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零四章 丢朕的脸

家父李隆基 第一百零四章 丢朕的脸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林甫混到如今,对权力的追求肯定还是有的,但这只是其次。

他最在意的,最迫在眉睫的问题,还是怎么扳倒太子。

“如果此番裴、严二人真心向老夫投诚,我还是打算接纳他们的,你知为何?”

李林甫在初四这天,早早起身准备前往兴庆宫处理政务,李岫与他同乘一辆马车。

李岫思忖片刻,道:

“这个两人的依附,有助于阿爷提升威望,今后的中枢,便没有人再敢跟阿爷叫板了。”

李林甫微笑摇头:“现在的中枢也没人敢跟老夫叫板,但中枢之外,还是有的。”

“太子?”李岫愣道。

李林甫点了点头:

“圣人如今对国事的关心,大不如从前,在这样的形势下,储君是否安稳,是圣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呢,就是制衡东宫的棋子,圣人希望在他安享太平的这段日子里,我能压制东宫,让太子老老实实。”

李岫无奈苦叹:“这差事可真是要人命啊。”

李隆基今年五十七了,按照大唐以往皇帝的平均年龄计算,已经快了,所以李林甫不得不未雨绸缪。

也许两年,也许三年,也许随时随地,圣人都有可能驾崩,那么驾崩之后太子继位,他们家会死的非常惨。

李林甫也是叹息一声:

“所以储君必须更易,否则对咱们来说,就是倾天大祸,但是我现在压制太子容易,想要动摇储君,却是万万做不到。”

“儿子明白了,”李岫点了点头:

“阿爷是想借助裴耀卿和严挺之的力量,共抗东宫,以期给咱们家留条退路?”

李林甫欣慰道:

“没错,圣人多半没有这个想法,他也不敢有了,储君更替,国本动荡,以圣人眼下的年岁,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当年要动庶人瑛,必先动张九龄,如今圣人丝毫没有针对太子拥趸的意思,但是咱们不能不为自己考虑,裴、严二人与隋王多半已经建立联系,这小子才出嗣几个月,就已经谋划到了这样的地步,若说他对储君之位没有念头,老夫第一个不信。”

李岫顿时双目放光:“若十八郎上去,就凭儿子与他的关系,咱们家都断然不会有事。”

说着,他又忽的皱眉:

“只是更易储君,谈何容易啊?一个不好便是满盘皆输,需要从长计议。”

儿子越来越沉稳,李林甫是非常欣慰的,不怕儿子有想法,就怕他冒失。

眼下的形势,李林甫自然也不敢妄动,毕竟圣人的心意是让他压制东宫,一旦让圣人察觉,他想更易储君,只怕第一个收拾他的,就是圣人了。

那时候他就是第二个张九龄。

况且他也没那个本事,三年前要不是前太子瑛被杀,他也不敢掺和进立储的事情当中,开国以来无数血淋淋的例子就在眼前,但凡掺和这种事情的,哪个不是将脑袋绑在了裤腰带上?

庶人瑛可惜了,他的错在于年龄太大,武惠妃也可惜了,她错在年龄太小

李琩的隋王宅,与兴庆宫是邻居,自打李隆基移仗兴庆宫之后,已经三番五次派内侍来府上,询问孺人杨绛的消息。

因为杨太真想念她的妹妹了,内侍省特别嘱咐,杨绛回来的第一时间,就需入宫见驾。

以前的李隆基还装一装,编个借口,比如杨绛从前入宫,名义上是帮助杨太真一起设斋醮,为太后追福。

现在好了,就是一句话,要人。

正月初七,人日,杨绛回来了,风尘仆仆,一脸疲惫。

李琩肯定是不敢拖延的,因为杨绛回城一事,宫里肯定已经知道了,若是入宫不及时,李隆基都会动火。

于是杨绛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就赶忙进宫了。

花萼相辉楼,可不是一栋楼,而是一片建筑群,可以理解为,这就是一座宫殿。

因其主楼,被李隆基亲自题字:花萼相辉之楼,所以才被这么称呼。

杨绛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她的姐姐了,这一次见面,姐姐比之从前,更为丰腴了一些,但并不能掩盖其天姿国色。

二楼乐厅,李隆基正与杨太真一起,排练歌舞,见到妹妹进来,杨太真赶忙放下手里的鼓槌,小步迎了过去:

“十娘回来哩,想煞阿姐了,快起来,”说着,杨太真便要扶起妹妹。

但是杨绛没敢动,因为她跪的圣人,不是她的姐姐。

毕竟眼下的杨太真,没有任何名分,也就是宫内呼之为太真娘子,仅此而已。

李隆基见状顿时皱眉,冷哼道:

“太真让你起身,为何拒之?”

