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七十二章 瀚海侯

家父李隆基 第一百七十二章 瀚海侯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遵言和李光弼兄弟俩,已经在凉州为自己的父亲盖棺。

盖嘉运也露面了,说了一些节哀的安慰话。

那么接下来,李遵言就要回去了,他在家里排行老三,但事实上,大哥二哥都过世了,那么如今他们家,大事小事都要靠他顶门户。

历史上的李楷洛,一共有七个儿子,最小的儿子李光进,甚至都混到了太子太保。

但是这一世,别说李光进了,老六李光颜都没有生出来,而老五又是早夭。

也就是说,李光弼眼下就兄弟两个,他爹没有机会再给他生弟弟了。

李楷洛究竟是怎么死的,已经没有人会调查了,因为朝廷已经定性,认同盖嘉运的说法,坠马而死。

但是李光弼兄弟俩肯定是不认的,别人不知道他爹有多擅骑,他们俩能不知道?

我能趴在马背上睡一天一夜,怎么可能摔下来,还是被自己的坐骑踏死?

“就此分别吧,我要回去了,”

凉州城外,兄弟俩已经是一身素缟,李遵言扶着灵柩,吩咐弟弟道:

“万事小心,谨遵隋王吩咐,河西之地尽在老贼手中,将来涉险,变数太大,勿要莽撞。”

李光弼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

“我明白,兄长放心,隋王并非传言那样萎靡颓废,其人极有城府,心机深沉,圣人放心派他来,自非无因。”

李遵言点了点头,与弟弟挥手作别,带着人一路给他爹招魂,朝着关中返回。

李光弼一直目送着送灵队伍消失在天际线,这才回头望了一眼凉州城方向,带着随从策马赶赴鄯州。

他们兄弟俩是不会担心盖嘉运对他们下黑手的,因为没必要。

在别人看来,这个时候来凉州,无疑非常凶险,但李光弼心里很清楚,盖嘉运不会蠢到动他们俩。

而他这次来凉州,也带给了盖嘉运一封信,李琩的亲笔信。

大意是,李琩不久,会来凉州一趟,算是提前打个招呼,让盖嘉运做好心理准备。

李光弼不得不服李琩的胆量,换做别人,肯定是邀请盖嘉运去鄯州,而不是深入虎穴。

盖嘉运对此的回复也很简单,四个字:翘首以盼。

李琩西行,对外宣称是行政考察以及吏制考察,那么他肯定是需要走这个过场的。

那么边关什么方面的行政最重要呢?屯田。

屯田,就是军粮给养之田,直供军队,由国家直管的集体耕作制度。

藩镇地区从前常设营田使,专管这方面,如今嘛,节度使兼任。

大唐的屯田,共计九百九十二屯,司农寺的屯田每屯是三十顷,道、州、镇诸军每屯是五十顷,一顷为一百亩。

而全国屯田总量的三分之一分布在河西、陇右地区,其中陇右道的屯田共有172屯,主要集中在青海境内。

“陇右屯田,其实源自于隋炀帝,”

驿站内,李琩与自己的一众心腹开会,没有跟着杜希望返回河州的杜鸿渐详述道:

“大业年间,炀帝亲征并大破吐谷浑后,为确保西域之路通畅,由镇守河源、积石的刘权主持,在新置的西海,河源、鄯善、且末等四郡周边开始了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开掘新渠以屯田,我中原的一牛挽拉双辕犁、水浸种催芽、中耕锄草、施肥、除虫灭蝗、粟麦麻菽轮作倒茬等技术,也开始在河湟地区大面积推广,时至如今,以趋成熟。”

他来陇右半年,对这里已经是非常熟悉了,毕竟在杜希望帐内做事,能参与到几乎所有军政大事。

而杜鸿渐这个人也很有上进心,自然非常用功,只听他继续道:

“陇右屯田,其中临洮军30屯,河源军28屯,安人军11屯,白水军10屯,积石军12屯,绥和守捉3屯节帅兼任营田使,州、府、军设有知营田事,以理屯田诸事,每屯有屯官、屯副,以检选熟谙农事者为任,屯田的考课制度,按土地优劣、岁之凶丰分为上、中、下三等,多收者褒进,减产者滴治。”

“去岁陇右产粮四十五万余石,本来足以供应当地,但是朝廷规定,陇右的屯田自留三成,七成上交,输灵州,潜入黄河,入太原仓,以备关中凶年。”

最后,杜鸿渐喝了口茶水,道:

“屯田方面,这里实在没什么好查的,自安远门(长安西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间阎相望,桑麻璐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殿下一路所见也都看在眼里,皇甫节帅是个节俭的人,屯田之粮实实在在都用在了军中,绝无它途。”

