官员们肯定会闹,总是要有一个担罪的,”杨洄笑道:

“谁也不会往圣人身上牵扯,杨慎矜自己也不敢,所以最后他只能硬着头皮顶罪,我偷偷告诉你,李适之眼下也在查他,此人已成众矢之的了。”

李适之现在也是火急火燎,因为皇陵龙气漏泄,第一个提出是有新陵坏了风水的,就是杨慎矜。

而新陵只有李适之他们家。

如今的李适之也是恨不得杀之而后快,最好是赶在宁、邠二王过世之前,否则到时候,会有更多的人认为是他爷爷和爹的陵墓,破坏了皇陵风水,以至于降祸到了二王头上。

圣人非常在意这个。

李琩也没想到,他也就离开三四个月,朝堂的形势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这几日与李琎、卢奂、杨洄等人沟通之后,他大概也有了一个清晰的判断。

李林甫在借杨慎矜的手,与李适之过招,眼下的两派势力之间,还处在初步试探阶段。

核心冲突就降落在杨慎矜头顶,这个老头会成为两派势力交锋的关键人物。

杨洄也是被卷进来了,有杨洄不停的给杨慎矜制造压力,对方才能死心塌地的依附李林甫。

不得不说,玩政治,当下朝堂,李林甫,无出其右

十月末,韩朝宗回来了。

他回来,就代表着裴耀卿的京兆尹很可能保不住了。

“延赏已经安顿好了,但不是我做的,”李适之亲自在城外迎接对方,两人同乘一车,道:

“我问过延赏,是隋王向李林甫举荐的他。”

今年五十六岁的韩朝宗闻言皱眉道:

“隋王为什么好端端举荐延赏?”

张嘉贞对韩朝宗有知遇之恩,当年也是韩朝宗上疏奏请圣人,厚待宰相之子,李隆基这才想起来张嘉贞还有一个儿子。

所以韩朝宗一直都记挂着张延赏,与李适之的书信当中,频频提及希望对方能够关照着点故友之后。

他外放担任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已满三年,从第二年开始,他就一直在为将来谋划,与李适之频频联系,本来盯上的是别的位置。

眼下李适之要对付李林甫,自然要斩除裴耀卿,至于严挺之,担任吏部尚书没多久,动不了。

李适之道:“我也不清楚,延赏自己也不清楚,他在左卫勋一府,与隋王并不算熟悉,所以我猜测,很可能是隋王腾笼换鸟。”

他的意思是,李琩举荐张延赏离开左卫,是给别人腾地方。

“有这个可能,”韩朝宗点了点头,问道:

“怎么样,京兆尹的事情,圣人有没有透露一些圣意出来?”

李适之摇头笑道:

“你还不了解圣人吗?他老人家的心思,岂是我等能够揣度,不过我很清楚的一点是,圣人不喜裴耀卿眼下对李林甫马首是瞻,当过宰相的人,现在去给人当狗,令人不齿。”

韩朝宗皱眉道:“难啊,哥奴权势太大了,于国于君,绝非善事,我们要跟他斗法,绝非一朝一夕。”

李适之点头道:

“这一点我清楚,所以我们当下要做的,就是砍断他的羽翼,一个裴耀卿,一个杨慎矜,没了这两个人,再加上韦坚之助,我们机会很大。”

确实不小了,李适之、韩朝宗、崔翘、韦坚、卢奂,这支新势力,绝对够李林甫喝一壶的。

“盖嘉运到底怎么回事,圣人不打算动他了?”韩朝宗道。

李适之点了点头:

“隋王这一招,将朝堂的计划全都打乱了,盖嘉运也变的老实本分许多,圣人有心动他,苦于没有借口,已经召其长子入京,可见短时间内,河西节度使,是不会有变动了。”

韩朝宗双目一眯:“盖嘉运与裴耀卿是死敌,我们是不是拉拢他一起?”

“别,”李适之苦笑道:

“你这个处置使,我平时与你联系都是小心谨慎,何况一个节度使,我是万万不敢结交的,别忘了,我上面有诫宗属制。”

韩朝宗叹息道:

“想要挤走裴耀卿,要么升迁,要么降职,升迁肯定是不可能了,但找不到此人的把柄,让他降职,也难啊,至于平迁,一大把年纪了,眼下也没有适合他的位置。”

李适之满怀心事的沉默片刻,似乎非常纠结该不该说,半晌后,他还是道:

“我倒是想过一个办法,就是太得罪人了。”

“什么办法?”韩朝宗问道。

李适之叹息道:

“裴耀卿与隋王交往过密,若以交构亲王来弹劾他,成功的机会很大,但我与隋王也有交情,这么干的话,过不了心里那道坎,汝阳王怕不是也会跟我翻脸。”

韩朝宗目瞪口呆,大哥,咱别玩这么大行吗?

