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六十七章 愿分担一二

家父李隆基 第一百六十七章 愿分担一二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今年不是个好年头啊,”

李林甫坐在偃月堂内,望着西侧的露天观景台下,笔直垂落的雨帘。

外面已然漂泊大雨,为六月末炎热的长安带了久违的凉意。

李林甫的腿脚已经好些了,也已经请求圣人,将公务重新搬回兴庆宫的中书门下处理。

但是李隆基直接来了一句,搬来搬去太麻烦,就在你府里办吧。

这下好了,李林甫的权相之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堂内坐着的,除了那些顶格大佬之外,一干李林甫的心腹,已经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这里。

眼下大家处理公务,也不用去兴庆宫了,免得打扰圣人的创作。

很多人都已经看出,如今的圣人对国事已经不上心了,继位二十九年,功业已成,那份锐意进取之心,荡然无存。

裴、严、卢的心情,是无比沉重的,因为他们从圣人准许李林甫继续在家中处理国事就能看出。

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圣人不会更换宰相。

那么今后的中枢,便是圣人意志之下,由李林甫全权决断。

这对大唐来说,究竟是不是好事呢?

接着,李林甫又是叹息一声,转身看向众人,道:

“宁王、邠王相继大病,大限之日,就在眼前,圣人因此感伤,有意扫除阴霾,设斋醮为二王祈福,诸位怎么看?”

今年的皇室祭祖大典,往年都会出席的宁王李宪,邠王李守礼因重病不能前来。

这让李隆基心里非常不舒服。

他不舒服,不是因为两人不能参加,而是心知肚明,两人快挂了。

要知道,这两人跟他可都是一辈儿的,李守礼是章怀太子李贤的次子,是李隆基的堂哥。

一辈儿的人相继都挂了,那么接下来,不就轮到他了吗?

所以他觉得非常晦气,祈福为假,让李林甫琢磨一个法子出来,清扫晦气是真。

李守礼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才识低劣,礼仪缺失,对子女纵容放肆,以至于儿子不成器,闺女浪名远播。

实际上,他是个相当精明的人,人家这是自污以求存,彻底放弃权力,拥抱奢华浮糜的美好生活。

这样的人,李隆基其实巴不得对方早死,但是今年一口气死俩,让他接受不了。

你们就不能一个一个去死吗?

杨慎矜开口道:

“圣人一直在疑惑,是不是我大唐诸先帝之陵墓风水有所变化,以至于二王皆患大病?如今圣人已差遣玄都观李遐周,往各皇陵查验龙气风水,不久便会知道结果。”

这话一说,在场之人很多脸色都变了。

因为聪明人能听得出,杨慎矜这是冲着谁去的,但是很多人都很疑惑,谁给他的胆子啊?

严挺之脸色凝重的看了李林甫一眼。

果然,啪的一声,李适之拍案而起:

“诸皇陵近来有变动者,只有我们家,你的意思?我们家坏了祖脉的风水?”

李适之去年和前年,都在干一件事情,将他爹李象和爷爷李承乾迁葬于昭陵。

等于将爷爷李承乾的尸骨,重新回归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怀抱。

这是好事,也是在宁王李宪的支持下,李适之请奏圣人,得到了李隆基的批准。

“消消气消消气,酅国公绝对不是这个意思,”严挺之起身说和道。

李适之呵呵冷笑,像这样的事情,在他看来,提都不能提,你一旦提出来,就是跟老子做对。

近来平准署新任主官韦光宰时常以各种理由称病,不履新职,按照惯例,百僚有奸非隐伏,得专推劾,御史台肯定是要查清楚的。

查来查去,查到了杨慎矜头上。

亏空是韦坚落下的,但人家是给圣人平易财物才落下的,那么韦坚是不能查的。

杨慎矜做为太府寺主官,不查你查谁?

所以今天杨慎矜才会针对他。

杨慎矜冷笑道:“你不用冲着我发火,龙气是否有失,是圣人派人去勘察的,你不会是指桑骂槐,借我以讽圣人吧?”