李琩点了点头:

“擅挪军粮本就是大罪,皇甫是太子在陇右的脸面,营田方面,他绝对盯的很紧,又逢战事,口粮若是出了问题,谁也担不起,但是这个过场还是要走的,你辅助郭三郎(郭子云),到各地军屯走一走,翻翻账目,意思意思就算了。”

“那么殿下来此,究竟为何?”杜鸿渐疑惑道。

眼下在座的除了程元振,都是自己人,有些人知道,有些还不知道,李琩眼下也就没必要隐瞒了,将盖嘉运的事情说了出来。

杜鸿渐嘴角一抽,面露惊骇,饶是他胆子够大,也是汗毛倒竖,只觉鸡皮疙瘩瞬间就铺满全身。

李琩之所以挑这个时间说,是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以及足够的时间来消化,不然事到临头再说,怕他们慌乱失神,乱了阵脚。

杀一镇节度,这是什么差事?还是去河西?这与荆轲刺秦王,也没啥区别了。

杜鸿渐瞥了一眼淡定的程元振,心知这个没鸟货是知道内幕的,所以对方一点不觉惊讶,看样子这五百飞龙军,是圣人给盖嘉运准备的送葬队啊。

“此事万分凶险,我们是不是应该设法将盖嘉运诱至陇西?”武庆沉声道。

李琩微笑看向众人:

“你们觉得,盖嘉运会来吗?”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晌后,郭子云叹息一声:

“任何理由,人家都不会信,自然也绝不会踏足陇右,怪不得圣人会让殿下巡查陇右道,换成其他人将会更加凶险,李楷洛竟是盖嘉运下的手?实在匪夷所思。”

换别人来处理这件事,容易被盖嘉运蛊惑河西各镇将领,掀起大的风波,也就是像李琩这样的身份,陇右各镇兵马使,才不会那么容易被盖嘉运欺骗利用。

正如李林甫那句话,河西大多数将领,还是心向朝廷的,虽然里面不少都是盖嘉运的人。

但是他们依附盖嘉运求的是什么?还不是加官进爵、荣华富贵?

那么这两样东西,是圣人能给你,还是盖嘉运能给你呢?

造反这种事情,不到万不得已,一般都不会这么干,盖嘉运眼下都没到这种程度,他还有和朝廷周旋的本钱。

“那我们什么时候走?”

李晟是很早就知道的,所以今夜并没有感到震惊,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小子眼下正处在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纪,再加上他一直都觉得,自己这辈子是干大事的,那么杀死盖嘉运,无疑是一件震撼无比的大事。

所以,他还很兴奋。

李琩笑了笑:

“等皇甫回来再议吧,我们是奉旨办事,不是自寻死路,有些事情还是要准备万全的。”

说罢,李琩看向程元振,道:

“因时制宜,在此期间,飞龙军由武庆接手,程内侍没有意见吧?”

你不让我跟着去才最好呢,程元振笑道:

“但凭隋王做主。”

西行路上,李琩无论任何命令,都是让武庆来传达各军,所以当下的飞龙军都知道,武庆代表隋王,也就不存在下令不行的现象。

不得不说,程元振也是个胆壮之人,人家自从接到这项任务,就知道此行凶多吉少,但丝毫没有表现出来。

也难怪人家会在历史上唐代宗时期,与李辅国并称两大巨宦。

除了碎嘴之外,心理素质还是过硬的

皇甫惟明从河源军驻地回来,已经是深夜了。

自从担任陇右节度以来,他也算是事必躬亲,兢兢业业,因为他想在陇右做出成绩,从而得圣人青睐,期盼能够返回中书担任宰相,成为太子在中枢的一道屏障。

节度使迁任宰相,是常例,圣人继位之后,大多宰相都有外任节度的履历。

最近的一个,就是牛仙客了,而牛仙客起家是边疆小吏,因此在中枢常常被人瞧不起。

以至于眼下的朝堂,很多人都抱着一种奇怪的想法:牛仙客都能当宰相?那我也能。

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人家还推行了和籴法,眼下的圣人,需要的是财政专家,不是军事专家。

皇甫惟明个子很高,原本白白净净的脸庞,在陇右这一年多,也晒黑了,不过这不影响人家是个大帅哥。

此人出身安定皇甫氏,也是名门望族,但他是小宗,皇甫侁是大宗。

“等了多久了?”