我愿意配合你对付李林甫,但我可不想玩命啊,宁王还没死呢。

“你不知道,眼下长安都在疯传,说是我们家坏了皇陵的风水,宁王府与邠王府,恐怕也受了些影响,”

李适之叹息道:“正所谓唾沫也能淹死人,我若不能先发制人,到最后栽跟头的就是我,裴耀卿身上实在没有什么把柄,就这么一条。”

他是御史台主官,哪些官员有问题,他这里都能查清楚,但是裴耀卿太谨慎了,除了放任恶钱流通之外,没有可以弹劾的地方,所以李适之才想到李琩。

恶钱的事情,牵扯的太大了,他不敢掺和。

“这个想法你尽早摒弃,”韩朝宗劝说道:

“朝堂争斗不要牵扯皇室,一旦牵扯就是惊天大案,到时候翻船的说不定是我们。”

李适之点了点头,他也因自己这个想法而有些愧疚,倒不是李琩跟他关系很铁,而是觉得对付政敌,牵连无辜的人,有点过火了。

只见他道:

“我也只是想想,让我做,我也做不出来,可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对付裴耀卿呢?这个人下面还有一个裴宽呢。”

“那就先对付杨慎矜,”韩朝宗道:

“京兆尹、太府寺卿,我无所谓的。”

他年轻时候做过户部的度支郎中,财政这一块,也是驾轻就熟。

李适之点了点头:

“你这次回来,有机会了也见一见隋王吧,十王宅的独苗,眼下在长安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圣人对他非常纵容。”

“早有耳闻,”韩朝宗淡淡道

河西的五十个人,今天如数进入右金吾卫。

杨銛负责找下面人谈话,哪个愿意赋闲在家白领俸禄的,将牌籍兵甲交出来。

结果呢?有一百多人愿意。

杨銛也算是切身体会到,军府已经崩坏到了什么地步。

军府有内外之别,内府就是戍卫长安,外府就是地方上的折冲府。

折冲府已经名存实亡了,所以当下的内地府兵,大多都在关中附近,洛阳都没多少,要不然,历史上也不会被安禄山那么容易拿下来。

金吾卫在所有戍卫长安的卫士当中,是职能最广泛的,大事小事都能管,权利大了自然油水也大。

所以一开始,都是关中豪强的家族子弟挤破头进来,但是这些人有一个毛病,就是办事不行,管人行。

所以中枢改革,削减金吾卫当中的豪强子弟名额,吸纳一些本地的流氓地痞进来,这样一来,地皮流氓负责办事,豪强子弟负责管人,各司其职,军府的职能划分也更为清晰了一些。

正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像金吾卫这种地方,都是横的一批的主,越是这样的性格,越能维护长安稳定,因为平民商贩怕他们,不敢惹事。

眼下进来五十个更横的,比流氓更流氓,比地痞更地痞。

门里出身自会三分,李晟出身将门,年纪虽小,但也略懂领兵之道,毕竟爷爷和亲爹都是干这个的,耳濡目染之下,知道该怎么跟下面的军士打交道。

五十人,列队整齐的站在金吾卫公廨的大院中,一个个站得笔直,杀气盈面。

他们有高有低,有胖有瘦,有老有少,所以整个队形看起来参差不齐,有点乌合之众的感觉。

金吾卫原本的一些卫士们,眼下也在打量着这些来自西北的饿死鬼,他们指指点点,谈笑风生,完全没有将这些人放在眼里。

连编制都没有,不过是顶替别人来上班,一张嘴满口黄牙,臭气熏天,说着蹩脚的乡音,这不是土包子吗?

盖嘉运强硬的治军手段,让这五十人对周遭的冷嘲热讽充耳不闻,他们才不在乎这些,他们只在乎钱。

听说俸禄不低,平时还能吃拿卡要,这可比河西卖命强多了。

他们已经开始憧憬未来在长安的生活,憧憬着睡长安的女人。

李晟今天,就是负责安排这些人的工作,这支队伍今后就交给他来带了,金吾卫的职责是什么,在长安应该注意什么,哪些人能惹,哪些人不能惹,都得交代清楚了。

因为这帮人都一个通病,胆子太大,下手太狠。

“在河西,你们是什么样,我不管,”李晟年纪轻轻,开始训话道:

“但这里是长安,是金吾卫衙,你们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考虑的,是隋王,隋王认为能做的,你们就能做,隋王认为不能做的,你们就不能做,胆敢犯者,不以律法处置,以军法论罪。”

律法没有军法严格,律法用刑还有个轻重之分,军法则不容情,动不动就砍头。

“我还是那句话,金吾卫掌巡徼京师,天子脚下,不当值的时候,也要自我约束,这不是你们可以乱来的地方,”

李晟冷眼打量着众人,大喝一声道:

“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的上官,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听到了没有?”

“听到了!”五十人异口同声,掺杂了各类乡音,颇为杂乱。

接下来,李晟将五十人分别安排至各队,有巡检游奕的,有看守水门的,有负责里坊的,还有负责收保护费的。

这些人前期是必须打散的,聚到一起容易出问题,其中有几个在河西就是将官,也被安排了重要职位。

韦昭训望着这些土匪模样的西北汉子,颇为担忧。

因为这些人里虽然大部分是汉人,但也有党项人、吐谷浑人、铁勒人、突厥人,太杂了。

“今后恐怕少不了会惹是生非啊,”韦昭训朝一旁的郭子琇道:

“隋王交给李晟约束,是不是不太合适?”