杨太真正要帮妹妹说话,却被杨绛抢先一步:

“禀圣人,圣人不准臣妾起身,臣妾是万不敢起身的,恐犯天颜。”

“呵呵”李隆基笑了笑,看向一旁的高力士:

“竟还是个知礼的,起来吧,太真说的话,等同朕说的话。”

“万万使不得,”杨太真听到这句话,也跪下了。

姐妹俩就这么跪在厅内华丽的地毯上,一个面带狡黠,一个脸色肃然。

李隆基哈哈一笑,亲自走上前来,先去扶杨天真,接着又抓着杨绛的臂膀微微用力,将其拉扯起来。

“还需劳驾朕,太真越来越调皮了,”李隆基说罢,示意李龟年他们继续排练,他则坐了下来,目光在杨绛的身上审视着。

“哼,”杨太真冷哼一声,走去鼓架,拿起鼓槌“咚”的敲了一下。

李隆基这才回过神来,哈哈一笑,抚须道:

“朕听闻,你去了蒲州,还去了洛阳?”

杨绛赶忙答道:

“回禀圣人,臣妾历时两月有余,前往两地探望三位阿姐,刚刚才返回长安。”

“谁让你去的?”李隆基说这句话的时候,声线很柔和,脸上也带着微笑。

但是杨绛听在耳中,无疑颇为受惊,她也是反应快,赶忙道:

“是九娘的嘱托,臣妾方有此行。”

杨太真姐妹四个,按照族内排行,分别是老大、老三、老八、老九,这是亲姐妹,而杨绛这个老十,是堂姐妹。

“是我的主意,自打去了太真观,便鲜少有机会与亲人谋面,”老九杨太真一脸委屈道:

“三郎是知道的,奴家没有多少亲人了。”

三郎?杨绛浑身一震,出于本能的看了姐姐一眼,随即便意识到自己失态,赶忙又低下头去。

李隆基将对方的神色看在眼中,却并不在意,而是点头道:

“是朕的错,今后十娘若再来探望太真,宫内不必阻拦。”

高力士在一旁俯身点头:

“老奴会安排好的。”

杨太真顿时一脸雀跃,脚步挪动仿若跳跃一般来至李隆基身前,俏皮的屈身行礼:

“太真替十娘谢圣人恩典。”

“瞧瞧?”李隆基顿时大笑,指着杨太真看向高力士:

“太真多滑头,朕明明是赏赐她,却推至十娘身上,枉费朕一番疼爱。”

高力士笑呵呵的点头。

他虽然已经习惯了圣人与太真之间相处的气氛,但是眼下隋王孺人在场,似乎不合适吧?

杨绛回去之后,若是将所见所闻告知十八郎,十八郎作何感想呢?

李隆基似乎并不想给姐妹俩单独谈话的机会,而是拉着杨太真继续排练歌舞,准允杨绛一旁静观。

杨绛眼下可谓是如坐针毡,浑身不得劲。

这一次出门送礼,除了三姐杨瑶之外,其她两个都不太顺利,她们似乎不愿与隋王建立交情,甚至捎带着对她都有些排斥。

唉人心不古啊,不管怎么说,我在隋王宅一天,隋王与你们都是沾着亲戚的,何必如此呢?

这是非常难熬的一个下午,杨绛坐的屁股都麻了,却只能硬挤出一张笑脸,注视着圣人与九娘研讨声乐。

直到傍晚,李隆基累了,意犹未尽的令内侍准备吃食,这才重新关注到杨绛:

“十八郎近来都在做什么?”

杨绛赶忙回答:

“回禀圣人,臣妾新返,尚不知详情,不过隋王不常出门,臣妾还是知道的,大多时间是在家中。”

“在家中作何?读书?”李隆基挑眉道。

杨绛赶忙摇头:“多是饮酒额还有与属官们打趣闲聊。”

李隆基冷哼一声:

“他倒是够清闲的,朕不是给了他一个差事吗?”

高力士闻言,探身道:

“左卫府下番之后,如今是没有什么事情的,不类其它卫府,并无巡缴京师之责。”

李隆基皱了皱眉,看向杨太真道:

“一个珍馐丞,一个勋一府,朕本欲令其历练,怎知却愈发清闲了,太真说,朕该给十八郎一个什么职位呢?”

这句话一出,高力士和杨绛,全都呆住了。

这话不好回答啊。

杨太真若是帮李琩说话,便应了当年张九龄栽跟头的那句“虽离乃复有私”,若是李隆基察觉杨太真心里还对李琩念旧。

两人都得完蛋。

高力士正要接话,将事情揽过去,结果却被李隆基一个眼色给吓了回去。

“太真,朕在问你呢?”李隆基柔声笑道。

杨太真的心思反而更为简单一些,闻言嘴角一撇,撒娇道:

“隋王是三郎的儿子,又不是奴家的儿子,三郎何必问我呢?”

“哈哈”李隆基顿时捧腹:

“说的是,是朕为难太真了,子不教父之过,高将军,那就给隋王安排一个可以巡缴京师的职位,朕担心他闲的久了,玩物丧志,在外面丢朕的脸。”

高力士捏着汗的手掌心缓缓松开,赔笑道:

“老奴一定安排妥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