皇甫惟明回到节帅府之后,便见到了在此等候的族弟监察御史皇甫侁。

皇甫侁(shen)跟随皇甫惟明进去后堂,主动去端来一盆清水,递上擦脸毛巾,笑道:

“隋王得知你今天会回来,让我下晌便在此等候了。”

李林甫安排给李琩的六个人,每一个都有其作用,皇甫侁就是负责做李琩与皇甫惟明之间的中间人。

至于六人之一的安重璋,也就是李抱玉,安排他来可不是因为安思顺,人家这次来,是不会再走了,处理了盖嘉运,人家在河西有新的任命。

别看都姓安,但是安重璋与安思顺没有亲戚关系,都是昭武九姓之一的安国出身,但是安重璋这一支早在北魏时期,便已经在中原混的风生水起了。

所以两人见面之后,也没什么好说的,不就是都姓安嘛。

皇甫惟明接过毛巾,弯腰洗脸,道:

“他倒是挺着急,这种事情能着急吗?那个李光弼不是还没有回来吗?”

皇甫侁笑道:

“算算日子,也快回来了,我也是今日刚从隋王口中得知真相,右相安排我来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是干这种事情,看样子兄长是提前知晓的?”

皇甫惟明洗脸过后,端起茶水解乏,点头道:

“我能不知道吗?没有我配合,他能做成?但毕竟打出的幌子是巡查民政屯田,考核吏制,总是需要在陇右走走过场。”

“隋王也是这个意思,”皇甫侁道:

“但是他认为,这个过场,十日足矣,吐蕃虎视眈眈,河西防务吃紧,需要早做决断啊。”

皇甫惟明叹息一声:

“落至如今地步,何苦由来啊”

他这是在感叹盖嘉运,虽然两人在西北防务多有不和,以至于上升到了个人恩怨,但盖嘉运走到这种地步,他多多少少有些兔死狐悲之感。

担任一镇节度,临渊履薄,事事都需万分小心,谁也不知道上面将来会不会找个理由,也把他收拾了。

所以皇甫惟明才想要做好任内的每一件事情,早早返回长安,只要在天子近前,遇到麻烦,也总是方便化解一些。

他已经干了一年半,节度使的任期最多三年,今年熬过去,他就可以上奏圣人,请求回京任职。

“他现在什么意思?是诱使盖嘉运来陇右,还是他去河西?”皇甫惟明问道。

皇甫侁道:

“隋王打算亲赴凉州,单刀赴会,但是陇右这边,需要在新城驻一新军,以给盖嘉运形成压力,迫其不敢放任胡来。”

皇甫惟明点了点头,与其说驻守军队是震慑盖嘉运,不如说是做给河西那些兵马使看的。

两地边境向来不会驻防大军,今次若是调兵进驻新城,河西那边的将领定然会私下揣测李琩之行究竟用意何在。

如果能够猜到李琩是针对盖嘉运而来,那么无论盖嘉运对他们有任何号令,这些人多半就不会遵从,那么自然将危机降至最低。

就是太过冒险,这个隋王胆子倒是不小。

“这么说的话,安西和朔方,是不是也有安排?”皇甫惟明道。

他只知道圣人有给他的密令,但不知道是否安西和朔方也有,不过眼下也大概猜到了。

皇甫侁答道:

“安西有,但是朔方没有,毕竟凉州以东便是灵武,朔方没有任何动静,也足以震慑了。”

河西的防区是比较尴尬的,基本就是甘肃,呈一条斜线,首府凉州就是甘肃的武威市。

这个藩镇是夹在安西、陇右、朔方中间,没有圣旨,压根不敢往东移动,动了就是造反。

往西和往南,是协防安西和陇右,但是眼下这两家,要把他围起来,基本可以说,盖嘉运已经是瓮中之鳖了。

死是肯定要死的,但怎么将影响降至最低,就是李琩此行的目的。

绝对不能闹兵变,这是红线,否则就算李琩成功杀死盖嘉运,这也是一条罪名。

因为大唐对边军将士,向来都是安抚,没有镇压手段。

他们如果闹兵变,肯定有原因吧?人家要是说是被李琩逼的,李隆基很大程度上,是会处理李琩来安抚军心的。

他总不能将那么多将士都处理了,那样得不偿失。

“这个差事做好了,无疑威望大增,做不好,他回去长安恐怕又得夹着尾巴做人了,”皇甫叹息道:

“可惜了,我只能帮他,不能拖他的后腿。”

皇甫侁点头道:

“隋王与太子关系复杂,两人究竟是好是和,谁也说不准,咱们不能冒然行事,以免牵累太子。”

他这个人不算太子党,但是中立派的官员,就算明面上不敢与太子亲近,但又有哪个会不顾及太子的想法呢?

这是为子孙后代着想,也是为大唐的江山社稷着想。

“你告诉他,七天后,我会让安思顺的莫门军北上,进驻新城,”皇甫惟明道。

皇甫侁愣道:“你不打算私下与他商议一下吗?”