郭子琇点了点头:

“你我私下里多帮衬着点,既然是隋王的安排,我们尽量做好便是。”

他们俩认为李晟管理这些人的方式,有些太军方了,可这里不是藩镇,是长安,不能带着这么浓的匪气。

京师遍地的世家子弟,豪横的不在少数,这些西北汉子人生地不熟,前期恐怕少不了会得罪人。

韦昭训只觉一阵头大,他是贵族出身,所以对这些穷苦汉子有着天生的鄙夷和排斥。

单是那些人身上的体味儿,他便闻之欲呕。

娇气的金吾卫随着这五十人的到来,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李琩是非常期待的。

他想将右金吾卫凌驾于裴旻的左金吾之上,包括其它军府

崔圆从前和李琩的关系,仅限于吃过几顿饭,以及李琩在皇城巡查的时候,两人经常聊天。

自从上次的教训过后,崔圆没长一点记性,反倒与李琩走的更近了。

一来,所有人现在都知道,自己与隋王关系不错,那便大大方方的交往,总好过鬼鬼祟祟,再者,他现在有高力士罩着,别人轻易不会再找他的麻烦了。

今天,两人又约在了一间宝藏小店,是一家胡姬酒肆,招牌是产自西域的葡萄酒。

西市,是长安最繁华的地方,因为这里商品齐全,不单单涵盖了南北各地,异域番邦也有不少人在这里安家立业,经商谋生。

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这边是:鼓震天街闻盛世,胡姬远客满夷庚,诸番咸至开西市,万国来朝仰帝京。

西市也是金吾卫巡查的重点区域,因为这里的屋宅密集程度,是长安最高的,一旦失火,后果不堪设想。

东市处在长安豪宅区,里面多是高端场所和奢侈品,与西市的市场环境是完全不同的。

最早的时候,单纯的是因为这个地方在长安城西,而西域进来的货物,肯定是走西城门,所以便于在这里交易。

后来太府寺干脆因地制宜,在城西长安县很多里坊内,建立商栈,划出一些可以出售给番邦外族的宅基地,方便他们在长安做生意。

两京诸市署,就是太府寺辖下的部门,为了平准两京物价而设立,同时还有一个很大功能,吸纳金银。

“隋王平时很少来西市吧?这里不比东市,好多街道都是臭烘烘的,污水横流,乱七八糟,”

崔圆一个劲的吐槽着这里的环境,但他来的比谁都多,比谁都勤快。

苍蝇馆子味道好,一直都是这样,颜令宾的挹翠楼只不过是菜品齐全,环境优雅服务高档,真要说味道,其实也就那样。

崔圆边喝酒边继续道:

“这里胡商最多,而他们不喜欢收咱们的开元通宝,多以金银交易,旧隋时期,西市的物价要比东市高,后来太宗皇帝令太府寺干预经营,强迫胡人用咱们的铜钱,但收效甚微,还是莱国公如晦想了个法子,两市交易必须使用开元通宝,胡人可以从两市署以金银兑换,以便交易,等他们离开的时候,可以再兑换回来。”

“我大唐铸钱不多,并不愿意让开元通宝流入番邦,又想将番邦之金银留在长安,所以最后的兑换,多是以茶叶、瓷器、丝绸绢布代替,这样一来,等于变着法子将货物卖给了胡商,所以隋王会发现,在西市没有一家经营茶叶等物的商行,因为都在西市署,而长安所有的私人商行,不准将这些东西卖给胡商。”

李琩笑了笑,对方说的这些,他都知道。

其实就是一种贸易保护,大唐将便宜都占了,而胡商们也是乐乐呵呵心甘情愿,将自己的金银拱手送进了大唐。

货币没有流失,促进了贸易,吸收了金银,还卖了货,怎么都是赚的,当然了,胡人没有瓷器茶叶丝绸这些玩意,他们也觉得自己赚了。

所以大唐的对外贸易,一直都很繁荣,河西走廊上的商队络绎不绝,李琩都是亲眼所见的。

李琩笑道:“你对这些还有钻研啊?”

崔圆笑道:

“我虽然是武举出身,但并不想从军,眼下的大唐,最需要的就是财赋官员,我家里不是有这个条件嘛,所以平日常下苦功钻研,寄希望于将来能进入皇城衙署,一展抱负。”

历史上这小子就做到了宰相,李琩倒是认同对方的才能,但其实崔圆还有一项技能非常突出。

特别会来事。

韦妮儿就告诉他,崔圆巴结高力士很有一套,给高力士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别人花费巨资送礼,高力士有时候看都不看一眼,人家一个钱没花,还傍上这条大粗腿了。

而且不单单是高力士,如今崔圆成了监门校尉,已经有独掌一门的资格,借着职务之便,没少巴结中枢大员。

人家崔圆在李琩这里,倒也非常坦诚,自己是怎么巴结萧炅的,一五一十都说了。

把个李琩给乐的,从头笑到尾。

这才是干大事的人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