李适之一愣,双目眯起,在杨慎矜脸上打量一阵后,又看向低头饮茶的李林甫,再看堂内诸人表情。

好家伙,这特么是要对付我了?

御史台和刑部,是圣人让我管着,你们是觉得我权力太大,对你们太过威胁,便要搞我?

李适之虽然业余生活丰富,但人家工作生活两不误,是有着绝对实力的一员宗室干将。

城府深沉,心智超绝,心知随着宁王不能落床,宗室内没有了带头大哥,李林甫他们便想对自己下手,好方便大权独揽。

如果行政和监督,被一个人掌握在手里,那么整个朝堂便会乌烟瘴气。

三大司法机关,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主官李适之和张均,都跟李林甫不对付,掌握司法利剑,可不就是让人发怵吗?

理清楚这个脉络之后,李适之微微一笑,甩袖就走。

“何必呢?”等人走后,裴耀卿皱眉看向杨慎矜,道:

“宗室的事情,我们外人不要掺和,决断都在圣人手里,酅国公今后还是不要再提及此事了。”

“我不提,它就能结束吗?”杨慎矜道:

“李遐周去勘验皇陵,也不是我让去的,我说什么了?我哪句话说,是他们家坏了龙脉风水的?你们可要给我做见证,我可一个字都没说。”

“呵呵”卢奂冷笑道:

“你什么都没说,但又像是什么都说了,如今右相总理国事,大家正当一团和气,尽心辅佐,你呀,我都懒得说你。”

“你有什么资格编排老夫?”杨慎矜暴怒而起。

卢奂只是嘿嘿冷笑,摸着他下颚的那一小撮胡须,对杨慎矜的怒目相向,视而不见。

“好了,”李林甫开口了:

“国宝郎说的对,大家要一团和气,今后诸位要在老夫这里处理政务,政见相左,可以理解,但不能因公结怨,偃月堂今后便是中书门下在外的主省,这里不能拉帮结派,诸公需知。”

李林甫今天默认杨慎矜的举动,其实就是想将李适之赶出偃月堂。

正如张均也不在这里。

怎么才能让偃月堂没有拉帮结派呢?很简单嘛,只有我一个党派。

所以卢奂也意识到,李林甫今后要做的,怕不是在偃月堂排除异己,将像他这样的外人,一个个的都赶出去,再也不能参与国事。

其实站在李林甫的角度,人家这样做也没有错。

用人的第一要义,永远都是用自己人

事实上,历年都有采访处置使,去的地方不一样,那么他的职能也不一样。

李琩这次去陇右,这是挂着幌子收拾盖嘉运,而前年有一位,身兼淮南道、江南东道采访处置使的大人物,回来了。

人家去南方,是负责巡查江南历年之租赋,说白点,查税的。

江南是大唐的粮仓所在,江淮地区的赋税供养着两京,这么重要的地方,赋税只要减少,朝廷立即就会派人过去巡查,巡查之后第二年,赋税立即便增多了。

里面的水非常深,朝廷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是不断派遣官员巡查。

李适之在崔翘回来的第二天,便登门拜访。

“你可算回来了,”李适之坐下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诉苦:

“一走走了两年,如今朝堂形势比之从前,翻覆之变,你回来之后,也见过圣人了,会继任何职?”

崔翘巡查江南之前,是河南尹,非常大的地方官了,武则天时期科考出身,亲爹便是大名鼎鼎的崔融,中宗皇帝李显的心腹大臣。

已经五十九岁的崔融摇头道:

“还不知道,看圣人的意思,他是想让我去找右相,我倒是也听说了,右相大权独揽,如今不走他的门路,只怕我这个新职,落地无期。”

在一旁,杜甫蹲在地上拿着扇子,正在为两人煮茶。

他跟这两个人,都是关系不菲,所以才能出现在这里。

李适之就不说了,忘年之交的酒友,至于崔翘,这是杜甫的亲舅舅。

舅舅刚回京,他自然要过来拜望,而杜甫的妈早逝,亲爹续娶卢氏,后妈给他生了三个弟弟一个妹妹,所以杜甫在家里,有些拘谨,来了舅舅这里,反倒更为随便。

李适之叹息道:

“难了,眼下是真没有缺啊,杨咳咳贵妃的那几个叔伯兄弟的缺,还没给腾出来呢,李林甫因这事还在犯愁,你的新职,恐怕久盼无期。”

“意料之中,”崔翘点头道:

“巡查之前卸任河南尹,我就知道回来之后,短期内是别想入职了,我与右相也不算熟悉,他自然不会将我的事情放在心上,没办法,若是从前,圣人一言可定,但如今,他似乎将权力都交给了右相。”

他这个级别的回来,官职肯定不能低,必须按照从三品的职位来安排,毕竟人家身上又没什么处分,不能降级安排。

那么眼下别说三品的缺,四五品的也没有啊。

所以崔翘根本不敢催李林甫,你催的急了,人家找你的把柄给你个处分,就可以降级安排。

一步步混上来可不容易,崔翘可不愿下去了。

“我这里有个主意,你若有心,我亲自面见圣人,为你争取,”李适之道。

崔翘皱眉道:“你我相交多年,不要卖关子了,快说吧。”

李适之点了点头,沉声道:

“我将刑部尚书,让给你。”

崔翘顿时愣住了,皱眉陷入沉吟。

做一部尚书,以他的资历不是不可以,毕竟他连续干过两次大理寺卿,就任刑部尚书,也算是专业对口。

他只是疑惑,李适之怎么舍得?那可是尚书啊?

他在打什么主意呢?

“你遇到难处了?”崔翘一猜即中。

李适之与对方关系极好,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他才将杜甫带进了名士小团体,闻言坦诚道:

“李林甫下手太快,圣人刚刚准许他将中书门下事务搬至其宅内办公,他便想对付我了。”

崔翘不解道:“你跟他没什么仇吧?”

“仇怨这种事情,哪能说的那么清楚?”李适之脸色阴沉道:

“你挡我的路,这便是仇,不肯逢迎,这便是怨,我掌着司法大权,朝中官员畏我如虎,李林甫岂能乐见?今兄回归,正是分担之时。”

李适之跟大理寺张均,也不对付,很难结盟共抗李林甫,至于交好少阳院,他压根想都没想过,出身宗室,他难道不清楚圣人对太子的态度源于何处吗?

那么眼下朝堂,去哪找盟友呢?卢奂不行,卢奂现在明面上顺从李林甫,是有大图谋。

目前拉人家入伙,人家不会同意的。

正好崔翘回来了,所以李适之才愿意忍痛割爱,让出尚书之位,要不然关系再好,他也不会大方到这种程度。

他也算是当机立断了,趁早将崔翘送上去,好让李林甫对付他的时候,投鼠忌器。

面对好友的坦诚,崔翘犹豫很久后,才点头道:

“若能成,自愿为贤弟分担一二。”

一部尚书,实在是太诱人,崔翘眼下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如果长时间待在家里,人是会废的。

真做了刑部尚书,李林甫也动不了他。

李适之闻言,长松了一口气,他是有信心说服圣人的,毕竟巡查江南,赋税增加,这是圣人最喜欢见到的。

也就是说,崔翘是带着功劳回来的,你冷落人家,也不合适。

“听说韦坚如今与右相闹的很不愉快?”崔翘问道。

李适之说了半天,口都干了,接过杜甫递来的茶水,喝了一口笑道:

“他们俩早就翻脸了,但是韦坚地位特殊,不宜深交,若不然,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他能将郧国公房拉下水,李林甫有的头疼了。”

崔翘皱眉道:

“韦陟这个人很精明,向来是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他们这一房,轻易不会被拉下水。”

“未必!”李适之断然道:

“韦昭训的闺女都能给人做小,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你回来的晚,没有与隋王打过交道,等今后认识了,圣人的这位十八郎,保准会让你目瞪口呆,这个人心如沉渊不可量,面如止水不着相,出嗣半年,已经搅的风风雨雨,如今都能担任处置使,今后还不知道要翻起多大浪来,我要是太子,我可是睡不着了。”

崔翘神情凝重道:

“太子睡不着,李林甫也要乐得睡不着了,此子于国家无益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