“他有说过要见我吗?”皇甫惟明反问道。

皇甫侁摇了摇头:

“没有。”

皇甫惟明笑了笑:

“他让你来,用意已经很明显了,人家不打算与我商议,只是让我老老实实配合,这是要摆出一副凌驾于节度使之上的姿态,其实还是信不过我。”

信不过我说明什么?他和太子还是有矛盾。

其实李琩并不是信不过,他知道皇甫惟明一定会配合的,但是指点对方怎么配合,难以设想周全,不如直接给你题目,你自己去解题。

如何让河西诸将心生疑惑,背地里猜疑,李琩认为,皇甫比他更懂得怎么做。

至于不见面,皇甫倒是猜对了,李琩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老子比节度使高一级。

他必须摆出这样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姿态,在陇右如此,河西也是如此,这样才能震慑诸将,给这些人的心理造成一股无形的压力。

只有畏惧,才会心生胆怯,胆怯就会三思

大斗军乌怀愿、哥舒翰,宁寇军李朱师,玉门军张仁贤,莫离军傅光越,新泉军唐朝英,豆卢军能昌仁,健康军李广琛,以及张掖独立营、交城独立团、白亭独立团各主将。

这些人的身家背景,都是李琩接下来的日子要调查清楚的。

不能单听安思顺一家之言,其他人的想法,李琩也需要知晓,多方综合,才能对一个人做出大致的判断。

两天后,李光弼回来了。

“盖嘉运就在凉州城,只有长子盖擎、次子盖威陪在他身边,哦对了,还有一个小妾,”

李光弼将自己在凉州的所见所闻,一字不落的汇报给了李琩。

包括盖嘉运平时除了喝酒就是赌博,整个人看起来像一个无所事事的闲人,根本没有一点节度使的样子。

但是整个凉州城,上到官员下到平民,对其极为爱戴,所以李光弼认为,要是在凉州动手,怕是他们事后出不了凉州城。

盖嘉运有一个外号,叫做瀚海侯,其实他没有爵位,只有勋位,正二品的上柱国。

他的这个外号,源自于北庭都护府最精锐的瀚海军,是他一手创办的,不过他在瀚海军的嫡系,眼下都被带去了河西,比如乌怀愿。

人家的战功非常彪悍,前年于长安献俘赖着不走,原因其实很简单,不满意李隆基的赏赐。

俘虏碎叶国吐火仙可汗,偷袭怛罗斯城,生擒黑姓可汗尔微特勒,占领曳建城,使得西域处木昆、鼠尼施、弓月等部皆率众内附大唐,威震西陲。

可以说,西域前年那场大动乱,是人家一手摆平的,这样的功劳,却没有封爵,说明什么?

说明皇帝有意盖嘉运这一派的势力,由盖嘉运而来,也从盖嘉运而断。

勋爵是可以承袭的,没有勋爵,代表盖嘉运的子孙不会受到重用,那么盖嘉运一死,以他为首的这些骄兵悍将集团,自然树倒猢狲散。

与其说当时裴耀卿看他不爽,不如说裴耀卿是帮李隆基赶人家走。

当下的西北防线,盖嘉运做过碛西节度使,统领安西、北庭,做过陇右节度使,河西节度使,三大防区的一把手都干过,有多少自己人,数都数不清,此人在西北一带的威望,不做第二人想。

所以李琩终于反应过来,盖嘉运其实是对李隆基不满,而李隆基也清楚,所以才着急弄死人家。

裴耀卿漏泄中枢大事,连李琩都能猜到,李隆基和李林甫能不知道?

都特么在演戏呢。

功劳太大也是罪啊。

“他有六个儿子,除了长子次子,剩下的都在长安,”李光弼道:

“他未必舍不下,毕竟长子在身边,我们最好还是能将他诱出凉州城,否则是事成之日,多半也是身死之时。”

李琩面无表情的坐着,默不作声。

太艰难了我怎么揽了这样一件差事?

历史上负责与中枢唱双簧,弹劾盖嘉运的人叫做韦恒,是以河西黜陟使的身份巡查陇右的时候,弹劾盖嘉运恃托中贵,公为非法,兼伪叙功劳。

即使这样,仍然没有动了人家,直到丢了石堡城,整个陇右军心涣散,士气大跌,朝堂震怒,基哥这才将盖嘉运拿下。

没有大的过错做为正当借口,确实动不了藩镇节度。

凉州城不能动手,还能去哪呢?

诱使盖嘉运出城?人家的智商怕不是比自己只高不低,会上这个当?

李琩的心情很糟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